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区名城委办公室了解到,西城区面向公众发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一共推出7处文物活化利用项目。规模推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在本市还是第一次,目的是广集社会各方智慧,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寻求文物项目更好利用和保护。
我区第一批发布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有7处文物项目,包括体现会馆及名人文化的歙县会馆和晋江会馆(林海音故居),体现商业文化的钱业同业公会、西单饭店旧址、聚顺和栈南货老店旧址等,体现戏曲文化的梨园公会,体现北京城市近代发展进程的新市区泰安里。每一处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精彩故事,传递着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
据了解,这7处文物建筑,单项占地面积372至1404平方米,均已完成腾退,并列入政府文物修缮计划,首批发布文物建筑均具备历史文化价值高、地理位置佳、周边资源好等特点。西城区将进一步完善文物合理利用机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引入第三方服务平台,保障文物合理利用更加规范、有序。
目前,共有97家社会机构咨询接触,最终33家机构提交了53份利用方案,我区相关部门已经对利用方案进行预审。项目对申报机构提出了文物利用原则,要保护及体现文物建筑的文化历史内涵和价值,促进文商旅融合的同时,让市民最大程度享受文化发展成果。申报的机构必须遵循公共属性,不得以各种名义对公众参观设置门槛;坚持自主运营,不得将建筑作为转租、承包、转让、抵押等资产运营。此外,每处项目都要单辟展室,充分展示文物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并对外开放。根据要求,所有参与单位都要接受监督和考核,对于违反合作协议、绩效考核不达标或者在保护利用中出现严重违法违规的,将终止合作协议,并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