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文章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16-09-27 12:23
时间:2016年9月27日
简介:根据“十三五”北京水务规划,到2020年,我市节水型社会将率先全面建成;城乡水环境明显改善;供水、排水、防洪排涝等水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运行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将控制在43亿方以内,再生水利用量将达到12亿方;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消除全市范围内黑臭水体,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7%;万元GDP水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下降15%以上。此次发布会邀请到北京市水务、环保等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为大家介绍北京“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媒体朋友,请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媒体的名称。
《北京日报》记者:我想请问水务的潘局长,针对今年汛期出现的问题,水务局下一步有什么样的工作安排?谢谢。
潘安君:非常感谢你提到了今年的汛期。北京刚刚下汛,今年的汛期是一个不平凡的汛期,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今年汛期降雨量490.4毫米,比去年同期的410.6毫米多19%,比常年平均同期的402.3毫米多22%。其中,7月19-21日,全市平均降雨212.6毫米,最大降雨点门头沟东山村453.7毫米,全市10个区平均降雨超过200毫米。8月12日到13日,我市北部地区又迎暴雨,最大降雨点密云穆家峪208.3毫米,最大小时雨强为顺义大孙各庄12-13时85.1毫米。全市上下总动员,有效、有序、有力的应对了这几场特大暴雨。
在应对过程中间,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三方面。第一方面是全市总动员,广大市民广泛参与,力所能及地开展抢险自救工作。这里有市民到道路上疏通道路,也有山区群众加强巡查监视,主动疏散游客。更有武警指战员深入奋力抢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情,媒体界的朋友也有广泛的深入报道。
第二点我比较深刻的是今年的暴雨,我们新建的一大批水务基础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家都知道,2012年7月21日特大暴雨以后,北京加大了对水务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了一系列的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有这么几方面。第一方面是开展了中小河道治理,第一批、按第二批全面建成,第三批、第四批又开通了疏挖的工作,河道行洪能力明显提升。第二方面是开展了城区重点道路的下凹式立交桥的改造。同时建成了规模700万立方米的雨洪工程。这是我们的一个骨干工程。在今年7.20的暴雨应对中,就这个蓄洪工程进行了调蓄,减轻了防洪压力。这一大批水务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今年防汛起到了基础保障作用。
第三点,今年的防汛工作就是全市各级领导高度关注这项工作。许多基层干部靠前指挥,指挥进行工作。让我感触很深。
这是今年汛期的总体的应对性工作。应该说,全市共同努力,今年的汛期应该是有力有序进行了应对。但是我们也看到今年汛期也曝露出我市防汛工作的一些短板。今年重点突出的问题是在城乡结合部,尤其是南城地区以及郊区的新城,基础设施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我们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前谋划建设。针对今年曝露出的一些问题,我们拟定、市政府也批准了2016年汛后重点水务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水毁修复、积滞水点治理、防汛能力提升等三大类104项工程。将重点通过拓宽道路跨河暗函,修建蓄水池,提升改造泵站,连接断头管等措施,解决7.20、8.12特大暴雨曝露出的突出问题。上述工程已经分解到相关区域和相关部门,这些任务将于明年汛前完成。
为了确保这些任务完成,我们进一步简化了审批手续,加快前期审批办理。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合力,确保工程如期建设在明年汛期发挥作用。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环保局的领导,刚才潘局介绍了2015年和今年水环境补偿金的核算情况,请问一下这个制度的落实情况,资金有没有拨付到位,流向是什么样,是各区县直接进行还是通过市级进行。通过核算,哪个区的补偿金支出最多?谢谢。
韩永岐:非常感谢媒体朋友对北京市水环境区域补偿给予关注。刚才潘局长在整体介绍中,把北京市水环境区域补偿进行了宏观的介绍,我做一个进一步的解释。
一个是我们为了把这项工作给落实,我们在落实区域补偿的时候,环保、水务制定了一些细则,我们制订了很多的考核断面的位置、标准、检测方法,资金的核算细则、拨付细则,使项目尽快落地。
第二是安排了检测。我们对所有的断面每月都有监测,为了保证公平公正,我们委托了第三方,保证断面的数据能公正公平的反映现状。
第三是每月进行核算,把资金量测算上来。根据去年的结果,2015年相对来讲,补偿金交的比较多的三个区县是丰台、朝阳和顺义。客观来讲也是因为这三个区的人口多,相对来讲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所以水环境质量比较差,这样也比较多。目前2015年的资金财政已经按市里的财政结算的实施细则,拨付到各个区的财政局。我们了解到各个区的水务和环境开始用这笔资金来进行治理。比如说农村水环境整治、畜禽养殖治理等。我们现在有一个感受,在三个方面有效果。一是各区政府都更加有效的进行工作。第二是把治污的压力向下游传导。我们把区县的补偿机制算到区与区之间,像朝阳、海淀、大兴、通州等区都把断面补偿下移到乡镇,把水污染防治的责任落实到乡镇,实现了责任的下移。第三也是要解决水污染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的齐抓共管,需要共同治理。我们通过一年的实施,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按市里的总体要求,我们正在对去年开始的实施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准备明年进一步的把它落实推广下去。谢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我想问一下潘局长,今年北京降水是偏多的,南水也已经持续进京,是否意味着北京供水紧张会得到缓解?谢谢。
潘安君:刚才已经就今年汛期的降雨情况做了简要介绍。降雨在汛期比较多,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降雨量来说并没有比常年偏多很多。今年1-8月,全市平均降水量518毫米,多年平均同期降水503毫米多3%。我刚才介绍的多是短时间一两天的时间里面。这些降雨的确对北京水资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水库的来水量比去年同期还是多了不少,大概总量是多了7亿多立方米。今天早上,我也查看了截止到昨天的数,全市的地表水的储存量22.1亿立方米,比去年增加了将近7.5亿立方米,地下水有所回升,全市回升了0.62米,地下水储量增加3个多亿立方米。这对缓解北京水资源紧缺状况,给了我们一个丰收的礼物。我们要倍加珍惜。
另外您提到了南水北调。截止到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截至2016年8月底,南水进京水量达15.97亿立方米。截止到昨天,是16.8亿立方米,这些水我们按“喝、存、补”进行优化配置。首先是用于城镇生活。截止到8月底,我们形象地说,北京市各水厂“喝”水10.79亿立方米,占总调水量的68%。在“存”的方面,密云、怀柔、十三陵和大宁调蓄水库“存”水2.1亿立方米。今年存了1亿多立方米。第三方面是在“补”的方面,利用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反向输水,向密怀顺水源地及海淀山区回补地下水1.0亿立方米。其中,2016年度回补地下水0.38亿立方米。
另外,加大了河湖补水,使南水北调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这对城市运行安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绝大多数的市民已经喝到了长江水。大家感觉到口感很好,硬度很低,水质条件进一步改善,这为我们城市的供水安全保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
您提到北京还缺不缺水?应该说我们还是一个缺水的城市。我们的地下水有所回升,但仍然还处在亏损的状态。这就像一个家庭过日子,前一些年我们收入少,我们被迫借一些债,债还没有还清。另外我们今年的这一场雨,也应该是大周期的具体的现象,今后的年份,能不能还像今年一样给我们这么多的雨水资源,还真的很难预知,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说,北京必将长期面对缺水的一个准备。节水仍然是永恒的主题,我们需要加大节水力度,进一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千方百计的循环利用水资源,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的格局。谢谢。
《中国环保报》记者:我们身边有很多的黑臭水体,请问如何消除,对最近水污染防治的排名,北京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段伟: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北京市印发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我们按指南,对这些河道进行了调查。我们经过调查,征询社会的意见,最后确定了北京市是141条段河道属于黑臭水体,长度665公里。这141条段河道里面,有57条段是在建成区。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们分两次通过首都之窗、水务局外网、环保局外网进行了公布,公布了河长、起止点、责任人等。有一些朋友说北京公布了61条段,刚才找我说是57条段,有4条段的起点和终点是完全一样的,是两个区的界河,所以河道是57条段。同时我们把范围扩大,在建成区以外,又确定了84条段黑臭水体417公里的河道长度。
目前,我们整治黑臭水体,完全按国家的要求,指南的办法,我们的目标是按国家的要求,2017年底,北京市建成区要消除黑臭水体。我们采取的措施,一共有七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截污纳管。把污水尽量收纳起来,送到再生水厂进行处理。第二项措施是清淤疏浚。第三是引入再生水。大家知道北京市第一个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把再生水的品质一次性提高了,因此我们有条件,把再生水引到河道里。大家注意到了,有一些河道,在黑臭水体治理了之后,我们一边铺的是污水管道,同时把再生水管道都埋进去了。那么我们引入再生水,使河水流动起来。第四是尽量的在有条件的地方让积水更加清洁。第五是我们按生态河岸的要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引入清水。六是加强河岸整治、垃圾清理等。第七是净化水质,使治理能力有所提高。
2016年计划完成69条段、294公里的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按计划我们能在2017年完成治理我们的黑臭水体的任务,在2018年消除全市的黑臭水体。另外第一个三年行动方案,刚才潘局给大家介绍了,我们建设了很多的再生水厂,水质标准提高了,基本解决了过去长期困扰我们的污水处理的能力。我们又制定了第二个污水治理行动方案,重点治理城乡结合部,水源地村庄和民俗旅游村。大家身边有一些黑臭水体能体会到,大部分黑臭水体都是在城乡结合部,所以这是我们攻克的一个重点。我们制定了城带村、镇带村、联村、单村等各种治理的模式,也制定了一些市里的补贴政策,确保这些污水治理厂建成之后能长期发挥效应。比如说市里分不同的情况,一方水处理完之后给补贴。同时我们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在各个污水处理站建立在线监测。第一是监测处理的水量,第二,你是不是在运行。这样我们根据你的运行情况来做工作。
同时我们今年的目标要完成283个农村的污水治理,现在已经有57个已经完成了,45个正在加紧时间,其他的也很快就会开工。另外我们按照节水即治污的理念加强节水,按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使我们少产生污水,使我们身边的每一条河流都是清洁的,干净的,清新的。谢谢。
潘安君:刚才记者提到了重点流域防治规划的考核,这是对上一个五年计划的一个考虑。重点水污染分支工作是“十二五”水污染治理的工作内容,我们北京作为海河流域的地区,应该说这个考核结果充分反映了北京一个时期以来,水污染治理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基本上反映了“十二五”时期我们工作的整体状态。这地方我想借此机会跟大家简要说明一些情况。
首先,我们北京尤其是2008年以后城市快速发展,人口规模剧增。大家都知道,那时候的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举一个例子,清河流域当时人口90多万人,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人口将近300万。超出了我们2020年人口的规划目标。同时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一些产业,尤其在城乡结合部,低端的产业大量发展,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水。2012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峻,要求我们和环保等有关部门加强问题的解决之策。市政府颁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的意见。2013年,市政府颁布实施了,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方案,就是我们说的第一个行动方案。刚才我已经简要报告了这个三年行动计划主要的建设任务,这一时期的建设,使得我们的设施能力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十二五”的考核是对以往工作的系统考核,同时我们这些工程的建成、投入运行,发挥真正的效益都是在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这跟考核周期有一点时间的错位。因为去年考核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这可能是一个造成我们考核结果不理想的一个主要的原因。但这也反映了我们的工作状况。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也认为这次考核,也反映了我们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的一些问题。应该说这些年来,北京加大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工业污染源的治理,这些都是水污染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这个工作也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周期。虽然力度在逐年的加大,但是也需要一个周期。同时这次考核,我个人认为也是要求我们,激励我们,鞭策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今年我们又开始实施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要加强对城乡结合部,重点的主战场是要转移到城乡结合部,水源保护区和民俗旅游区,这些重点的农村地区,要加大污水治理。我相信,我们北京的水环境,只要是持续不懈的努力,水环境应该有所改善,逐步改善。谢谢。
主持人:谢谢,如果没有问题,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本次发布会的关注,谢谢大家。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