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垃圾分类两周年“成绩单”来了!

日期:2022-05-03 15:55    来源: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分享:
字号:        

  自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两年间,石景山区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实施,在实践中不断破解难题。围绕垃圾分类全民总动员、设施规范建设、分类体系完善、全链条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石景山区实现了生活垃圾总量负增长,厨余分出率大幅提高,设施规范建设全部达标,各品类垃圾收运和处置基本规范,全民参与源头分类、减量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七率指标明显提高

  居民端:知晓率100%,参与率90%,准确投放率85%。

  管理端: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稳定18%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其他垃圾减量率18%,分类设施达标率达到100%。

  分类设施建设提升

  升级、改造建设分类桶站2468处,建成大件垃圾、装修垃圾暂存点284处,打造分类积分与回收驿站98座。完成居民区288辆小型收集车辆的改造提升,全部车辆统一涂装与标识。厨余垃圾实现“桶换桶”清运。其他垃圾收集实现100%密闭化作业。9个街道均完成再生资源中转站建设任务。

  完善制度闭环监管

  制定《关于印发<石景山区2022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务>和<石景山区2022年生活垃圾分类考评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石景山区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组织架构和会议机制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健全日常考核评价体系。

  检查监督强化落实

  两年来,全区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8568人次,检查社会单位94356个次、居住小区7615个次,宣传教育15153起,批评教育1299起,责令改正719起,处罚2181起。建立“日检查”和“周考核”工作机制,成立区级垃圾分类检查队,共计检查15018次,发现各类问题50654个,每日派单整改,每周考核评比通报,共发布周通报82期。

  创新管理示范先行

  老山街道、八角街道积极创新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模式,形成“小田管家”和“石分回收”特有模式。老山街道21个小区实现“小田管家”回收模式全覆盖。广宁街道高井路社区作为北京首个被授牌的“冬奥社区”,借助冬奥社区创建,将社区基础设施含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进行统一升级改造,并将厨余垃圾进行就地处理,以小区“微环境”践行垃圾分类减量、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

  科技赋能智慧管理

  依靠科技赋能,运用大数据、二维码识别、射频识别(RFID)、卫星定位、多媒体等技术,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监督管理的智能化。2021年,全区桶站全部实现二维码“身份证”管理,完成区级生活垃圾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系统建设。288辆小型收集车辆均安装RFID标签,直运车辆全部搭载称重计量和视频监控的功能,45座密闭式清洁站完成计量改造并与市级平台对接。

  管理提质不断突破

  鲁谷街道突破“物业+第三方公司”垃圾分类工作常规运行机制,探索实行物业自管,推动垃圾分类与物业管理的有机融合,强化物业履责;非居民厨余垃圾管理方面,执行300元/吨收费标准,完成全区1460家非居民厨余垃圾产生单位排放登记信息填报工作和新版合同签订工作,电子联单使用率73%。

  下一步,石景山区将持续开展居民宣传动员,推动物业管理提质增效,完善“两网融合”回收体系建设,深入挖掘垃圾减量潜力,推动建设生态文明石景山。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