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政策公开 > 政策解读

坚持人民至上 筑牢安全屏障 最新修订《北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发布

日期:2021-08-06 09:15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考验?如何将风险化解于成灾之前……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实践为城市管理者们列出一个又一个考题。怎样顺利通过新时代的应急考核?需要制定完备的指导纲领。日前,《北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21年修订)》(以下简称《市总体预案》)正式发布。作为本市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这是自2004年印发后的第四次修订。

  北京应急管理事业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首都的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百姓冷暖,人心向背。据介绍,在本次修订工作中,重点把握着与时俱进、人民至上、首都特色等原则,通过发布的预案可以感受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穿始终。

  安全是首都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以新版《市总体预案》为指引,不断提高首都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切实筑牢安全屏障,才能最大程度减轻突发事件的危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 与时俱进

  近六成章节有修改

  据市应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总体预案》自2004年印发以来,对于健全本市应急管理工作体系,指导突发事件应对,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分别于2005年、2010年、2016年进行了修订。随着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市总体预案》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有必要进行修订完善,进一步提升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2019年10月,按照市政府工作安排,市应急局启动了《市总体预案》修订工作。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市应急局将疫情应对过程中党的坚强领导体制、科学决策机制等加以分析和固化,形成了修订征求意见稿,完成了征求全市应急体系各单位意见、专家论证等工作。修订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经过多次专题研究完善,《市总体预案》于2021年7月9日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

  此次修订中重点把握了与时俱进、人民至上、首都特色、底线思维、实战导向、依法应急六个原则。在原有基本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对大量内容进行了重建完善。修订后的《市总体预案》共8部分、149小节,其中83小节进行了修改,占总数的56%。8个部分包括:总则、组织机构与职责、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应急保障、预案管理、附则与附件等,其中新增预案管理部分。

  2 党委领导

  应对重大突发事件

  据了解,本次修订的《市总体预案》,重新构建了“党委领导、统分结合”的应急组织体系整体格局。进一步突出了市委对应急管理全领域、全链条、全流程的统领地位,把强化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到实处。更加精准构建了既有分工、又有统筹的应急职责体系框架,根据工作实际对应急组织体系进行了更新。

  在“领导机构”一节中,将原来的“市应急委统一领导全市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修改为“在市委统一领导下,市应急委组织指挥全市突发事件日常应对工作,统一指挥处置重大、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市委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机构统一指挥处置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市委平安北京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处置重大、特别重大社会安全事件”。

  结合疫情防控经验,建立了巨灾条件下的应急体制机制。为今后应对类似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新冠肺炎疫情等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提供基本遵循,其中规定“由市委、市政府作出处置决定和工作部署,根据需要成立领导指挥机构,加强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协调中央和国家相关专业应急队伍、专家、驻京部队以及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提供支援”。

  此次修订还健全完善了“协同联动、反应灵敏”的首都特色应急机制。在“工作原则”一节中新增“坚持区域协同、联防联控”,健全完善首都地区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强化与国家有关部门、驻京部队、中央在京单位以及周边省区市的联防联控,加强信息沟通、政策协调和资源共享;推动京津冀地区应急合作,联合开展应急演练,实现信息共享、应急资源合作、重大应急策略和措施联动。

  另外,明确区域协调联动机制的具体启动条件和基本内容。进一步细化国家层面和本市层面的应急指挥关系。

  3 疫情防控

  带给修订重要启示

  2021年7月下旬以来,国内多地相继发生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本市出现京外关联本地确诊病例,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防控压力持续增大。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连续召开会议,调度疫情处置工作。

  发现病例后,各相关区和部门迅速采取密接追踪、封闭管控等疫情防控措施,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基因测序及管控工作有序展开。对病例所在的小区、楼宇等区域和活动场所严格封控管理,居家观察人员足不出户,同步做好全员核酸检测。

  同时,全市严格控制商业演出会议培训等聚集性活动,按照“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按60%限流开放公园、景区、名胜古迹。全市医疗机构扩大外埠就医人员远程在线医疗服务,严格筛查风险地区来京就医、仍在院治疗及其家属陪护人员,对其不分就诊科室,一律进行流行病学接触史询问和核酸检测。

  市应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本市在防控工作中采取的组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等创新做法,是首都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生动实践和丰富发展,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本市应急管理体系带来了重要启示。

  在此次《市总体预案》修订过程中,便结合疫情防控经验补充了应急处置措施。依据《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在“处置措施”这一章节中明确,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在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机构的统一指挥下,事发地的区政府、重点地区管委会或市相关部门、有关单位可采取的十项措施,包括停工、停业、停课,限制或者停止使用有关公共场所,限制或者停止人群聚集活动等。

  4 以人为本

  及时预警防灾减灾

  7月29日一早,很多市民收到预警短信:29日至30日,我市将有大到暴雨,请减少出行,避让积水路段,远离河道和危险山区。建议全市不涉及城市运行的机关、企(事)业单位29日采取弹性工作制或提前下班,确保安全。这是面对恶劣天气,为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本市应急体系做出的快速反应。

  据市应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市总体预案》修订中,坚定贯彻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防灾减灾工作理念。进一步将突发事件应对环节进行了前置。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将“监测”一节修改为“监测与风险管控”,把风险管控作为突发事件应对的最前端。提升预警发布的及时性、权威性和覆盖面,针对以往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不统一的问题,在“监测与风险管控”中规定,“对于需要向公众发布的预警信息,由市相关专项指挥部办公室、市相关部门履行审批程序,并由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按规定统一对外发布”。

  据介绍,《市总体预案》还强化了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和发布有关工作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文件,更新信息发布有关要求。在“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一节中明确,相关区政府和市级处置主责部门遇有重大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通过权威媒体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最迟应在5小时内发布;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组建新闻发布中心,及时、准确、客观发布突发事件信息;未经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各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发布事件原因、伤亡数字、责任追究等有关应急处置和事态发展的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应急处置和事态发展的虚假信息。

  5 贴近实战

  完善现场指挥处置机制

  水火无情,面对突发灾害,科学合理的指挥应对才能将伤害损失降至最低。市应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市总体预案》修订中,特别完善了更加贴近实战的现场指挥处置机制。

  首先,理顺各部分内容逻辑顺序。基于对各类事故现场应对处置的复盘总结,针对突发事件现场的快速组建、秩序管控、协调联动等重点事项,对原有内容进行了重组和完善,使之更加贴近现场实际。修改后的“现场指挥部”部分由1大节拆分为3小节,分别为现场指挥部组建、现场指挥协调、现场协同联动,并分别进行了完善。

  同时,规范现场指挥部运转机制。原文中,没有明确现场执行指挥的人选条件,修改后明确,执行指挥由熟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较强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能力,并具有一定应急处置与救援实战经验的人员担任。

  落实科学应急工作理念。针对现场施救人员,增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和救援程序,配备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设备,确保现场救援人员安全”要求。此外,明确提出现场指挥部应维护好事发地区治安秩序,做好交通保障、人员救治与疏散、群众安置等工作

  另据介绍,《市总体预案》还新建了本市应急保障工作体系和分工协作机制。结合疫情防控经验重新建立了本市应急物资保障工作体系,首次明确了本市应急物资产能储备机制,优化了其他应急保障相关内容。

  市应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轮修订工作启动以来,通过认真总结《市总体预案》实施情况,同时深入市相关部门、有关单位和各区调查研究,充分借鉴相关省区市的有益做法,结合本市深化机构改革成果和近年来重特大突发事件应对实践做法,对预案中相关机制进行了健全完善。通过修订,力争使《市总体预案》各方面内容更加适应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要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全市开展各类突发事件应对,为筑牢人民群众的安全屏障奠定基础。

  专家亮点解读

  闪淳昌:体现党的领导,首都特色,以人为本

  关于《北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21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我认为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落实各环节责任和措施”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标志着北京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不断深化、进入新阶段。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方面带了个好头,特别是在几个方面体现得比较好。

  一是在体现强化党的领导方面,有突破性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总体预案明确提出强化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并且在“一级响应”“巨灾应对”等章节明确党委领导下的应急指挥体制机制,把党委的统一领导、决策部署、统筹协调贯彻到应急管理的全领域、全流程、全方位、全链条,彰显出了市委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的“统领”作用,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

  二是比较清晰地体现出了首都应急特色。总体预案特别强调“首都安全关乎国家安全”,这个站位是准确的,首都应急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角度。一个是大联动,大灾巨灾时,将邀请国家有关部门、驻京部队、中央在京单位以及津冀等周边省区市相关单位共同应对、协调联动;另一个是快反应,新的四级响应启动条件,不再简单地与突发事件等级划分标准完全对应,提高了应急响应的灵敏度和时效性,是一比较重要的探索。

  三是很好地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应急管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第一位的发展环境。总体预案除了从整体上有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明确规定外,在一些细微之处还特别注重加强人文关怀,比如在预警、应对和救助等环节中,都加强了对老、幼、病、残、孕及流浪乞讨人员、滞留人员等群体的重点关注,这是现代文明、和谐城市的重要体现,这是十分可贵的。

  (闪淳昌,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

  薛澜:突出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实战思维

  北京市修订《北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首都意识的具体体现。新版总体预案特别加强了应急管理工作中值得关注的一些重点问题、关键问题。

  首先,强化风险管控被正式提到了预案中。我们看到,总体预案中首次明确提出“本市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风险管理体系和危险源、危险区域管理制度,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机制,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和动态监控”,首次明确“市应急办牵头建立风险防控检查督办、信息共享和公共安全形势分析机制”,提出各部门和各区要“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和监测体系”,这些重要举措体现了“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以突发事件为主的被动反应模式”向“以风险为主的主动管控模式”的转变,也是一种更经济、更安全、更有效的社会治理方略。

  其次,本次修订总结了过去若干重大事件应对的经验,并将其体制化和机制化。这次修订总结了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新冠肺炎疫情等重特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经验教训,比如,由市委、市政府作出处置决定和工作部署,并根据需要成立领导指挥机构,就是疫情防控的宝贵经验。对重大活动应急保障的规范也可圈可点,形成了北京应急特色。此外,还在应急预案体系中,增加了“巨灾应急预案”,这是国内首次出现,是一个好的引领。

  最后,此次修订后的预案实用性更强,越来越符合实战需求。应急预案是拿来用的,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行动指南,必须要满足实战要求。修订后的总体预案,在信息报告和发布上更加严格规范,在市、区两级响应衔接上更加顺畅高效,在现场指挥部组建、指挥协调、协同联动上更加科学合理,在突发事件处置职责分工上更加明确具体,越来越呈现出“方案化”的特征,这一点对于所有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都是十分重要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北京市总体预案的修订,对于进一步提升首都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对能力,是一个好的开端。

  (薛澜,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