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森林资源发展绿化苗木、森林旅游等生态产业 塞罕坝林场成群众致富“绿色银行”

日期:2021-07-11 11:25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原标题:依托森林资源发展绿化苗木、森林旅游等生态产业 塞罕坝林场成群众致富“绿色银行”

  “建场前的塞罕坝是‘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现在的塞罕坝是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近日,在中宣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安长明介绍塞罕坝几十年来的变化。

  作为接续传承塞罕坝绿色事业的带头人,安长明带领林场职工,始终积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培育和保护绿色资源作为重点,使10万余亩石质荒山全部实现绿化,启动抚育盲点“清零”和资源培育优质高效工程,开创了全国自然保护区抚育经营先例。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端,距离北京385公里,属大兴安岭余脉。半个多世纪前,因过度砍伐,这里黄沙遮天蔽日。风一起,漫天黄沙奔着京津吹去,人们常用“屋顶扬沙”形容这样的情景。

  “1964年春,全场干部职工齐聚马蹄坑开展会战,饿了就伴着雪水啃冰冷窝头,造林516亩,成活率达到96.6%,开创了国内机械种植针叶林的先河。”安长明回忆说,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顶风冒雪,夜以继日,反复试验改进机械,对每块地进行研究,对每棵苗进行分析,终于取得了造林的决定性胜利。

  从1962年至2020年年底,塞罕坝森林面积由24万亩增加到11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8%提高到82%。林木总蓄积量由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36万立方米。

  茫茫林海傲然屹立,生态效益明显。安长明介绍,如今塞罕坝每年净化水质和涵养水源达到2.74亿立方米,固碳81.4万吨,释放氧气57.06万吨。经观测,与建场初期相比,塞罕坝无霜期增加了12天,年均降水量增加80毫米,大风日数减少到30天。

  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已成为为首都阻沙源、为辽津涵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当地拓财源的“绿水青山”。

  安长明从林业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林业工作。他说:“老一代人解决了森林的有无问题,我们这一代要解决从有到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以及如何让大家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的问题。”

  据了解,塞罕坝机械林场坚持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积极发展绿化苗木、森林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资产总价值达到206亿元,每年经济收入1.6亿元,职工年均收入10万元。在林场的带动下,周边地区发展生态苗木基地1000余家、4400多亩,苗木总价值达7亿多元,每年给群众增加收入1.4亿多元,4500多贫困人口受益。

  通过打造生态旅游文化景区,带动周边乡镇发展生态旅游,也带动周边百姓发展农家游、手工艺品、采摘、土特产品加工等产业,1200余户贫困户、1万余贫困人口由此脱贫致富。林场营造林生产活动每年为当地4000多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3200多贫困人口受益。

  近年来,安长明带领全场职工依托森林资源走绿色发展之路,使周边4万多群众受益,帮助2.2万人口脱贫致富。2021年2月,塞罕坝机械林场当选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如今,林场已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更加说明我们几代人一直建设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安长明由衷感慨。(李如意)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