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视频北京 > 访谈 > 市交通委谈“2018年北京市疏堵工程”

市交通委谈“2018年北京市疏堵工程”

文章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18-12-18 14:31

分享:
访谈时间:2018年12月18日
  访谈嘉宾:
  市交通委项目管理中心综合工程科科长 叶凯丰  
  市交通委项目管理中心综合工程科科员 殷 浩
  简介:本期嘉宾将在节目中为大家详细介绍2018年北京市疏堵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和取得的成果。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与首都之窗联合推出的在线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媛媛。今天我们的演播室和大家一起聊一聊2018年北京市疏堵工程的进展情况。同时您也可以通过首都之窗网易公众号以及首都之窗北京时间公众号同步收看和参与本期话题讨论。首先认识一下今天在座的两位嘉宾:
  北京市交通委项目管理中心综合工程科科长叶凯丰,欢迎您。
  叶凯丰: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北京市交通委项目管理中心综合工程科科员殷浩,欢迎您。
  殷浩:您好,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实际上全市疏堵工程自2003年开始到今年已经是第16个年头了,到今年11月底,交通委对外有一个数据公布,那时候圆满完成了北京市2018年折子工程中实施100项交通疏堵工程的任务要求,好像是超额完成了任务是吗?
  叶凯丰:对,今天晚上交通委的最后一个项目万泉河主路的燕北园入口改良工程顺利完工,现在总共完成了105项。交通委是25项,16个区县是80项,全面完成了今年的任务。
  主持人:您说的燕北园路口在今天晚上是今年的最后一项任务,超额完成了。超额完成了哪些,疏堵工程的项目效果怎么样,一会儿可以具体聊一聊。首先说一说您去年来的时候一个承诺,万泉河桥区匝道工程是今年完成的,我在新闻中看到6月份已经投入使用,这个项目有没有效果评估,是否达到了当时设计的理念?
  殷浩:我简单介绍一下,您提到的万泉河匝道完善工程是疏堵工程有史以来实施规模最大的项目,总投资大概1亿,因为体量大,2017年3月份开工建设,今年6月份项目整体完工。现场主要是因为万泉河是一个立交结点的项目。改造之前万泉河立交缺少一个西向北的定向匝道,如果去往北部地区的这些车辆只能提前从西四环主路出来到万泉河桥下的辅路等三个红绿灯才能实现西向北的转换工程。这次改造增加了一条西向北的定向匝道,实现了四环与万泉河快速路的快速转换的功能。功能改造完之后对现场的这些车进行了后期监测。我手头拿到的一些监测数据。从匝道使用情况来看,早晚高峰由四环主路利用新建的匝道去往北部地区的车辆,早高峰每小时1087辆,晚高峰是每小时821辆左右,使用效率比较高。
  从行车时间来看,早高峰的时候,去往北边的车辆时间减少了1分10秒,降低64%。时间看着才1分钟,但是因为出城方向车流量不大,以进城为主,但是这个流量是增加了,车行的时间比原来还是有所下降的。效果主要明显的是晚高峰,大量的是出城的车,我们监测的车辆大概行车时间缩短了7分多,降低了大概27.5%。所以说从晚高峰的缓解出城的拥堵情况效果比较明显。增加了西向北之后的匝道之后,使得桥下的辅路的红绿灯排队长度有所降低,我们观测了一下,目前大概降低了40%-50%左右,我们认为可以这么说,匝道修完之后对晚高峰缓解万泉河桥区的交通拥堵效果很明显。
  主持人:我们对万泉河桥区的匝道进行完善工程,为车主普遍省下50%-60%的时间。
  殷浩:大概是40%-50%吧。
  主持人:两位最近的工作是不是回顾一年的工作和评估的效果呢?
  叶凯丰:评估效果是谁做谁评估,不会到现在才评估,万泉河的匝道评估在7、8月份就完成了。
  主持人:我们隔一段时间再看一看还有哪些需要调整的地方。
  叶凯丰:评估报告会提出建议,哪里做得不好和改进的地方都会体现。
  主持人:接下来说一说城市副中心和东部的几条联络线干了什么疏堵工程,效果怎么样,因为本身我也住在通州区特别关心城市副中心的联络线。
  殷浩:副中心的工作从2016年开始,我们主要针对一些主要的快速通勤道路方面进行一些疏堵的改造研究,主要是三个主要通道。北边是以京通快速、通燕高速为主。中间大家知道的是广渠路,南边是京哈高速,我们开展了一些相应的工程建设工作。去年陆续主要是把南部的京哈高速做了一些疏堵的改造,包括2016年的豆各庄,去年的漷县出口,今年的疏堵工作重点主要还是以北部通道为主,主要就是京通快速路和通燕高速这部分。
  我跟您简单梳理一下,出城方向,从城区往通州方向,今年国贸桥区做了一个建国路南辅路道路改造工程。
  主持人:主要针对北京电视台那个路口。
  殷浩:对,招商局大厦到北京电视台那个路口,因为晚高峰的时候,尤其是周五的晚高峰,去通州燕郊的乘客比较多,那一块大的公交的始发地,造成晚高峰步道等候的乘客比较多,行人的通行无法满足。始发的公交在建国路南辅路,现在的辅路只有一机一非,造成辅路通行不便。我们改造是把从招商局大厦到大北写字楼这一段由原来的5米拓宽到8米。
  主持人:是哪儿找的地?
  殷浩:还是占用步道外侧的原来的绿地,这一块园林部门也给了我们大力的支持,我们把相应的步道加宽了。这样就给等车的乘客留下专门的候车空间,同时保障了行人的通行空间。从大北写字楼到北京电视台这一块的非机动车挪到了现状步道的外侧,做了一个外绕,把原来的非机动车改为了一条机动车,主要还是给公交使用的,相当于做了大的公交港湾的性质。一方面提高了南辅路的通行能力,也解决了公交停靠原来占用非机动车道有一个冲突的问题。这是建国路南辅路。
  上了京通往通州那个方向继续走,今年做了一个京通北辅路的拓宽改造工程。主要是进城方向的北辅路,是会村的收费站一直到双桥路口大概830米左右的辅路,我们也是通过将现状的步道,还有非机动车向外侧加宽,把原有的非机动车改为一条机动车,把局部的这一块,原来辅路一机一非改为两条机动车道,同时把慢行系统进行了相应完善。
  主持人:这一块改造的评估效果怎么样?
  殷浩:改造完之后首先是缓解了京通北辅路的交通压力,因为辅路增加一条车道,通行能力提高。现状的慢行系统也没有相应的减弱,行人的通行和非机动车的通行也有一定的保障。
  再往东到了通燕高速。今年主要是对通燕高速耿庄桥的出口,出京方向的出口匝道进行了拓宽,由原来的2车道拓宽成3车道,解决早高峰去往城市副中心,因为京通北部道路是最方便的一条路,我们把通燕高速这条匝道拓宽之后,因为下来之后连接着通州的一条路,我们2017年对芙蓉东路进行了相应的改造。我们今年把耿庄桥改完之后跟2017年的三个路口形成一个体系,缓解去往副中心的一些通勤道路上的一些堵点,这是一些快速路上的。
  主持人:我补充一句,对于耿庄桥出口的拓宽改造,我在今年的新闻好像见过,当时完成了之后,新闻有一个介绍。
  叶凯丰:昨天晚上我去燕郊办事,我路过那儿,最高峰的时候出口原来是2条车道,现在是3条,原来是排到主路,昨天刚好车快到主路,前方就绿灯了,并没有到主路上来,对辅路的通行安全性和通过性,匝道上的去通州和燕郊的都是有好处的。
  主持人:几点去办事的?
  叶凯丰:大概6点半、7点,刚好6点下班到那儿是高峰期。
  主持人:凯丰科长的直观感受跟效果评估拿到的数据有所佐证吗?
  殷浩:我们后期也做了一个相应的评估,也有相应的数据,通过改造解决了晚高峰,平均车辆排队时间大概缩短了55%左右,通行时间减少了大概50%。这一块对匝道的通行能力还是有很大的提高。
  主持人:谢谢,到通州地界了,还有哪些路段?
  殷浩:刚才说的是一些快速路和高速路的,同时我们对一些主干路上面也进行了一些相应的疏堵改造工程。比如说平行于咱们京通快速路的朝阳北路,我们在上个月刚刚完成了朝阳北路与物资学院路的路口的渠化改造。
  主持人:那个路口真是睡一觉也过不去的感觉。
  殷浩:对,那个路口也确实比较堵的。这次改造,一个是通过压缩车道宽度,把物资学院路的北进口由原来的2车道加宽为3车道,同时对从通州进城方向的朝阳北路的东进口,通过压缩中央隔离带,同时调整主辅隔离带的位置,增加了一条车道,由2条左转,1条直行,1条直带右,加宽成2条左转,2条直行,1条直带右。这是上个月刚刚完成的。
  同时在通州这一块,我们今年有个项目就是宋梁路和京塘路的路口改造工程,也是通过路口渠化,一个是给西进口由原来的3车道变成5车道,东进口把路口撇到辅路上,也提高了通行能力,我们预计通行能力提高了20%左右,这些都是为副中心做的一些交通保障的疏堵工作。
  主持人:谢谢,其实能看出来这几年所做的努力和进展,前几天打车跟师傅聊天说台湖会不会堵车,说现在不堵了,我记得前年的出口改造加了一条车道,好像也是凯丰科长在这儿说的吧。尽管做了这么多的工作,但是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是有的,这也是不断促使我们工作前行的动力,比如网友说了,京通快速四惠桥与高碑店之间的长期拥堵,能否通过疏堵工程缓解?
  叶凯丰:我首先说结论:不可能的。为什么?四惠桥是特别复杂的桥,是晚高峰期间出城困难,主要是四环路北侧向东,从朝阳公园过来的,南边从十八里店过来,通惠河从建国门那边过来的,也要到这个京通快速主路,本身主路这一段是4条车道,要7变4。再往东是一个铁路桥是3车道,4变3,再往东是高碑店出口,再往东是五环路出口,大概是这么一个结构。为什么说从四惠到高碑店或者是五环最堵,因为高碑店分流了,五环也分流了,所以过了之后好一些,过了双桥再好一些,过了会村就没事了,再过通燕分流,去八里桥,更没事了。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这个是属于量大的结构性问题。
  当然,十多年了这个京通快速就没停过“折腾”的,我数了一下做了30多项工程,最早的大望桥的左转车道,还有华贸的SPK东边的一个口,还有包括双桥路口改造,会村路口改造,高碑店改造,京通南辅路、北辅路,高碑店进口改造,四惠东站进出口改造,还有刚才说的北辅路,做了一大堆,还有当年做的京通快速五环路出口一分二也做了,反正零零碎碎包括做了一些港湾,做了很大的努力,因为是一个承载中心城区和东部通州最主要的一条道路。当然随着广渠路的二期和广渠路的东延会好一些。明年应该是地铁7号线东延,我记得明年开通,开通之后能分担一部分交通需求。现在网上有消息说平谷县走东坝那边,又说不走了,不管走哪儿,总会分流去燕郊的交通压力,这一条路要缓解还是要提高周边的替代路,提供公共的交通资源来解决出行问题。
  主持人:避免刚才网友说的四惠桥到高碑店桥的拥堵,目前来看是绕路,要不然就是换公共交通。
  叶凯丰:公共交通确实很方便,从燕郊上高速之后大概25分钟到华贸了。
  主持人:我有一阵子没走京通快速了,明年或者是以后对于这个联络线来说还有没有可能要改的地方。
  叶凯丰:目前没听说,因此它已经实现规划了。还有一小点是在会村桥,北边是管庄路,北向东左转,还有一点能力可以挖掘,我们挖掘完之后看北向东痛快一点。
  主持人:这个不一定是在明年。
  叶凯丰:预计是在明年。
  主持人:我们先说一下今年的工作,把今年难啃的骨头或者是多年来一直在说的事准备一下,就是我们网红的堵点酒仙桥的大山子路口,多股车流在这里,今年怎么改的?我知道我们改得特别不容易,过程中和以后也受了很大的压力,包括重新调整,前前后后折腾了很多次,承担了不小的压力,现在怎么来看这个效果,包括现在周边和上下游接不接得住?
  叶凯丰:好的。大山子这个地区拥堵原因跟地区有关系,跟路网结构有关系。首先是承载着望京和酒仙桥地区的重要连接通道,将台路能力没有这么宽。第二是京密路和机场高速的重要通道,也就是望京地区,可以从北五环上机场,也可以从这里上机场,进出双向。量非常大,需求也很旺盛。第三是这个路口是一个五岔口,还是畸形的,就是四线对不直。你都不知道是直行还是右拐弯。像酒仙桥北路定为右转上机场辅路,直行上桥,其实不是直行,大概45度,所以视线不好,司机在这个路口不敢加速,得看标志还得看人,看自行车。确实大脑要做很多判断工作,改造方案我就不说了,我说改造后。
  11月2日开通,上午我去了,我们预计通行能力提升30%。第一天开通我们没有数据,但是我们预测是提升30%,大概11月5日、6日,就是周一、周二去测了一下数据。周一的晚高峰同比2017年10月30日的晚高峰,通过流量增加了29%,周二的早高峰同比2017年增加了37%。这个流量增加不是需求增加了,需求是可能比这还要大,是通过量增加了,就是通行能力增加了。所以当时我们基本上判断一致。改造以后压力很大,可能不适应交通规则,再然后还有压力,为什么?酒仙桥北路拥堵情况比较严重,可能严重的时候是在北五环堵2公里,这个时候我们想到底什么原因?首先想的是配时问题,信号灯配时是不是不够,所以把配时从当时的37%提高到44%。提高以后,因为你提高这个配时必然会影响别的路的绿灯比,导致酒仙桥路不太好。因为我给东边增加时间,南边可能受点损失。这样还是不太好,没调出来。再然后我们做了一些小的措施,取消一些机动停车位给慢行系统一点空间,反正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同时把大山子东站的北侧公交车站挪了200米,这个管用了。现在离路口50米,要从最外侧车道连并8条左转向南走,这样还是见效果了。同时,这个信号灯经过大概三周的调试,上周一出来的新方案,我们也看后台的数据了,确实比以前,就是比11月2日以后强了很多,拥堵指数以前早晨的时候能达到5、6,调整完之后是3、4左右,晚高峰达到11、12。这是什么意思?正常路口3分钟时间通过,那么拥堵指数11、12要过30分钟,这很可怕,这大概是改造以前,我也看了2018年以前的数据也很高。但是晚高峰没有改善,上周调完之后,我观察一周,大概是5到8左右,还是比以前的11、12强不少。现在总体来说状况是这样的,早高峰9点以前都比较痛快,过了9点,9点-11点之间,酒仙桥北路会堵2个小时,过了9点到下午的4点半左右是比较痛快的,4点半到7点半是慢慢堵,峰值再上来会下去,过了7点半基本没事了,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
  然后你刚才问我们评估的指标有什么?总体来说一个是时间,通行时间,这个是跟速度有关系的。我们测了一下,2017年12月份,2018年11月份,也就是改造前一周,这三个数据,速度从20到19到18.6,数据基本差不多,日平均速度稍微有所下降,但是基本上差不多。但是的量提高了很多,原来通行是400多辆,现在是900-1200左右。
  主持人:通行的能力还是提高不少的。
  叶凯丰:整个路口提升了大概30%左右,这是一个速度和时间的概念,速度时间差不多,稍微有点下降。
  第二个关键的是路口的秩序提升了。以前大概是一堵2小时有可能,它不动,因为五岔口都往入口挤的时候如果没有人让,谁也过不去,一堵2小时。现在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也就是人的出行时间应该可以预期的。假如说7点前走,7点到9点走,大概过这个路口可能需要5-8分钟,大概。如果晚高峰大概可能需要15-25分钟,但这是我们的预期。
  主持人:起码有个数。
  叶凯丰:它不会堵死,确实路口有点毛病,转弯半径太小了,我看不清什么情况。自行车没地去,得到这个车道,机动车得避让车,导致后面的车流不顺畅。特别南向北的问题,确实是。这还有完善的空间。
  还有一方面是秩序。虽然说比以前秩序有所提升,但是晚高峰期间我们去看了好多回,依然是抢行严重,非常严重。11月5日晚上数了一下量6200辆的电动车和自行车,3100多个人,当时晚上通过的汽车我忘了大概3000多。
  主持人:这是一个小时的数据。
  叶凯丰:一个小时。也就是电动车、自行车、人的数量是机动车的3倍。这个时候晚高峰人手控这个灯,在桥底下主要是放行桥下的,看不到南和东,看不太远。这个就会因为现在是冬天,很冷,我忍耐力有限,1分半受不了,4分我就冲过去了,如果汽车速度比较快的情况下,汽车提速快,是不敢冲的,汽车本来很慢就敢冲。所以晚高峰还是人和电动车、汽车有点交织。 
  主持人:我们分析出来原因了,能不能把人和机动车分开了,比如说架天桥之类的。
  叶凯丰:我们研究过,做不了天桥,让电动车或者是自行车走过天桥差不多是1:12,12乘以4.5的长度,没有那个地方做,没有空间。
  主持人:所以我们一个是天桥走不通了,地下通道也走不通了,虽然已经想尽办法去改造,但是也看到还有一些可以动的空间,所以打算动哪儿?
  叶凯丰:东北角还是可以做的,比如说单开一个右转车道,把转弯半径调大一些,把司机的视距调大了,给人等候的空间还是可以做的。
  第二个是管理。管理很重要,协管员。
  主持人:可见您对这个酒仙桥路口的改造费了心,上了心,明年可能还在计划中。
  叶凯丰:对,现在我们也跟同行沟通着,跟有的小区代表也沟通着,他们的需求我们都是知道的,他们想改单行,但是目前有难度。改回单行怎么说,不见得完全是好的。因为现在南向北的流量大了之后,如果再改回单行,一个是要重新适应,第二个部分单行,我们讨论过这事,允许从北边过来的机场辅路通过桥下让它上机场高速,不一定是好事,也可能会引起北侧路的拥堵,都有可能。
  主持人:关键还是想的不光是这个点,还得想着上下游能不能接得住。
  叶凯丰:对。
  主持人:接下来说一说除此之外今年还完成了哪些疏堵项目?
  殷浩:除了刚才跟您聊过的一些副中心的项目,包括刚才我们叶科长介绍的酒仙桥,其实我们在全市针对一些市民关注的,包括两会建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到的一些拥堵的地方都进行了疏堵改造工程。比如说今年的北五环,从顾家庄立交到来广营立交,我们通过了道路加宽,道路内换拓宽到3.5米,增加一条集散车道,长度大概485米左右,改造完之后,顾家庄到来广营立交这一段明显的效果比较好,之前我们观测了一周,之前早高峰的时候,改造前是红的,改造后基本上是黄的甚至绿的通行。再有是南边的像刘家窑桥,这次主要改的是刘家窑桥南侧辅路,主要是西向东的方向。最大的问题是晚高峰的时候西向东去往刘家窑,一部分车需要走蒲黄榆,一部分是需要去榴乡路。过刘家窑桥的三环主路原来东侧没有主路出口,只能从西边、南边的主路出来,通过桥下的红绿灯之后再过去,作为刘家窑桥下的路口确实很堵。我们今年改造工程刘家窑桥由西向东的南辅路进行相应的拓宽,增加一条右转车道。把东侧的第一主路进口封闭了,大概80米左右的位置开了一个主路的出口,把去往刘家窑桥东南部地区的车辆直接从主路过了桥之后再出去,很像2016年做的豆各庄的项目,这是刘家窑桥的改造。
  再有今年对香山南路和闵庄路路口进行了渠化的改造。这个项目是为了缓解香山红叶节期间的拥堵问题,因为一到红叶节期间去往香山的游客比较多,从香山路进景区,造成了香山路和香山环岛的压力很大。我们的疏堵改造主要也是为了分流红叶节期间香山的压力,把香山南路和闵庄路路口进行了渠化,目的是引导一部分车辆不要走香山路了,可以绕行香山南路和闵庄路,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主持人:这条路是今年红叶节期间发挥了作用。
  殷浩:对,大概今年8月份左右我们把这个项目抢完了。上面的三个项目主要是解决机动车的出行问题。其实从我们疏堵的角度来讲,我们其实还是鼓励大家绿色出行。我们在做这些道路改造的同时,也在做一些慢行系统的治理工作。比如说今年对成府路,主要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周边的东西向的步道进行的相应的拓宽,保障行人的道路通行空间,对一些公交港湾,过街天桥,步道比较窄的地方都进行了拓宽改造,主要还是提高行人的通行空间及效率。
  主持人:好的,这是一些今年其他工程的疏堵项目。这里我有一个一直以来的想法,毕竟这个节目做了挺长时间了,作为交通参与者,我在堵车的时候也会琢磨,我发现很多堵车的时候,由于路口通行能力差导致的堵车,司机到路口很懵,不知道怎么开,不自觉放慢我行车的速度,包括有的时候对不准线,还有的时候发现哪儿都别扭着,不顺,等你前面排了20分钟、30分钟的队,你发现红绿灯也就过4辆车、5辆车的时候也真的很气,有什么办法能提高通行能力?
  叶凯丰:是,影响通行能力的因素很多,各种声音不一样。有的说是车道越多,单位时间通过的车越多越快。但是有的说应该考虑弱者的交通参与的能力,像木桶理论是一样,人穿过的时间变长了也是一个限制。所以从能力来说和管理、秩序方面来说,比如说路口哪儿有毛病,是不是这个路口没有掉头或者是左转,这个路口是不是有公交站要左转的,给挪一下。或者是刚过路口马上有一个进口或者是出口,车道宽度是不是够,有没有遮挡。因素很多,这是设施的角度。
  第二个是秩序。自行车、人受不受控,就像说的大山子路口一样。还有一个是配时,是根据需要来的,我们希望路口最高效的利用,不会浪费。有的一个路口我见过三条左转车道的,配时不合理这也得根据实际情况来。
  还有是特别复杂的路口还得增加协管员,因为自行车和人是走最近路径,比如说我要过街,从路口南侧从东向西,正常绕一个口字形才能回去,但是自行车肯定是逆行骑过去了,还得增加管理。
  主持人:比如说像公交站台是不是离路口太近,这些都是硬的一些因素,这些我们首先要排除出去。
  叶凯丰:对,转弯半径是不是不够,应该是直角转,有的是锐角,打大方向才能转回去。
  主持人:去年有网友说给车道瘦身,我们也说过委托过北京工业大学做过专题研究,在安立路二环到四环出京方向进行了车道瘦身,说是效果特别好,我们去年印证过效果好,今年有没有继续实施这样的工作,或者是采用这样的办法进行一些疏堵工程的改造?
  殷浩:有。是这样。去年我们实施了安立路的疏堵改造工作,主要也是刚才您提到的,市交通委出台了一个单车道宽度指南,主要是通过对既有道路再挖潜,充分利用道路的潜能,来提高一些道路的服务水平。车道宽度调整这一块,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好的措施。因为从我们疏堵工程来讲,用的也比较多,因为有一个好处是什么?可以简单通过交通工程的措施来解决道路的拥堵问题,来提升道路的通行能力,这样就不是很受大的范围内的土建的影响,实施起来比较容易,也比较方便。其实从我们疏堵工程来讲,我们在很多项目当中都会采用压缩车道宽度增加车道技术。但是也有一个前提,就是你这个车道不能无限压缩,因为你毕竟还得保证行车安全。
  主持人:包括车道宽度跟速度是成比例的。
  殷浩:对,根据这个指南,像您说的有一定的速度要求,比如说时速80、60、40的速度下,有最小的车道的标准值。像去年我们当时是安立路做的比较大,从二环安定门桥一直做到了四环,把原来的3.5米的车道调整为3.2米,有局部的是3.1米,但是不会压缩到3米以下,这样会对行车有一定的影响。把原来的3车道的地方通过调整宽度加宽为4车道。去年我们观测的数据,晚高峰出城南向北的方向通行能力提高了26%,因为毕竟由3变4了,增加了一条车道。去年取得了这么好的效果之后,今年我们继续,也还是安立路从四环到科荟路这一段,也是通过调整宽度给出城方向增加了一条车道,主要是提高晚高峰出城方向的道路通行能力。
  主持人:这是比较经济的一种方法了。
  殷浩:对,也比较好实施。因为很多地方受限制,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种措施一个是好实施,而且也能很快,实施周期也比较短,很快起到缓解交通拥堵的效果。
  主持人:但是不管再怎么压缩,宽度不会小于3米吧,这是一个极值。
  叶凯丰:基本上是。
  殷浩:基本上是极限值了,局部还可能再小,但是我们不建议压得太小。
  叶凯丰:我开车,开到3.75米的车道的时候觉得特别安全,开到3.5米还行,3.25米感觉有点压抑,开到3米的时候在路口的位置,路段上一般不会,只要速度低就行,速度高肯定受不了,感觉就是不安全,稍微方向稍偏一下就到人家的车道上去,确实有条件的使用。
  主持人:也是有技术规范的,包括安全的规范,不是说一拍脑袋想变多少就变多少。
  叶凯丰:对。
  主持人:谢谢。今年说的疏堵工程是已经形成的堵点,但是我们还有一个工作是未形成的堵点,未来我们会预留一些交通的空间,比如说天坛医院新址的南门的改造,说了今年干,而且今年10月6日新址已经运行了,现在看起来,我们预留的交通组织有没有达到我们的效果?
  叶凯丰:对医院来说最主要的是停车位,只要停车位够,车进去就没问题,停车位不够,怎么解决也不够,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关于天坛医院,从去年开始丰台区包括交管和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针对天坛医院的西边,就是花乡桥北边的路,重新上诱导系统,北边要通到京开高速的西辅路,天坛医院东侧路也做完了,那边是我们干的,做了一个落客区,因为医院比较特殊,有的需要人陪护,如果医院没地停下,司机停下,一个人搀扶他,然后司机去找停车位,我们做了一个落客区。目前来看,落客区有用上的,西门堵了,可能还是车位不太够。
  主持人:大概是这样的情况。
  叶凯丰:因为我没去过。
  主持人:包括以后是不是进行一些疏堵工程的小项目,看以后的工作安排了。
  叶凯丰:对,因为去年一圈四周都动了。
  主持人:还有一个避免路口卡死的新技术是反溢流控制技术。
  殷浩:对,这个反溢流控制技术,是2015年市交通委和市交管局共同研究的技术,第一个试验的路口是清华东路的周边和中关村东路,效果也还不错。它的大概原理是这样,因为咱们开车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两个路口比较近的时候,下游的排队车辆由于信号灯配时比较长,流量大的情况下,经常下游路口车辆排队到上游这个路口,上游的路口因为信号灯配时有一个周期,到了转换周期之后,比如说东西向排队之后,会切换成南北向放行。但是东西行的车还没有放出这个路口,就造成路口的十字卡死了,这就是溢流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的反溢流控制技术,主要是下游的路安装了电磁感应线圈,上游的信号灯上面装了一个管制雷达。这两套东西来判断下游的车辆排队的情况,如果说当下游的车辆排队已经过来了,马上要到上游路口的时候,通过感应的设备可以自动切换上游路口信号灯的配时周期,比如说东西向排队过来了,本来应该再放东西向,就给切断了放南北向,这就很好的解决了路口的秩序问题,不会再造成路口卡死了。这一块我们2015年在中关村东西和成府路路口做完之后,我们今天也是跟交关部门一起针对我市易发生溢流的路口都进行了安装调试。
  主持人:比如说哪些路口?
  殷浩:比如说西城的月坛南街和南礼士路,儿童医院边上的那个路口。东城区在东直门内大街和东直门北小街也安装了,海淀是在学院路和清华东路的路口,咱们叫六道口安装了设备。朝阳是在惠新西街南口和北土城路的路口也安装了反溢流控制的设备,今年总共安装了四处,目前我们安完之后也进行了一段观测,溢流的现象明显得到了抑制。
  主持人:回顾今年干的疏堵工程,包括在直播间说的疏堵工程项目,我感觉尽管2018年疏堵工程在北京的东西南北都有布局,好像感觉东部会更重点一些?
  叶凯丰:不完全是,朝阳、海淀居多还有丰台,东城、西城、石景山相对少一些,趋势是四环、五环左右,包括城乡结合部比中心城要多,因为路网完善,现在是城市发展向外扩散,导致五环,耿庄桥、物资学院这些全出来了,这些近几年的事,以前都是三环里面,现在整个向外扩散。
  主持人:这也是以后工作的一个方向。
  叶凯丰:我觉得是,因为我们向外转移了,人向外转移了。
  主持人:交通是有人跟着走的,人多了,车多了,集中的小区也多了。
  叶凯丰:是。
  主持人:接下来说一说还有哪些工程正在推进,预计什么时候完成?
  叶凯丰:这两天正在干的是莲石路的潮汐车道,应该是全国第一条快速路上要进行潮汐车道的一个试点项目,总共2.7公里正在实施,我们在加紧推进,开通时间待定,正在加紧时间。
  主持人:估计是在明年了。
  叶凯丰:一二季度吧,不好说这个事。
  主持人:谢谢,接下来用一点时间说一说2019年的计划吧。
  叶凯丰:2019年也在外围,第一个八角桥从南边过来要到北边去,从南向北往东,再左拐到东侧的左边的辅路去,特别费劲,我们想做这个,应该是明年能完。第二个是黄港,有一个方向连不了,从T3过来往西,如果要去怀柔,必须要在京密路下高速过路口走桥下5.5公里从收费站上去,走不了上面的路,以后这个黄港机场的那个口是有的,明年给它开了,主要做底下的路口,特别复杂,我估计也是一个五岔口,把那个口再研究一下,把那个口开了,让它以后T3直接能走高速,从黄港出口下来之后马上右转,再刷卡回怀柔了。
  主持人:能快速连通起来。
  叶凯丰:还有一些也是外围的西五环晓月苑,它是在五环的东边,南边没路了,能出去,五环有一个口能出去,但是进不来,唯一能回的就是从北边,晓月苑中间,大概有双向4车道,还有东边的一个桥,双向错着走,特别困难。明年看看能不能给开一个出口,刚好有条件,上下游也没什么进出口,也不会影响别人,开一个能回家方便一点。主要是这些项目。
  主持人:我替自己问一个事,因为我现在回家天天走大郊亭,跟广渠路、快速路天天较劲,这个明年有没有可能改造?因为我知道通州境内广渠路在进行二期工程的延长,但是我天天上班的时候或者是下班的时候就堵在大郊亭下了,上班的时候是出口,费劲了,下班回家是桥下也费劲了。
  叶凯丰:这也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快速路系统下了地方路第一个红绿灯,这个地方肯定容易出问题,就像莲石路,我们单位在长安街路口旁边,门头沟过来第一个路口,西向北只给了15秒,有时候不一样,东西向会放的很长,要确保主干道畅通。您说的大郊亭,从通州回来下桥要等灯,直行的过不去,必须下,右转必须下,如果去红星美凯龙必须下,我们想明年看一下桥下空间,给加一个左转车道稍微改善一下。四环路的西辅路北向东也有一点空间加一个左转车道,适当改善,但是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因为这是一个节点,以后看看是不是牺牲某个方向的配置,保证主要的交通。
  主持人:疏堵工程越来越难干了,包括常年堆积的一些问题,还有是天生不具备改造条件的路段挑战,像大山子路口为开端,像畸形的一些路口挑战,北京还有一些五岔路的。
  叶凯丰:是,疏堵干到今年是第16个年头了,我们就干了1800多项,好干的都干完了,留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但是特别难的,你稍微动一下就是引起什么问题,所谓难干是动一下会引起上下游的反应,所以说需要我们同事,专业部门和相关部门,专家反复综合考量,确实挺伤脑筋的。
  主持人:网友说,大山子路口经过专家论证改完之后通行效率提高30%,但是我感觉更堵了。
  叶凯丰:是,主要是酒仙桥北路,排队长度可能是像刚才说的9点到11点堵的。
  主持人:知道什么时候能走,现在时间可控。我相信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用更绿色的出行方式,也许我们的底线并不在此,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出行条件会有所改善,当然得需要一个是我们自身条件过硬,我们没有太多的物理的阻断割断,还有一个是提高交通的管理能力,整个交通参与者的出行意识和素质。今天感谢两位嘉宾作客演播室,明年我们继续来直播间聊2019年的疏堵工程的进展情况,也感谢网友们的关注,本期的访谈就到这里,再见。
阅读全部
立即发布

图片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