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北京 > 趣说北京 > 趣说北京:琉璃厂——墨香四溢的宝藏之地

趣说北京:琉璃厂——墨香四溢的宝藏之地

视频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22-09-30 14:17 
分享:
杨梅竹斜街,西止南新华街,长418.7米,路宽4.7米。西段称西琉璃厂,东起南新华街,西止南柳巷,长340米,宽9米。
  元朝曾在琉璃厂开设官窑,烧制琉璃瓦。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而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
  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清代琉璃厂街是以书市为主,文房字画为辅的商业街。民国年间社会动荡,书市衰落,古玩和文房市场兴盛起来,形成以古玩和文房字画为主,书市为辅的商业街。
  琉璃厂文化街有许多老店,如槐荫山房、茹古斋、萃文阁、一得阁等,而最著名的老店则是荣宝斋。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清末,文人墨客常聚此地,而民国年间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是这里的常客。清末民初时,荣宝斋、大千画廊等琉璃厂老店纷纷争悬名家书画于窗前,引来人们驻足观赏,成为琉璃厂的一道风景。
  由于这块风水宝地曾是仕人、举子、文人墨客、文化商人、梨园艺人聚居的地方,因此这里有着层次最为丰富的人文资源。所有这些,构成了中国人精神世界里“民族灵魂”的一部分。这是今天重新规划、设计和构想琉璃厂文化产业园区的基础,也是与其它短史地区历史文化资源较少,而想象空间相对较大的重要区别。
  改革开放以来,在北京市和宣武区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倡导下,琉璃厂经历多次翻建和修缮,使这条著名的文化老街又焕发出新的青春。如今的琉璃厂文化街,成为广集天下图书、字画、古玩、文房四宝的所在,作为一个典藏传统文化的大“文化圈”,琉璃厂也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光顾老北京文化的必游之地。
阅读全部

我来说两句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