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政策公开 > 政策解读

北京拟定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路线图

日期:2020-04-10 08:51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4月9日,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正式发布《关于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和《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

  《意见》和《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未来一段时期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确定方向,明确任务、规划、路径,并着重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突出历史文化金名片、突出文化自信、突出文化软实力作用、突出文明交流互鉴。其中,《意见》由八个部分构成,分为两大板块,提出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规划》由三大板块构成,分为十个篇章,按照全国文化中心“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谋篇布局,侧重实操性和中微观层面,细化了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安排部署了一批重大项目和重要文化民生工程。

  到2035年人均享有0.45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

  两份文件均具有以人民为中心的特点。目前,149家大小剧场、163家博物馆、260家电影院、近1300家实体书店、5800多家公共图书馆,7000多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上万家文化馆站遍布京城。未来,北京还将打造城区2公里影院圈、15分钟阅读圈、覆盖全市的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网络。

  在此基础上,《意见》提出“推动发展京味文化新形态”,鼓励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新形态,如制定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实施“漫步北京”计划等,温润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空间。《规划》提出建成供给丰富、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群众身边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提出到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提高到0.45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在全面实现一刻钟文化服务圈基础上,更好实现全地域覆盖。到2035年,北京也将实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各区全覆盖。

  老城不能再拆,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

  《意见》和《规划》都提出要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既注重谋划空间布局,又注重谋划功能布局,精心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风貌。《意见》提出新时代传承发展古都文化,要坚持城市保护和有机更新相衔接、内涵挖掘和活化利用相统一、保护传统和融入时代相协调,不断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

  《规划》提出大力推动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利用中轴线文物腾退空间,优先用于补充公共功能,因地制宜建设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艺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使中轴线历史文物和文化资源焕发时代活力。重点打造13片文化精华区。依托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构建历史文脉和生态环境交融的整体空间结构。

  突出文化软实力,满足高品质文化消费需求

  文化产业作为北京重要支柱产业,2019年,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合计12849.7亿元,同比增长8.2%。《意见》《规划》提出,要加快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

  《规划》还提出,北京将努力建设设计之都、影视之都、演艺之都、音乐之都、网络游戏之都、世界旅游名城、艺术品交易中心、会展中心,打造满足群众高品质文化消费需求的创新创意中心。同时加快实施“文化商圈”计划,并新建一批集艺术表演、互动体验、时尚消费于一体的文化休闲空间,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文化商业新地标。推动“文化+”融合发展,着力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

  2020年安排9亿元保障重大文化项目实施

  健全的实施机制是保障规划落地的重要基础。为把《意见》和《规划》落实好,全市将编制实施系列行动计划、年度计划,按照量化、细化、具体化、项目化要求,拉出重大工程、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清单并逐一落实。

  市发展改革委还将继续加大政府投资支持力度,保障重大文化项目实施,2020年拟安排投资约9亿元,比过去三年年均投资增长了将近一倍。

  北京将继续坚持以改革的办法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如在全市推进的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试点项目中,设计环节就特别强调把文化品质作为一项重要标准,在城市更新中融入特色风貌元素,体现人文关怀气息。目前第三批试点已经完成征集遴选,初步确定了32个项目,打算2020年抓紧推动。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