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城乡“加减法”为精细治城增效

日期:2020-08-15 09:27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原标题:近年密集新增7个街道,超大型社区全部实现拆分 副中心:城乡“加减法”为精细治城增效

  进入北京城市副中心时代的通州区,两年来经历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行政区划调整——

  2018年1月,潞源街道办事处、通运街道办事处获得批复;

  2019年3月,文景、九棵树、临河里、杨庄、潞邑5个街道办事处获得批复。

  一年多时间密集新增7个街道办事处,这样的“大动作”在全北京市也相当少见。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新增街道 城市精细治理的单元小了

  “原有的乡镇管理体制已经适应不了当前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要求。”通州区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工作管理科科长邓长富开门见山解释道。

  在2018年以前,通州区仅有4个街道办事处,分别是新华街道、北苑街道、中仓街道和玉桥街道。这4个街道都是1997年通州撤县设区时批复的,此后21年间,通州再也没有批复新的街道办事处。

  街道没新增,但城乡面貌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少村庄变成了高楼林立的商业区或者居民小区,流动人口也大幅增加。以村为工作重心的乡镇管理体制,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中越发捉襟见肘。

  以此次拆分的梨园镇为例,在行政区划调整之前,镇域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达4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仅4至5万人。镇域内村委会和居委会加起来有62个。如此庞大的人口服务和管理压力压在镇政府头上,有限的工作人员经常顾此失彼,甚至陷入疲于奔命中。

  城乡布局的不合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基层治理结构的不合理。调整区划则是优化城乡布局最直接的方式。

  潞源、通运街道办事处于2019年率先挂牌成立。文景、九棵树、临河里、杨庄、潞邑5个街道办事处,目前正在有序组建当中。为新设这5个街道,通州区对北苑、玉桥街道办事处和永顺、梨园、宋庄、潞城、张家湾、台湖镇的行政区域范围进行了调整。特别是人口密集的梨园镇、永顺镇,通过这次调整实现了区域拆分。

  新成立的街道全部按大部制组建部门,设有民生保障、城市管理、平安建设、社区建设、综合行政执法等工作机构,直接面向居民,实现扁平化管理。并且和乡镇重点围着村转不同,其工作重心是服务地区居民。

  街道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街道的新增意味着城市精细治理的单元变小了。“街道办事处成立后,将围绕地区‘短板’、居民诉求,在城市精细化治理、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上发力,为地区居民营造更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邓长富表示。

  拆分社区 围着居民转的社工多了

  在做好城乡布局“加减法”的同时,通州区积极推动社区规模调整。过去在梨园、永顺等城乡结合部地区,5000户以上的超大型社区有8个,但每个社区配备的社区工作者仅10到15人。以15个人计算,一个超大型社区,社工人均要服务至少330户家庭!

  “就这么几个人,每天坐在居委会处理各种日常事务都忙不过来,留给入户走访的时间太少了。”一名社区工作者“吐槽”。

  社工数量与社区居住人口悬殊,势必造成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2020年以来,超大型社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普遍暴露出组织力量薄弱等“短板”。

  和不合理的城乡布局一样,超大型社区对于基层治理来说也是一道“结构性”难题。优化调整社区规模,势在必行。

  2020年以来通州区分三批次新设立了24个居委会,并新增435名社区工作者。在商品房小区聚集的梨园镇,通过拆分大型社区,新成立了怡然、通大家园等10个社区居委会。

  每一个新建社区背后,都是政府人财物的投入。据了解,通州区计划投入9000万元保障社工工资待遇、社区活动经费等;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安排了1.4万平方米的社区管理用房。

  通过这一轮调整,通州区28个规模超3000户的社区全部实现拆分,5000户以上的超大型社区降到了零。伴随着优化调整,围着居民转的社工多了,社区活动用房变宽敞了,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也将稳步提升。

  力量下沉 街镇为民解忧的底气足了

  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一个系统工程。贯彻《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2020年通州区在优化城乡布局和社区规模的同时,积极推动行政执法权下放、协管员队伍优化重组,为街道深入开展基层治理赋权增效。

  “变化挺明显的,感觉自己再也不是外人了。”通运街道综合执法队队长周磊笑说。他所在的执法队原先是街道城管执法队,2020年7月1日430项行政执法下放街道后,执法队正式更名为“街道综合执法队”,执法主体也随之发生变化,从区城管执法局变成了街道办事处。

  周磊介绍,过去执法队开展工作相对独立,“和街道其他部门是各干各的”,而现在“更像是街道的一个科室”,工作重心也从过去的行政处罚转向了普法教育和地区的民生服务。

  就在7月,紫荆雅园社区有居民反映,有部分业主占用小区绿地种菜、种果树,对小区绿化造成了破坏。接到居民诉求后,通运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办公室、社区建设办公室、综合执法队和社区居委会,共同对占用绿地的业主挨个儿进行劝导,并由执法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一张罚单没开,被占用的公共绿地全部‘退’回来了,下一步物业还要进行绿化恢复。”周磊说。基层治理,罚不是目的,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问题。“就拿这个事儿来说,开罚单只能对极少数业主起到警示作用。现在多个部门联合做工作,社区物业挨家上门送告知书,从整体上起到了教育和提示的作用。”

  通过改革,原先多头管理的基层协管员队伍,也告别了各干各的局面。

  这些年来,街道协管员的种类越来越多,什么劳动协管员、安监协管员、交通协管员、市场监督协管员……林林总总,多达10多种。据统计,改革前通州区各类基层协管员加起来有1.3万人。

  人数虽多,但因为隶属于不同的委办局,各人只干各人的一摊事,街道难以统筹形成基层治理的合力。

  按照《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本市2020年对基层协管员队伍进行全面优化调整,通州区率先完成。区域内协管员总数从1.3万人精简到4400余人。协管员由街道直接管理,职责不再细分,仅归为城市治理协管员和公共服务协管员两大类型。

  执法队和协管员队伍纳入街镇统一管理,相当于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生力量。街道干事创业、为居民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底气更足了。在街道的统筹安排下,各方力量汇聚起来,将更大程度激发社会治理效能,更顺畅地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王海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