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是什麼

日期:2020-08-31 09:12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
字號:        
  • 11
  • 11

  原標題:長城是什麼——大型通志《中國長城志》編後

  提起長城,每個中國人都不會陌生,它是中國乃至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類文化遺産,從西元前7世紀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修築,到西元17世紀清王朝停止修築,前後修築2000餘年,分佈在中國北方15個省市,總長度10萬里以上,是世界上修築時間最長、地域分佈最廣的古代建築遺存,是中國古代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長期衝突和交流的歷史見證,更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象徵與勤勞智慧的偉大結晶。

  而由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組織編纂的《中國長城志》,則是第一部全面展示中國長城的專志,是全面記述長城的大型史志體學術著作,填補了中國長城長久以來有實體無志書的空白,改變了長城研究分散零碎的情況。該書採用述、記、志、傳、圖、表、錄七種體裁,對長城學各分支學科進行系統的研究,為長城學在學界的建立、發展和深入提供借鑒,也為長城學在大眾中的傳播普及貢獻了力量。

  這部通志,首先厘清了長城的定義。何為長城,素來説法多樣,各家理解側重不同,在總結前人成果的基礎上,《長城志》認為,“長城是中國古代由連續性墻體及配套的關隘、城堡、烽燧等構成體系的巨型軍事防禦工程。”概括出了長城體量大、縱深大這兩大特點。在這一巨大體系中,連綿的墻體是防禦體系的主體,關隘、城堡、烽燧是三大組成部分,它們按特定結構方式組合而成一個有機軍事防禦體系,集資訊收集與傳遞、軍力部署與調度、屯邊與屯墾、平戰結合、軍民共防于一體。這也使得長城具有整體性、結構性、層次性、開放性的特點。長久以來,長城作為一條有形的建築實體將農耕地區與遊牧地區隔離開來,但另一方面,長城又將其與周圍環境如地形、耕地、水源及前方、後方緊密聯繫到一起,千萬座連通長城內外的關隘又將農耕地區和遊牧地區有機聯繫起來,因此,僅看到長城的封閉隔離作用是片面的,更應看到它在數千年曆史上起到的連通各地區、各民族的作用。

  長城分佈的地域範圍很廣,經過歷代的修建和增築,遍佈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志書明確了長城的區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共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長城沿線的農牧交錯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地域。農牧交錯帶兩側不同的政治經濟集團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相互競爭、相互衝突的狀態,這也構成了中國歷史上一直以來的主要矛盾,直接影響了歷史的走向和發展。

  長城在每個歷史時期,都不同程度地體現當時的社會發展特點及規律。春秋戰國時期,它是兼併與開疆拓土的産物;秦漢時期,它是遊牧與農耕的分界;北朝金元時期,它是多元與融合的見證;明清時期,它是防禦與封禁的轉變。但無論哪個時代,長城的本質特色都是中央王朝大一統政治的訴求,是農耕與遊牧政權爭奪的核心。長城的存在延緩了朝代興衰更替的週期,一定程度保證了各朝代的政治穩定,進而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互通、文化的融合交流。時至今日,其政治、經濟、軍事作用或許已經淡化甚至消失,但其代表的民族精神、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卻歷久彌新,不斷被賦予新的特色和意義。

  從通志本身來看,《中國長城志》視角豐富,各卷互相獨立又彼此聯繫,從政治、經濟、民族、建築、軍事、文化各角度全面解讀長城在中國歷史進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無法估量的歷史價值。讀《大事記》,可知歷代圍繞長城發生的重大事件;讀《圖志》,可飽覽國內外收藏的歷代珍貴長城輿圖;讀《環境·經濟·民族》,可知長城對環境的適應、對經濟的影響、對民族發展的重大意義;讀《邊鎮·堡寨·關隘》,可知歷代長城修築的嚴密、整體、系統;讀《建築》,可知長城修建的選址佈局、形式結構;讀《遺址遺存》,可知長城遺址全貌及保護現狀;讀《軍事》,可知長城歷代烽煙及本質屬性;讀《文獻》,可從古人原典中窺見長城之重;讀《文學藝術》,可知長城孕育出了多少文化藝術瑰寶;讀《人物》,可知數千年來多少風流人物都與長城有關。翻開每一卷,從厚重的書頁下,便走進了曾經的烽煙歲月,真實又直觀地體會著歷史的述説與民族的記憶。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研究的終極目的都是要回歸現實,長城學也不例外。長城是歷史遺存,更是現實資源,相比其他學術研究,長城的研究更應該走出書齋,與社會需求結合,走進普通民眾的視野,唯其如此,長城才能真正獲得新生。正如羅哲文先生指出的:“長城在中華民族的精神方面開始起越來越大的作用”“今天,長城學的主要任務,就是讓人們更加深入、全面、科學地認識長城,在我國古代各民族人民所創造的燦爛文明中,汲取力量,為建設富強、昌盛的新中國而奮鬥。”

  《中國長城志》以學科建設為目標,其中所包含的學術史料、文獻史料、古代輿圖、長城走向示意圖等均可為後人研究長城提供可信的依據,為長城學逐步成為顯學提供理論基礎。同時,由於長城在中國人的文化意識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對長城的研究也受到了普通民眾的極大關注,《中國長城志》除了保證學術的嚴謹與精益求精外,也非常注重可讀性,力求讓長城研究深入人心。而作為世界遺産,長城是中國的瑰寶,更是世界的奇跡,“中國符號”“民族象徵”,這些名詞都凸顯了長城在人類文明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國際化的今天,長城的價值早已超出了一國範疇,《中國長城志》既是國內長城學的集大成之作,也最大程度反映了國際學界對於長城的研究。以史為基,回歸現實,立足本土,方能走向世界。(宋羽)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長城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