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動數字科技賦能長城保護 試點應用四足機器人巡檢

日期:2025-11-02 09:4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北京充分發揮北京科技創新優勢,大力推動數字科技在長城保護中的應用。正在建設北京長城資源資訊及監測預警平臺,建立無人機定期巡查航線,試點應用四足機器人進行巡檢,提升了巡查效率和精準度。

  這是近日從首都“十四五”規劃高品質收官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全國文化中心專場上獲悉的。

  累計修繕長城墻體超過20公里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褚建好表示,北京推進長城文化遺産的保護利用工作,將其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重要內容,通過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和長城文化帶,深度挖掘闡釋長城精神,形成了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北京實踐。

  褚建好説,北京加強協同治理,構建長城系統保護新格局。堅持保護第一、合理利用,積極探索“長城文化+”融合發展路徑。“十四五”期間持續開展長城搶險加固工程60余項,累計修繕長城墻體超過20公里。率先在全國推行長城研究性修繕模式,試點將考古工作貫穿修繕全過程,為科學保護提供重要支撐。

  北京研究調整長城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精細化管理長城本體及周邊環境。在做好保護基礎上,有序推進八達嶺長城景區、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等重點項目,串聯沿線資源,打造高品質的長城文化旅游品牌,讓長城保護成果惠及區域發展和民生改善。

  試點應用四足機器人進行巡檢

  褚建好表示,北京加強科技賦能,助力保護能力水準新躍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大力推動數字科技在長城保護中的應用。正在建設北京長城資源資訊及監測預警平臺,建立無人機定期巡查航線,試點應用四足機器人進行巡檢,提升了巡查效率和精準度。特別是通過實施八達嶺長城數字化保護管理綜合應用示範區、大莊科長城研究性修繕等項目,全面運用三維掃描、數字化建模等技術,構建了全程可回溯的數字化檔案,為長城保護、研究和展示提供了技術支撐,樹立了數字時代文化遺産保護新標桿。

  建立起約500人的長城保護員隊伍

  褚建好表示,北京加強闡釋傳播,實現弘揚長城文化新拓展。着力搭建多層次、寬領域的文化傳播平臺。連續舉辦北京長城文化節、夜游長城等品牌活動,打造京津冀協同宣傳窗口。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引入社會資助修繕經費數千萬元,建立起約500人的長城保護員隊伍,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共用”的保護氛圍。

  同時,注重國際交流合作,依託北京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管理聯盟,與英國哈德良長城等開展對話。借助重大國事活動展示長城文化魅力,製作的《外國領導人登長城》短視頻、《長城長》紀錄片等獲得良好反響,有效提升了長城文化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

  下一步,北京將深化長城保護利用各項工作,讓長城文化遺産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