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视频北京 > 访谈 > 《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

《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

文章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17-09-21 15:01

分享:
  主持人(田伟):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日前,北京市政府印发“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为了更好向社会解读纲要的有关内容,帮助大家特别是在座的记者朋友了解规划纲要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有关单位的领导向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在座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先生,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巡视员王定东先生,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张霞女士,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综合计划处处长赫迎秋女士。下面请雷海潮主任发布并解读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编制情况和主要内容。
  雷海潮:首先很高兴参加这样一个新闻发布会,也欢迎关心健康北京建设情况的朋友们分享有关健康北京建设方面的信息,下面就把健康北京规划纲要2030年编制的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通报。
  2017年9月11日,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印发《“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面推进健康北京建设的重要行动纲领。首先跟大家介绍起草的情况。
  2016年8月,中央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发〔2016〕23号),成为今后15年健康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1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提出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建设健康北京的重大意义,努力建设健康中国首善之区,这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同时也是对市民朋友的一项庄重的政治承诺,并且组织着手编制2030健康北京规划纲要,将编制并实施《规划纲要》列为2017年市政府重点工作。
  北京市成立《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组,由市卫生计生委牵头,联合市发改委、市教委、市城市管理委、市体育局、健康北京建设促进会等20余个相关单位启动了编制工作。今天在这里和我共同出席发布会的有关部门都是这个规划编制的重要参与单位之一。各个部门相互进行共同配合,密切协作,围绕首都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总目标,开展多层面、多角度的专题研究,并且在初稿形成之后,也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对有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吸纳。
  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和《北京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15年—2035年)》进行了对接,我们又和北京市国土规划委、发改委等综合部门进行了密切协同,反复推敲,这是规划编制研究的主要过程。我们统计了一下,参与这项规划编织的工作部门达到了44家,这是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包括群众团体在内共同参与的劳动结晶。
  第二,报告一下规划内容的主要特点。
  (一)紧密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总目标。《规划纲要》以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为总目标,围绕首都发展新阶段中影响人群健康的城市问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地推进健康北京建设。在座各位朋友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中一共设定28项指标,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是13项指标,同时增加了与市民健康相关的15项指标,主要指标和重点工作既体现首都特点,又反映居民需求。指标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同时也根据北京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基础进行了适当的扩展,所以我们的规划纲要包括了28项。当然大家如感兴趣言发展脉络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和十二五的健康北京建设发展规划是一脉相承的,并且在原来的工作基础上又有所新的创新和提升。
  在这里简要跟大家说一下,对于规划目标的水平设定情况,在规划中提出,到2030年,人均期望寿命超过83.4岁,在这里特别说明一下,一般来说当人均期望寿命超过75岁以后,要想进一步提高期望寿命,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比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之前所付出的难度要大得多。但是从北京过去这一年发展情况来看,我们有理由,有信心相信在未来十几年的时间里,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经过多部门的协同,特别是市民自身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在这方面再去提高一岁以上的期望寿命是有可能的。所以我们设定的目标是83.4岁。另外对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也进行了明确的设定,到2030年分别达到3‰和4‰以内,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8/10万以内。在这里跟大家说一下,像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都是国际上大家普遍公认和共同使用的健康指标,所以这些是有国际共识的。
  (二)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在编制过程中,非常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上。《规划纲要》包含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京津冀健康协同发展、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无烟环境推进行动等具有首都特色的重点工作。将卫生计生、体育健身、环境建设、食品药品等领域统筹融合,涉及全市40余个部门,逐步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落实中央提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这在国际上也是先进的理念,大概在2010年后在国际社会形成的共识,所以说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北京能够落地实施,这既是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的要求,又是与国际社会同步发展的具体举措。在规划纲要中特别强调要落实好党中央提出的新形势下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方针,借此机会,我也想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再次宣传一下党的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内容。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这些内容北京都要坚定不移地予以体现。
  (三)提高百姓获得感。《规划纲要》围绕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坚持疏解与提升并重,优化资源部局,不断提高各项健康服务水平。不仅突出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更聚焦国际化大都市中的在职人群健康,强调“体医融合”、“医养康结合”,从生命全周期的角度,优化健康服务水平,让首都群众更有获得感。
  第三方面是主要内容。《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十几年健康北京建设的总体战略: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对北京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和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卫生与健康治理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受健康生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人拥有健康环境的局面基本形成,人均期望寿命、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继续保持在比较先进水平上,现在的水平基本上达到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尽管说北京在人均GDP水平方面还不能说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在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方面是相当的,或者说是相近的。
  《规划纲要》设定28项主要指标,涵盖了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环境和健康产业五个方面,既有约束性指标也有预期性指标,大部分指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围绕总目标,健康北京建设的重点工作领域为:
  一是开展全民健康促进行动。重点开展五大健康促进行动,即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全民健身普及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无烟环境推进行动和重大疾病防控行动。到2030年,要建设完成以北京市健康展示馆为核心的现代化健康教育基地;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将学校健康教育延伸至家庭;在全民健身普及行动中,培育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8万人,市民体质达标率超过97%;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戒烟服务体系,成人吸烟率下降至17%以内,将市民健康素养水平由现在的28%提升至45%。北京从2015年控烟立法以来,根据我们监测的数据,北京的吸烟人群已经减少了20万以上。这是各方面进行健康知识普及的结果,同时也是市民积极参与,维护自己健康,调整行为生活方式的结果。
  二是优化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逐步建立从孕育到出生、成长、死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到2030年,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8/10万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3.0‰以内,妇幼健康主要服务指标保持发达国家水平;实现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定期健康体检全覆盖;为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实现有需求的残疾人均享有优质康复服务。
  三是健全全民健康保障体系。通过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四个方面,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打造方便快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院前急救体系,与110、119、122等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良好的联动机制。继续深化医改,加强公益性,改善服务质量,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激发市场活力,鼓励社会力量提供相关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增强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设立市级中医医学中心、专科(专病)诊疗中心和会诊中心,加强中医流动医院建设,实施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
  四是建设和谐宜居的健康环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健康城区和健康村镇建设。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通过城乡园林绿化建设、市容环境建设等营造绿色宜居生态环境。保障饮水供水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到2030年,国家卫生区创建比例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9%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8%,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五是发展多元化健康产业。健康产业涵盖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养老、健康保险等诸多领域,重点支持多元化社会办医,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健康产业与体育、旅游和文化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到2030年,健康产业与相关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健康企业。
  六是推动京津冀健康协同发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工作部署,优化京津冀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强公共卫生合作,推进医疗服务与保障体系衔接,共建京津冀疾病防控一体化合作平台,完善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提升区域疾病防控能力。
  第四部分是关于《规划纲要》落实和实施。《规划纲要》从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实现机制,完善街道(乡镇)、社区(村)公共卫生工作机制和基层协管员制度。
  二是健全法规标准和监管评估体系。加强健康领域监督执法体系和能力建设,建立环境监测与健康风险评估有效衔接机制,逐步完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体系。
  三是注重人才培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医学与交叉学科,以及药师、卫生应急、卫生信息化和健康服务等复合型人才培养。
  四是推动科技创新,发挥优势学科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更多创新技术发展并惠及民生。在这里报告一个信息,健康北京微信公众号昨天已经发布了北京地区我们所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目录,分布在每个医疗机构,感兴趣的同志大家可以查阅。迄今为止,北京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获得了230个国家的临床重点专科,应该说在这方面我们是全国最全的,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也是全国最高的。这方面从为大家看病就医的信息指导方面,也特别在微信公众号中进行了信息推送。
  五是建设信息化服务体系。推进市、区两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建设北京地区人口健康大数据中心,推进信息惠民服务。
  六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打造一支能够快速有效应对和参与国际卫生事务的公共卫生防控和医疗救治队伍,分享健康城市建设经验。因为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所以在健康领域我们更加重视对外交流和合作。而且在健康领域中,更容易形成国家之间和全球方面的共识,所以继续要学习和借鉴、参考国际的做法,也与其他国家分享北京在这方面积累的良好做法和我们的成效。
  《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健康北京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考核指标。坚持问题导向,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同时,要营造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社会风气,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健康北京建设的良好氛围。
  主持人:下面有请北京市教委王定东巡视员介绍北京市教委推进健康北京建设工作的有关情况。
  王定东: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是造福全市百姓的一件大事、实事,也是推进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非常重要的举措,对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围绕贯彻落实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深入贯彻健康北京建设对教育系统提出的重点任务分工,北京市教委以全面育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为核心,坚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实施教育的基本前提,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基础和底线,关注广大青少年学生生命全周期的健康,不断强化健康教育的新理念。着重从机构完善,部门协同,标准制定,课堂普及,师资培训等各个方面采取了综合的措施,不但来加强指导,努力提升全市学生健康工作的管理水平。
  我们的主要措施有:一个是密切部门协同,北京市教委历来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问题,市卫计委、市红十字会开展做了相关工作。协同宣传文化部门加强健康理念的宣传和引导,收到了明显成效。从2016年开始,北京市教委与市卫计委、市红十字会共同开展,将涉及学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一并纳入北京市中小学健康促进校的评选标准里,收到很好的效果。从2013年起北京市教委在市卫计委大力指导开展专家进校园科普宣传活动,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广大师生,包括家长朋友的高度好评和赞扬。这个专家进校园科普活动及时将健康理念和科普知识传送给学校和学生家长,同时针对中小学常见病和传染病工作进行有效干预,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中小学生卫生防御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根据近三年监测数据来看,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还有肥胖率连续下降。今后北京市教委将进一步加强同卫计委、红十字会相关部门的密切协作,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升学校健康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当然这个中心的成立也是一个新的平台,也是一个新的探索,对中心的职能定位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就目前来讲,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要有两项大的任务,一个是在以往各类健康教育实践基础上,梳理整合健康教育的内容,尽快形成符合北京市教育实践的教育健康指导纲要,有计划有步骤开展中小学的师资培训工作。二是研究如何让每个学科的老师都介入到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之中,健康教育不是卫生教育,也不是德育教育的,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三是全面渗透大健康的观念。健康的内容不仅是防病,也包括生命健康教育,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教育和应急救护知识以及相关的技能教育和各项安全教育的综合。北京市教委将大健康理念融入到学校各项政策和制度建设之中,融入到学校的整体建设和发展环境之中。同时积极开展家长健康理念培训和家庭健康教育活动,协同学校和家庭共同开展行之有效的,而且也是富有个性的学生健康教育。
  二是健全工作机构。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和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重要指示精神,今天上午北京市教委和卫计委、市红十字会正式举行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和第一届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的论坛。我们的目的就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健康教育的培训机制,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校教师职前职后的培训,在学校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四是重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健康教育是养成教育,教育科研有责任把控和引领学校健康的方法和效果,对学生的生命健康给予正确的指导,实践证明健康教育为每个学科的教学提升都进一步提供了方向和素材,健康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每个学科都可以在健康教育的理念中找到新的用武之地,可以融入到各类学科之中。中小学的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将在以往各类健康教育工作实践基础上,梳理整合相关的理念、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尽快形成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健康教育的指导纲要。这个纲要将对下一步北京市各级各类学校的针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是纲领性文件,也是很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工作。
  主持人:下面有请市体育局张霞介绍情况。
  张霞: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必将为北京市群众体育工作,体育与医疗的融合发展指明新的道路。总书记强调,要通过全面健身,实现全民健康,准确定位全民健康的根本路径是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础是群众体育,体育的核心是群众健身,群众体育确实是人民幸福的保障,围绕全民健身,助力健康北京的主题,市体育局将着重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围绕建设健康北京的目标,加快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全民健身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溶合。十三五时期,体育部门将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推动全民健身的跨界整合,跨界融合,发挥全民健身在健康中国的重要作用,并作为防病和治病治疗慢性病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努力形成生命全周期为宗旨的大健康理念,突出加强体育与医疗的有机融合,建立大健康的工作机制,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二是实施六个身边的工程。通过全民健身实施全民健康。到2020年我们要实现每周参加一次及以上体育锻炼人群达到1200万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000万的目标,让需要健身的人都能够健身。一是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为群众身边健身提供服务,把各级体育总会做实,把触角延伸到群众中,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带动引领扶持各类体育社团的建设发展。二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为群众健身提供方便。我们充分利用各区在疏解腾退进程中的闲置场地,2016年重点建设264片场地,2017将完成509片场地的建设,明年5月份之前还将完成700余片群众健身的场地建设,努力实现满足不同人群日常健身需求,以一刻钟健身圈为基础的网络。三是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统筹推进各类人群体育健身活动的均衡发展,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和群众性三大球赛事活动,强化政府主导的全民健身体育节、北京市体育大会等引领示范作用,大力开展冬季全民健身运动。要想办法推进更多的健身活动,我们要带着项目,带着经费,带着教练进校园,进社区,去推广健身项目。四是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为群众健身提供展示平台。要把群众身边的赛事搞得丰富多彩,通过群众新的赛事来调动积极性。五是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为群众健身提供科学保障,把体医结合真正落到实处。把亚健康、慢性病问题都考虑进来,要抓好运动处方的工作落实,通过运动来干预慢性病。六是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为群众健身提供精神支持,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加强科学健身,宣传引导,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健身的全周期和全过程。体育与医疗的融合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建设健康北京的理念必将为首都体育事业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相信在各级政府部门相关组织各界团体的大力支持下,一定能将健康北京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全方位融合。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综合计划处处长赫迎秋介绍情况。
  赫迎秋:我们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遵循健康北京理念,坚持表里兼顾,内外兼修,紧紧抓住重点领域,强化整治提升,完善长效机制,保护市民健康取得了初步成效。围绕这三部分,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情况。一个是背街小巷。明确了工作目标,三年全面完成核心区2435条背街小巷的整治工作,制定了日巡、周查的督导检查制度。二是加大力度,推进架空线入地和梳理。十三五一个是在重点地区、规划的新城和重点的道路,要推进架空线入地,比如城市副中心等,用三年的时间重点推进首都核心地的架空线入地,目前也是加大力度,准备用两年的时间在五环路以内的主侧干路的架空线入地工程。三是持续加大环卫保洁和洒水清洁力度。冬季增加洗涤作业和清洗的频次,主次干道达到每天冲洗两次以上,严格落实空气的重污染预案。随着上述工作的推进,相信市容市貌将更加干净美观,在市容方面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利支持,也为健康北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将健康素养纳入主要的指标体系,北京市现阶段健康素养水平如何,以及提升公民健康素养水平需要哪些措施?
  雷海潮:北京在居民健康素养方面有喜有忧。我们做了两方面的监测,第一次在2012年,最近这一次在2015年,基本上每隔三年要监测以下居民健康素养方面的变化。根据我们监测的情况,在2012年居民健康素养的水平按照百分制来衡量,是24.7分。到2015年提高到28分,相当于百分制的28分。从这个结果来看,居民健康素养在改善。另外从绝对水平来看,28%的健康素养在全国已经排在第一位。但是这28%的水平是低水平上的高位,我们叫做喜中有忧。因为从居民健康素养今后发展来看,北京的空间仍然是非常大的。我们只有28%的水平,无论是从健康的需要来看,还是从和国际上先进水平的比较来看还不能沾沾自喜,提高居民素养的任务还是非常繁重而艰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
  第一,强调健康是每个人自己的责任。因为大量的研究证明,特别是世界卫生组织跨国全球研究证明,影响健康的因素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因素就是行为生活方式的因素。在整个健康影响中占了60%,遗传因素占了15%,其实遗传因素也是个体的因素,所以行为生活方式加上遗传因素占了68%,剩下了卫生服务的因素,是环境的因素。所以个人方面行为生活方式对于决定自己的健康水平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从这样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需要趋向健康,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什么叫健康不健康,比如我们要避免酗酒,坚决戒掉吸烟的习惯。在饮食营养方面也要讲究膳食平衡。膳食的营养量也要把握好一个度,不是说吃得越多越好,热量越高越好。另外加强体育锻炼。同时还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开放、包容的心态。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是指在社会,在心理,在躯体,以及社会适应方面都处于完美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必须要注意调试好自己的身心健康状态,不光是躯体的,包括心理方面的。这就有一个个人健康素养的养成问题。我们说一个人很多生活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所以这就需要,初为人父人母就要培养孩子的健康生活方式,注重用自己的行为生活方式来影响下一代。进入到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后,刚才教委的同志说得很好,我们和教委也有密切的工作配合,要把健康知识更多地推送给老师,更多推送给学生,所以教委在昨天成立健康教育的研究中心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基地。今后就是要从幼儿园,从小学入手,提升每个市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第二,我们准备设立健康北京周。每年中要固定一个周期,再加上我们现在有世界卫生日,还有爱国运动卫生日,要通过一系列的以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让健康理念知识深入人心。
  第三,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组织特别是非盈利的机构应该主动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识信息服务。比如说现在北京电视台以及一些网络媒体举办的权威的、正规的电视节目,像《养生堂》等等,都为我们的居民群众获得健康知识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渠道。这方面还要把传统媒体跟新媒体相结合,为公众提供更多的指导,提升大家的健康素养。当然在这方面也要进行专家遴选,要把真正有知识,真正有权威的专家,特别是宽厚知识面的专家选择出来,组成专家库,为大家做更多健康信息方面的服务。因为医学很复杂,人体也很复杂,大家有的时候看健康节目就会发现,有的专家从这个角度说应该这样,有的专家从另外的角度说应该那样,看上去是相互矛盾的。这里面主要有整体和系统医学观的问题,如何从整体上系统判断应该采取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在这方面还要加强公众信息服务的力度。
  第四,我们的健康素养监测还要经常开展。现在基本上约定每三年要开展一次这方面的调查,就是要监测居民健康素养方面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进一步采取公共卫生行动,来推送知识,提高大家的健康素养。谢谢
  北青报记者:随着北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群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在不断增加,亚健康人群数量也在增大,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发布之后北京市卫计委在健康问题的控制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雷海潮:随着北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群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在不断增加,亚健康人群数量也在增大,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发布之后北京市卫计委在健康问题的控制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雷:慢性病防控是全球性的难题,从卫生发展方面来说有两次卫生革命,第一次主要针对传染性疾病,我们能够有效控制传统的传染病疾病。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着第二次卫生革命,主要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个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精神心理疾病、恶性肿瘤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在第二次卫生革命中需要克服的问题。现在就多数国家来说,还是在第二次卫生革命的过程中。很多国家在第二次卫生革命过程中还是处在一个进程和设计、努力的阶段上,就中国的国情来说,我们实际上面面临着第一次卫生革命和第二次卫生革命的双重挑战。现在有一些新发的传染性疾病对人群危害也很大,比如若干年以前的非典,还有埃博拉疫情等等新发的传染病也影响居民的健康。就中国国内情况来看,特别是作为首都,既不能够放松传染病疾病方面的防控工作,又要针对高血压、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精神心理疾病等等这些慢性非传染病疾病的挑战。在这方面我们一直在努力,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政府推阳光长城计划,主要针对慢性非传染病疾病的行动,通过动员社区的力量,通过提供更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在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服务优化来减少疾病的危险因素,控制发病率,控制病死率,有成效,但是慢性非传染病疾病问题非常复杂,包括刚才我说的有个体的生物学因素,有行为生活方式的因素,还有环境的因素,还有医疗卫生服务的因素。所以做起来难度可想而知,挑战也很大。从健康北京2030规划中试图从三个方面来进一步防控慢性非传染病疾病。
  第一,在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方面,或者说健康教育方面,刚才在回答中已经涉及到这方面问题,这里就不再重复,为居民提供更多有利于控制慢性病发生的健康知识,让大家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第二,我们要提供更加良好的健康服务,包括对这些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筛查。像高血压、糖尿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人群的健康危害也能够控制在一个比较良好的,可以接受的水平上。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会受明显特别大的影响。第三,在优化健康环境方面。比如说我们这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订过程中,特别重视留白增绿,给大家提供良好的社区和社会的生活工作条件。包括在北京通州副中心的规划设计中,都有大量的绿地,有利于健身的步道设计,进一步优化有利于健康的自然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当然我们说健康是每个人的责任以外,他所在的社区和单位也都有这份责任。比如在健康营养的食堂,就是为了让大家尽量少吃盐,不吃过多的盐,不吃过多的油脂,给大家增加更多的体育锻炼,健身场所,消耗不必要的热量,这些都是有利于健康,有利于慢性病,非传染病疾病控制的一些社区措施,一些单位措施。所以在这方面,各个单位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群众组织都有大有可为的天地。因此除了提供良好的卫生服务以外,其他的社会组织也都应该参与到健康北京的创建工作过程中来。此外我们也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饮用水安全方面,在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中都有涉及。通过这样的组合拳,通过这样的系统综合的服务,我们相信对于改善居民的慢性病的患病状态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2012年开始,北京市组织对16个区卫生发展的综合绩效都要开展年度的评估评价,其中慢性病过早死亡这个比例是放在对各区考核指标中,这都是为了把这样的责任进一步压力传递,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做好慢性非传染病疾病的预防,进一步提升我们居民的健康素质和素养。谢谢。
  中国家庭报记者: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出要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未来对于这块会有哪些好的干预措施?
  王定东:广大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同时这也是各级各类学校、家长和老师密切关注的问题。多年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些成效,确实新形势、新任务、新课题、新要求,解决这些新问题,同时又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应该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教育面临的非常紧迫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这次以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颁布实施为契机,我们决定进一步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进一步统一思想,主动作为,综合施策,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内容、方式、方法和模式等,不断创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机制方法,改进教育形式,让学生接受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一是专门成立北京市青少年健康教育健康中心。这个不仅是在学院成立一个中心,这是全市非常大的事情,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生命全周期全过程的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同时也是依托全市乃至全国,世界最顶级的关于健康教育心理健康一些最新的理念,最新的方式进行学习推广,传播到学校里,保证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理论指导,这是非常重要的目的。希望社会各界对这个中心下一步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今天下午搞第一期健康教育的论坛,请了清华大学,包括相关委办局的都是知名专家教授,16个区所有的主管主任和主管卫生教育的政府部门的同志和学校领导都参加。
  二是进一步统筹和整合资源。北京最大的优势在于优质资源的集聚,在开展青少年心理教育方面,我们同时有这方面的优势资源,比如高等院校,专业研究机构和专家,包括卫生计生部门专家部门,红十字会,包括跟团中央,体育部门的统筹结合,进一步用学生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形式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更有效果,而不是简单的生硬地告诉他怎么干,不应该怎么干,而是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专家、专家机构和科研院所,还有就是加强对16区1630所中小学的基础数据的调研摸底,为下步出台政策提供帮助。
  三是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一直在做,而且从全国各方面情况来看,北京市也是走在全国前列。但是我们知道目前孩子的肥胖率,包括近视率存在问题。过去肥胖率主要集中在城六区,现在主要往远郊区明显。去年委托清华同方专门在北京市搞第三方学生体质监测的测试,得出的数据也是非常惊人。而且是从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全过程的抽测,对各个区学生健康情况,按照体育总局和教育部颁发的体育健康指标,耐力、爆发力指标等按区按年龄段,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很重要的参考。下一步2018年把这个规模进一步扩大。根据每个孩子的成长发育不同阶段,教育专家、运动专家、心理专家要开运动处方和心理处方,加强有针对性进行干预和指导,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四是突出重点,务求在一些基础性的,重点的难点问题上取得阶段性突破。比如说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问题。如何去提高心理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让老师爱讲,会讲,让学生爱听,想听,听了以后有收效,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就像专家进校园问题。重点就是要培养孩子们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第二个重点是如何有针对性加强家庭教育引导,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教育的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各种形式,进一步把社会、学校和家庭融为一体,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形成合力,而不是一旦出现问题,首先推卸责任,而是形成合力。第三是重视关爱特殊群体的孩子。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教育和关爱,及时关注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的健康发展。第四是高度重视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可能对学生造成的心理问题,比如网络、手机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和关注的范畴之内。现在怎么去让孩子放下手机,走出课堂,走向操场,多去博物馆、图书馆、多去电影院,这是市委市政府近两年教育教学改革非常重要的内容,一种形式,包括社会实践活动,这里还有一个让孩子多参加体育,多喜欢体育,多搞阳光运动。再一个及时转化不良情绪。我也希望从关爱孩子的角度来讲,多提供正面积极向上的因素对孩子的影响。有的时候就是手机上小一个信息,可能会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全社会如何营造良好的氛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当然我们教育系统责无旁贷,谢谢大家。
  健康报记者:北京医药分开改革已经半年了,当前改革的成果主要有哪些?
  雷海潮:很高兴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我在回答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纠正我一个口误,刚才说在影响健康因素中,行为生活方式占60%,遗传因素占8%,应该是15%,这个作为今天,特别是为大家传递健康信息的机会,应该把这方面的信息纠正一下,不是8%。下一个关于医改问题,从今年4月8日正式启动,一直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这次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中,北京市有关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配合,密切协同,有关参与这些改革机构不分昼夜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广大市民、广大患者也对这次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给予了很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所以改革5个月的时间,到现在总体来讲运行平稳、反响良好、符合预期,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效。
  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北京的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也格外关心和加强领导,在刘延东副总理的亲自领导和支持下,成立北京医药分开改革的协调小组,是由中央有关部委和北京市共同参与。在前不久福建召开的综合医改试点省推进会上,刘延东副总理再次就北京的医药分开改革给予厚望。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几个方面成效的信息。
  第一,通过4月8日启动的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北京地区3700家医疗卫生机构的以药补医机制不存在。药品加成的补偿机制我们国家从1956年建立,用了61年,从今年4月8日告别了利用药品加成来弥补医疗机构运行成本和取得收入的旧机制,代替以新的运行补偿机制,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以往医疗机构在药品销售过程中要加价15%进行销售的机制已经不复存在。而且在取消过程中,是平稳有序的。到现在已经完成了3700所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完成9000多万门诊诊疗人次,完成170万住院服务人次。整个服务是连续的,没有中断的,是平稳的。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视察江苏镇江的时候提出要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这个情况在北京地区取得了良好的开端。改革五个月以来,三级医院门诊诊疗人次下降12%,二级医疗门诊诊疗人次下降5%,一级医院和基层医院上升12%。这是15年以来,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方面从来没有的局面。我们希望老百姓利用身边的医疗服务,不要把常见病多发病到三级就诊的格局正在形成。居民和患者到医院中去选择不同级别医生挂号看病的情况也发生了良好的结构性变化。这个结构性变化看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号的工作量,门诊量也是有所下降。因此北京地区看专家号的状况比4月8日几个之前明显缓解。大家可能也有这方面的亲身体会,最近大家挂专家号依然是比较紧张,但是比以前的紧张程度有了明显缓解。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数据,门急诊中副主任医师完成的就诊人次减少了9.7%,主任医师完成的诊疗人次下降了22%。但是摆放在门诊的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数量并没有减少。这意味着在门急诊患者与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沟通交流时间得到延长。原来大家反映看病就医往往和医生接触的时间不够,问诊时间比较短,这种状况现在有所好转。
  第三,医疗机构建立了全新的补偿机制。原来医疗机构收入总体来说分三块,公里医疗机构有财政补助,有药品加成的收入。价格之后药品加成的收入不复存在,以医事服务费和医疗价格支撑新的运行机制。从目前5个月来看达到预期政策设计的目标。北京医事服务费经过比对能够置换原来药品加成给医疗机构所带来的收入。因此新的补偿机制也得以确立。并且我们发现在新的补偿机制下,医疗机构收入的含金量在提高。
  第四,我们发现医药费用增长幅度得到了明显的抑制。改革五个月以来,我们监测的医疗机构整个医药费用的增幅只有2.4%,远远低于去年和前年9%左右的医药费用的涨幅,取得了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特别是在药品方面成效更加明显。阳光采购累计发生金额253亿,和现在的价格水品进行比对计算,节省的费用超过20亿。加上取消15%的药品加成,药品的阳光采购使药品下降8%,再加上15%,至少药品价格方面下降了20%。医疗机构的监测药占比也发生明显变化,去年在医院收入占42%,改革之后5个月,现在的药品占比只有34%,另外检测一二三级医院门急诊的药品费用,住院的药品费用都呈明显的下降。有的10%左右,有的16%、17%。
  第五,医保患者负担比较平稳,而且困难群众还得到了有效救助。5个月以来根据人力社保部门的统计,全市医保资金增加支出8.2个亿,改革中有一些费用情况,政策性的因素导致费用的变化更多是用医保资金进行分摊,并没有转嫁到患者身上。对于低收入人群加大医疗救助力度。
  第六,居民看病就医的感受也得到了提升。比如在全市16个区18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实行了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方式,老百姓普遍感到欢迎。另外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要减免医事服务费个人负担部分,大概是1块钱,到现在已经减免1000多万的诊疗人次,这就是1000多万资金的节省。另外对四种慢性病实施两个月的长处方,把105种药品配送到基层。两个月长处方累计看出1.2万多张,也是一个明显的成效。这样减少慢性病患者经常往返医疗机构开药的次数,方便了患者。另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重点人群已经超过76%。家庭医生服务也在快速推进。
  第七,这次通过一些价格调整,使得一些发展的短板得到有效支撑。比如说中医,中医长期以来服务价格是偏低,这次服务价格调整之后,中医医疗机构能够更好体现中医服务的特色,更多地坚持和使用中医的传统治疗手段,比如说针灸、推拿等等,这些诊疗技术有利于弘扬中医药的特色。另外长期以来发展的一些短板,儿科、护理、妇产等专业服务业得到良好的支撑。总体来看,大概有七个方面的成效。当然现在仍然在密切地监测和关注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各方面的变化,同时市委市政府现在也在积极地研究要求我们各个部门去储备相应的公共政策,我们还要继续深化医药分开的综合改革,不断地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让市民有对改革更多的获得感,在改革中获得更多红利。谢谢。
  主持人:谢谢各位领导出席发布会,发布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同时更加感谢记者朋友对本场发布会的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阅读全部
立即发布

图片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