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政策公开 > 政府文件 > 1986-2014政府文件 > 市政府文件
  1. [发文字号] 京政发〔1994〕22号
  2. [发布日期] 1994-03-31
  3. [有效性]

北京市人民政府、首都绿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单昭祥同志在首都绿化委员会第13次全体会议上报告的通知

京政发[1994]2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总公司,各高等院校:

  现将首都绿化委员会第13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单昭祥同志《解放思想,紧抓机遇,重点突破,加快步伐,为实现本世纪末全市林木覆盖率40%而奋斗》的报告(节选)印发你们,请结合京政发[1993]77号文件一并贯彻执行。

  1994年3月31日    

解放思想紧抓机遇重点突破加快步伐

为实现本世纪末全市林木覆盖率40%而奋斗(节选)

单昭祥

主任委员、各位副主任委员、各位委员:

  现在,我把1993年首都绿化美化工作情况和1994年工作意见汇报如下。

  一、1993年绿化美化工作情况

  1993年,首都绿化美化工作在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和首都绿化委员会的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调查研究,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经过首都军民的共同努力,克服严重干旱等不利条件,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全面超去年的目标,进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一)超额完成各项绿化造林指标

  1.扩大城市绿地面积693公顷;新建公园15个,总面积147公顷;完成道路绿化30条,总长度62公里;住宅区绿化103公顷。共植树228.4万株,铺草坪135万平方米,攀缘植物85万株,种植宿根花卉224万株。

  2.郊区各项造林工程规模超过上年。山区人工造林1.67万公顷,爆破造林295公顷,飞播造林3.38万公顷,封山育林1.33万公顷,均超额完成了任务。平原植树1516万株,其中,营造沙荒片林0.33万公顷;百亩以上村镇片林完成28处,共294公顷。各单位在郊区义务植树600万株,超计划50%。育苗面积达到4200公顷。

  3.全市城乡林木绿地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森林火灾、火警起数明显减少,过火率由0.16%。下降到0.03‰;林木病虫害防治率达到68.8%(城市达90%以上),比上年有明显提高;林木采伐严格按限额管理,各分项均未突破限额指标。

  (二)狠抓了一批重点工程

  国门第一路――首都机场路的绿化,与道桥施工同步进行,栽植毛白杨等高大乔木6.5万株,建起了宽30至50米、长18公里的宽阔壮观的杨林大道;在规划市区范围内,建成隔离片林16处、243公顷,其中,北郊洼里规划建设的333公顷大片林已完成38公顷植树任务;世界公园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同时完成了建设和绿化任务,成为首都新的旅游景点;荒山造林向集中连片、大工程方向发展,其中千亩以上的工程就有19处、6000多公顷;与河道整治、公路建设相配套,建成了宽40至60米、总长度达420多公里的林带。

  (三)造林质量、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注重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加强了树木基因库、原种圃、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加速了毛白杨、美女樱、菊花和开花攀缘植物的繁育和推广,丰富了植物材料;扩大了营养袋育苗荒山造林的比例,提高了绿化造林质量,改善了市容景观。公园建设突出了风格特色,丽都花园在高楼大厦之间,突出了简朴、典雅、清新的风格,增加了文化内涵;北京植物园开辟了展示市花月季的专类园,种植各种月季500多种、10万余株。居民住宅区绿化采用了抬高绿地的手法,注重平视和俯视的双重效果,改善了居住区的环境。七运会和国庆节摆花历时一个多月,在花期控制、花坛造型,特别是在立体摆花的设计和形式上有突破性进展。

  (四)义务植树运动更加深入,全民搞绿化,全社会办林业的形势进一步发展

  全民义务植树向规范化、基地化、科学化、制度化又迈出了扎实的一步。一是适应机构改革、隶属关系变化等新情况,调整划分了8个单位的义务植树责任区,增加责任区面积533公顷,全市建成三结合基地92个;二是超额完成了当年义务植树任务,特别是加强了抚育管理工作,巩固和发展了绿化成果,共抚育幼树1200多万株;三是进一步密切了城乡关系,许多义务植树单位加强了与农村的经济联系;四是各单位庭院绿化发展速度加快,水平提高,新评出花园式单位175个;五是工、青、妇和公路、铁路、水利等部门,结合自身特点和本职工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绿化造林活动,向基地化、工程化发展。

  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的各级领导、广大职工和驻京部队、武警部队的指战员,在首都义务植树和绿化造林活动中,发挥了表率带头作用。1993年,北京地区有15个单位。31人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部门绿化先进单位和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

  (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迈出了兴林、兴绿致富的可喜一步

  一是以绿引资,开发兴绿,发展经济,改善了投资环境,发展了第三产业,同时也促进了绿化造林的发展。二是在大力发展绿化造林、培育、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积极开发森林旅游业,在上方山、十三陵、西山、云居寺、十渡、八达岭、云蒙山、妙峰山、百花山、灵山等地,相继建设了森林公园和旅游景点,促进了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三是适地适树,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树种。1993年,共发展各种果树6153公顷,总产量已达3.9亿公斤,比上年增加20%。累计全市果树面积12.3万公顷,已经成为郊区、特别是山区的基础产业和兴林致富的重要途径。四是花卉业作为一个产业开始起步,全市花卉生产厂家91个,花店250多个,年生产商品盆花3500多万盆(株),鲜切花800多万支,品种增加到500多个。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新发展,鲜切花和干花工艺品已开始销往国内外一些大城市。

  (六)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了思路

  在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市、区县党政领导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确立了进一步加快发展首都绿化造林事业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和政策措施。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绿化步伐实现全市林木覆盖率40%意见的汇报提纲》,为今后首都绿化造林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打下了基础。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个别领导同志思想上对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认识不清,突出表现为挤占绿地,私搭乱建,不少树木又遭到了新的“桑拿浴”;二是在城市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些部门和单位绿化用地不落实;三是林木绿地养护管理还是一个薄弱环节,需要继续加强;四是如何适应体制改革、机构变化的新情况,保证义务植树运动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很好地研究。

  二、1994年工作意见

  国务院最近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把北京建设成生态环境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00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要达到40%,其中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5%。这是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1994年是实现本世纪末绿化目标十分重要的一年,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紧抓机遇,狠抓重点,实干苦干,加快步伐,争取绿化美化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1994年首都绿化美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城市绿地面积550公顷,植树150万株,铺草坪100万平方米,种植花卉200万株(菊花100万株);郊区荒山人工造林1.2万公顷,封山育林1.3万公顷,飞播造林作业面积3.3万公顷,中幼林抚育2万公顷,种牧草3333公顷,农田林网及四旁植树1000万株,义务植树400万株,育苗4000公顷。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程:

  (一)营造洼里、八里桥等城市隔离片林、卫生防护林453公顷。

  (二)完成居民住宅区、单位庭院绿化120公顷,基本做到竣工的住宅区不欠新帐。

  (三)新建、续建民族风情园、个园、人定湖、万寿西宫等15个公园。

  (四)完成机场路、东三环路等15条城市新建道路的绿化。每个区建成一条园林式道路。搞好东三环路两侧沿街单位的庭院绿化;二环路结合解决黄土不露天、不外溢,调整宿根花卉种植布局,提高绿化美化水平。完成京石路等总长51公里的公路绿化,完成北运河、沙河等总长84公里的河道绿化。

  (五)在延庆康庄、密云白河等风沙危害区造林2520公顷,治沙面积3580公顷。

  (六)营造县城片林207公顷,村镇片林38处、400公顷。

  (七)营造密云水库、怀柔水库水源保护林8000公顷,太行山水土保持林2000公顷。

  (八)在前山脸风景区造林1000公顷,其中爆破整地造林267公顷。

  (九)营造经济林6700公顷,更新改造老、杂、散、劣果园6700公顷。

  三、为实现上述目标,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搞好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绿化的紧迫感。今年要围绕绿化与发展这个主题,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的作用,开展深入扎实、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加强领导,实施任期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必须切实把绿化造林这件大事抓紧抓好,要实行重点工程领导分工负责制。市长和各区(县)长签订绿化任期目标责任书,并以此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内容之一,有奖有罚。对部门绿化,也要实行目标管理,限期绿化。积极响应全国绿化委员会的号召,组织开展争创造林绿化“千佳村、百佳乡、百佳县、十佳城市”活动。

  (三)解放思想,搞活造林、营林机制。一是打开山门,扩大开放,制定优惠引资政策,广泛吸收各方面资金兴林、兴绿;二是放宽政策,宜林荒山、荒滩可以按照两极分离的原则承包、租赁,也可以拍卖使用权,无论是集体、个人开发经营,还是股份制合作联合开发经营,只要按照规划造林、营林的,长期不变,允许继承和转让;抓好花卉这一新兴产业,建好花卉批发交易市场,疏通产销渠道,以销促产,发挥花卉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繁荣经济、富裕农民的作用;四是过去市政府、首都绿化委员会制定的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做法要继续执行。

  (四)继续贯彻全民搞绿化、全社会办林业的方针,深入、扎实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要适应体制改革、机构和人员变动的新情况,建立健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绿化领导体制,进一步完善义务植树的组织办法,确保适龄公民履行法定每年植树3至5株或相应劳动量的义务。

  (五)依法治绿,加强养护管理,巩固绿化成果。要把保护现有森林植被和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与加快造林步伐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严格执行森林法、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绿化条例和北京市城乡两个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执法力度。

  针对目前林木绿地养护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要落实管护责任制,增添必要的设施,加强施肥浇水、整枝修剪、防治病虫害和护林防火工作。

  (六)科技兴林。要加强绿化造林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发挥首都的科技优势,努力把首都绿化造林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994年1月18日    


分享: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