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共建填补学科空白 同质化管理植入先进理念 京张医疗合作“同仁模式”结硕果

日期:2024-02-04 09:24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在张家口第四医院王凤华(右)在为患者做手术。

在张家口第四医院王凤华(右)在为患者做手术。

  “家门口就有北京专家出诊,真是太方便了,减少了舟车劳顿,省钱省时。”家住张家口市桥东区77岁的杜辉,伸出手指头细算着在张家口就诊的“医疗账”和“经济账”。杜辉2017年曾因眼病到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由于多种原因未在北京住院治疗。2023年杜辉眼病加重,多方打听后来到张家口市第四医院挂上了北京医生的专家号。“不说手术费、治疗费,就是十多次去北京,这身板也熬不住呀!”杜辉出院时高兴地和每个医护人员打着招呼。

  在家门口看上北京专家,这只是京张医疗合作中患者受益的一个缩影。6年多的时间里,在北京同仁医院专家的帮扶指导下,张家口市第四医院在医疗管理、学科建设、新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医疗服务能力迅速提升,可借鉴、可推广的京张医疗合作“同仁模式”逐步进入大众视野。

  再现熟悉的“同仁绿”

  张家口市第四医院与北京同仁医院的合作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当时四院医务人员的进修深造首选就是同仁医院,作为‘百年老店’的同仁也有着‘大家风范’,对我们的进修申请不设门槛,来者不拒。”张家口市第四医院院长郑紫磊介绍说,正是这样一种传统成就了两家医院之间几十年割不断的情谊,而这样的合作在京张医疗合作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来到张家口市第四医院,门诊大楼上13个大红字尤其醒目:北京同仁医院张家口合作医院。在医院内部,“同仁元素”更加明显:医院装修风格是熟悉的“同仁绿”,实验室用的显微镜与同仁医院是同一个牌子、同一个型号,手术使用的主要器材也完全一样……更多的同质化建设正在由表及里,生根发芽。

  张家口市第四医院与北京同仁医院合作共建眼外伤科、角膜病科、耳科、头颈外科4个科室,已先后开展了14种疑难复杂手术。比如,内窥镜下玻璃体切割、内窥镜下睫状肌光凝手术,不但填补了河北省空白,在国内也居于领先水平;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在区域内领先;成功完成“电子耳蜗植入术”,代表着医院耳外科技术水平跨入国内先进行列。在北京同仁专家指导、帮扶以及亲自操作下,四个共建科室累计接诊门急诊患者20余万人次,累计手术2万余例,累计双向转诊病例488例。三四级手术占比逐年增高,由2017年的50.7%增加到2023年的82%。郑紫磊说:“医疗服务极大满足了张家口、山西、内蒙古等地区患者的就医需求。”

  “同仁模式”正形成

  作为北京同仁医院派驻张家口的第五批专家,王凤华挂职张家口市第四医院副院长兼眼外伤科主任,她带领医院医疗团队开展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目前已实施相关手术12例,填补了张家口市的空白。不仅是王凤华,历任到张家口市第四医院出诊、手术、带教的北京同仁专家,无不是根据所在科室人员特点,因材施教,手把手传教。

  在人才培养方面,北京同仁医院持续为张家口市第四医院发展注入活力,累计开展院(科)培训145次,联合举办“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使用新技术论坛”等大型学术交流活动8次,线上线下累计培训张家口及晋、蒙交界区域眼科、耳鼻喉科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医联体成员近两万余人次。北京同仁医院先后接收近100名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学习,现在都成长为各岗位的技术骨干。

  正如郑紫磊所说,当前京张医疗合作的“同仁模式”,已经具有了可借鉴、可推广的价值。所谓的“同仁模式”,就是根据张家口及周边地市需求及薄弱点,特别是外转率高的病种,在零基础上,北京同仁医院帮扶共同新建学科,填补区域学科空白;北京同仁医院专家直接参与科室业务,特别是强化对当地医生的培养,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按照北京同仁医院的标准同质化管理,将先进的医疗技术、管理理念、百年文化植入张家口市第四医院。

  京张医疗合作成果显著

  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实施8年多来,京、冀、张三方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医疗合作成果日益凸显,推动了张家口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张家口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现阶段,张家口市10家市直医院与北京12家知名医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可复制推广的“天坛模式”“同仁模式”受到各界关注。除本地患者外,山西、内蒙古等地患者也选择到张家口就医,京张医疗合作减少进京就医患者约40万人次。下一步张家口将拓展与环京县区的医疗合作,重点推进环京县区与北京医疗机构在医养康养、康复理疗、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医传承等方面开展对接,为北京老年人在张家口养老提供优质服务。(李如意 杨连)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