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北师大良乡附中学生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日期:2020-11-16 14:34    来源:房山区人民政府

分享:
字号:        

  日前,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结果出炉,在各地区严格选拔、认真推荐的基础上,经评审委员会审核评定,共有91名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创造力的科学小达人获奖。来自本区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高二年级学生王薪晔获此殊荣。

  据悉,“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是按照邓小平同志遗愿,经党中央批准,于2004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设立,专门用于对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显示较大潜力的青少年个人进行奖励,是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领域的最高荣誉,至今共有1190名大中小学生获奖。本次获奖者中,既有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的小学生,也有做出一定技术性、创新性发明创造的中学生,还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在国内外科技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大学生,他们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少年的风采。

  作为他们中的一员,王薪晔从小就对科技发明显示出了无限的热爱。上小学时,这个“好奇宝宝”就常向老师请教纸飞机能飞得高飞得远的奥秘,看到生活中各种自然现象的发生总想知道产生的原因……初中时,王薪晔参加了房山区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与专家学者一起研讨问题,头脑中的小发明、小创造的设想越来越多。她发明的“二维码校服”申请了发明专利,作为代表参加了第35届北京科技文化夏令营活动。丰收的季节到了,当看到果农们在采摘磨盘柿时受到采摘器束缚后,王薪晔发明了一款兼具采摘和剪枝的多功能采摘器,通过正确的剪枝方式提高了柿子产量。这项发明还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第三届综合实践活动展示活动”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开车行至路口,当爸爸抱怨被前面大卡车挡住视线影响观察红绿灯、存在交通隐患后,王薪晔发明了红绿灯辅助灯带,并入选第四届北京市青少年创意市集获优秀作品奖。步入高中寄宿制校园生活后,当同学们被“舍友”的打鼾声影响后,王薪晔又发明了一款减缓打鼾的神器。

  “科技创新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王薪晔表示,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在科技的道路上,她将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胸怀与气度,把创新作为一种不懈的追求,始终保持一股闯劲、冲劲、韧劲,不断挑战自我,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科技素养,为实现祖国的科技强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