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政策公开 > 政策解读

北京将建成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日期:2021-11-25 09:18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11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介绍,规划明确,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

  北京科研产出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科研城市首位

  许强说,2014年以来,北京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6%左右,在国际创新城市中名列前位;基础研究投入占比提升至2019年的15.9%;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项占全国30%左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科研产出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科研城市首位;涌现出一批世界级重大原创成果。

  同时,科技创新对北京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十三五”时期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5万亿元;北京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地位显著增强,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进入快车道。设立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一批前沿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形成一批引领原始创新的战略科技力量,“十三五”期间北京地区单位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立项数量和经费投入均居全国首位。

  2025年建成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许强介绍,此次印发的规划提出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阵地,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着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着力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着力提升科技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愿景,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科学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6%左右,力争在核心领域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和引领性原创发现;“创新高地”建设实现新突破;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实现全球领先水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创新生态”营造形成新成效。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持续优化,国际化配置资源能力显著增强,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国际科技合作交往全方位加强。全民科学素质显著提升,制约科技创新的障碍进一步破除。

  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

  北京将构建国家实验室体系

  许强说,规划围绕“三大核心板块”部署实施重大任务。首先是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北京将构建国家实验室体系,加速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持续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发挥在京高校院所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积极构建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布局了生物育种、空天科技等重点领域研发任务。同时,聚焦产业新动能培育和全域应用场景构建,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双发动机”产业领先发展,支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先进智造”产业创新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构建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构建新技术全域应用场景,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强化碳减排碳中和科技创新。

  此外,北京还将优化提升重点区域创新格局,加快建设“三城一区”主平台,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阵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增强国际化人才吸引力度。

  许强说,后续,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抓好规划落实,健全央地、市区同心同向联动机制,确保“硬规划”“真落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