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国际摄影周”新闻发布会
文章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18-10-12 15:23
时间:2018年10月12日
简介:2018北京国际摄影周将于10月20日至29日在中华世纪坛及我市有关区的7个分会场举办。为向社会介绍活动总体安排和筹备情况,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18北京国际摄影周”新闻发布会。市文资办等组委会有关单位领导出席发布会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田伟):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北京国际摄影周作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一项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自2013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五年。今年的北京国际摄影周将于10月20日至29日在中华世纪坛以及我市有关区的七个分会场举办,为向社会各界介绍摄影周的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有关领导和嘉宾向大家介绍北京国际摄影周的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
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执行主席杨元惺先生;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巡视员郭小明先生;北京国际摄影周发言人王惠女士。
王惠女士是原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也是在座各位记者朋友们的老朋友。下面首先请王惠女士介绍2018年北京国际摄影周的总体情况及筹备情况,有请王主任。
王惠: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北京国际摄影周2018”新闻发布会,并感谢大家对北京国际摄影周活动的关注与报道。
按照组委会的安排,我向大家介绍北京国际摄影周的有关情况。
北京国际摄影周是北京在新时代、新时期,在全球化使世界各国进入更加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时代而推出的以摄影为媒介,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链接与交流的大型国际间文化活动。
北京国际摄影周创办于2013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图片集团、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共同承办,每年十月均在北京以中华世纪坛为主场的各类公共文化空间展开。摄影周的主要职能定位是建设四个平台。一是以策划、展出一批紧贴国家时政热点的专题展来搭建弘扬、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示与传播平台;二是通过摄影这一全人类通用的世界语言,搭建国际摄影周节的双向交流推介平台;三是搭建摄影艺术与最新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融合实验创新平台;四是搭建以专题摄影展为标的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平台。
与国际著名文化会展品牌相比,北京国际摄影周有着自身鲜明的差异化的定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体系化、国际化、学术化、平台化。
体系化主要体现在:北京国际摄影周是国家批准的规格高、宗旨定位明晰、目标宏大务实、规制健全的大型摄影主题公共文化活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由权威公立摄影组织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图片集团、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等机构承办,组委会成员单位由政府各职能委办局组成。
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北京国际摄影周结合北京作为全国国际交往中心的定位,通过与世界范围的政府间文化组织与非政府间文化组织,包括国际重要摄影周节及等专业摄影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围绕双方优秀的摄影文化艺术资源,通过多种合作模式进行双向推介与交流,汇聚世界影像,摄影链接全球。
学术化主要体现在:北京国际摄影周的学术建设工作强调运用现代性与当代性的思维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传播,策划与孵化面向未来的具有实验精神和探索精神的摄影艺术创作。统筹国内权威的公立摄影专业机构与国际重要摄影周节及摄影组织进行联合策划,设立学术主题展、国际学术邀请展、国际摄影周节推介展、国内摄影周节推介展、外围展、摄影讲座论坛等构成的学术活动矩阵,为世界范围的摄影研究与创作主体提供研究课题、创作成果、孵化项目的展示、推介、交流与交易的平台,共同打造国际摄影艺术的学术高地。
平台化主要体现在:与国内外各大摄影周节以摄影作品为流通标的的常态标准不同,北京国际摄影周创新性地以专题摄影展为流通标的。通过全球范围征集,将优秀的摄影作品从题材、类型、技法、观念等多重角度,组织、策划、聚合成为多维度的专题展览。通过展览展示、专题推介、教育传播等手段向全球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文化馆、画廊、文化交流中心、会展中心等机构、实体或个人进行全面推介,建立平台化模式与规模化流通,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在供给侧层面的深层融通。
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一下2018年北京国际摄影周的简要情况。
2018年北京国际摄影周将于10月20日至29日在中华世纪坛主会场和全市7个分会场同时展开,并以五大板块活动向首都市民提供一场异彩纷呈的摄影艺术盛宴。摄影周期间,市民们可以通过66个展览欣赏到来自31个国家摄影师的3047幅摄影作品以及52个视频作品。五大板块活动分别是开幕活动、系列展览、摄影市场、摄影讲堂、特约活动。
“开幕活动”将于10月20日下午在中华世纪坛举办,近千名国内外策展人、摄影艺术家、摄影周节代表及摄影机构代表将出席开幕式并走上红毯之路;
“系列展览”是北京国际摄影周的主体板块,每届均会从国家发展重大主题专题、国际文化交流互鉴、行业学术研究创新、社会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等视角切入,整合策划退出多个专题展览。本届摄影周观众将看到“学术主题展”“国家形象展”“一带一路专题展”“国际学术邀请展”“国际摄影周节推介展”“国内摄影周节推介展”“国际影像互动展”“首届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作品展”“云影像展”等数十个展览。按照国际惯例,“学术主题展”是每个大型文化会展彰显学术主张的单元,本届摄影周的“学术主题展”邀请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李树峰先生作为策展人,确定了“影像:时代·方位”作为本届摄影周学术主题展的学术主题;
“摄影市场”板块将推出18个专题展览,分别有不同的主题与面向,有民族题材、都市题材、自然风光题材、体育题材、肖像题材、观念题材等等,面向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画廊、文化交流中心、会展中心、校园、社区等对文化内容产品有鉴赏、收藏和消费需求的机构进行推介和供给;
“摄影讲堂”板块包括1个主论坛和32场“摄影大讲堂”。主论坛围绕着“影像:时代·方位”的主题展开学术研讨,从影像与视觉记忆、影像与历史、影像与时空、影像与梦想、影像与艺术品等方面分别展开论述,形成学术理论成果。“摄影大讲堂”则就摄影技术、理论、实践、理念、观点、潮流展开讲座和学术讨论;
今年的“特约活动”板块聚焦于摄影艺术与科技融合试验创新。通过持续一年的创意策划、资源整合、实验创新,在本届摄影周上将推出“总把江山入画图--世界遗产影像学之皇家园林项目成果展”等五项成果展,并举行“音乐影像学摄影实验项目启动会”以及多场跨领域专家见面会。
北京国际摄影周在这些年的成长中不断总结、不断尝试,在今年的活动中进行了“五大创新”。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传播的创新。
本届摄影周的学术主题展集合了用影像持续、深入记录中国改革开放的最重要的40位本土纪实摄影师的800幅作品,以丰富的历史细节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进行了最具时代性的影像表达。除了学术主题展见证中国四十年之外,本届摄影周还特别设立了“重大专题展”单元,旨在通过摄影这一全人类通用的世界语言结合国家时政热点主题,从国家视野、民生视野、世界视野来记录、解读、见证国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应当被永久定格和镌刻的伟大时刻,用中国影像讲述中国故事,用中国影像祈福国运弘颂国昌。本届摄影周的“重大专系列”推出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主流媒体航拍中国摄影图片展”“绿色中国梦”“航空工业40年”等五项展览。
二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机制协同的创新。
此次亮相摄影周的《丝路国家青少年摄影竞赛获奖作品成果展》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机制协同创新的重要示范项目,将展出首届丝路国家青少年摄影竞赛获奖的166 幅(组)作品。丝路国家青少年摄影竞赛是首个以丝路沿线国家为主题的国际青少年摄影赛事,大赛动员和组织世界各国青少年通过影像记录和传播这一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建设工程,共收到来自中国、缅甸、意大利、希腊、巴西、乌克兰、奥地利、埃及、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52个国家和地区61000多名青少年的摄影投稿157988幅(组),作品涵盖了丝路国家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民俗风貌、历史古迹、文化遗产等。活动的举办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民心交往作出了很有益的探索,助力了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机制的模式创新。
三是国内外摄影周节双向交流模式的创新。
北京国际摄影周开创“摄影节的摄影节”品牌,邀请国内外著名摄影周节推选最能代表各自周节水平的专题展览进行展出。今年,摄影爱好者们在北京就可以看到10个周节专题展,当中包括:瑞士沃韦影像节IMAGES VEVEY专题展、京都国际写真祭KYOTOGRAPHIE专题展、纽约“摄影村”摄影节PHOTOVILLE专题展、法国巴黎“回转”摄影节CIRCULARION(S) FESTIVAL专题展、荷兰阿姆斯特丹“未见”摄影节专题展以及平遥国际摄影节专题展、连州国际摄影节专题展、丽水国际摄影节专题展、北镇国际摄影节专题展、西双版纳国际摄影节专题展。意大利欧洲摄影节发起人、策划人克劳迪奥·阿尔让蒂埃,澳大利亚Head On 摄影节总监莫什o罗森维尔,瑞士沃维影像节总监斯蒂法诺o斯托尔,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摄影节主席阿提拉·杜拉克,巴西摄影节代表、里约热内卢记者影视协会副主席阿尔西·卡瓦尔甘迪,法国 Circulation festival/Red Circulation 摄影节展览总监奥黛丽·瓦罗,均将参加摄影周的活动,并出席摄影周的开幕活动。
四是专题摄影展推广模式的创新。
本届摄影周凸显了“走到人民中去”的理念。今年,摄影周以“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艺术空间”为口号,分别在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小学、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西总布社区、Roca北京艺术廊、尚巴美术馆设立分会场,将摄影艺术的触角更深入地延伸到了广大市民身边。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小学是一所有着摄影特色的儿童摄影学校。本届摄影节中,三里屯小学分会场将结合丝路青少年摄影竞赛,举办“我眼中的中国文化--丝路国家青少年摄影采风”“丝路国家学生文化论坛”“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竞赛分展及高参小项目成果展”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在摄影学习中学会记录、表达、欣赏和创造。社区是城市中一个最接地气的地方。本届北京国际摄影周选择建国门街道西总布社区作为分会场,将举办“印象建国门共筑中国梦--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主题展,让百姓通过这一活动发现城市之美,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培养大众审美情趣,传播城市生活的美好。在艺术空间举办展览是引导大众走进艺术的最直接的方式。本届摄影周选择Roca北京艺术廊和尚巴美术馆分会场作为两大分会场。其中,Roca北京艺术廊将要举办的是城市地标展,通过展出北京城市地标性建筑图片,反映北京特有的地域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五是摄影艺术与科技融合实验的创新。
本届摄影周上将提出元影像、世界遗产影像学、影像人类学等几项学术研究方向,展出五项研究成果,包括:“总把江山入画图--世界遗产影像学之皇家园林项目成果展”“多媒体影像学术研讨展示”“中央美术学院摄影工作室研究成果展”“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研究成果展”“CNC 新华网络电视第三届全国延时摄影展”,启动一项新课题--“音乐影像学摄影实验项目”。北京国际摄影周每届都将摄影艺术与科学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实验作为特别扶持对象,鼓励创新的同时强调运用当代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传播,孵化与推介面向未来的具有实验精神和探索精神的摄影艺术创作。
北京国际摄影周即将开幕,作为向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献礼和北京贡献给世界的文化礼物,热忱欢迎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关注、跟进、报道。再次感谢各位记者和媒体界的朋友们对北京国际摄影周2018的支持。谢谢!
主持人:谢谢王惠主任的精彩发布。通过王主任的介绍可以感受到今年的“北京国际摄影周2018”精彩纷呈,亮点多多,值得大家期待。下面把时间交给媒体朋友,请大家提问,提问之前请先通报自己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我想请问一下北京国际摄影周的举办,对于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有什么样的意义?谢谢。
杨元惺:全国文化中心是中央赋予北京四大定位之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办高水平、高规格的大型文化活动,像电影节、戏剧节,我们摄影周也是一样。北京国际摄影周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规格相当高了,因为是由两个部级单位主办的。活动是由中国知名专业摄影学会承办,邀请了世界知名摄影人参与,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影像是无门槛、无国界,跨越语言障碍的传播,通过摄影周吸引更多的公众参加,也实现了推动艺术,惠及民众的重要功能。
北京国际摄影周从2013年创办以来,今年是第六届,始终致力于摄影艺术交流展示推介的平台,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和不同文化艺术的创新。经过五年发展,北京国际摄影周已经成为北京最大规模的摄影公共文化活动之一,同时成为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共同打造的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方面的一个重点项目,符合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引领文化潮流与方向的定位。
另外,我们说到影像是一个无门槛、无国界的传播介质。不仅吸引到更多人来北京参加北京国际摄影周,也通过这一平台促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通过摄影进行文化交流,思想沟通,可以说北京国际摄影周不仅符合北京文化中心建设的要求,还有力地促进了北京的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香港《经济日报》记者:我们是如何保证北京国际摄影周的专业水准和艺术水平?它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谢谢。
杨元惺:首先看专业水准要看谁来办了,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成立30多年了,是文化部批准的最有权威的学会,第二个是中国摄影家协会,是全国最有权威的协会,毛主席亲自题词,还有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图片集团就不用说了,是新华社的直属企业。歌华的每一个项目都带动了歌华经验的提升。由上述承办单位参与,他们都有很丰富的经验,发挥专长,所以一定会把北京国际摄影周办的很有专业水准。
参与者方面,能参与到北京国际摄影周参展或者是开办讲座的都是有影响的人士,比如说一个主题展,时代与方位,选择了40位本土的摄影师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每个人出10-20张具有代表性的片子,这个展览将成为人们研究中国摄影艺术发展过程的重要里程碑。比如说4个发表演讲的演讲人,他们既是摄影理论家,也是摄影有影响力的学者,他们的演讲也将成为我们的学术性的成果。北京国际摄影周虽然是一个普及公众的展览,但是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学术研究。比如说去年成立了一个摄影文化实验室,请著名摄影艺术家来作为学术带头人,招募了10位研究员,通过世界遗产影像学的研究。大家首先是以皇家园林作为创作主题,在故宫、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以及承德避暑山庄,有主题展览,专题展览,学术著作,这次展览中的“总把江山入画图”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之一。另外本届摄影周还将启动世界遗产影像学,皇家宫殿方向摄影项目和音乐影像学摄影项目,这些都将成为北京国际摄影周在学术方面的有益探索。我们不光是过去的图片,也有其他的高科技成果运用在影像方面。通过上述方面可以保证北京国际摄影周有较高的专业和艺术水准。
《北京周刊》记者:北京国际摄影周这个活动理念是怎样的,未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样的?谢谢。
郭小明:我来的简单回答一下。北京国际摄影周是以影像艺术为基础,在全球的文化语境中打造中国自主的语言方式,构建中国当代自主的影像艺术形态,通过吸引专题展,讲好中国故事,联动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倡导民心相通,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发挥影像这种跨越语言,在文化的现代传播方式上的独特优势,并以此推动当代中国影像文化发展与建设。
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是这样的。未来的北京国际摄影周将充分利用北京深厚的文化积淀,开放的国际平台等优越条件,充分彰显北京特色,展示新时代、新作为、新贡献,着力打造北京文化品牌继续紧跟热点,围绕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主题,开展内容策划,不断提升摄影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谢谢。
主持人:如果没有问题,我们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我们会后还可以对各位领导进行采访,非常感谢我们杨主席、王主任和郭主任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北京国际摄影周2018”的各项情况,同时更加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北京国际摄影周长期以来的关注和报道,再过几天北京国际摄影周就开幕了,我们也希望大家届时到现场进行采访报道,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