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当好红墙卫士 守好百姓日子

日期:2022-06-21 09:02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原标题:西城区:当好红墙卫士 守好百姓日子

西望金融街夜色

西望金融街夜色

景色宜人的什刹海环湖步道

景色宜人的什刹海环湖步道

  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党中央所在地,是离红墙最近的地方,那鲜艳的一抹红就是西城最亮丽的底色。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核心区控规的批复中明确要求,突出政治中心、突出人民群众。2021年12月8日,西城区委十三届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区委班子政治建设的决定》,鲜明提出做到“五带头、五表率”,贯穿其中的精神内核就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批复精神,当好红墙卫士、守好百姓日子。

  坚决为党中央站好岗放好哨

  西城人常说:“我们离党中央最近。”

  特殊区位决定特殊使命和责任。西城区坚持把服务保障首都功能作为工作的全部要义,以听党指挥、为党尽责的实际行动,不折不扣履行维护核心区绝对安全稳定的政治责任,形成生动的“西城实践”。

  大力推进重点地区环境整治提升,启动百万庄等4个央产老旧小区试点改造项目,构建大外联服务体系、走访服务等一系列机制模式,办理各类服务事项万余项,以首善标准为中央政务营造更好环境。

  做红墙的守护人,18.4万“西城大妈”、街巷长、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等治理力量活跃在群防群治第一线,齐心协力,共同拱卫红墙绝对安全。

  “五一”节刚过,西城区动员各界力量投入防疫攻坚战。倡议一出,应者云集,10天中7.6万志愿者报名响应。新招募志愿者按物资配送、卡口值守、核酸检测等7类志愿服务岗位分类建立台账,社区根据需要“点单派将”。

  “当好红墙卫士、守好百姓日子”,融入西城人的血脉,是西城强大动员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之源。

  近年来,西城区先后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状态”,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全国“两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荣获“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称号。

  4月下旬以来,面对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和严峻复杂的防控形势,西城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坚持“快严准实细”防控要求,牢牢压实基层基础责任,全力保障驻区单位机构、辖区居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完成30余轮区域大规模核酸筛查,跑出4小时完成全员采样、24小时全部报出检测结果的西城“加速度”。

  让离红墙最近的地方成为与百姓最亲的地方

  西城是离红墙最近的地方,要成为与百姓最亲的地方。

  西城区持续深化“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坚持“书记抓书记、向下抓两级”,把区级调度会开到社区一线、直面群众诉求、现场解答问题。

  创新实施“领哨行动”“暖心行动”,滚动推出区级“攻坚克难30题+”,探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一起办”新路径,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把诉求办到群众心坎上。2021年“接诉即办”成绩居全市首位,万人诉求量大幅下降,2022年一季度,“接诉即办”继续保持全市领先。

  2022年以来,西城区坚持“资源管理和服务”到位的标准,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广外街道和天桥街道率先完成了社区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全覆盖,政务服务综窗服务管理平台延伸至社区,实现社区、街道的业务、数据互通。“全能社工”协助办理,网上受理渠道畅通,让居民实现“只跑一趟”“少跑一趟”的高效政务服务。

  2021年4月,西城区启动“红墙先锋在社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7万余人次机关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2021年全年共解决4类718项重难点问题。

  西城区将解决西长安街街道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全面改善政务环境、人居环境有效办法,推动央产院落未达标户厕改造等4类18项问题均取得阶段性进展,适龄儿童入园保障任务已完成、平房院落未达标厕所改造项目完成率96%、老旧平房院落拆违任务完成87%,力学胡同申请式退租直管公房签约率77%、为同类项目最高水平。

  五年来,西城区实现为老楼加装电梯120余部,完成62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任务,解决房产证办理难题4600余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社区覆盖率达100%……用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人民满意的新时代民生答卷。

  “绣花”功夫绘就核心区高品质人居画卷

  2021年初,始于元代全长1.7公里的斜街——鼓楼西大街经过三年多的整理更新后精彩亮相,这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批复后,西城区首个重点推进完成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项目。

  近年来,西城区深刻把握“都”与“城”、“舍”与“得”的关系,不断把城市治理向纵深推进,城市面貌焕发出新的风采。

  坚持以北京城市新总规、核心区控规为城市治理发展蓝图,统筹考虑空间、规模、人口,充分考虑生产、生活、生态的宜居性,更加注重政府、社会、居民的协同性,推动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工作联动,推动规划引领和规范作用落图、落点、落地,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西城区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累计疏解腾退178.3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设89.5万平方米。西海南沿等8条胡同被评为“北京最美街巷”,西安门大街、杨梅竹斜街成为网红打卡地,提升后的平安大街西城段让居民眼前有景、行车有荫,街道空间真正变成居民的“城市客厅”。

  菜市口西片、大栅栏观音寺片区等5个片区创新实施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模式,探索出城市存量更新的新路径。在全市率先采取“租赁置换”模式,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老旧小区改造探索出了一条多元互惠、微利可持续的新路径。

  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紧扣“两轴一城一环”格局,塑造古都特色风貌。纵深精细推进街区保护更新,有序推动长安街沿线、中轴线沿线等重点街区、重大项目、重要地段集中亮相,形成“连线成片”成效。

  福州新馆、沈家本故居等入选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京剧发祥地”“白塔夜话”等品牌深入人心,在全市首创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向社会公开发布两批次共16个腾退文物项目,已有7个项目落地签约,为全国文物保护工作贡献西城方案。特色阅读空间运营模式获评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老城书卷气息更加浓厚。

  几年来,西城区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建成广阳谷全市首个城市森林,新建慢行林荫路61条,新增城市绿地26.8万平方米,“优美河湖”数量居全市首位,群众绿色获得感显著增强,中央政务环境更加安全、整洁、有序,老城更加庄重大气、古朴典雅。

  蹚出减量发展背景下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30年前,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金融街建设发展的历史大幕拉开。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街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内涵,进入新发展阶段。

  2020年,金融街论坛年会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专业论坛,被纳入北京“三平台”重大战略部署,金融街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设立的全国第三家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在金融街正式设立并开市,北京金融法院“安家”西城,大和证券、银河资管等296家重要机构在西城落户。

  目前,金融街区域集聚各类金融机构近1900家,总部企业175家,金融从业人员22.6万人。驻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到130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规模比重超过三分之一。金融街以全市0.02%的面积,贡献了全市近40%的金融业增加值,创造了全市70%的金融业三级税收贡献,是经济结构中占比最高、对经济增长拉动最大、财政增收贡献最明显的第一支柱产业。金融街已成为世界顶级的金融功能区之一。

  作为全市疏解标志性项目,“动批”曾经是北方最大的服装集散批发市场之一,如今,昔日的批发楼、批发市场变身宽敞明亮的智慧化办公楼宇、公共生活广场,“动批”整体转型为“金科新区”核心区,成为全市“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典范。

  2019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金科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是国内首个以金融科技为产业主题的国家级示范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建设,“金科新区”累计引进重点金融科技企业、专业服务机构等152家,注册资本金超千亿元,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奇安信大厦、北矿金融大厦等约20万平方米空间投入使用,“金科新区”核心区中心广场正式亮相。

  西城区紧抓北京“两区”建设重大机遇,实现13个标志性项目落地,数量占比和平均投资金额均居全市首位。2022年一季度以来,纳入市“两区”招商项目总金额625.8亿元,位居全市首位;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57%;推动首创新大都等5个低效楼宇转型,持续增加“两区”空间资源清单;37家企业入选北京市2022年度第一、二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实现“开门红、开局稳”。

  近年来,西城区减量提质成效显著,西单“更新场”重装亮相,建成北京坊“华为河图”智慧商圈,创新打造“西城消费”平台,天桥演艺区等13家园区入选市级文化产业园区。中国电信、菜百股份等14家企业登陆A股市场,辖区内上市企业增至50家。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和中小企业纾困措施精准落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全市领先。

  坚持“两个维护”传承红色基因

  西城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重要传播地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孕育地之一,是许多重大革命事件的发源地。

  西城区坚持把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作为实景课堂,充分盘活红色资源,高标准按时完成李大钊故居、京报馆等革命旧址修缮和展陈提升工作,依托陶然亭慈悲庵、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堂等29处旧址资源,组织多场专题展览、主题讲座、沉浸式演出等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推出“追寻民族复兴红色密码3公里”线路,深入推进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

  西城区积极构筑“区、街、社区”三级党建联动体系的“动力主轴”,构建起核心区“纵向同力、横向同心”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格局。

  全面成立三级党建协调委员会,与中组部、中宣部等454家驻区单位形成1500个共建项目。全面加强机关、街道、社区、国企、学校、医院、“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党建。高质量推进“两个覆盖”,大力推进新业态和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实施社区党组织书记“赋能计划”,制定“强党建促发展”12条工作措施,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努力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

  西城区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建立国资国企领域内部巡察制度,深入开展“减会、压文、少说、多走、深谈、严管”行动,出台《进一步推动“转作风、强创新、提效能”若干措施》,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深化常态化警示教育,良好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未来,西城区将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战略定位,坚持把服务保障首都功能作为工作的全部要义,全面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四个服务”水平,努力推动中央政务保障更加有力,历史文化名城魅力更加彰显,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创新发展优势更加突出,区域治理效能更加显著,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在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张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