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视频北京 > 访谈 > 市环保局、市水务局谈“精准治污防治大气污染、落实河长制促进河湖长效管理”

市环保局、市水务局谈“精准治污防治大气污染、落实河长制促进河湖长效管理”

文章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18-07-05 20:45

分享:
访谈时间:2018年7月5日
  访谈嘉宾:
  李亚兰 北京市政协委员
  孙彦广 北京市政协委员 
  方 力 北京市环保局局长
  潘安君 北京市水务局局长
  简介:本期嘉宾将在节目中围绕为了守护北京的蓝天和碧水过去半年北京市环保局、水务局所做的工作和已经取得的成效、河长制的监督考核、环境监测技术的提升等方面内容进行解读与交流。
  主持人(聂一菁):各位听友、各位观众、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欢迎各位收听收看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和北京市政协提案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特别节目,我是聂一菁。
  2018年,市政协委员围绕本市中心工作深入调研,提出了千余件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提案。我们的节目作为提案办理协商的新平台,聚焦了关注度比较高5大领域,邀请了6位市政府部门“一把手”与11位市政协委员代表协商对话,这也是本市首次向社会直播提案办理协商过程。
  我们搭建的是全媒体传播平台,您可以通过北京城市广播、BTV新闻频道、千龙网、首都之窗、北京市政协网站、北京发布、北京时间实时收听收看我们的直播特别节目,通过网络和现场的嘉宾进行互动交流。
  今天这一期的主题是“精准治污防治大气污染、落实河长制促进河湖长效管理”,我们首先介绍一下两位北京市政协委员,这位是北京市政协委员李亚兰委员,李委员您好。
  李亚兰:主持人好,各位观众、各位听众、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聂一菁):欢迎北京市政协委员孙彦广,孙委员您好。
  孙彦广:主持人好,各位观众、各位听众、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
  主持人(聂一菁):欢迎二位来到我们的演播室,下面介绍的是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相关部门的两位“一把手”,分别是北京市环保局局长方力,欢迎方局长。
  方力:主持人,各位听众、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
  主持人(聂一菁):今天做客演播室的市政府部门“一把手”另外一位局长是北京市水务局局长潘安君,欢迎潘局长。
  潘安君:主持人好,各位听众、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
  主持人(聂一菁):在我们现场还有一位主持人将为我们实时收集网友问题,她就是我的搭档蒋宝琛。 
  主持人(蒋宝琛):大家晚上好,我是宝琛,我们这个节目是在网上同步直播的,今天也是受到了网友们的关注,今天我的任务是选出问题,交由现场进行实时的互动,我们稍后见。
  主持人(聂一菁):感谢宝琛,我们漫步各大公园,经常能够欣赏到清水碧波,白鹭栖居的情景,我们演播室的两位政协委员也是长期以来高度关注北京的生态环境建设的,今天二位带来的是怎样的提案呢?
  李亚兰:现在北京已经进入了盛夏,过去我们看到有很多河道,里边的黑臭水体非常多,现在我们也看到这个黑臭水体慢慢地被清澈的河水所替代,而且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得景色非常美,我想这种美景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愿望,今天我就带来一个提案,什么提案呢,《关于加强河长制管理的几点建议》。
  主持人(聂一菁):我们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之根本,水的环境治理不仅是政府正在着力推进的工作,也是百姓非常关注的城市要素,孙委员,您关注的是什么问题呢?
  孙彦广:我关注的是空气质量的问题,2018年已经过去一半了,今年上半年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是4月份、5月份,这两个月份北京的PM2.5浓度总体有所反弹,所以下半年呢,我觉得方局他们环境治理的工作可能还有很多硬仗要打,所以我的提案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提升空气质量管控能力》。希望方局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美好的蓝天白云。
  主持人(聂一菁):说到蓝天白云,我相信很多市民对前不久出现在我们头顶的蓝天白云印象非常深刻,那几天天气非常地好,蓝天白云的美景在朋友圈里都刷屏了,很多朋友还晒出了雨后双彩虹的美景,期待这样的天数越来越多。
  为了守护北京的蓝天和碧水,北京市都做了哪些工作呢?我们先通过一个小片简要地了解一下。
  (播放VCR)
  主持人(聂一菁):好的,通过这个短片呢,我们能够感受到为了守护北京的生态环境,我们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而我们的蓝天是不是越来越多,空气是不是越来越清新,河水是否变得清澈,普通市民有着非常切身的感受,也是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方局给我们介绍一下环保局过去半年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方力:首先,报一组数字,今年上半年平均PM2.5为56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减少了9天。今年的大气污染治理主要有三个特点,一个是去年国家批复了北京城市总规,未来北京发展有了一部大法,这体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的城市会越来越干净,排放越来越少。
  第二,通过前几年大规模的工程减排,现在我们进入了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并重的阶段,大气污染防治更要体现法治、精治、共治的特点。
  第三,通过这几年市民共同关注大气污染治理,公众一块儿投身到社会治理当中,我们的工作越来越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对未来越来越充满信心。
  主持人(聂一菁):通过方局长的一番介绍,我们能感受到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也让我们市民听到之后对今年环保的成绩单充满了信心。潘局长,咱们水务局今年上半年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潘安君:水务局是围绕民生关注的问题开展工作,首先是围绕着黑臭水体治理为重点的水环境治理工作,这几年我们连续实施三个行动计划,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网的建设。城市建成区57条黑臭水体去年已经顺利地完成了治理。水环境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改善,我们围绕市民关注的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加快自来水厂的建设,同时,我们还在推进自备井置换,使更多的老百姓能够喝上放心水。
  当下正在汛期,城市的运行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我们当前关注的一个重点。防汛安全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各个方面的准备,包括物资、人员、预案方面的准备,也提醒市民关注天气的变化,做好自身的防灾避险工作。
  主持人(聂一菁):二位局长所关注的工作也是跟普通民众息息相关的,我们说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的面非常广,具体点非常多,二位政协委员你们都关注的是其中哪些点呢?首先请李委员给我们讲讲。
  李亚兰:好的,潘局长,我知道这几年咱们和全国一样也实施了河长制,在河长制实施的过程中,应该说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也特别荣幸曾经也是一个区的区级河长,而且也参与了这项工作,近期呢,也做了一些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我们还是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说有些河流水处理设施还不是很完善,河道两侧还有一些私搭乱建、违法建设,还有一些污水直排的现象,包括河道周边还有一些乱堆、乱丢垃圾、渣土等等,这些情况还是时有发生。我想这些也是广大市民普遍关注的,这也是我一直都在关注的问题。
  主持人(聂一菁):我们感受到李委员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对北京的河道治理是密切关注,而且经过了长期的调研走访,稍后请您来提问。
  孙委员,您关注的点是什么呢?
  孙彦广:虽然天气非常炎热,我也看到环保部门大气污染治理的工作一刻都没有停歇,前两天我去环境监察总队去调研的时候发现热点网格系统对一个地方有异常提示,那天非常非常热,执法队员还是立马开车去查、排除问题,非常辛苦。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也觉得我们怎么样冬病夏治,及早发现问题,把这个根能早点去掉,到冬天减少发生空气重污染。在这个过程之中,怎么再进一步地深化信息化的技术,请问方局长这块有什么考虑的?
  主持人(聂一菁):稍后请两位委员来向局长提问,刚才也感受到了二位政协委员对北京的生态环境建设有着密切的关注,我们也知道我们要实现天蓝、水清、森林环绕这样一个目标,需要各个单位共同努力,之前李委员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走访,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调研过程有什么样的发展和收获。
  (播放VCR)
  主持人(聂一菁):好的,我们看到了李委员在调研当中很有收获,我们看到小中河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来到演播室还带了两瓶水是吧?
  李亚兰:这是我调研的时候带回来的,这是小中河进入污水处理站之前收集到的污水。
  主持人(聂一菁):那么浑浊。
  李亚兰:是很浑浊的,经过水处理以后呢,形成了这一瓶,是达到了排放标准的水,大家可以看到还是很清澈的。
  主持人(聂一菁):是,我们肉眼可以看到非常地清澈,治理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今天来到演播室有什么样的问题想跟潘局长来交流?
  李亚兰:我们现在河长制出台以后,应该说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而且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能够长效地保持,可能还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工作,特别是在河长制的监督考核方面,我觉得咱们还有很多工作,还是需要跟进的。这是我想说的问题。
  主持人(聂一菁):河长制监督考核怎么样来设计?
  潘安君:的确,像李委员讲的这样,一项制度再好不能落实也起不到效果,监督考核是非常重要的,监督考核方面,我们一开始就想到了。首先我们要建立明晰的责任制体系,我们建立了四级河长体系,对每级河长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都力图细化、实化、项目化,形成一层层的责任制加以明确。
  光有责任制还不行,第二方面要加强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手段用了高科技的手段,我们开发了手机APP,每一位河长巡河多少、发现问题多少,都电子化记录在案,能够进行统计分析。这也是我们监督每一位河长是否履职到位的一个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我们也采取现场核查,我们聘请了第三方公司,在全市6400公里的425条河道,设立了2000多个点位,每月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到有关区政府、乡镇加以整改解决。
  第三方面,也是加强了监督执法,刚才小片里面也提到,我们北京建立了“河长+警长+检长”联合执法的行政执法和行政司法相衔接的工作体系。今年上半年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破获了6起涉河湖的刑事案件,刑事拘留和行政拘留近40人,形成了很好的执法威慑。
  最后,我们还建立了激励与惩罚的机制。在激励方面呢,我们建立了河长实施效果奖励资金,对执行得好的区和单位,给予资金方面的奖励。我们同时构建了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对于水环境治理效果不明显的行政区,要对下游行政区进行补偿。很多区内部也建立了以镇为单位的,有的是到村为单位的补偿机制。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征收补偿金32亿多,政策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进一步压实了各级政府治河、管河的责任。
  李亚兰:刚才从潘局的这一席话能够感受到,应该说在过去这一段时间里,无论是我们的各级河长办,包括水务局相关部门,还有我们的各级政府,应该说在河长制落实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我是特别地希望我们这个考核的机制能够尽快地付诸实施。
  同时呢,还要注重考核结果的应用,考核结果尽快地纳入到政府的绩效考核之中。
  潘安君:这一点像李委员说的这样,河长制考核的确已经纳入了政府的考核体系,在政府绩效考核里边,河长制工作是占有相当的分值,所以对区县来说也形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动力。
  李亚兰:确实是,谢谢您。
  主持人(聂一菁):作为北京市民也能感受到北京河湖水的变化,随着河长制推行,河湖水环境在点滴地不断改变。日前,北京的总河长蔡奇、陈吉宁也发布了2018年第1号总河长令,随之而来的“清河行动”也开展了,这个“清河行动”是什么呢?
  潘安君:5月21号北京市总河长、市委书记蔡奇,市长陈吉宁同志联合签署了今年1号总河长令,总河长令明确今年“清河行动”的工作重点,清除河道保护范围内的违法建设,清除河道周边的垃圾渣土,以及治理沿河的非法排污口,工作安排分三个阶段来展开,第一个阶段,到7月中旬各区各部门进行排查,建立起问题台账。7-11月份进行集中整治,争取用半年的时间把河道里面的垃圾渣土,沿河的违章建设,入河排污口有一个明显的改观。12月份到明年3月份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
  现在,大家已经一边在排查,一边在清理整治,像清河流域,据我了解沿河的违章建设已经在拆除的过程中,其中海淀区清河四街社区,已经拆除了400多平米的违章建设。
  主持人(聂一菁):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
  潘安君: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准备拆除以后加强绿化美化,昌平区在清河沿岸有一段存在着大量的垃圾渣土,也是历史上形成的,多年很难解决,这次通过总河长令大家痛下决心,要清除10多万立方米的垃圾渣土,通过整治和环境建设恢复河道两岸优美的生态环境。
  主持人(聂一菁):方局长,据我了解,环保部门也是开展了“清河行动”,联合了像公安系统、水务部门、属地政府共同开展对重点领域的环保执法,具体都做了哪些行动?
  方力:水环境治理我们环保部门责无旁贷。
  第一,建立系统全面的河道水质的监测体系,实时监测,既对我们的工作进行考核,也随时观测水质变化,为前方的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第二,会同水务、公安严厉打击水环境违法行为。
  第三,沿着河道跟属地一起溯源排查岸上的各种影响河质的因素,和水务部门、属地共同制定河水的保障水环境的规划。
  主持人(聂一菁):我们能感受到无论是水务部门还是环保部门都在为蓝天水清这样一个目标做着努力,我们要做好护水蓝天的行动,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刚才通过二位局长的介绍,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就是精准度。城市的治理需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其实我们打赢蓝天保卫战,环境建设也需要同样的精准,我们稍事休息,稍后来关注有关生态环境建设这个话题。
  (播放VCR)
  主持人(聂一菁):欢迎回到我们的演播室,观众朋友们,您正在收看的是“市民对话一把手o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特别节目。今天我们关注的是生态环境建设,我们演播室的两位委员,孙委员长期关注的是“蓝天保卫战”这样一个问题,之前进行了深入走访,我们来看一看孙委员在走访过程中都有哪些观察和思考。
  (播放VCR)
  主持人(聂一菁):我们看到无论是热点网格,还是移动污染源的执法,都需要我们未雨绸缪,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冬病夏治”,在春夏时节我们就应该做好准备,孙委员可能也有比较多的思考。
  孙彦广:我们知道去年以来北京空气质量有明显的改善,这里面既有人努力,也有天帮助,空气质量影响因素方方面面,说起来很难,我们想请方局为我们介绍一下PM2.5的构成。
  方力:过去治理大气污染的过程当中,我们也没有放松对PM2.5来源的研究,今年5月份科学家们公布了去年一年的研究成果,通过这几年我们的努力,现在我们的城市PM2.5的主要来源,我们这儿有一张图给大家直观的展示一下。
  主持人(聂一菁):这样看起来很直观了。
  方力:这两张图反映的是区域范围内的影响,全年区域传输对北京的PM2.5的影响大概占三分之一,重污染的时候区域传输影响往往会超过一半,大家记一个大数就可以了。
  这张图是比较具体地分析了我们目前本地产生的PM2.5的来源,可以看到,本地的移动源也就是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加起来大概占45%。第二大类大家会看到扬尘占16%,其次就是生活源和工业源,最后大家看到燃煤已经降到了3%,通过多年的努力,北京已经基本解决了燃煤污染问题。和2013年的源解析结果相比,第一燃煤的因素极大地下降,当时是22.4%,现在降到了3%;机动车因素从31.1%涨到了45%,从贡献率看,机动车的占比上涨了,但是总排放是下降了。我们城市的整体治理的工作也从这张图上实际反映出来了。
  今后我们的大气治理就是冲着本地的污染源去,今年大气治理主要三大攻坚的领域,第一大就是机动车污染的治理,第二大就是扬尘的治理,第三大就是跟工业和生活面源有关的VOC的治理,当然北京在大气治理上面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违法排污的行为,我们的大气污染治理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只有积少成多,才能打赢蓝天保卫战。
  主持人(聂一菁):孙委员是不是有进一步的追问呢?
  孙彦广:蓝天保卫战像一个战争一样,需要高科技的手段来支撑,我知道咱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像热点网格、“点穴式”执法、无人机,还有挥发性有机物的快速诊断等很多措施,怎么来利用这些措施来做精准的治理?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方力:应该说环保工作,大气污染治理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只有科技才能给我们治理能力插上翅膀,增强我们的能力。科技主要在环保上的助力体现在大气污染三个方面,一个是治理技术,今天我就不多说了。
  第二个是监测技术,我们现在在全市布置了1300多个PM2.5的小型监测站,通过这个我们对全市的PM2.5的状况能够实时地了解。您刚才提到的热点网格,热点网格数据加上我们卫星的遥感数据,进行大数据处理以后,我们把全市人员活动范围内,按照500×500米的尺度进行了网格划分,每一个网格内的实时的PM2.5的浓度状况,我们就能够进行对比。
  刚才说的热点,其实是我们的一种俗话,如果一个网格它比相邻的网格高出20%就会报警,那么就说明这里头有不正常的现象。我们就能发现这个区域,就要到这个区域去寻找问题。热点网格的作用一是帮助我们是精准发现环境违法问题,进行坚决打击,这个提高了我们执法的效率。
  再有,我们发现了在这个区域可能存在高排放,那就要进行治理,实际提高的我们治理的效率。
  主持人(聂一菁):您说到热点网格,还有移动污染源的监测,我在采访过程当中也曾经报道过,的确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高科技手段让我们的环保监测,环境执法真的是如虎添翼、更加精准了,在我们的节目进行当中,很多网友在网络上希望跟“一把手”和政协委员进行交流,下面请宝琛为我们介绍一下。
  主持人(蒋宝琛):刚才在讨论的同时,网友也是在发来了很多问题。有一个网友有说了,作为北京市民真的是感觉蓝天越来越多,心情也越来越好,可以看见政府在环保方面采取的行动力度非常大,有一个形容词叫做“铁腕治污”,作为市民,我们怎么参与其中?一旦发生环境违法行为怎么进行举报呢?刚才我也听到方局长说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环境违法行为,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这个问题我们交给方局长给我们详细来解答一下。
  方力:网友的问题体现了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更加激励我们把工作做好,大气污染上,我们要体现精治、法治、共治,这个问题首先要共治,我们虽然有科技手段,但是永远我们都要打赢一场人民战争,我们有我们的品牌也是我们环保领域的“朝阳群众”“西城大妈”,希望大家记住一个投诉电话12369。
  今年上半年12369投诉电话接受1.6万次的投诉和咨询,我们百分之百地都有回应,能解决的都解决了。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才能让违法排污行为无处藏身,其实“铁腕治污”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让排污行为浮现出来,一个就是我们发现了以后坚决打击。
  主持人(蒋宝琛):刚才这个电话我记住了,12369,好,一菁,时间交给你。
  主持人(聂一菁):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建设美丽的北京,同时我们要打赢我们的碧水攻坚战,也需要大家群策群力,李委员在这方面是很有感受的。
  李亚兰:像方局所说,河湖的管理同样需要共治,我认为老百姓既是河湖资源的使用者,同时他也是河湖污染的直接受害者,我觉得老百姓应该对河湖的治理具有一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而且,我们大家都知道老百姓的监督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所以利用好这个资源,我想对我们的工作是很有促进的。
  过去我自己在河长制实施过程中,利用公众参与可能更多的是在于举报,但是我认为作为公众参与可能涉及到我们河长制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我们政策的制定,包括我们考核评价,以及包括巡河、护河到监督管理等等各个环节,都应该让老百姓能够参与进来,能够做到我们过程共管、成果共享。
  主持人(聂一菁):潘局长,咱们是不是在宣传以及引导方面也在积极地做一些努力,来呼吁广大市民来支持我们的水务工作?
  潘安君:对,就像李委员讲的这样,在河长制方案制定过程中间我们特别重视市民的广泛参与,我们经常打个比方,我们北京市就像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公共资源还是比较多的,刚才说了北京有几百条河流,几十座水库,这些都是开放的空间。大家能够共治、共享,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追求。所以我们热切地期盼市民的广泛参与。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有益的探索,首先解决市民怎么参与的问题,我们拓宽了参与的渠道,刚才我们介绍了开发了“北京河长”微信公众号,我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个微信公众号,关注这个微信公众号。
  我们还在河道周边设立了4000多个河长制的公示牌,在公示牌下方有一个二维码,一扫就可以关注我们,关注我们就可以举报河道两旁出现的问题,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提交给我们,我们畅通各种渠道让大家能够方便参与。第二方面,我们也是特别关注市民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这一次黑臭水体的治理过程中间,不论工程做得完美不完美,最终的效果是老百姓说了算,所以我们在黑臭水体治理效果评价过程中间,对市民的满意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如果这条河市民满意度能达到90%,证明这个河道治理市民是满意的,达到了治理的效果。
  如果工程做得很漂亮,市民不满意,这条河仍然销不了账,一切以百姓的切身感受来作为我们评价工作的重要标准。另外,我们在优美河湖的评选过程中间,也是广泛听取市民的意见,市民的打分赋予的权重最大。我们也涌现出一批参与河长制,参与河湖治理的志愿者队伍,刚才说到了“西城大妈”“朝阳群众”,实际上在治河方面也有很多,包括石景山“老街坊巡河队”,丰台区的“当班河长”都做出了很多的贡献,我们呼吁市民共同参与,我们共同努力,把我们的碧水蓝天打造得更加美丽。
  主持人(聂一菁):水清岸绿是我们共同希望的,节目进行中间还有很多市民希望参与。
  主持人(蒋宝琛):这段时间又有很多网友发来了问题,这位网友住在清河附近,以前很脏很臭,路过的时候要捏着鼻子才能过去,现在变化很大,沿河环境非常漂亮,他想问一下清河下一步水环境处理还有哪些措施呢?潘局长。
  潘安君:清河2008年还清过,后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又一度变得黑臭。2013年开始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两个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在清河流域兴建了一个大型的再生水厂,扩建了一个中型的再生水厂,高标准的再生水补充河道,水清了、鱼来了、鸟来了,形成了水清岸绿的优美景色。
  我也给大家带来一张图板,我们中心城区河道的黑臭程度正在大幅度降低,这是2013年监测的结果,城市的东南部地区黑臭的地方比较多。图板中黑色的就是黑臭水体。
  这一张是今年5月份,正好是治理5年以后,这是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还有一年结束,效果有了明确改善,黑色的条段少了很多。清河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现在水体内部的生态系统还不是很完整,我们要构建水下森林体系,包括水生动物体系,使水体水质能够自主得到提高。
  另外,我们还要利用清河流域下游和温榆河交汇的地方打造一个城市公园,暂时命名为温榆河公园,是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包括蓄积城市洪涝水,净化水体,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的场所,我也带来了一个规划效果图,这个公园面积比较大,近期我们要启动核心区2平方公里的建设,经过几年努力,能够交给市民一个良好的生态公园,这是一个效果图。
  主持人(聂一菁):太好了,我们也期待着能够早日到温榆河湿地公园去享受美好的时光,共同享受水清岸绿的美好环境。我们看到有了有效的一些工作模式之后,一些老大难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孙委员,您对环境保护工作还有哪些建议和思考吗?
  孙彦广:在北京本地的排放贡献中,现在目前是移动源占最高的比重,到了45%,大家知道移动源肯定要比固定源更难治理,固定源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总是好去抓他,这个移动源怎么来进行监控、治理?
  方力:我重点介绍一下,应该说移动源跟我们城市的生活、运行紧密相关,总量很难减少,所以说需要减少它的实际使用强度,对主要从这几个方面:首先是让移动源越来越干净,车辆环保结构越来越好,下一步大家会看到我们会大力推动移动源、移动机械的电动化。但是在科技还达不到这种程度的时候,我们要让它更干净,明年重型柴油车要提前实施国六的排放标准,目前是国五的,届时就会更干净,这是一。第二,要让它烧的油更干净,我们通过不断地努力,未来能够为北京贡献上更干净的燃油。第三,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车每年都要年检,其中有一个环保检测,我们严格监管检测机构,今年我们出台了记分制,如果12分扣完了,我们就要给让它停业整顿。平常每一个扣分都有相应的处罚和整改要求。第四,严厉打击超标排放,刚才小片里也介绍了,今年上半年我们检查了80多万辆重型货车,处罚了11万辆,半年是去年的2倍。应该说我们一线的同志们,我在说这个数字的时候,深深地为他们辛苦的付出表示敬意。恰恰是户外,冬天是太冷,夏天又是高温,而且我们现在还是针对货车执法很多时段都是在夜间。最后一个,我们2000多万人口,我们吃的、穿的、用的几乎都是用汽车运进来的,所以我们要调整运输结构,尽可能地运用铁路运输来实现这个货物的抵达。最后,我觉得还是要呼吁大家,我们如果节约一点,我们的物流可能就少一点,我们的排放就少一点。最后还是需要全民共治。
  主持人(聂一菁):尽量过简单和绿色的生活,刚才方局长说到了咱们对重型柴油车排放的检测,我也是深有感触,去年深冬我去到北京永乐站进行寻访,看到执法人员在严冬当中对每一辆车进行检测,正是因为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我们才能换来越来越多的蓝天天数。李委员,您在调研过程当中有哪些感受?或者还发现哪些问题呢?
  李亚兰:的确在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不止一个区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如果说我们在一个河道治理的时候,可能涉及到一个区,它很好解决。但是一旦跨区域,就是跨界的时候就出现问题了,有时候下游区域出了问题,认为是上游没有治理好造成的,上游认为他们也有很多理由来做解释,所以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就特别希望咱们有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没有?潘局长。
  潘安君:李委员刚才讲到了我们在水系治理、水环境治理的一个关键的环节,常常跨流域、跨区域的河道治理很难根治得了,这几年我们在水环境治理中间呢,始终是坚持上下游、左右岸、跨区域协同治理。我们具体的做法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要“一河一策”,制定一个完整的治河策略,分区明确责任,不同的行政区有不同的治理的措施,加以明确化,把各区的责任首先要明确。第二,加强统筹协调,刚才介绍了有四级河长,跨村之间的治理的问题,由镇级河长来协调解决,跨镇的由区级河长来解决,跨区的是市级河长来解决,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第三,严格考核,其中的一个考核措施,就是区域补偿,如果你没有尽职到位,污染了下游就要交水环境区域补偿金,同时我们在河长制考核中间,也很注重跨界河道的考核问题,我们叫双重处罚,如果跨界出问题,两边都要受到处罚。
  主持人(聂一菁):说到河湖治理有一个上下游联动的问题,空气治理当然也是如此,因为空气是流通的,北京不可能独善其身,咱们怎么做好区域的联防联控?
  方力:2017年北京平均PM2.5是58微克/立方米,跟2013年相比下降了35.6%,成绩的取得跟区域的协同减排共同改善是分不开的,今年前几天国家刚刚公布了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其中京津冀地区仍然是治理的重点,应该说在生态环境部的统一部署下,我们的联合联动力度只会更强,不会减弱。对于北京来讲,感受到我们下半年的责任更加明晰,力度会更加地大,协同的力度也会更加地强,治理的力度也会更大,尽量做到责任无死角。
  主持人(聂一菁):通过方局的介绍我们对北京下半年城市空气治理越来越有信心了,还有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了。潘局长,请您也给我们介绍一下下半年在水务工作方面有什么计划?
  潘安君:我们将持续发力,加大水环境治理,围绕剩下的黑臭水体,我们打好“碧水攻坚战”,同时将治污的成果向郊区扩展,以及向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庄扩展,争取在这些区域污水处理设施能够更加健全。
阅读全部
立即发布

图片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