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之光闪耀“双奥之城”

日期:2022-03-20 07:51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原标题:志愿之光闪耀“双奥之城”

  “你们眼中的笑意温暖了我们的心田,你们的友好善意将会永驻我们心中。”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志愿者给出“好评”。

  “志愿者非常给力!”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上,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同样给予志愿者高度评价,并特意用中文表达对志愿者的欣赏与肯定。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志愿者的卓越表现令人印象深刻。1.8万余名冬奥志愿者,9000多名冬残奥志愿者,还有遍布全北京758个点位的城市志愿者,成为北京的形象大使,为“双奥之城”增光添彩。

  “燃烧的雪花”温暖了赛场内外

  2月的北京,春寒料峭。一句简单的问候,却让人倍感温暖。

  “Welcome to China!(欢迎来到中国)”涉奥人员抵京第一站,北京冬奥会的热情迎面而来。首都机场的志愿者们彼此约定,要让外宾一到中国就能感受到浓厚的冬奥氛围。

  在首都机场,志愿者主要为涉奥人员提供身份注册卡的激活服务。涉奥人员来自世界各地,有时要深夜甚至凌晨才能抵达,志愿者们始终“元气满满”。“虽然戴着口罩看不到表情,但我相信,他们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志愿者何琬恬表示。

  志愿者的热情问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专门提道,“从我们抵达的第一刻起,你们就给了我们宾至如归的感受。你们眼中的微笑温暖着我们的心。”

  在鸟巢之外,负责开闭幕式观众集结疏散的1200名城市志愿者则用坚守温暖了观众。“要说冷是真的冷,说累也真的累。但是感受更多的,是帮助别人的快乐。”能够参与冬奥,让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城市志愿者卢佳欣感到无比自豪。

  热情的志愿者如同“燃烧的雪花”,将温暖传递给每一个人。2月13日,一场大雪降临京城。当天,高山滑雪男子大回转比赛在延庆赛区举行,为做好观众观赛的保障工作,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的志愿者特意打扫了看台座椅,铺上了防滑地垫。当天,了解到观众中有一位行动不便的小女孩,志愿者们便早早在大巴落客区前等候,抬着轮椅将小女孩送上看台。

  “冰雪一代”展示开放包容的中国

  能够参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工作,是人生难得的机会。

  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申奥,从小就有一种“奥运情结”。申奥出生于2001年,那一年恰逢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父母就为她起了这个充满寓意的名字。“这是一种特别的缘分,好像自己注定要为奥运做点什么。”作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志愿者中的一员,申奥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闭幕式当天,她给父母发送信息:“今晚我为自己感到骄傲!”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余中淇还是一名小学生。为了帮助外国小朋友了解北京,他准备了大段的英文资料,介绍北京的长城、京剧、烤鸭。这一次,作为冬奥志愿者,他准备了全新的“中国故事”:讲5G、讲高铁,讲一个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的中国。

  来自中国香港的北京大学志愿者李嘉馨,冬奥赛时在“冰立方”担任礼宾与语言服务领域的志愿者。她始终认为,在全球疫情阴霾尚未消退的情况下,办好北京冬奥会,本身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具体体现。“我们每个人都在以行动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

  “我们要用最热情的服务和最灿烂的笑容让大家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用行动告诉大家,中国是热情好客的。”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王雪纯说。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上,国际残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新当选委员为她戴上“雪容融”挂饰,向广大志愿者表示感谢。

  在1.8万余名冬奥志愿者中,94%是35岁以下的年轻面孔。这些“冰雪一代”身上,体现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展示了中国的包容和自信。“新一代志愿者更有国际范儿,也更加自信、活泼。”国际奥委会副主席黄思绵评价道,冬奥志愿者充分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青年朝气蓬勃的形象。

  成功办奥让北京成为“志愿之城”

  志愿者用热情和微笑,让各国参赛人员充分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文明礼貌,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感谢了不起的志愿者,感谢他们对我们的照顾,不管在冬残奥村还是在比赛场地,他们总是面带微笑,和我们招手。”在社交媒体上,参加北京冬残奥会的英国运动员肖娜·布朗利这样写道。

  成功举办冬奥会,让北京成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两次与奥运的“牵手”,也让北京成为了一座“志愿之城”。

  2008年北京奥运会,大街小巷的城市志愿服务站点“蓝立方”成了北京的最美风景。来自西长安街街道的蔺红霞,就是一名当年的城市志愿者。她所在的“蓝立方”,从2008年一直运行到了现在。2022年,站点换上冬奥主题的新装,蔺红霞也成了一名“双奥志愿者”。她说,服务两届奥运的经历,值得用一生去回忆。

  为成功举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延续2008年“蓝立方”的成功经验,共发布冬奥城市志愿服务点位758个,规模超过2008年。在人员引导、信息咨询、语言服务、助残服务等方面,城市志愿者发挥了重要作用。赛后,根据城市功能规划和市民需要,部分城市志愿服务站点还将得到保留,成为“双奥之城”的时代见证。

  14年来,志愿者已是北京的一张“金名片”。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感召下,做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城市新风尚。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志愿北京”平台实名注册的志愿者达449.3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超过8.1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5.7亿小时,全市五星级志愿者已达8663名。(王琪鹏)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