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视频北京 > 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 “北京市促进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举措与成效”新闻发布会

“北京市促进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举措与成效”新闻发布会

文章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18-12-27 13:24

分享:
为向社会介绍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来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12月27日上午10点,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走好改革路 奋进新时代”北京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发布会—北京市促进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举措与成效新闻发布会。市人力社保局有关领导出席发布会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走好改革路 奋进新时代”北京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北京市促进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举措与成效。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明山先生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同时今天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的相关处室领导也在现场,也可以回答媒体朋友的提问。下面首先有请王明山副局长介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北京市促进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有关情况。
  王明山:记者朋友们,大家好!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关系着人民的幸福安康。对于广大劳动者,“劳有所得”4个字在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中,含金量越来越高。从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样的就业渠道、精细化的就业服务,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一项项改革举措给广大劳动者带来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下面,我向大家做一全面介绍:一、四十年就业工作发展历程。四十年来,我市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从1978年的444.1万人增长到1246.8 万人,增长了近2倍;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由1978年的28.3:40.1:31.6发展到3.9:15.5 :80.6;工资收入不断提高,从1978年年人均700元左右增加到2017年年人均10.16万元,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达到百万人。一是就业制度根本变革。伴随着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我市的就业制度也由“统包统配”发展到“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市场就业进一步打破了城乡分割,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丰富了就业形式,各种经济类型的单位就业,以及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新业态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王明山:二是就业政策更加健全。在四十年的不同发展时期,先后针对知青返城就业、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民进城转移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增收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政策支持,逐步形成了适应市场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在促进就业方面,实施鼓励单位招用、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引导灵活就业的政策;在稳定就业方面,支持企业发展,实施稳定就业政策;在推动创新创业方面,支持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创业者提供有效服务;在提升职业技能方面,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参加就业创业培训。三是就业服务覆盖城乡。构建市、区、街乡、社区(村)四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提供法规政策咨询、市场供求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创业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四是就业保障日趋完善。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体系,以及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等,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支起了“保护伞”。建立完善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并随经济增长提高保障水平,实现了劳动者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失业有帮扶、工伤有救助。

  王明山: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业工作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提出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结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着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着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发挥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活服务业等,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社区服务,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大力提倡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增长。建设400余家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双创服务机构,服务创业团队3万多家。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实施创业指导培训,建设“大学生创业板”,入板企业达到85家。全市近年来每年新增就业超过30万人。(二)着力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 打造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6年来,累计培训城乡劳动者430余万人次。采取需求导向、岗位对接的校企合作培训方式,开展岗位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持续面向高校毕业生、转岗职工、农村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等群体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对接北京世园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建设等,统筹培训资源,开展精准培训。
  王明山:(三)着力优化就业结构。立足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调整方向,优化就业结构。围绕疏解整治促提升,通过政策支持、开展培训、优化服务,促进企业职工转岗就业。围绕生态涵养保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就近就地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27.5万农民实现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围绕重大建设项目,对新机场建设涉及的大兴区、城市副中心建设涉及的通州区制定倾斜政策,缓解阶段性地区就业压力。围绕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开展精准服务,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新经济领域就业创业。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四)着力激发市场就业活力。回应人民群众对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过程精细化、服务手段信息化的期待,建立了“就业超市”互联网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的专业化、均等化、规范化和便捷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先照后证改革,精简审批材料和环节,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1300余家。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在就业中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五)着力夯实就业责任。健全市、区就业促进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各部门立足职能职责,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积极出台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共同做好促进就业工作。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形成促进就业创业合力,引导企业通过转型转产、培训转岗、支持“双创”等,多渠道稳定职工就业;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就业创业服务;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就业观,主动提升就业能力,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就业创业。开展充分就业地区建设,全市共认定5273个社区(村)、165个街道(乡镇)、4个区为北京市充分就业地区,18个社区被评选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王明山:三、下一步工作举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六个稳”的部署,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支持企业发展稳定就业。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为充分发挥企业吸纳就业稳定就业的积极作用,我们将加大企业支持力度,完善对企业的金融服务,指导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强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动力,稳定职工队伍。二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创新创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加大创业政策支持,提高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个人创业小额便捷贷款的贷款额度。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对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场地支持、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对创业孵化基地给予一定奖补。完善“大学生创业板”支持政策。三是精准施策促进就业。深化进校园服务,加强供需匹配、校企对接,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完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再就业。持续推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加大对农民转移就业的帮扶力度。开展精细化就业援助,帮扶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四是培训技能提升就业。帮助劳动者适应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带来的就业岗位新要求,提高就业能力。支持企业开展在岗职工培训,符合条件的给予企业培训补贴;鼓励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的,给予技能提升补贴;调动社会培训力量,支持各类职业院校、普通高校、职业培训机构和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五是优化服务助推就业。推行移动互联网服务方式 ,将就业创业服务窗口贴近劳动者,及时响应帮扶需求。充分利用信息共享、大数据分析实施就业管理、就业创业服务,减少办事环节,精减办事材料,使劳动者“不跑路、少跑路”就能获得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深入企业,贴近群众,了解困难,解决问题,切实使就业成为民心工程。
  主持人:通过王副局长的介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促进就业工作成绩显著,人民生活安全感、幸福感大幅提升。下面把时间交给在座的记者朋友,请大家提问。
  北京青年报记者:近年来,人力社保局在落实放管服要求,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在就业工作方面减证便民,利用网络平台服务群众的具体举措都有哪些?
  刘小军: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刚才这个问题非常好,其实今年市委市政府对放管服和优化营商环境很重视,今年为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在世界上排名是大幅度提升,北京市在全国也排第一。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本市人力社保部门做了几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取消就业管理制度中证明的一些材料,以前去社保所或者单位办事都需要开这样那样的证明,现在把证明材料取消,拿身份证去就可以把要办的事情办好,剩下的事情一个是需要个人声明,之后我们进行内部比对。第二,主动简化内部业务办理的流程。以前企业办社保登记和职工的就业登记分别办理,现在主动合并,给职工上社保以后,把数据抓取过来,就视同就业登记。再一个利用大数据平台,优化办事流程。以前很多享受政策都是要跟户籍挂钩,你要办事情要拿户口本,现在跟公安局把数据比对打通,拿身份证办理就能把户口信息抓取过来就可以办理了。第四,利用互联网+的服务,主动提升办事的流程效率。今年出台了119号文件网上办理技能提升补贴。个人只要在手机上输入上你的身份证号、证书号码,以及银行卡号,后台流程一一比对,说符合办理条件,补贴资金直接拿到账户上。下一步要优化互联网+创业流程,明年会在这方面有新的突破。
  北京电台记者:随着北京经济的转型,在技能人才培养以及能力提升方面还有哪些新的政策?
  王小兵:感谢媒体朋友。我们采取六方面的措施。第一,大规模开展促进就业的培训。主要建立了普惠制和专项支持政策,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多方面培训,主要是提高劳动者职业转换能力,促进就业。另外一方面,主要是引导企业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建立职工技能培训补贴制度。刚才小军处长说了,零材料少跑路,就是介绍的技能补贴制度。另外建立技师培训补贴制度,针对急需紧缺的职业,让教师参加培训,每人补贴1500元。还有推行名师带徒,在北京建立大师工作室,目前全市一共建立200家,这个200家工作室在企业中发挥非常好的作用,尤其是在技艺传承方面,给企业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还有一方面建立技能人才研修制度。十八大以来,每年从全市选取1000名左右的技师,把他们放到清华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参加前沿理论的辅导,主要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为企业更好服务。六是建立了高技能人才的表彰激励制度。一个北京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培训制度。还有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的制度。目前这个制度全市已经有700人享受这个制度,促进全市职工学习技能的热情。下一步我们准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要制定一系列的技能人才支撑计划,为北京四个中心建设更好服务。谢谢。
  北京晚报记者:在2014年北京市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方案,到今日,北京市在帮扶大学生创业方面都采取哪些举措,共帮助多少大学生就业?
  刘洪朗:2014年以来,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我们通过制定支持创业的政策,贯通政府和市场,营造创业氛围,多个方面支持大学生创业,主要概括两个方面。一个把好创业政策的组合拳。2014年北京市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我们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市人力社保局有创业培训的指导,还拓宽创业渠道,提供场地支持,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多个维度全方位支持大学生创业。有一部分高校把创业教育已经列为必修课程,纳入到学分管理,而且也支持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从市人力社保局来看,创业培训指导更加具有针对性,我们业提供了创业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也越来越多,而且手续办理更加简便,全市各区还有其他相关部门也有针对性开展了提供资金、场地的支持,全方位支持大学生创业。人力社保部门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大学生创业,开设了创业服务的窗口。据工商数据统计,引领48600余名,开办5.22万创业实体,全社会各界都在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 另一方面也打好创业服务的协同牌。通过创业大赛的引领,营造大赛创业氛围,从2014年开始,我们联合社会的力量共同组织举办“东升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共涉及40多所高校,遍及世界各地,包括美国、韩国,还有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总共有9000余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来参赛。参赛项目都符合首都发展的方向。二是创新服务模式。2016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创设了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大创板的服务模式,这五年来,总共登记大创板入办企业达到85家,总共融资2.7亿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通过大创板的建设,人力社保部门提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全方面的就业政策支持和帮助,通过资本市场提供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融资、股权托管等全方位专业服务。大学生创业企业蓬勃发展,有一些特别典型的例子发展还是特别好的。举两个例子,一个国科天讯企业是大创板的企业,目前融资已经达到8000余万元,在行业内誉为高可靠光线领域达到领跑的地位。另外一个企业就是AR显示企业灵犀微光,目前是融资3000余万元,在世界领域已经达到同等的领先水平。这两个企业是我们大创板比较典型的企业。人力社保部门还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服务,今年还编辑出版《大学生创业政策问答》,免费提供给大学生创业企业和专业机构,辅导他们创业全过程。下一步,北京将研究制定更加积极的创业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也会集成全市各部门的政策集成效益,大力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创新发展,也助力大学生创业成功。
  中国青年报记者:近年来北京市在培养青年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们也知道即将到来的世园会和2022年冬奥会需要大量特殊的技能人才,能不能进一步介绍未来怎么样来培养和提供这方面的人才?
  王小兵:围绕明年的世园会,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我们和市里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特别是也与延庆区配合,今年已培训近2万人次的技能人才。开展两方面工作,一是开展服务冬奥世园大培训主题活动,活动主要在延庆辖区开展,另外开展中国技能行走进延庆。这两个活动的主旨是发动群众,让群众熟悉冬奥会、世园会,参与到世园和冬奥会建设中来。另外加强政策的支持,我们与延庆区政府制定了服务冬奥世园的五年行动方案,这五年行动方案的目标是五年要培养十万人次的技能人才,服务好冬奥、世园。政策点就是只要你参加这方面的培训,取得证书,就业都有取证奖励和就业奖励。另外我们主要是对接了全市的优质培训资源与延庆区相关部门对接,把优质培训资源引入到延庆区。我们引入了首钢技师学院开展雪具维修培训,另外与马克西姆厅合作,辅导西餐方面的技能。另外建立了培训实习就业的全链条服务机制,只要你参与到服务世园冬奥的项目里来,先给你培训,培训完以后,到市里大的五星级酒店顶岗实习,期间还给顶岗实习的补贴。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拓宽与延庆区的合作,尤其要引入更加优质的培训资源,更好助力冬奥会和世园会。
  新华社记者:本市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具体的举措?
  王明山:大家知道,北京的特点是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农区。京郊大部分地区都是生态涵养区,产业发展受限制,相应的岗位资源不足,所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的就业问题,把促进农民的转移就业纳入了全市就业工作体系,特别是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推动了农民,特别是生态涵养区的农民就业,重点开展四方面工作。一是健全制度,实现就业帮扶的全面覆盖。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制度。就业管理制度首先从城市开展,北京市在全国,我们把针对城镇就业管理制度延伸到农村,逐步将城市化建设地区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到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管理制度中,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都可以到所在的乡镇社保所办理转移就业登记或失业登记,纳入就业服务范围,保障农村劳动力可以获得与城镇劳动者同等的促进就业帮扶。这几年北京市每年都帮扶五万多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第二,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需求,在不断强化乡镇社保所建设的同时,我们在行政村都设立了就业工作站,就业工作站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把我们的人力资源的信息、岗位信息延伸到社保所,延伸到行政村,使劳动力在村里就可以看到相应的岗位信息,就近可以享受服务。另外今年还组织了专项活动,送就业岗位到村里去。一方面采取措施完善政策,营造转移就业的软环境。另外对城镇下岗人员我们有很多的促进就业政策,比如岗位补贴政策,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有创业担保的担保政策。现在把过去历史上针对城镇劳动者就业的政策,现在也延伸到农村,使农村转移劳动力可以享受和城镇劳动者同等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帮扶。今年1—11月份,今年是5300多家用工单位招收农村劳动力5.5万人。四是精准帮扶促进生态涵养区和低收入农户劳动者就业。我们既有针对农村地区的普遍的就业政策,特别是针对生态涵养区,我们有专门的针对涵养区的专项就业政策。2017年在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试点招用密云和延庆劳动力,到城市公共服务岗位来就业。2018年把这项政策扩展到门头沟、房山、大兴、通州、怀柔、延庆等九个区,这些区的农民今年也都可以招用到城六区公共服务类岗位。并且这项岗位今年也列入北京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在十一月底全市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招用的农民已经超过一万人,意味着全市有一万多以上的家庭他们有一个劳动力到城六区的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进行就业,到这些岗位以后还给予相应的岗位补贴,又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所以讲这些农民有非常好的条件,出来就业了,并且家庭也能奔小康。另外针对低收入户,我们也是从2016年底起,把低收入户劳动力就业作为专项工作,逐一地跟相关部门配合,逐一地进行入户调查,登记他们转移就业意愿,根据转移就业意愿和本人能力条件和岗位进行对接,到今年10月底,北京市低收入户已经有1.98万人实现了就业。在此基础上又针对生态涵养区,针对北京低收入户开展了专项就业帮扶。下一步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推进,同时还要加大力度,重点是五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强倾斜的政策帮扶。生态涵养区农民就业要继续推进下去,指导生态涵养区要开展就业影响与评估,加强就业形势分析研判,结合各个区的特点,制定符合本区的就业帮扶政策,市里要有失业保险基金给予政策支持。二是进一步加强人-岗对接,要引导生态涵养区与城区建立对接关系。城区要和生态涵养区在劳动力输出上建立协作关系,使协作关系成为长效机制,更有针对性,把农村劳动力和城区需要的岗位能够对接起来。比如跟大家介绍的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下一步城区要和生态涵养区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今年办实事办得很好,要把好的作用固化下来,变成城区和生态涵养区长期稳定的对接关系。将来城区有岗位空缺,要优先从生态涵养区招录人员。三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在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基础上,结合农民的意愿,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适应企业岗位需求,不仅有利于就业,而且有利于增强就业的稳定性。四是进一步强化城乡就业管理服务制度的统一。把我们在城区一些好的就业政策、就业制度、做法逐渐地推向农村,最终使北京市城市和农村就业政策、就业管理、就业服务制度,最终实现城乡统一。五是加强精准服务。以精细化的理念开展好各种专业活动,加强对农村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指导,对农村地区就业服务水平。下一步重点做好农民的就业工作,在北京市率先建成小康社会中,使农民也能够实现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的就业。谢谢大家。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非常感谢人力社保局王明山副局长和各位处长出席今天的发布会,为我们介绍改革开放以来,首都促进就业工作的各项工作情况。正如刚才像王局长发布中所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系着人们的幸福安康。今天新闻发布的内容也非常重要,非常能够体现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来,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希望记者朋友在报道中给予重点报道。根据目前新闻发布的安排,今天的发布会是北京市政府新闻办2018年度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在此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一年来,对北京市新闻办发布会的辛勤采访和报道,也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大家,再见!
阅读全部
立即发布

图片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