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绿水青山美丽画卷 2021年高质量造林15万亩

日期:2021-01-25 07:56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原标题:共绘绿水青山美丽画卷 今年高质量造林15万亩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到,要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形成以生态涵养区为屏障、森林为主体、河流为脉络、农田湖泊为点缀、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城市生态系统。代表们热议“绿色北京”,期待着共同绘就这幅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透露,2021年,本市将实现高质量造林15万亩。

  构建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

  “十四五”规划草案描述出动人的生态图景:环城皆为大尺度森林,北运河、潮白河、永定河等大河水绿相融,城区遍布湿地、公园,城市变得生机勃勃。

  “高品质生活一定离不开森林,这是全球共识。”市人大代表、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所长江泽平说,森林能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过去十年,北京大尺度增绿造林,这为超大型城市打造了一个绿化样板。”

  “经过几年造林,现在大尺度地块基本已经披上绿装。”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透露,2021年,本市将实现高质量造林15万亩,“新增造林以见缝插绿为主,疏解出一块儿,就紧跟着绿化一块儿。”该负责人说,比如天通苑西三区西侧的一处地块,完成疏解腾退后就即将建设一处公园。

  一座美好的城市,不应只有高楼大厦,也要有自由栖息的飞鸟走兽。“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打通动物迁徙空间。江泽平建议,迁徙空间的设计应因地制宜,“要考虑到不同动物,有飞的、有爬的、有跑的;还要兼顾昼夜习性,让它们或在白天或在夜晚,都能安心迁徙。”

  “过去造林考虑生态、景观比较多,说到底是在考虑人的需求。现在我们把小动物的需求也纳入进来,着力构建一个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这样的林子才更有生命力。”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年,本市将建立100处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500处生态保育小区。

  林业增汇加速实现碳中和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有了“碳中和”的提法。“碳中和,指的是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与人们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市人大代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说,增加林业碳汇,让森林吸收固定更多的二氧化碳,抵消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截至2020年底,全市林地总面积已达110.6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4.4%。依托这份厚重的生态家底,本市持续多年开展森林增汇工作。“十三五”期间,顺义区、房山区碳汇造林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林业碳汇项目相继在北京环境交易所完成挂牌交易;京郊完成建设固碳增汇营林技术示范区3000余亩、推广森林经营固碳增汇技术300万亩。据统计,目前全市森林资源总碳储量达到1.65亿吨,年碳汇量1506万吨,8.87万公顷城市绿地年碳汇量126万吨,林业碳汇功能已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

  江泽平说,北京仍存在较高增汇空间,建议下一步应加强山区森林增汇经营、优化林分结构,推广适合本市的高碳汇树种,提升全市森林绿地碳汇功能。

  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说,在“十四五”期间,将制定全行业增汇行动方案,建立全市增汇减排助力碳中和工程项目台账及交易管理流程。此外,还将进一步摸清行业排放,挖掘减排空间,提出技术指南和标准,指导行业减排。以北京碳汇基金和北京冬奥会碳中和专项基金为平台,以林业碳汇宣传网络和进社区系列活动为延展,为全社会践行碳中和绿色责任提供参与平台。

  建调蓄设施拦截入河污水

  数年攻坚,全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凉水河、清河、通惠河、萧太后河等水脉都变得清澈。

  “市委市政府如此重视水环境治理,这是极具战略眼光的决策。”市人大代表、北京水务投资中心总法律顾问倪志华说,治河为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城市副中心北运河2020年开启了灯光秀,很多人点赞。这些惠民水景观的建设,也都是基于水质提升。”

  未来五年,本市劣Ⅴ类水体将全部消除。市人大代表、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其军说,北京是水资源严重紧缺城市,生态容量小、治污难度大。本市在前两轮三年治污行动计划中,大刀阔斧建设再生水厂和纳污管线,城镇污水已得到有效控制。“前些年开人代会,不少代表都会反映水少水脏的问题,这两年,吐槽变成了点赞。”李其军说,新一轮三年治污计划已启动,为的是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城区雨污合流和农村污水直排。

  由于历史原因,中心城区的排水系统不完善,污水混杂雨水一同排入河流。“在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区域,可建设调蓄设施,就地截留污水。”李其军代表说,此外,还可以建设植草沟等海绵设施,实现污水的源头分散治理。

  市水务局局长潘安君也列席市人代会。他透露,本市将聚焦人口多、规模大的村庄,大力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朱松梅)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