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视频北京 > 访谈 > 市民对话一把手:市科委谈“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市民对话一把手:市科委谈“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文章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18-07-04 20:53

分享:
访谈时间:2018年7月4日
  访谈嘉宾:
  田文 北京市政协委员
  程静 北京市政协委员
  许强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简介:本期嘉宾将在节目中就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障碍如何突破、如何赋予他们更大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等方面内容进行交流。
  主持人(黄彦):各位听众、各位观众、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收听收看的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和北京市政协提案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访谈节目,大家好,我是今天节目的主持人北京城市广播的黄彦。
  2018年,市政协委员为本市中心工作深入调研,提出了千余件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提案。本次节目作为提案办理协商的新平台,聚焦提案集中、市民关注度高的5大领域,邀请6位市政府部门“一把手”与11位市政协委员代表协商对话,也是首次向社会直播提案办理协商过程。
  这次我们搭建的是全媒体传播平台,您可以通过北京城市广播、BTV新闻频道、首都之窗、千龙网、北京市政协网站、北京时间、北京发布实时收听收看我们的节目,并和我们市政府部门一把手和市政协委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今天节目的主题是: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下面首先介绍一下今天来到演播室的两位政协委员:
  北京市政协委员田文,您好。
  田文:大家好,我是北京市政协委员田文,很高兴参加“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活动。
  主持人(黄彦):北京市政协委员程静,欢迎您。
  程静:大家晚上好,我是政协委员程静,今天非常高兴来到“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的直播现场。
  主持人(黄彦):来到演播室市政府部门的一把手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许强,您好。
  许强:主持人好,各位观众,各位听众,各位网友好,两位政协委员好。
  主持人(黄彦):在我们今天的现场还有一位我的搭档雨濛,你好。
  主持人(石雨濛):大家好,我是雨濛,由于今天我们节目也在网上直播,希望通过各个平台加入我们的节目当中,把您想问的问题发给我们,稍候会梳理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在现场由我们的许主任和两位政协委员共同解答。
  主持人(黄彦):如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也是中央交给北京的重大任务,也是今年北京市政协重点协商的议题,现在北京科技创新方面到底取得了哪些成果,先通过一段大数据了解一下。
  (播放现场VCR) 
  主持人(黄彦):我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听到和看到这组科技大数据都会感到非常振奋,我们也希望这些高科技的技术、产品应用到生活当中给生活带来方便。我知道今年以来市政协科技委组织委员们通过学习、调研等等形式围绕这个议题提出26个建议,涉及人才培养,经济成果转化等很多方面,二位委员是科技工作的从业者,你们也提出了这方面的议案是吧,所以请二位委员先介绍一下。田委员是什么议案?
  田文:我一直非常关注北京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因为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高精尖产业形成,我今年的提案是关于推动北京龙头骨干企业参与众创空间的建设的提案。
  主持人(黄彦):程委员是什么提案?
  程静:我是在做科技服务平台,关注科技成果转化,是关于打造北京高精尖产业研究院,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体系的提案。
  主持人(黄彦):北京目前的科技成果转化怎么样,有什么问题,程委员也进行了前期的调研,我们跟随程委员的脚步一起了解一下。
  (播放现场VCR)
  主持人(黄彦):从刚才程委员的提案里面了解到,目前专利多,转化少,需求多,解决少这么样一个现状。其实北京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应该说这里是聚集了大量的创新主体和科技资源,尤其北京现在是我们国家科研院所最集中的地区,每年也会产出大量的科技成果,所以我也想请许主任介绍一下,这些成果在转化和产业化过程当中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
  许强:非常感谢两位政协委员的提案,如何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来构建我们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实际上北京非常的重视这项工作。另外,北京科技和教育资源是最丰富的。北京有91所大学,我们有将近1000余家具有法人资格的科研机构。“十二五”时期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6.8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6倍。
  主持人(黄彦):许主任说起来特别骄傲。
  许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反映了科技成果在京转化的效益。截至目前,我市高企数量达到20163家。去年,我们这两万多家的高科技企业实现总收入是2.5万亿,实现利润率11.5%。税收总额1211.8亿,占北京整个税收的34%。对构建我们北京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也是非常大的贡献。
  田文:很佩服许主任这么多数字全记住了。
  许强:但是成果转化上也像程委员的小片里面讲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转化率还不是很高。这个问题有几方面,就是我们成果转化不单是高校院所还有教授研究人员的问题,实际上是整个转化的链条,一个生态环境。
  比如说我们课题研究,是不是有我们企业市场参与,课题验收是不是有市场企业的参与。另外有了这么多的专利,包括一些论文,在成果转化的时候还需要资金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天使和风险投资。同时,我们在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要办公司,还需要企业家,还有财务和法律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像我们到以色列、德国考察,在学校、科研院所周边都有很好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教授可以骑自行车很快就到这些孵化器和加速器来指导学生和团队进行科研。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解决的。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对于促进我们科技成果转化就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我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说face book的扎克伯格,他到硅谷的时候,投资人每三个月交流一次,告诉他公司怎么构建,强化公司的管理,对他的成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主持人(黄彦):其实程委员在调研过程当中也有很多感触。
  程静:是这样的,我们为了完成提案走访了大量的科研院所,跟专家院士进行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交流,这里面有很多的环节非常薄弱。其中有一个院士,看到他的数据库我们非常惊讶,有280多项发明专利,全是原创技术,市场端非常渴望这些技术,怎么快速转化成市场应用。这个过程中,院士表示很无奈,为什么?他现在转化过程中也遇到同样的问题,资金问题,空间问题,市场化问题,现在用自己的学生成立一家公司在做非常微弱的技术转化,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确应该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这样一个平台的推进。
  主持人(黄彦):许主任来回应一下。
  许强:这些工作确实是要加强的,像程静在中关村的智造大街,实际就是我们科技成果转化一个非常好的专业化的平台。很多我们周边院校的学生,包括我们的老师到里面要有一个发明,要做成一个产品。这里面有很多硬件,包括可以提供很多的测试。另外,像我们智造大街还有创业大街,还有我们很多的孵化器,经常有一些投资人和项目的路演对接。像我们的创业咖啡。其实咖啡只是一个谈话聊天的媒介,更多的是我们企业,我们的投资人和我们的项目发明人,在这个环境里面的沟通和交流。
  主持人(黄彦):没错,第一期节目里面政协委员再帕尔就说把一些生命科研转化成临床应用,许主任也说抓源头和落地,这些方面有什么好的计划和想法?
  许强:科技成果转化这个问题去年按照市领导要求,市科委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调研,确实也感到在很多环节需要加强。我们提出来抓两头,打通道,搭平台。两头呢:一头是科技创新源头。比如说大学,还有我们的科研院所,它们有很多的好的Idea,有很多好的专利,有很多好的项目,这些项目要紧紧抓住。这里面一方面是我们的像学校,像研究机构要有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公司来提供服务。比如说学校现在有技术转移中心,这支队伍怎么加强,让学校的成果通过学校的技术转移中心来实现这个成果转化。
  我这里还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说以色列有一个魏兹曼研究院40%是生物医学,有一个专业化的公司,60年做一件事情就是做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所有研究院的科技成果都要委托它来做成果推广和转化,它也非常专业,也很负责任。很多的成果通过它,实现了转化,包括在全球的布局。它也是实现了很好的收入。60年的收入给我们报的数是30亿美金,这个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因此我们非常需要一个是源头的项目,另外一个是院所和大学这些专业化的公司。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有很好的这样的机构,比如说中科院有国科控股,围绕中科院的项目在做转化的布局和服务。比如说清华大学的工研院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智慧能源方面都有很好的技术平台和孵化器来推动成果转化。我想这些方面是我们的源头。
  另一头是落地。北京的项目我们希望更多的在北京落地和转化。我们16个区就是我们落地的主要的一个载体。我们提出来,这16个区加上亦庄要塑造“三有”,一个是有空间。落那儿得有空间,包括土地,标准化厂房,加速孵化的空间。第二个是有队伍,16个区要建立自己和项目沟通,紧密沟通对话的服务队伍。第三个是有政策。政策是围绕项目落地,我们来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服务支持。这方面,16个区都在积极的做得越来越好。
  主持人(黄彦):市里特别重视,6月28日还开了一个会。
  许强:对,市科委联合亦庄举办了“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专场”,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理工一共七所签订了协议,由理工大学牵头成立了北京大学成果转化的联盟,有40多个大学都参加了。另外像程静委员这边作为市场化服务机构,也为我们的成果转化来做专业化服务,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田文:我注意到,6月28日这一天北京开了两个科技成果转化的会议,另外一个是由中关村管委会跟中国科学院一起主办的,主题是围绕中国科学院的科研成果如何在北京落地。我注意到会议发布了中国科学院科研成果在京落地的相关举措,印象中有10条。还提到中关村30年来不断发展,在开放实验室建设当中发挥的作用。我认识几位中关村的老民营企业家,他们从最早的电子一条街的成果转化,到后来做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家协会,一直在承担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包括后来做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北京的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体现了中央在京单位的力量。
  许强:对,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的主体,院所大学都在积极行动,对北京的科技成果转化肯定会越来越好。
  主持人(黄彦):政府想了很多的办法,放了很多的大招,今天许主任还放了很多的大招,一会儿我们再展示,我们先稍事休息,一会儿节目马上回来。
  主持人:各位观众、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收听收看的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和北京市政协提案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黄彦。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刚才谈到了北京在创建科技中心的过程当中做了很多的工作,其实我们在看到委员们的提案当中也看到一些反映,过去科技人员他们在申报科技项目的时候说材料是比较繁多的,而且评审的流程比较复杂,尤其是编制预算项目烦琐,有的时候把科研人员逼成了会计,我知道现在有了很大的改善是吧。
  许强:对,科委和财政局2016年下半年出台了财政资金支持科研项目的28条政策,就是要给科研人员松绑,简化他们的流程。我这儿拿了两份材料,这份材料是在我们28条出台前,一个项目要申报,这么厚一本材料,是224页。现在我们简化以后,就是这样的一本,一共是12页。因此,得到了我们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特别欢迎。
  主持人(黄彦):咱们也是放了大招,从那么厚一本到这么薄一本。
  许强:对,这里面首先一个是简化流程,做减法。比如说过去一个科研项目申请的财政资金要两次评审,立项的时候要评一次,等到财政资金安排的时候还要评一次。现在我们“二合一”一次性评审。第二,现在的预算只预算一级科目里面的主要内容。二级科目甚至三级科目就没有了。比如说过去你要搞课题,要买本书,那么我们这个规定就要求你把这个书是什么内容,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时还得找三家单位,三本书来比比价,才能把预算列进来。另外,我们过去有很多,像野外考察的,那里面要发票住在野外,自己的帐篷没有发票。还有很多的农业性的科研,都是和农民有一些合作,请他们做一些事情,农民也没有发票,现在这些问题依据28条自己单位做一些规定就可以解决,因此大大简化。比如北京建筑大学通过简化程序,通过网上申报,叫零排队,一次性办理,首都医科大学也是通过信息网络建设完全实现网上申报,大大减轻了科研人员这样一些负担和节约时间。
  另外,我们还鼓励科研团队来安排科学助理。过去很多的项目都是科学家、研究人员自己搞,有的是请学生去做,他们的时间都浪费在这儿了。有的事情他们不太清楚,因为财务还是很专业的。
  主持人(黄彦):现在安排是科学的。
  许强:对,他们来做效率就提高了。
  主持人(黄彦):科技创新碰到的困难都是资金问题,我们注意到北京有一件大事6月24日成立了百亿级的科技创新基金,我相信田委员听到也很振奋是吗?
  田文:是,我们第一次完整听到是6月21日阴和俊副市长在市委常委会上作了两个半小时的报告,里面做了重点介绍。当时政协委员欢欣鼓舞,说这是北京在科技创新中心中放的一个大招,我们是这样来看的。
  主持人(黄彦):这确实是让科技工作者感到非常高兴,解决一个大问题,而且300亿只是一个母基金是吧。
  许强:对,北京科技创新母基金得到了国内外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次母基金的规模是300亿,其中北京财政和4家国有企业出资200亿,金融机构出资100亿。
  这个基金要在二级放大,要4倍-5倍放大,基金放大以后的规模就是1000亿-1500亿。这个基金有几个特点。第一,我们按照532,就是50%、30%、20%的比例做了一个分配。其中50%要投在原始创新,投在硬科技。总书记在“5.28”两院院士大会上讲,核心技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要靠自己。我们这支基金50%要投在原始创新,硬科技。另外30%是投在科技成果转化这个环节,还有20%是投在我们高精尖经济结构的这个领域。
  这个基金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周期比较长。这支基金是15年,过去很多基金,有的是7年,有的是10年,我们是15年。为什么?就是原始创新还有我们的一些基础研究的周期比较长,我们要符合这样的规律,我们是15年。在15年原始创新里面,政府的资金鼓励社会资本来参加,因此在我们15年以后退出的时候,我们的资金只是把本金加上同期存款利息的额度形成的利润都给到我们社会资本的投资人,还有我们创业的团队。
  另外管理上,母基金采取向全球公开招聘管理团队。一共有100多家,同时我们请了专业化的评选机构,最后从19家里面进一步筛选确定了中金公司。另外子基金也是按市场化,通过专业化的公司来成立的。这样的基金特点还是非常明显,非常明确。
  程静:我们也非常关注这支基金,尤其是原始创新和基础性技术研发的工作里面,这支基金将会起到很强的支撑作用。同时对于现在整个市场转化过程当中,尤其是从技术到产品,这个之间的一个转化,其实资金对它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支撑和杠杆。这次北京市首都科创母基金会助力首都科创的进一步的发展。
  主持人(黄彦):通过真诚协商和交流,我们感受到北京对科研人员的松绑和减负上使出了大招,北京市政协建议突出地方优势为成果转化保驾护航,龙头企业多,创业热情高,这是两个很重要的特点,接下来我们跟随田文委员关注一个提案,关于推动龙头骨干企业参与众创空间建设的提案。
  (播放现场VCR)
  主持人(黄彦):刚才短片里我们跟随着田文委员去中关村的创业大街感受了众创空间的活力,这个众创是一个很时髦的词,众是很多人一起,创是创新创业,就是很多人一块儿创业。众创空间有什么成型的空间,北京的众创空间发展情况怎么样?
  田文:我首先要说,小片当中介绍了了解众创空间的发展情况的过程。我这个提案本身来源于市科协的北京科技情报学会,科协支持这些学会做专业智库群,他们常年开展此项研究。我作为政协委员,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建议来提出的。北京科技情报学会是在2016年2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我们国家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这样一个指导意见后,开始研究。这个报告成了我的政协提案里的一个素材。我注意到,学会专家们非常肯定在双创当中众创空间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我们龙头骨干企业参与众创空间、为众创空间发展也为企业自身发展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背景,我做了调研也做了提案。北京市众创空间目前282家,里面有国家级的众创空间160家,同时,北京云集众多龙头骨干企业,我现在了解到有十几家龙头骨干企业,在开展众创空间工作,还有一批企业通过自身的硬件资源、科技资源包括软件资源,在做这种众创空间的平台工作。这些工作本身也体现出企业自身有着积极性。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课题,我们政府进一步梳理相关的众创空间政策,使得龙头骨干企业在参与众创空间工作中,更如鱼得水。另外,也希望政府给予更多的引导和指导。因为众创空间建设,一方面能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能为双创的从业人员、中小微企业、团队提供好的平台和技术以及软件的支撑。这样一个工作本身,我觉得离开政府是不可能做到的。
同时,我在提案当中里面也特别关心关注咱们北京的科技类社会组织的发展。科技类社会组织,像刚才提到的我们北京的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们,他们这些社会组织,在整个众创空间建设,特别是龙头骨干企业在开展众创空间工作中,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需要专家,需要更多的科技成果资源。也就是说,我们看到北京成果非常多,一个龙头骨干企业到哪里去找这些成果?社会组织像中关村天合就通过全国范围特别是北京搜集所有的成果,为我们的龙头骨干企业的创新提供足够多的技术、人员、专家的成果服务。凡是我们龙头骨干企业为未来高精尖的企业持续发展,为未来为北京提供新动能需要的这些技术和专家,咱们的社会组织领域都有。我的提案当中核心一句话就是,希望我们更多的龙头骨干企业参与到众创空间中,为咱们北京的高精尖产业发展,为北京的首都发展提供新动能,提供更强力的支撑。
  主持人(黄彦):田委员的提案很明确,也是说到龙头骨干企业希望发挥更多的作用,也是需要政府的支持。
  许强:非常感谢田委员的课题研究,这个报告我也看了,研究的很全面,很系统,很有针对性的。我们北京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加速器,在我们创新链条里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创新生态环境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特别是龙头企业,创办的一些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我们说这个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那么龙头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中非常重要的骨干、重中之重,它这个作用应该说更明显。像我们刚才片子里讲的大唐和普天云网还有科工集团,还有北京市的国有企业,比如说我们首钢利用搬迁的厂房来办的这个创新公社。还有很多的企业办的空间。龙头企业办众创空间有什么好处?第一,产业链、供应链可以向上下游向中小企业开放。另外,它本身有一些技术平台,可以给我们这些新创办的企业提供一些实验的场所和环境。另外本身我们龙头企业在资本上也很有实力,很多大的企业都有这种创新的基金,风险基金,可以对它们的项目做投资。另外,它也可以根据它的主业来委托这样一些孵化的企业,在这儿创业的企业能来为它的主业提供服务。这个非常有意义。
  我在美国去过plug&Play,这个也相当于众创空间孵化器,在那儿我看到美国很多大企业,每双周在这里有活动,像谷歌、苹果、Face book都在里面,通过路演他们在里面听,有一些好的就并购了,有前景的给投资,很早的一些项目给一笔资助,促进了中小企业早期的创业发展。北京这方面现在也是发展很好。
  田文:所以龙头骨干企业本身的发展自己需要有研究机构,自己需要有合作团队,需要金字塔底的众创空间大量的创新,根据自己的主业需要,进行有淘汰机制性的技术性的中小微企业的遴选,所以它做众创空间本身对它自身的核心技术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许强:对,比如说联想的联想之星主要是培训创业的发展,这个效果也很好。
  主持人(黄彦):接下来看一下网友有什么问题,把时间交给雨濛。
  主持人(石雨濛):网友们也发出他们的提问,他们整体对于北京的高精尖产业的未来发展其实非常感兴趣的。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一位叫“疾风之狼”的网友提出来:科幻小说有很多的黑科技,咱们也多搞一点。相信网友对高科技感兴趣,可以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下面网友名字叫“红阿鹤”:他说都说5G要是普及了,速度比现在快上百倍,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场景?对这两个问题许主任是怎么看的?
  主持人(黄彦):感谢雨濛的问题,说到黑科技和5G,正式的说法是高精尖,现在的高精尖产业,北京目前发展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许强:北京要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去年年底,北京正式向社会发布了医药与健康,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还有新材料,还有科技服务业等10个高精尖产业的指导意见。意见发布以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一方面在北京这儿的很多企业吃了定心丸。比如生物医药的企业,看到指导意见以后,知道生物医药产业是我们发展方向,一些安排和布局可以在北京进一步扩大。
  主持人(黄彦):敢下血本了。
  许强:还有外面一些企业想到北京来,我们相当于有了路线图。再有从今年一季度情况看,高精尖产业发展也是非常好。比如说软件与信息业增长了20%的速度,我们生物医药产业增长速度达到了19%,还有高端制造业,我们的高端制造业在前几年一直比较缓慢,但是今年一季度,高端制造业达到了两位数的增长,这都是我们高精尖产业发展中取得的可喜的成就。
  这里面要特别提到,北京营造营商环境,上周六书记和市长带队,我们去海淀区、朝阳区、西城区、规划国土委都去看了围绕营商环境的一些工作。这些方面我们各个区都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说海淀区出台了创新16条,门头沟区出台了门创30条,大兴区出台了兴10条,这些政策围绕产业落地发展,围绕着人才、住房各个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
  主持人(黄彦):接下来说一说5G,我知道田委员有很多想说的,因为做了很多的研究。
  田文:其实对5G的关注就像许主任讲到的,我一直都非常关心。北京在通信领域中,特别是在移动通信领域中,我个人觉得引领着我们全国的科技创新。今天回过头来说,我关心5G,是因为我们国家的5G产业走在世界前列,对于移动互联网里边和5G为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一种潜在动力是什么,我觉得是不可想象的。比如对城市现代化建设,对现在的智慧城市建设,对我们生活的改善,对我们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包括像我们的制造业,我们的大数据、医疗,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怎么把好的医疗技术及时用到各个地方,5G的技术惠及到全部老百姓。所以我非常关心关注5G技术。
  主持人(黄彦):这也是大家都很关注的,许主任,现在5G技术发展情况怎么样?
  许强:北京在5G技术领域方面有很好的布局。包括支撑层、基础层、传输层、应用层,以及场景都有布局,我们有很多的创新型企业,还有研究型机构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另外在应用上,我们下一步包括我们在明年的园艺会,还有2022年的冬奥会,都会在5G上应用。
  这方面刚才田委员讲的很好,但是我们同时要看到,我们在这方面还要努力。比如说我们在5G的核心器件和关键技术上,这些方面我们还要加把力,能够在核心关键器件上,和一些关键技术上能有新的突破。
  田文:包括芯片材料。
  许强:包括移动的操作系统这些方面都是我们需要加强的。
  主持人(黄彦):另外大家也很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因为人工智能越来越多的进入我们的生活,简单说一说现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情况吧。
  许强:人工智能刚才在智造大街看到的小机器人。
  程静:对,人工智能贴近百姓,走进生活,从大数据检索,到服务机器人,包括工业机器人,以及各个机器人的应用,街上的京东的服务机器人,运输机器人越来越多,让老百姓越来越零距离接触到什么是人工智能。像智造大街的服务机器人应用到北京市的政务服务大厅,还有政府的服务窗口,凭人的记忆力有记忆力的缺陷,但是人工智能的服务,存储容量和后台的计算速度远超过人的智力。
  许强:人工智能发展很快,也很热,但是人工智能发展上现在还是一个早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它还需要很多的条件。比如说它需要数据,因此我们很多企业和政府的数据,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就很重要。
  主持人(黄彦):我们接近到尾声了,想问问二位委员今天来到演播室进行协商交流的感受,简单讲一下。
  田文:非常感谢许强主任面对面的通过直播的方式来答复我们政协委员的提案。也想将来有机会,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更多的跟观众、听众和网友一起分享。
  程静:非常感谢许强主任和各位媒体,今天给我们一个交流的时间。
  主持人(黄彦):许主任也谈一下。
  许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党和国家交给北京的历史性使命,习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强调,北京要立足优势、深化改革、勇于开拓,以创新的思维、扎实的举措、深入的作风,进一步做好城市发展和管理工作。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也指出,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北京要减量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我们要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步伐,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责任。
阅读全部
立即发布

图片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