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中关村街道“以点带面”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日期:2022-02-23 14:37    来源: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分享:
字号: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坚持落实“四级责任”机制,基本建立完成街道桶站体系。

  为深化垃圾分类工作,细化垃圾分类标准,由中关村街道城市办公室牵头,发动社区、物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以分类不达标桶站为中心设置重点点位,通过重点时段值守、党员引领、集中整治等方式,开展“重点点位盯守”活动,开创由点位辐射社区的新模式。

  注重宣传 营造垃圾分类氛围

  中关村街道持续落实垃圾分类工作,自2022年1月以来,各社区以节假日垃圾投放高峰期为契机,由社区书记、党员带头,通过桶站值守、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材料、入户宣传等方式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增强居民分类意识。

  为便于居民分类,在降雪天气,各社区第一时间联合普法监督员与社区志愿者,在桶站周边开展扫雪工作,并通过铺设防滑垫等方式,避免桶站周围积雪结冰,提供安全、便捷的分类环境,助力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党员带头 桶前值守共治共享

  为保障“重点点位盯守”活动效果,中关村街道充分利用党员“双报到”机制,广泛动员各社区党员、团员报名参加桶前值守,招募志愿者1700余人,平均每日发动包括社区党员、社工、楼门长、小巷管家、志愿者在内的值守人员320余名。

  各社区书记坚持每日早七点至九点带头参与“重点点位盯守”活动,带动居民积极进行垃圾分类。

  集中力量 整改问题不留死角

  中关村街道建立社区桶站点位居民投放待提高进展台账,实地走访了解各社区桶站建设维护情况、居民自主分类开展情况,实时掌握重点点位工作实效。集中力量整治问题点位,直至问题全部整改完毕再进行“阵地转移”,打好每一场垃圾分类“攻坚战”。

  强化执法 保障垃圾分类有效实施

  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实施,街道综合执法队通过社区反馈、深入检查等形式,采取劝阻、书面警告、罚款等“梯度执法”的方式,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2022年1月,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共出动执法人员240人次,执法车辆120车次,检查社会单位600家、居住小区210次,执法期间立案1起。

  中关村街道强化执法,立好规矩,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抵制“破窗效应”。

  接下来,中关村街道将疫情常态化防控与市民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推进有机融合,结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与《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两个条例,采取面向全民的有针对性、差异化的宣传内容与形式,进一步强化行为习惯养成,以科技引领实现全面精细化管理,促进垃圾分类长效机制的建立。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