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机关第五届青年技能大赛影评写作能力竞赛成果展示(一)

日期:2021-10-15 15:15    来源:​市直机关团工委

分享:
字号:        

  为进一步在青年中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2021年7月至9月,市直机关工委和团市委共同主办北京市机关第五届青年技能大赛“光影看中国——红色精神传承人”影评写作能力竞赛。通过组织青年撰写影评开展竞赛,让青年们在观看电影、撰写影评过程中重温历史记忆,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初心与使命,激发爱党、爱国热情。

  近期,我们将陆续对荣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30篇优秀影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进一步深化竞赛成果,重温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本期推出北京海关高闻悦、市国资委姜浩瀚、市社科院王林生、市检二分院潘俊宇、市交通委陈晓共5名参赛选手的一等奖影评作品。

  《守岛人》影评

  单位:北京海关

  姓名:高闻悦

  题目:继先贤之忠 尽许国之才——电影《守岛人》影评

  黄海飞浪,千层欲高翻复下;开山环礁,击水向天问喑哑。诚忠本分,寸土寸心赤血洒;卫国职责,枕戈鸣哨列兵马。《守岛人》影片用专业的艺术想象、艺术创造和艺术智慧叙述了王继才夫妇守岛的故事。自然元素与情节发展、情绪递进水乳交融,在艺术环节、艺术情怀、艺术使命三个方面彰显出文艺创作的时代基因。

  情景处理:铁马冰河入梦来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影片的“铁马冰河”能“入梦”,在于自然景观熨帖人物情绪,随情节的脉搏起伏。仕花岛上产子之时是雷电大雨之夜。继才尚无接生经验、杂声中接受电话指导、仕花无力说话……仅情节就揪心紧张,此时,骤雨过窗呈现婆娑之影:动者,稠密急落的雨影;静者,咬牙使劲的停顿。动静对比营造双重压迫感,与白浪掀天的环境融汇,风雨的力量直抵人心。

  用景技法全面勾勒开山岛之苦,既有环境恶劣、孤苦难耐的生活之苦,也有骨肉分离、忠孝难全的情感之苦。以景寄情,铺陈足够,提升观众对环境基础、画面用光的接受度,达到摄录导、服化道等艺术环节的渲染目标。

  人物情感:衣带渐宽终不悔

  古有《诗经》:“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今有仕花:“你守岛,我守你。”坚毅与执着汇入中国人的血脉,既有忠于典籍的讲述,也有属于当代的表达。

  演员精湛的演技突显鲜明的叙事节奏。仕花首次上岛给继才理发,心疼与委屈在剪刀抬起梳子落下间演出;转为理解守岛事业,仕花坐在船头向岛驶去,目光坚定中仍有顾虑;习惯相守小岛,二人升旗、踢正步、斗地主……荒凉孤岛化身“浪漫绿洲”,柔情流淌在眼尾,情至真、爱至切让人沉浸。

  王继才饱满的艺术形象来自多种情感交织:家国情、夫妻情、父子情、战友情。父亲串的海螺项链,女儿回馈“海燕的誓言”;王政委予他信任,他用一生践行诺言;长辈支持,他却无法尽孝的亏欠……既现实又超现实的画面,泪眼潸然间更会随影动情。

  演技融合故事,演员走进角色,共同烘托“情”的温度,诠释:守岛,是一个人的使命,是一群人的付出。

  价值坚守:一寸赤心惟报国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志向因忠诚而巍峨,事业因坚守而壮丽,从革命时期到和平年代,忠诚定位了英雄的精神坐标。

  王继才之忠贯穿始终,把“一辈子,一件事”的坚守献给祖国。影片节点标志价值观念的升华:从“守岛就是守家,国安才能家安”的使命在肩,到“旗帜就是阵地,人在旗帜在”的政治气节,最后做到“一朝上岛,一生为国”的坚守奉献。

  影片凝聚主创团队的文化自信、精神自强、艺术自觉,建构出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的审美世界。编导深入岛上体验、获得珍贵的拍摄资源;立体的镜头语言、声光电交映的宏大场面、细腻情感的特写,再现了许党报国的不世之业。

  影片的观赏,是又一次对英雄的敬仰,观众为爱岗敬业、舍家为国热泪盈眶,赞叹于忠诚坚守、奉献担当。榜样标注着家国情怀的价值导向,汲取时代标杆的精神力量,书写新时代奋斗者的华章!

  《英雄儿女》影评

  单位:市国资委

  姓名:姜浩瀚

  题目:《英雄儿女》的叙事传统与综合表达赏析

  电影《英雄儿女》以巴金小说《团圆》为原型创作。作家巴金在创作生涯的前期一直居住生活在沦陷区,是在朝鲜战场上采风的七个月中,第一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我军战士,返回国内后,历经八年沉淀,创作了该小说并取得好评,作品先取得了文学上的成功,又经历了影像对人物形象的进一步丰富,最终得以构筑起这部电影。这一新中国初期电影承袭了我国电影的诸般优点与传统,辅之以多种表达手法形成了综合的表意效果,激励和感动了一代代观众,完成了个人叙事和家国叙事的有机统一。

  一、诗意电影表达传统对电影的影响

  俄罗斯艺术经历了十九世纪的积淀和发展,在苏联时期迎来了全面爆发,在电影上亦成绩斐然。爱森斯坦、库里肖夫等早期创作者,借助隐喻、对比、蒙太奇等手法获得了电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在吸收俄罗斯文学的营养下,形成了独特的电影美学,在电影的各类表达传统中,苏联的诗意电影对我国初期的创作较深,包括后世电影《士兵之歌》、《雁南飞》以及同为小说改编的电影《一个人的遭遇》等,都影响过我国电影的创作模式、教育体系、审美倾向和建国初期电影工业体系的搭建。在英雄儿女的开篇镜头中,并未直接展示战场的样貌,反而代之以一个空镜头,静谧的山峦,安宁的乡间景致,好像时不时传来的鸟叫声,伴随着用胶片拍摄自带的特有颤抖,传递出好像在呼吸的镜头效果,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展开了随后的生死较量,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建立了一种环境上的对比效果。在全片叙事中多次运用风景的空镜头。

  敌人发动攻击时,上山的镜头用了俯拍,敌人数量虽然多,但是在画面中分布凌乱,横七扭八,显得并不可怕,展现在革命战士眼里并不惧怕敌人,对敌人的蔑视之情。英雄牺牲后镜头再次切换至两边群山,中远景的镜头侧重表达高山巍峨,挺立,同时通过大自然的美好表达英雄与大自然同在,英雄的牺牲是有意义的。

  此外影片在叙事过程中也灵活采取了多种类型化元素,音乐、谍战、战争,以及战争的奇观化展现的方式,丰富了观众的视听体验,增加了电影的吸引力,随时调节叙事节奏。音乐在全片结合剧情需要多次大段出现,音画结合,有机统一,在塑造热心帮助志愿军的朝鲜族群众群像,观看文艺表演战士群像上起到了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王文清回忆在旧上海执行地下任务时期,不幸被捕,镜头切换至当年,王文清身着枷锁,王复标带着孩子在铁栏外看着父亲的场面,将观众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带回至气氛完全不同的谍战战线,制造完全不同的体验。对绝大多数普通观众来说,战争本身就是一种高度奇观化的视觉展现,王成在执行防御任务的过程中,阵地上同时面对多个方向的敌人,穿插运用手榴弹、机枪、步话机等多种手段作战、与后方联系,操作设备执行命令的种类丰富,超出人一般的生活经验,制造出让人对战争惊叹并身临其境的感觉。

  虽然在主线剧情中战争占有很大比例,影片整体叙事的视角仍非常宽广,根据一般创作规律,强烈的剧情转折,激烈的戏剧冲突有助于快速塑造典型人物,快速的镜头剪辑可以给观众带来快感,但是电影仍然在这种大背景下很大程度的保留了这种诗意电影的创作传统。

  二、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讲述方法

  在电影整体绵密的叙事方式下,可以说叙事就是抒情,抒情就是叙事,二者相互交替出现,互相融合。同时在剧情的推进上应用了“工作—生活”两条线交替前进的叙事手法,一边描写战争、工作、创作等严肃的工作生活;一边缓缓讲述以王芳、王成为主线的亲情、战友情,两条剧情线相互推进,相互影响。王芳在创作音乐过程中开始并不顺利,经历多次压抑,最终在音乐的表达开始时,感情达到了高峰,唱出了中国人民对英雄的怀念和被英雄激起的强烈感情,“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优雅而有力的情感,音乐在哀悼英雄逝去中开始,但是浓郁的哀痛之中并无颓废的精神,反倒蕴藏着无尽的勇气和力量,音乐感染力与影像感染力合二为一,在现场演唱过程中,镜头多次在演唱者和观众之间切换,展现观众对表演的反应,通过镜头调度最后在音乐结束时表演者和观众也完成了合二为一,溶于一体。在歌唱部分,多次运用蒙太奇,由战士听歌唱时的神情切换至王成在战场上的英雄形象,辅之以蓝天、白云、庄严的青山。全片多次使用音乐进行表意,抒情效果良好,在面对劳动人民时,以音乐的歌唱,迅速拉近了革命战士和劳动人民的距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实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是电影创作的立足点,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党强大的号召力与凝聚力集结起了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电影很好的处理了政治性与艺术性、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宏大叙事与历史钩沉之间的关系,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王文清在王芳创作过程的多次提问,每次都让王芳若有所思,思想升华自然而然,与主题高度融合。

  主线剧情里非常有血有肉的展现了一条“血缘故事线”,在王芳、王成兄妹自身命运推进的过程中,也制造了悬念,使观众在为二人命运担心的过程中,始终内心存疑,感觉好像最大的悬念并未说尽,当答案最终揭晓时,让观众对二人不断奉献的精神有了一种更深的认同,在电影结尾处,王文清、王复标讲到王芳有工人阶级、革命干部两位父亲时,主题进一步明确,表达了不同代际的革命者之间的继承性,同时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性和历史性。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勇敢的革命精神,敢于彻底同旧世界决裂,不但敢于拼上自己的一切,还无悔的让儿女们继续革命,正所谓“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愚公移山,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好的战争题材电影一定会有一个主题,最终的目标不仅仅是战胜敌人那么简单,一定要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对理想的追求。

  三、英雄的崇高之美与诗意传达

  王成牺牲时,综合运用了仰拍镜头,人物特写镜头外层加上光晕,从身后射出强烈光芒,营造出神圣感,英雄形象呼之欲出,同时王成的脸部特写露出视死如归的表情,此时响起交响乐,手持爆破筒壮烈殉国,一系列镜头所展现的冲击力,以浪漫主义笔调歌颂了崇高的理想主义和牺牲精神,展示了一种直抵人内心的崇高、至上的美学理念,传递了这种美学理念之下的感受。

  在电影中几次响起“英雄赞歌”的段落中,电影频繁调度特写、中景、远景镜头,将志愿军战士与苍松翠柏、青山白云交相辉映的进行剪辑,本体喻体的关系在影像中呼应强烈,与电影整体美学风格高度一致。

  《英雄儿女》作为系列英雄美学、崇高美学的代表作,今天仍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鲜花与歌声、泪水与感动长存。我们向英雄们致敬,抗美援朝留存的精神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是热血沸腾,是永垂不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将一直铭记革命过程中的一场场伟大战争,将抗美援朝的精神融入骨子里,带着前辈们的理想信念与伟大牺牲继续前行,创造明日中国之辉煌。

  《悬崖之上》影评

  单位:市社科院

  姓名:王林生

  题目:以“革命者”的名义:彰显集体英雄主义的价值建构——以《悬崖之上》为例

  电影《悬崖之上》把谍战电影再次推至媒体的聚光灯下,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谍战电影以悬疑、惊险见长,使观众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感受由情节的跌宕带来的观影刺激,以及电影所刻画的,在黑暗中为信仰和光明而抗争的斗士的崇高精神。在延续谍战电影这一基本风格的同时,《悬崖之上》突破了以往谍战电影的叙事策略和价值建构,通过讲述“特工组任务小队”的秘密行动及其生死际遇,以“革命者”的名义,为我们构建起一种群像叙事模式。群像叙事之下,电影描绘出“特工组任务小队”这一集体的光辉形象。因此,集体英雄主义成为电影《悬崖之上》最为深层次的文化精神。

  英雄是电影中的永恒主题,尤其是在美国好莱坞电影风靡全球的历史语境下,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为世界影像话语体系中的重要价值观,“美国队长”、“蜘蛛侠”等无不是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代表。“这些影片(好莱坞经典影片)围绕个人英雄主义,或者至少是以个人为中心组织情节——这是好莱坞从创建伊始奉行至今的信条。” 好莱坞电影不仅仅形成了以个人英雄主义为中心的表现形式,而且随着好莱坞电影在世界的广为传播,个人英雄主义为美国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其所宣扬的价值观已侵染到社会的多个领域。美国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有其文化的必然性,但是英雄本身的内涵和外延也较为宽泛,在个人英雄主义之外,集体英雄主义一直是中式英雄观最典型的呈现。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其实不乏弘扬集体英雄主义的电影,如《狼牙山五壮士》(1958)、《地雷战》(1962)、《霓虹灯下的哨兵》(1964)、《激战无名川》(1975)、《南昌起义》(1981)、《开国大典》(1989)等。其实,“集体英雄主义”一直都是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以家国为本位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群体是真正的价值主体,主张群体的国家和民族责任,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如孔子在《论语》中主张的“泛爱众,而亲仁”,贾谊《治安策》中主张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等。“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构成了这种英雄观的底层逻辑,也是与西方张扬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根本区别。“革命是群众自己的事业,因而革命的英雄主义,必然是群众的英雄主义。” 但由于受制于电影的市场化水平和电影意识,集体英雄主义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界定和认识,也没有成为电影表现的特色主题和备受推崇的价值观,更没有探索出此类电影的叙述方式和产业模式。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集体英雄主义在我国电影所构建的价值体系和文化认同中,始终是一个若隐若现的存在。而正是这种模糊,使得我们未能从价值观构建的维度为中国电影设立明确的文化身份标识。

  电影《悬崖之上》的价值与意义恰在于它把集体英雄主义鲜明、直接地呈现了出来,构建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的群像英雄叙事模式。在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中,“集体英雄主义”应是被着力重视和呈现的电影主题。其实从之前的《集结号》(2007)、《金陵十三钗》(2011)、《攀登者》(2019),到近期的《八佰》(2021)、《金刚川》(2021)、《一百零八》(2021),已经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向这一价值观靠拢。长期以来,中国电影备受诟病之处在于不会讲故事,而其核心是未能在叙事背后传递一个普泛的价值观,而这一价值观才是电影的安身立命所在。“电影是市场,是产业,也是文化,是艺术,思想和价值观是电影的灵魂和根基,也是电影市场和电影产业发展的支撑……在喧嚣的市场化背景下,当下不少电影创作还浮于生活的表层,没有真正深入生活中寻找有内涵、有质感的故事。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活现实,不断提高电影创作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在此基础上探寻人类精神世界,是中国电影美学当前应当坚持的方向。”这种价值观的传递不能是纯粹的宣教,必须在传递价值观与市场化形式之间达成一个完美的统一。因此,从电影史的角度,电影《悬崖之上》之所以能备受关注且取得市场成功,不在于电影刻画出了鲜活的“革命者”形象,而在于它试图在新时代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在主流电影和商业电影的融合中,探索一条符合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和市场化道路的价值观念及其叙事模式。

  我们在当代的电影中张扬和表现“集体英雄主义”,绝不仅仅是纯粹抵制和消解西方“个人英雄主义”或自由主义的价值观,而是在中国电影经历了40多年市场化改革之后,根植于中国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实践,自觉开始进行电影自身价值体系的建构,即已市场化的中国电影不再把市场票房视为唯一的追求,而要“在极具质感的影像和叙事中呈现了动人心魄的思想、审美力量”,实现“寓教于乐”。但是,这种文化自觉不同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对民族劣根性的反思,“把民族传统文化中丑陋的东西示人”,而是明确了中国电影应在世界电影的舞台上传递和表达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从这个层面而言,《悬崖之上》固然是在中国电影成功与失败的探索中找寻到了中国电影打动人心、赢得市场的主题模式,但它传递出的“集体英雄主义”却是中国电影与世界进行对话的一种必然选择,是一种历史性出场。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在全球电影市场中理应彰显中国电影特有的身份标识,理应在浩繁的内容题材中有意识地提炼和分化出可以反复讲述的主题和价值观念。“集体英雄主义”无疑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充满着空白的概念,对这一电影主题和价值观的讲述方式、审美特性、风格特点等,还有待从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探索。《悬崖之上》以“革命者”的名义,以对立式的叙事方式,塑造出彰显“集体英雄主义”的群像图谱,为中国电影自身价值体系的建构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英雄儿女》影评

  单位:市检二分院

  姓名:潘俊宇

  题目:铭记英雄历史 礼赞光辉时代——重温《英雄儿女》有感

  《英雄儿女》是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在巴金小说《团圆》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一部红色经典电影。观影后,我油然生出巨大的敬仰之情,千千万万英雄儿女不计生死,保家卫国,将热血抛洒在战场上,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在新时代重温这样的红色影片,不仅能感悟真实历史,激发爱国热情,更能激励我们不忘先烈遗志,继续向前奋进。

  厚植爱国情怀

  影片一开场便将观众带入硝烟弥漫、炮声隆隆的抗美援朝战场,志愿军受伤的不计其数,但以王成为代表的战士们伤病未愈,便争相向上级首长申请出兵作战,小战士被首长拒绝后闷闷不乐的神情、相互之间讨论如何能快速上战场打敌人,这些都体现了英勇顽强的抗美援朝精神。影片高潮是王成冲上战场和壮烈牺牲的部分,因战场形势需要,王成所在的志愿军部队必须坚守一座无名高地。由于敌军三番五次的轰炸,此高地与指挥部失去了联络,王成勇敢地担负起与指挥部重建联系的任务。当惨烈的战斗进行到只剩王成一个人时,敌军从四面八方蜂拥而上,他一边用所剩无几的弹药射杀敌军,一边通过战地话筒向指挥部喊道:“敌人已把我包围,不用顾我,为了胜利,立即向我开炮!”说完,王成跨出战壕,从容不迫,手持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一幕激动人心,令人肃然起敬,充分展现了革命战士孤胆作战、临危不惧、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这正是爱国情怀的生动体现。

  感受崇高之美

  在美学理论中,“崇高”是一种审美对象性质。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给人以心灵的震撼。随着战场上的各种声音沉寂下来,磅礴大气的背景音乐逐渐增强,使场景具有史诗般的雄壮之感。此时,手持爆破筒越出战壕的王成挺身站立,在他背后射出了万丈霞光,对王成的脸部特写更展示出他视死如归的神情。虽然是黑白影片,但我们静下心来欣赏,能从影片中多次感悟到这种崇高的力量。影片在开场并没有表现被残酷战争破坏的朝鲜,反而以近两分钟的缓慢镜头展示了朝鲜在暮春时节的优美风光:群山叠峦,江水潺潺,盛放的花朵遍布山野。导演有意识地将优美的风景镜头穿插于残酷的战争中,并结合主人公的视角与心境,表达了战士们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可以说,影片有意识地将战争的残酷性降到最低,突出自然风景,这种崇高美学让我们得以静心去感悟英雄的力量。

  传承英烈精神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英雄儿女》中,王成、王芳以及其他革命战士都是舍身为己的英雄,这种英烈精神代代传承、经久不衰。在中印边境冲突牺牲的士兵里,18岁的陈祥榕写下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样感人肺腑的句子。在他们身上闪现着当年抗美援朝中为国牺牲的王成等人的影子,展现出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赤胆忠诚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革命战争时期,无数英烈坚守在战斗一线,誓与阵地共存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大批时代楷模勤勤恳恳、忘我工作,将毕生精力献给建设祖国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涌现出“排雷英雄”杜富国、“守岛英雄”王继才等一大批敬业奉献的先进人物。《英雄儿女》之所以能穿越历史长河,经久不衰,最重要的便是贯穿其中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不过时。在今天,我们也要努力传承英烈精神,肩负使命,以英雄为标杆,汇聚起磅礴力量。

  经典红色电影《英雄儿女》堪称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不朽杰作,首映至今从未褪色。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矢志奋斗、努力奔跑,在艰苦奋斗中坚定信念、磨砺意志,将实干进行到底,才能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国家富强。

  单位:市交通委

  姓名:陈晓

  题目:世上有朵最美的花——记红色光影中的女性形象

  “世上有朵最美的花,那是青春绽芳华。”世人常以花喻青春,颂青春肆意绽放的活泼泼的生命力;也常喻女子,赞女性品性至美至芬芳。在革命时代,有多少仁人志士以青春做燃料,点燃了至暗的时代,照亮了渺茫的前途。在这之中,一众女性革命者如繁花盛放,在历史中泼洒下独特的亮色,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红船荡漾碧波间,乾坤逆转天地中。电影《1921》全面展现了中共一大前后的曲折历程,在这之中有一名女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就是王会悟女士。她不仅是李达先生的妻子,也是一名优秀的革命者。在生活中,她是李达先生的贤内助,家里家外的一把好手;在革命事业上,她是聪慧机敏,沉着理性的新革命女性。官兵来查,她沉着应对,有条不紊疏散学生;宣传书籍被劫,她随机应变,面不改色与爱人打配合,巧妙化解;一大召开困难重重,她提议将地点改为嘉兴南湖,画舫中革命志士谋划乾坤,她稳坐船头机敏放哨,这才有了传颂后世的“红船精神”。她身为女性,却并未被女性的身份所囿,在那个女性备受压迫与歧视的时代,用自己的智慧证明了女子也能为革命出一份力,女子并不是男子的附庸。亭亭净植,不蔓不枝,她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绽放的是独立女性之美,守卫的是中国革命初生的火种。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古人常以兰喻人品行高洁,赵纫兰女士正是这样的人。电影《革命者》讲述了李大钊先生为革命奉献的一生,其中对其妻赵纫兰女士的描摹并不多。然而就是这样的寥寥几幕,让人能够窥斑见豹,了解这样一位空谷幽兰一样的女性。她懂得守常先生的鸿鹄之志,所以在他为革命振臂高呼、四处奔走之时,为他撑起一个温暖的家,让守常先生疲惫的灵魂永远有归处。她亦明白守常先生的脆弱痛苦,所以在他因学生运动失败而头破血流、哽咽流泪之时,默默揽过对方,让守常先生能擦干眼泪、揩净尘土再出发。影片结尾,守常先生为了革命事业而献身,赵纫兰女士望着守常先生曾无数次迈进的门口,知道他还一定会再回来。在她永远温柔和煦的眼神中,不仅有守常先生的身影,也有中国革命闪闪发光的未来。赵纫兰女士身上集合了中国传统女性所有的优良品德,却不止于此,她是与守常先生一道进步的战友,即便可能永远站在他身后,但绝不是影子,而是作为一个独立坚韧、温良强大的人而存在,宛如一株生于浊世的兰,即便身死形消,一缕幽香仍能流芳百世。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如果说赵纫兰女士是空谷幽兰,那王仕花女士便是我们在可能路边一眼掠过的不知名的小花。一片葱葱的绿意中,星星点点的亮色,并不扎眼,但是看到她,你就会觉得,生命原来真的是如此的顽强和美好。电影《守岛人》作为献礼片,并未聚焦中国革命史中的大事件,而是把目光转向了一对平淡而伟大的夫妻,他们就是守岛32年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由一开始的不情不愿,到最终的心甘情愿,一对夫妇32年的坚守与奉献在影片中得到了全景式的展现。谈到王继才就不能不提王仕花,因为他们是一体同心的,有了对方才更完整。“你守岛,我守你。”王仕花女士用一生践行了这一句朴实的誓言。王继才是坚定不移的磐石,王仕花女士就是坚韧不折的蒲苇。没有香气,也不艳丽,一个浪头打来,她似乎就要颤巍巍地被折断了,一阵劲风刮来,她似乎就要飘遥遥地被吹走了,但是等风浪过去,你再看,她又不屈地抬起了头。32年的疾风骤雨,32年的寂寞孤独,在两人的坚定相守中,苦难与艰辛酿成了蜜糖与美酒,只要有爱,生活总是美的。在这小爱之外,还有对祖国疆域坚守的大爱。影片中夫妇二人升旗的几个片段让人记忆最为深刻,那不仅是鲜艳的五星红旗,还是两人灼人的信仰,在苍茫海天中,在怪石嶙峋的小岛上,一直猎猎飘扬,不曾远离。她是如此平凡,她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她是如此伟大,她一辈子将一件事做到了极致。她的名字中也有“花”,她就是一朵并不艳丽的花,不起眼却总有能让人热泪盈眶的力量。

  我感谢自己生在这个时代,没有战乱与动荡,只有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和平与繁荣。我感谢自己生在这个时代,感谢这个时代孕育出无数优秀的文艺工作者,犹如摘星者,将历史长河中那些闪闪发亮的“星子”从书本中、从记录中摘下来,捧在手心给我看。那些为了革命奉献出自己最美好青春的先辈们啊,他们也曾青春过,他们也曾是爱笑爱闹的少年人,他们是曾经真真切切、有血有肉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人。我感谢自己生在这个时代,作为一名女性,仰望星空时,那些闪耀的群星中,有女性难以磨灭的光芒;低头赶路时,那路边的草与花中,有女性永不凋零的芳华。这些杰出而美好的女性告诉我:胸中有理想,星河自闪耀;脚下有坦途,青春永不凋。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