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你準備好了嗎?

日期:2018-08-17 10:59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
字號:        
  • 未標題-2.jpg.jpg
  • 未標題-2.jpg.jpg

  ◎馬維

  《百歲人生:長壽時代的生活和工作》

  作者:[英]琳達·格拉頓 安德魯·斯科特

  譯者:吳奕俊

  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7月

  對於當代人來説,長壽可能是我們能享受到的最好的生命禮物。在過去的200年中,人類的預期壽命一直在穩步上升,每10年增加2歲以上。這也就是説,如果一個人出生在一個世紀以前,他活到105歲以上的概率還不到1%,但是如果你現在只有20歲,那麼你有50%的概率活到100歲以上;如果你40歲,你有50%的概率活到95歲,而對於60歲的人來説,他們有一半的概率可以活到90歲以上。

  聽起來很棒,不是嗎?可其實問題隨之而來。過去,就像本傑明·富蘭克林説的那樣:“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死亡與稅收,沒有什麼事情是確定無疑的。”這句話其實意味著,人們在潛意識裏,是把長壽當作並不那麼好的事情來接受的,因為他往往涉及虛弱、疾病、醫療成本暴增以及某些像老年癡呆症那樣令人感到非常棘手的問題。

  但長壽其實更應該是天賜的禮物,而非詛咒。因為長壽的人生,自然而然地要比短暫的充滿更多的可能性。而我們應該如何用好這時間的饋贈呢?這大概才是應對長壽問題的關鍵。

  在英國經濟學家琳達·格拉頓和安德魯·斯科特合著的《百歲人生:長壽時代的生活和工作》這本書中,兩位作者提示我們,隨著長壽人生時代的到來,許許多多的人都必須改變人生計劃,甚至在每一個人生模組上,都需要擺脫過去觀念和做法的束縛,以應對一個前所未有的變化多端的世界。

  別了,三階段人生

  20世紀的職業人士,一般都會很自然地同意人生三階段的觀念:首先是受教育期,接著是就業期,最後是退休期。但這是按照每人平均壽命70—80歲左右的情況來設定的。想像一下,如果預期壽命延長,但退休年齡不變,那就肯定會出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們的社會將根本無法負擔鉅額養老金。而我們所能想到的解決方案,無外乎就是兩種:或者延長工作年限,或者削減養老金。而這兩個選擇,對於我們來説,大概都是避之唯恐不及的,這也就難怪人們會覺得長壽如同詛咒了。

  事實上,按照測算,假設一個人活到100歲,將大約10%的收入存起來,並希望退休後拿到自己工作時最終薪水的一半,他們的退休年齡,居然要80多歲。的確是夠讓人沮喪的了。那麼就沒有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嗎?作者的回答是,辦法是有的,但前提是,我們必須自覺告別三階段人生的觀念和做法。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人生需要重新設計。

  在人類壽命較短、勞動力市場相對穩定的時代,只需用到他在20多歲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或許就足以應付他的整個職業生涯,而不需要任何重大的教育再投入。但現在,你大概就沒法指望著靠重溫那些半個多世紀前從學校老師那裏學來的知識,在這個快速變化的市場上工作到70甚至80歲了——你必須留出足夠的時間來重新學習和掌握新技能。

  而這將帶來人生三階段論的解體。在我們漫長的一生中,將經歷更多的過渡時期。比如,過去把18—30歲的人稱作是標準意義上的“年輕人”,但現在,隨著預期壽命的增長,人們的青春期,恐怕要從14歲,一直跨越到35歲。這也就是説,人們可以用於為自己的人生做準備的時期,越來越長了,不僅是職業準備期拉長,人們進入婚姻的年齡也呈現逐年遞增趨勢,而且“晚婚”已經成為全球性的現象——事實上,如果考慮到他們與自己的父輩甚至是祖輩預期壽命的差異,所謂的“晚婚”其實並不算晚。

  而在職業生涯中,人們也將面對各種變化。想像一下,你一輩子可能會在完全不同的兩三個領域裏工作,而不是像現在的大多數人那樣,基本只在某一個行業甚至是細分領域裏貢獻自己的專業才能。隨著多階段人生的展開,你可能會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多面手:22歲時是IT從業者;40歲左右回到學校唸書,畢業後成為律師;到了60歲左右,又投身商海,做起了貿易,直至80歲退休,開始享受長達數十年的退休時光。在過去的年代裏,大約只有少數精力特別充沛、才能特別突出的人,才會擁有如此大跨度的職業變化,但在之後的歲月裏,這樣看似劇烈的職業生涯轉換,很可能成為眾多普通職場人士的“標配”——這裡暫且還未曾考慮到,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大量今天聞所未聞的職業都將應運而生。

  想像一下,這離你並不遙遠的一幕,是不是讓今天的你頗感意外呢?而這本書的作者想要告訴你的就是,你得學會慢慢適應這種漫長職業生涯中的重大改變。

  人生不再“單向度”

  聽起來有點讓人心裏發虛,是不是?可是你有沒有想到,這樣一種充滿變化的人生,在向我們提出更高的要求的同時,也賦予了我們遠比過去豐富的人生選擇呢?

  在前現代的世界,每個個體從出生到死亡,都是被固定地嵌入在某種既定的社會結構裏的,他所面對的世界,是在他出生之前就被決定的,並且只有很少的幸運兒能夠擁有自由選擇人生方向的權利。而在現代社會,個體的選擇權看似大了很多,但其實大多數人,受制于傳統的工作模式,也只能做一個“單向度的人”,難以掙脫枯燥乏味的單一職業生涯的牢籠,從走進社會的那一刻起,就成了社會這條流水線上一個看似不可或缺、其實可有可無的零件。而在多階段人生中,人們至少有望給自己多一點時間。用來學習如何從一種職業過渡到另一種職業。人們也可能會因為獲取了新的知識、探索了新的思維模式,而能夠靈活變通,不僅令自己的職業生涯不斷出彩,而且由於收穫了觀看世界的不同眼光,建立了新的人際關係網,而窺見了世界另一面的風采,因此讓人生變得更有趣,生命顯得更豐盈。

  更有意思的是,當人生的步調不再受限于“三階段”之後,有關年齡的推測也會消失。現在,如果有人告訴你他是本科畢業生,你就知道他大約22歲。今後,年齡不再與生命階段自然掛鉤,50多歲重新進大學學習新專業或技能將不再是個例;當你告訴別人你是高級經理人時,人們也很難單憑職位猜出,你究竟是40多歲,還是已經年逾古稀了。

  而在另一方面,長壽人生中比過去多出的大量時間,也並不是都花費在工作上了。人們對待閒暇和工作的態度也將可能有所改變。閒暇時間會更多,不過閒暇時的人,也將自然而然,而不是被迫得從事創造。就像今天我們已經在共用經濟、零工經濟中看到的那樣,我們使用閒暇時間的方式,可能會從注重消費和娛樂,轉變為更加注重投入和再創造。

  長壽:超越財務問題

  在今天很多有關未來世界的討論中,我們常常會遭遇一個無法回避的嚴峻問題:財務。究竟怎樣,才能為這個每個人都日趨長壽的老齡化社會解決養老問題呢?但在這本書的作者看來,財務問題固然是很重要的,但並非解決了它就萬事大吉。關鍵在於,要讓長壽的人們擁有更多的幸福時光,除了應對可能的財務危機,人類需要做的還有很多。就個體而言,人們就需要靈活應對未來就業市場的變化,在人工智慧的時代裏,創造出更多今天或許還無法想像的職業和崗位。對於政府來説,長壽的禮物不應該只是少數人擁有的特權。為此,政府需要制定政策,幫助那些不那麼幸運的人實現長壽所需要的教育,以及職業過渡所需要的靈活多變。畢竟,我們無法容忍“只有少數特權人士才能享有美好的長壽人生”的設想。

  其實,對於個體而言,還有一個必須面對的私人問題是:你覺得,100歲時候的你,將會如何評價現在的你?也就是説,你能確定自己現在所做的決定,是經得起未來的你審視的嗎?

  《百歲人生》這本書,幫助我們理解了我們可能的未來,即我們每一個個體和整個人類社會的前途。它及時提醒了我們現在該為即將到來的長壽人生做些什麼,也為在世時間必將更長的人類獲得更廣闊的自由開闢了道路。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