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理論不能解釋的“反常現象”,才是科學突破的起點

日期:2019-08-26 10:47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U020190826390255984353.jpg.jpg
  • U020190826390255984353.jpg.jpg

  原標題:發現理論不能解釋的“反常現象”,才是科學突破的起點——代謝增長論

  陳平

  《代謝增長論》是筆者約半個世紀以來,用複雜科學,尤其是非平衡態物理學的方法,系統研究經濟學的基礎問題得到的成果。那麼,我們面向未來的時候,新的非平衡、非線性的發展觀和複雜系統科學的基本原理,能對我們的思考有什麼幫助呢?我想它們可以在方法上彌補前人的不足。我們來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消費適宜的小康社會

  中國人追求小康社會是可持續的合理選擇,不應當作權宜之計。大眾高消費這種模式在西方已經走到盡頭。現在西歐失業率達兩位數,且居高不下,跨國公司不斷把生産線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服務業的研發也開始出走,原因就是西歐的社會成本太高,導致國際競爭力下降。

  許多學者都承認世界上不可能人人都享受像美國、西歐那樣高的每人平均能量和資源消耗。經濟學觀點認為,人的財富越多越快樂,實際上絕非如此。任何一種消費都有一定限制。肉吃多了得心血管病的概率會增加;美國人住的房子太大,不但負債太多,犧牲了教育投資的機會,而且增加了人的空虛和寂寞感。消費並非越多越好,而是萬物有度,亦即非線性約束。建設一個合理的社會、一個有全球競爭能力的國家,就要尋找適宜的消費、適宜的技術、適宜的生活形態,而這與所處的歷史條件有很重要的關係。

  人情與法理的權衡

  在古代中國,人情常常大於法律。從《三國演義》中看,人情就大於法理,伸縮的彈性很大,這就成為人情腐敗的溫床。但要建成一個西方式的強調程式正義的法理、不講實質正義的社會情理的制度,社會成本又太高。在美國,為了降低醫生的法律風險,法律規定,夫妻雙方有權隱瞞自己的病情,未經授權,醫生不能把配偶的病情透露給另一方,導致在外面亂交傳染的性病患者可能在自己絕望的情緒下,把疾病傳染給配偶“同歸於盡”。

  中國能否建成一個透明、公平、簡明、合理合情的法制體系,並配合建立有利於社會發展的道德風尚,值得國人思考。法理不同,道德不同,産權安排必然不同。建立這樣的法制和風尚當然要有改革者的遠見,其設計必須要有現實的考慮,能從中國文化的樹榦上嫁接生長。它的選擇也取決於國際競爭的影響。

  多樣化發展的世界很重要

  我們目前所認為的優劣都是相對的。今日認為優的特質,明日或許成為劣的緣由。工業化以來一個嚴重的教訓是,工業化過程中消滅了大量寶貴的生物基因。當時很難判定某種物種基因是優是劣,事後認識到往往就來不及了。一個非常緊迫的任務就是要盡可能多地蒐集和保存生物基因,建立保存和積累這些基因的長期的文明寶庫,很難講它們未來何時有價值。文化基因也是一樣。中國和西方工業化過程中,消滅了很多民俗、文化、習慣,它們並不都是沒有價值的。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要自高自大,要善於吸收其他文明的優秀文化,否則是很危險的。

  中國社會全盤西化是不可能的,傳統觀念在科學技術衝擊下不演變也是不可能的。我們希望生態、技術、人口、經濟、社會、文化之間的相互作用,能産生一個多樣化發展的世界,讓不同天賦、不同條件的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機會。

  制度安排取決於不同文明的特點

  有人問:不同的産權和繼承制度對規模經濟有何影響?這個問題很好。美國有一本書,叫作《小的就是美的》,小的也有競爭能力,包括我們的鄉鎮企業。但在什麼情況下,是大的有競爭能力,或者是小的能勝過大的呢?這需要看它的技術條件。比如説,做數學研究幾個人合作就很不錯了,做工程研究的一個組十幾個人相當可觀,但做加速器的研究則需要上千名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共同努力。

  我們注意到不同的制度安排(例如,繼承制度、婚姻制度)與不同文明的人口密度很有關係。

  思想交鋒是新思想的催化劑

  古人常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想就這些年的體會作一點小小的修正。最好的學習途徑是會百家才,從百家交鋒中學。記得讀大學時,我的老師嚴濟慈先生談到他留學法國的經驗:要想抓住一門學問的前沿,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入這一學術界的沙龍,先傾聽,再加入高手們的爭論。這一教導讓我終生受用。我對其他學科的了解,幾乎都是從討論中得到線索的。所以我送給大家三句話:翻萬卷書,遊萬里路,會百家才。

  現在資訊這麼多,如果像古代那樣博聞強記就無法創新了。所以只有極少書值得精讀,多數書只能瀏覽,從中識別重要和基本的東西。行路增長見聞不是目的,觀察世界,發現理論不能解釋的“反常現象”,才是科學突破的起點。所以“遊”要有好奇的輕鬆心情,太急功近利反而會對出乎意料的現象視若無睹。當然,有了初步的想法後,就該去會會各路英雄、各派高手,要是你的想法沒有重復前人的工作,你就小有機會了。要是你的思路被人難住,你就有機會深入探討。等到你和各派高手交鋒之後不被批倒,你才有獨樹一幟的可能。你真要走得遠的話,就得認真研究和你的問題有關的各派之長,看看有無建立更一般的理論的可能。希望中國年輕一代的科學家能對21世紀的人類文明有更大的貢獻!

  (作者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