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文章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16-08-30 11:17
时间:2016年8月29日
简介: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对于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为未来五年北京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描绘了清晰的蓝图。此次发布会特别邀请到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向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
主持人:接下来把时间交给记者朋友,请记者朋友提问,通报前先报一下所在媒体名称。
记者:刚才您提到未来五年总体目标是北京农村地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我理解这个率先是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又提到当前比是2.57:1,去年已经超过20000万元,起点很高。当前全国经济不太景气的情况下,北京地区实现农民人均收入超过三万元,有什么措施?
孙文锴: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实施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十二五期间,农民收入连续七年快于城镇居民。十三五提出,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三万元,经过努力,尽管有各种挑战,也有各种困难,但是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在十二五期间,农民人均增速已经达到11,按照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也就是GDP同步的速度来推算,我们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全市农民人均增速力争达到8,这样就能实现到2020年收入达到3万元的目标。
具体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主要一方面采取多渠道多种措施促进整个郊区农民整体增收。一个大力促进农民的转移就业,提高农民的工资收入水平。在十二五期间,全市农民的收入构成来看,农民工资性收入已经达到75%,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的力度,包括有关部门会加大对农村的困难就业群体加大岗位补助,社保补助的力度。当然也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农民加强就业技能的培训,促进农民通过就业来实现增收。包括农村公益性岗位的建设,提高补助标准。比如在平原造林管护过程中,各个区就采取措施,主要是使用当地农民作为生态管护员,提高工资水平。
第二,通过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增加农民的家庭基本收入。尽管农业生产规模在调节,但是通过做精都市现代农业,特别是加快一二三产的融合,一产观光农业,跟郊区旅游发展结合促进农民增收。
第三,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包括继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的集体股权收益,提高农民财产权收益。另外这些年,包括十三五期间,市里相关部门会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也包括适当提高山区生态补偿水平,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这是从全市层面看,农民增收采取的措施。
作为北京来讲,农民增收的难点还是低收入用户。在十二五时期通过上下共同努力,低收入农户取得显著的成绩。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以及发展的意见,目的就是十三五时期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的力度。按照2015年北京城乡低收入家庭的标准,也就是11160元的标准认定,全市共认定识别7.3万户,一共15.8万人。按照一个村当中低收入农户超过50%我们作为认定低收入村的标准,全市共认定低收入村234个,这个比例按到全市6%。从这个数据来看,与上一轮十二五期间相比,从低收入农户的数量,还是低收入村的数量都有大幅度减少,这也充分表明在十二五期间我市加大低收入户、低收入村的增收工作,成效是显著的。
尽管这个群体的比例小,但是我们讲是农村农民增收的短板,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难点。十三五期间,按照六个一批的帮扶措施,包括十三五期间,有专项资金帮助低收入村实现产业增收,适收入农户实现产业发展。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社会各界和郊区农民的努力下,“十三五”一定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工作目标。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的问题靠深化改革。和全国相比,北京在深化农村改革有路线图和时间表吗?目前正在进行的改革有哪些?
苏卫东:非常感谢您提出的问题!北京的农村改革正如你的一样,确确实实跟全国有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总体的路线图就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北京的实际来推进北京的三农改革。特别是农民与土地,农民与农村资产关系的改革。时间表具体工作不一样,时间要求进度也不一样。比如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现在全国正在紧锣密鼓推广,北京跟全国一样,也在推广。
今年底,要完成这项工作的60%,明年底这项工作主体要完成。大家都知道,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就是联产承包,现在北京跟全国一样,要跟一轮承包的土地进行确权登记颁证,这项工作是非常复杂的。现在要颁证要测量面积,要核实人口。比如测量面积,现在工作水准跟过去大不一样,北京土地承包都是在8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一家三口人还是五口人,一人三分地,一家九分地,就定了。现在就得用仪器测量,测量可能要超出当时的面积,这是很经常的事。现在就得跟农民协商,跟村民代表协商,跟基层组织协商,实事求是要确定确权面积,这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在推进,这是我们的一项改革。
第二,大家都知道,北京农村基本上是稳定的。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从2012年开始,全市大力推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我个人理解是农村的稳定器。农民关心什么?农民就关心我这个集体经济组织的钱哪去了,我这个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是怎么处置的,我这个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跟我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只有通过唯一的途径就叫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项工作北京是全国的试点,6月份我们在江苏开的会,北京做了发言。同时,北京这项工作确确实实仍然在扎扎实实地推进。按照北京3938个村来说,我们搞产权制度改革已经达到了97.9%,仍然还有2.1%的村没有在搞,我们也在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个村一个村在做,这项工作比较要搞。为什么要搞?
我可以跟大家敞开说,都在一个村住,有的人就是村民,但是不一定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一定是这个村的村民。村民可能在这个村享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跟资产没有关系。我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就跟资产有关系,谁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谁不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谁是这个村的村民,谁不是这个村的村民,谁是这个村的完全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谁是这个村部分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这是非常复杂的。只有把这个事确定清楚,把村的资产清产核资一对接,农民非常踏实,非常稳定。过去有的村没有搞产权制度改革之前,村里分几十万的收益,分得不合理。搞完完全制度改革以后,你多少股份,他多少股份,多少钱一除多少股份就清楚了。这项工作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抓紧抓实。
第三,需要改革的就是进一步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的方式。北京大兴作为全国的试点,去年有一块地入市了,非常成功。下一步要抓住这样一个试点的机遇,不断探索全北京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到底怎么使用。
第四,今年要迈出实质性步伐,农村集体承包经营确保颁证也好,包括进来为宅基地颁证也好,不是为了颁证而颁证,是通过这些证抵押给银行,让农民能从银行贷出钱来。农民想发展生产,就解决了资金问题。用什么抵押?用承包经营权,用土地使用权。承包权是农民的,谁承包归谁所有,一轮,北京15年,二轮30年,下一步按照中央的权就是长久使用,这是农民的承包权。经营权,我承包我不一定经营,经营权要逐步流转。这是三权分离。只有通过证件到银行抵押贷出钱来,才能促进土地的流转,才能促进农村产业的形成,才能促进北京都市性现代农业的发展。
下一步农村改革围绕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财产的关系,重点围绕这几个方面开展。
记者:我们都知道都市性现代农业的概念是北京首先提出的,并在多年的实践中成为北京的一张名片,在深入推进调转节的形势下,未来北京的生态空间会压缩到250万亩。在250万亩的有限面积上,都市型生态农业怎么做满足市民巨大的生产生活生态诸多的需求?
吴宝新:北京的菜篮子历时以来基本上由京郊菜园子生产,外埠供应共同解决。在未来十三五期间,北京自己生产的虽然面积减少了,但是主要菜篮子产品要保持稳定,特别是蔬菜、鸡蛋、鲜奶这一类特别不容易远途运输的产品要保证供给率。同时加大外埠生产基地的建设,共同保障北京的菜篮子,这一点请大家放心。
同时,对市民菜篮子的保证,生态休闲观光满足也是十三五期间和这次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主要考虑的方面。特别是我们在满足市民多元需求方面,满足市民对农业文化的体验,农业观光的需求,同时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也要注重绿色生态空间的扩充。绿色生态空间有这么几种类型,农业生产本身就是一个水平的绿色生态空间,灌木、森林构成立体生态空间。缩减农业生产面积,扩充森林灌木,同时提升绿色生态空间,正是强化山水林田湖,注重农业节水,更加考虑农业对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的贡献。这几方面因素是在未来都考虑到的。
根据这些考量,“十三五”期间,还有这两年的农业结构调整,我们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方面是我们优化了生产功能,刚才说了农产品的供应问题,大家一直很关心,有一些数字,北京市场30%的蔬菜是由北京自己来供应,这个供应量是在逐年提升的。制定专门的政策,蔬菜补贴,供应率从25%、26%一直到30%。牛奶34%自己生,禽蛋65%是自己产的。生产功能方面还是积极稳妥地走在高端高效产业上来。
二是丰富生活功能。大家有这个感觉,周末去哪儿,开车去观光园,北京有1300多个观光园,这些农业观光园满足了大家养眼、洗肺、采摘观光,感受农业文明。三是强化生态功能。目前调出65万亩耕地,50%是50万亩用地植树增林,15万亩休闲观光,经济作物的种植。包括玉米小麦产生的绿地,每公顷每天都环境的吸收热量相当189台空调,每生产一可可以固定二氧化碳1.63克,农业的生产价值逐渐体现出来了。鱼塘现在有五万亩,作为新型湿地的一种保留。将来的格局就是二五七八,7恩0万亩才天,80万亩粮。向高精尖调整转化。
二是全面推动农业专访时。农业要转型升级,做精存量,打造农业的高精尖,将来建设农业产业带群,重点建设推进。另外一方面强化农业的生态功能。一方面加大农业生态园建设,景观建设。三是大力实施农业节水。现在农业部门通过结构节水,积雨回收,每年节约4400万方。四是加大一二三产融合,大兴西瓜,昌平草莓成为融合的焦点。
未来围绕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农业生产的生态功能,建设国家示范区,全力大枣生态环境友好,产业产品高端,田园乡村秀美,管理经济服务城市郊区共融的都市农业升级版,使北京成为全国都市农业引领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效节水样板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区,率先在全国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
记者:刚才孙书记提到到2020年基本实现平原地区农村的无煤化,北京基本上也将实现无煤化的程度。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和举措,保证这一目标的顺利完成,有没有具体的措施?
苏卫东:这项工作是我们今年年初就开始启动的,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今年大体上分几个步骤走。
第一,2016年,全市要有463个村实现煤改清洁能源。第二,到明年2017年10月底,朝海丰石等七个区基本上实现无煤化。
从2018到2020年还有1000多村逐步实现无煤化。总体上的村庄就是这样,全市3938个村,其中之前上楼的和已经煤改清洁673个,截止到今年年初全市尺仍然有3265个村在烧煤。在3265个村当中,平原村1759个,山区区1506个,平原村这1759个当中,之前我们已经改了673个,加上今年463,一共1136个,到今年年底全市有2129个村还要烧煤。到2020年,大约还要有几百个山区村也可能要烧煤,也可能不烧煤,还没有最后定死。作为平原村2020年10月份之前全部实现无煤化这是有保障的。
大家要问具体保障是什么,我们有政策措施,第一,既是政策措施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说煤改电,各位记者朋友都很清楚,煤改电固然农村的电的基础设施需要投资,是不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全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农村煤改清洁能源的一种方式。在这块的投入上,国家电网支持北京力度很大,投70%,市政府投30%。这跟改气道理一样,所有的农村管道气基础设施也是市里投30%,主体投70%。第二,农民采暖电器设备,市政府专门有补助政策。第三,单独出了空气源热泵政策,这是环保部、国家环保委力推的节能新型取暖方式,这一台泵少则两万三四,多则三万块钱一台,市政府出台政策,给农民一平米100块,每户不大于120平米,每户补贴不超过一万二。要求各区政府跟市政府同比例配套。每民再掏多少钱,有的不掏,有的掏一两千,农民出的是极少头,政府出的是大头。我们为了鼓励农民煤改清洁能源,农民住宅,节能保温我们还有补贴政策。
总而言之,我们有一系列的政策在给农民补贴,引导农民主动地来做煤改清洁能源。
第三,为了进一步做好北京煤改清洁能源工作,今年初专门对各区县出台了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包括我们指导实施意见,对农户的取暖按照系统来对待,按工程来对待,每户一设计,大家感兴趣可以到大兴区长子营镇朱庄村,门头沟王平镇东马各庄村,通州区西集镇陈桁村,可以去看看,到这些村里,走进农民家庭,你们听听农民什么反映,农民欢迎不欢迎。当然还有很多。各区现在在严格按照我们的指导意见来推进这项工作,这个指导意见是在充分调研,深入农户调研的基础上,与专家反复研究出台的,并征询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
第四,对于今年的任务,现阶段我们不管是国网北京公司还是各区都在全力以赴推进,今天上午我去了通州,去了西集镇。今年463个村18.9万户的煤改清洁能源,我们到10月底肯定能完成,现在正在给各区提出明确的要求,倒排工期。请各位记者朋友放心,我们一定会把这项工作抓好。
记者:今天规划里有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功能性特色小城镇,以前是说重点性小城镇。重点性小城镇和功能性小城镇关系是什么,是替代还是升级,有什么区别?十三五期间打算建设这一批具体有没有数字?
孙文锴:在十二五期间搞的重点小城镇,这是结合城乡一体化全市一共确定42个重点小城镇,主要选择区位条件比较好,有产业基础,有认定人口聚集功能的。十二五期间,市里上下共同努力,特别是小城镇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去年中央城镇化会议召开之后,提出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北京的实际,我们并不是说用另一套提法,打造继续建设重点小城镇的基础上,提出十三五期间建设一批功能性特色小镇。目的也还是要促进农民的就地城镇化,带动农民的增收,带动农民的就地就业。打造功能性的特色小镇,主要有三个类型,一个是围绕重点镇或者城镇的特色产业功能来打造。我举例来说,有一批北京京郊的乡镇,已经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或者还正在打造,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功能。比如说很多记者朋友也到京郊旅游,比如说密云区的古北口镇,现在叫古北水镇,前几年经过建设,跟司马台长城配合,是大型旅游功能的带动,这样一个特色的旅游小镇。比如说昌平区的小汤山镇, 都市型农业,草莓是北京京郊发展最大的,搞过草莓大会。之后利用草莓园的会址,搞了几年的嘉年华。同时结合旅游发展,也是旅游温泉的特色小镇。这个镇结合特色产业,聚焦产业功能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包括房山区长沟,打造的基金小镇。这一类是产业功能的聚集。
第二,十三五围绕市里重大功能项目工程建设打造一批,比如世园小镇,2019年在北京延庆召开世界园艺博览会,延庆区提出在康庄镇打造世园小镇。同时在十三五,包括“十三五”之后,通州的环球影城,大兴的新机场建设,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一批特色小镇的发展。
第三,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但是还有一些中心城区的功能,由于人口密度过大,要把中心城区一些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要疏解到北京的郊区平原。这里包括一些大学、医院,可能还有一些文化项目。再举例说,原来我在海淀区工作,海淀区有一个城市学院,现在搬到顺义区的杨镇,今年实现全面招生。一个小镇就有一所大学。国外包括美国很多著名大学都在一个小镇,不在城市。这样一个项目到这个镇里,会带动当地的就业,包括基础设施的提升。
通过这三种路径,或者类型,十三五通过全市的统筹发展,打造特色功能小城镇,目的带动农民的就地城镇化,促进农民的就业增收,缩小城镇差距。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对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关注!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