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灯笼挂起来,威武的龙狮舞起来,热闹的秧歌扭起来,欢快的高跷踩起来,咚咚锵,咚咚锵……
跟随着喧天震耳的锣鼓声,平谷的年味儿愈演愈浓。
夏各庄镇
花扇翻飞舞和谐,彩绸飞扬抒豪情。大年初一,夏各庄镇南太务村秧歌队从村委会大院开始走街串巷向村民拜年,祝愿全村人民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当日上午7时,秧歌队员们精心打扮、身着秧歌服,他们踩着欢快的步子,舞起艳丽的绸带、扇子、霸王鞭进行大拜年表演。队员们个个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排起长长的队伍,手中挥舞着漂亮的扇子,在锣鼓的伴奏下踩着鼓点尽情扭起来。缤纷的彩扇,轻盈的舞步,欢快的鼓点将街道变成欢乐的海洋。幽默滑稽的表演,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观看并赢得阵阵热烈的掌声。长长的秧歌队伍成为春节期间夏各庄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邻村村民熙熙攘攘站满了整个街道,增添了浓浓的年味。
据了解,夏各庄镇近年来深入挖掘“花会”传统文化特色,让沉寂了40年的高跷会大放光彩,恢复了10多首秧歌小调,如今全镇高跷会、小车会、霸王鞭、秧歌已形成规模,经常在重大节日期间为乡亲们献上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喜庆的锣鼓敲出了广大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欢畅的秧歌传递着节日的喜庆,大街小巷处处呈现出和谐、幸福的氛围。
大华山镇
欢欢喜喜 过新年
舞龙舞狮踩高跷,欢欢喜喜过大年!大家还记得曾经轰动大华山镇的春节走会吗?
“福满京城 春贺神州”,大华山镇后北宫百年善诚老会重磅回归,善诚老会展演不仅是大华山春节系列活动的延续,更是大华山镇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团团圆圆 过新年
后北宫善诚老会,是大华山镇后北宫村的民间花会组织,组建于清朝中叶,以创始人“景善诚”之名命名,历经五代传承,表演队伍260余人,是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善诚老会主要包括吵子、什不闲、小车会等8档花会,每档花会各具特色,再加上人们赋予了善城老会的神秘色彩,致使善城老会在16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传承至今,让老百姓百看不厌,也是当地群众每年必追的“春晚”。
大华山镇百年善诚老会重磅回归,带您重温记忆中的年俗。
熊儿寨乡
春节到,年味浓!
熊儿寨乡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巧手做灯笼 温情迎春节”主题活动,营造欢乐祥和的新春氛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活动中,志愿者为孩子们发放制作灯笼的各种材料,耐心地讲解灯笼的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打开材料礼包,取出纸模、穿插打结……小朋友们在志愿者们和家长的帮助下做起了灯笼。
经过大家的努力,一个个造型喜庆、颜色鲜艳的灯笼呈现在小朋友们的眼前。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纷纷举起灯笼展示自己的成果。
“举办这样一次活动非常有意义,既营造了喜庆的节日氛围,又锻炼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熊儿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指导员李晓艳表示。
黄松峪乡
正月初一黄松峪乡黑豆峪村热闹非凡,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村民们扭起了红火的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