打造北方最大內陸港 通州口岸海關功能區5月竣工

日期:2020-05-15 10:39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打造北方最大內陸港 通州口岸海關功能區本月竣工

  南六環馬駒橋物流基地內,北方最大內陸港——通州口岸建成區每天車水馬龍,數千輛物流貨車進出。日前從建設方獲悉,通州口岸續建工程全力推進,預計5月下旬,通州口岸海關功能區將實現竣工。

  通州口岸經濟區項目總面積846畝,相當於79個標準足球場,其中建設用地658畝。項目分5個地塊,其中4個地塊為物流用地,1個地塊為多功能用地。項目是北京內陸港的重要組成部分,計劃總投資55億元,由北控城市發展集團所屬北建通成國際物流公司建設運營。

  由於體量龐大,通州口岸項目分五期建成,目前一期、二期建設的F15地塊、F19地塊一標段已於2018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總建築面積約26萬平方米。百世、順豐、蘇寧等國內大型倉儲物流企業已紛紛入駐,承擔着北京重要的民生消費品保障功能。尤其是疫情以來,園區倉儲物流自1月31日就率先復工,入園企業積極為疫情嚴重地區提供物資運輸。

  “疫情發生至今,這裡已累計接發快遞超過5500多萬件,園區比以前更紅火了。”北建通成國際物流公司總經理李長鋒介紹,在高峰時期,每天進出口岸園區多達2500人次,2000多輛車進進出出。

  通州口岸還有23萬平方米的在建項目。2月20日,在建項目實現全面復工。兩個多月來,建設方與施工單位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搶抓項目進度。據介紹,目前F19地塊二、三標段約10萬平方米工程已全部竣工,正在辦理驗收手續,預計到5月下旬,通州口岸海關功能區將實現竣工。

  未來,海關及檢驗檢疫將落戶於此,通州口岸將整體承接朝陽口岸功能,實現朝陽口岸的外移和首都非核心功能的疏解。目前通州口岸正積極配合口岸功能區落地,力求通過完善的設備設施及配套服務,使口岸達到現代化海關的標準。據介紹,通州口岸擬在功能區內配套建設2.5萬平方米的立體冷庫,5000平方米的監管倉庫和查驗平臺,1.3萬平方米的獨立查驗樓,3000平方米的口岸聯檢服務大樓,並設置檢疫無害化處理中心與X光986大型集裝箱檢測系統。

  全面建成後,通州口岸將成為北方地區最大的內陸港和口岸經濟區。所謂“內陸港”,就是將港口功能前移到內陸城市,未來通州口岸將可聯結海、陸、空多種運輸方式,打造涵蓋國際物流、區域物流及城市物流“三流一體”的口岸經濟區模式。

  “隨着功能區逐漸落地,通州口岸産業佈局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李長鋒表示,目前已有天誠運通、嘉裏大通等多家進出口企業明確將入駐,為中芯國際、西門子高鐵保稅維修等高精尖設備進出口提供通關服務。未來,口岸還將陸續引入一批海外知名的消費品牌,力爭打造跨境電商業務,將天津自貿區、跨境電商試驗區的政策優勢延伸到通州口岸,提供保稅商品展示,讓市民在家也可以方便快捷地體驗到“海淘”進口商品的一站式購齊服務。(孫傑)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