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政策公开 > 政策解读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增至每天校内外各一小时

日期:2021-01-19 07:45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原标题: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增至每天校内外各一小时 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作为区政府及校长、体育教师考核评价重要指标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将由每天校内体育锻炼1小时增至校内外各1小时。1月18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及北京市加强中小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二十条措施发布。

  课间不计入课外锻炼时间

  体育课不得以任何形式被挤占,而且要增加课时。其中小学每周至少5节体育课,初中每周4至5节,高中每周3至5节。学校每天要安排至少2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的课外锻炼。学校“三点半”课后服务要更多地用于学生自主开展体育活动。市教委主任刘宇辉特别说明,课间和午休时间不计入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时间。

  本市将出台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鼓励各校不局限于体育竞赛项目,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体育教育。学校要鼓励学生每天通过跑步、跳绳、球类等简便易行的运动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确保每天在校内中等及以上强度体育锻炼达1小时以上,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高强度体育锻炼,进行肌肉力量和强健骨骼等练习。

  按照“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文件对不同学段、不同项目的课程提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标准、教学方案和学校质量评价标准,实现1至12年级全学段课程衔接、整体建构。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

  鼓励“兼职”体育老师

  各区要制定实施计划,配齐配强中小学体育教师。建立兼职体育教师专项保障机制,支持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等高水平专业体育人才经过培训和考核到中小学任教。鼓励小学低年级教师经过专门培训兼上体育课。学校还要引导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学生做好表率。

  各区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体育教师的周课时量和工作量,要将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锻炼、体质健康测试、课余训练、竞赛活动等,科学计入体育教师工作量。

  本市还将严格按照学生人数600比1的标准配备校医,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推进场馆向师生优惠开放

  各区要加强统筹,针对场地不达标的学校,“一校一策”制定具体方案。本市鼓励社会体育场馆免费或半价向学校和学生开放,各区要列出开放清单和目录并公开。中小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免费开放体育设施。

  每年3月底前,市教委将上一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向各区通报并向社会公示,作为各区政府及校长、体育教师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依据。本市还将建立学生个性化电子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肥胖、视力不良、力量、耐力等相关数据进行预警和有针对性的干预指导。

  另外,通过入户指导、开展亲子活动、开设家长课堂等方式,各校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家庭指导。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