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视频北京 > 访谈 > 北京市文物局谈“‘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京津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故事”

北京市文物局谈“‘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京津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故事”

文章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17-09-13 17:52

分享:
访谈时间:2107年9月13日
  访谈嘉宾:
  哈 骏 北京市文物局市场处处长
  关战修 北京市正阳门管理处主任
  刘海明 北京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办公室主任
  简介:由京津冀十家博物馆共同推出的文化创意展备受瞩目,本期嘉宾将在节目中为大家介绍京津冀博物馆文化创意展的话题。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收看首都之窗在线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媛媛。
  最近两天时间,大家的朋友圈都被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信息刷屏了。其中,由京津冀10家博物馆共同推出的《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京津冀博物馆文化创意展》也是吸引了很多人的眼光。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关注京津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背后的故事。
  首先来介绍一下今天在座的三位嘉宾,他们是:北京市文物局市场处处长哈骏,欢迎您。
  哈骏:网友同志们,大家好!
  主持人:北京市正阳门管理处主任关战修,欢迎您。
  关战修: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北京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刘海明,欢迎您。
  刘海明:各位网友朋友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三位嘉宾作客我们的演播室,同时今天的访谈在北京时间网易公众号进行直播,如果感兴趣可以在屏幕上跟我们互动。首先问一下这次文博会是由10家博物馆共同推出的,为什么选择联合的情况进行展位?
  哈骏:京津冀发展是一个国家的战略,北京市文物局在国家战略推出一直在推进这件事,西周燕都、正阳门和京津冀组织相关的活动,组织、展览和访谈等等。具体是关战修馆长他们在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做这个事有一套思路,他说的更能清楚一点。
  关战修:这两天大家非常忙,一个是文博会比我们预想的人要多一些,领导也很重视,说起京津冀是因为我原来在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这个过程是刘主任和西周燕都同事同仁在设计。
  京津冀其实历史上是一家,当年的燕国,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琉璃河博物馆是当年的燕国地,当年有一个遗址博物馆,到2016年开始紧跟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认为京津冀是燕赵文化,尤其以燕文化为主,琉璃河作为燕国文化为主是这套逻辑关系,把房山,我们基于遗址的题材,当年燕国的博物馆,廊坊、涿州等等,大家一拍即合都觉得为京津冀做一点事大家都有这种愿望,而且提京津冀发展,从20015年第十届文博会正式推出了京津冀历史研究和区域文化建设,这个题比较大,我们作为基层博物馆愿意一点一滴的实践,一方面研究燕国历史,一方面和京津冀对接推出一系列的活动。
  这次是第一次,等于是京津冀“8+2”,8家国有博物馆,北京2家非国有博物馆,首次跨界、跨区域跨机制形成了一个合作,是一个开创性的,不忘初心,还是大家从2014年开始:一点点开始,到今天响应党中央的出发,后来是选择《砥砺奋进的燕国达人--京津冀“十三五”文创发展成果展》更鼓舞人心一点。
  主持人:在这次文博会上,京津冀博物馆的文创展览看点有什么,有哪些和大家互动的东西?
  关战修:其实是很多,我们几家博物馆通过卡通形象由年轻的团队按照80后、90后认知方式,请一些95后的小孩儿设计的卡通版,将来有可能开发成手机游戏或者是动漫这种产品,一开始定位在这个层面上,实际上观众自己来设计他们的喜欢的东西。博物馆提供文化元素,这一点西周馆刘主任比较熟悉。
  刘海明:我们一提到燕国达人更多网友想到是一个人物,其实燕国达人是一个文创品牌,不仅仅是一群人,我们定位为一个产品,下面有什么?有文博的产品,有我们搞了一些特色活动、游学活动不仅仅我们卖一些文博产品,还不是这样。
  通俗的讲,加入到燕国战队,到我们战队首先要喜爱燕国历史,又有一份责任在里面,想把燕国这段历史,就是京津冀的区域文化推的更深更广,不是简单一个人组成的整个的产品,实际是一群人在为燕国达人在奋斗。
  2015年推出了一个形象,就是博物馆一个大的牛头造像,我们亲切的称为“牛牛”。这是我们馆的设计。天津馆根据我们的燕国达人特色,根据他们的特色,设计一个非常高冷、很儒雅的一个卡通形象。正阳门又根据他们的特色设计了一个雨燕的形象。所以说燕国战队会越来越多,不是简单理解成就是一个活动,就是一个小的文博产品,而是一个大的文化产业。我们是这么想的。
  主持人:这里想问您一下,我们燕国达人应该是一个组团的概念,可能每一个自己的馆都有自己的形象。
  刘海明:对。
  主持人:它是怎么选出它的这种代表文物的呢,一定是有选出这个馆镇馆之宝进行设计还是理念?
  刘海明:不见得是镇馆之宝,每个馆说起来宝贝很多,进入燕国达人的范围之内,一定是燕国文化特色的这些文物,一定是在燕国地区出土的,带有燕文化的团队。刚才关馆长说的一些95后帮我们设计一些形象,知道现在的审美,我们一设计就陷入业务知识里面,我们也不告诉你要设计成什么样,干预他,你自己想是什么样的,我们给他讲背后的故事由他们来设计。你先了解燕国这段历史,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基于这个故事再来设计这个形象,这样你就更懂,他们等于是我们博物馆和公众中间的一个桥梁。所以形象设计,我们觉得目前来说还比较受欢迎,文博会上现在在我们自己的朋友圈或者是网络上,牛牛和太保鼎都刷屏的,经常来合影,我们觉得非常受欢迎。
  主持人:现在90后、00后更倾向于具有创新性、高科技性的一些理念在里面,当然对于博物馆来说设计形象首先考虑古都风貌,我们怎么把二者结合出来在文博产品中体现呢?
  关战修:正阳门比较有这个特点,我们到正阳门做研究、做资源调查,正阳门应该说在老北京的心目中,它是一个代表性的建筑,我们叫乡愁。很多人在正阳门下,还有电视剧《正阳门下》是一个古建,但是相对呆板一些,是600年的建筑,在正阳门下的雨燕,大概在正阳门生存了五六百年,从当年正阳门建好,大概二三十年就有了,雨燕在老人心目中是很深厚的物种,它和家燕不一样,它吃苦耐劳。雨燕是侯鸟,每年的4月份回来,大概7月底、8月初走,在正阳门的城楼、天花板上面产卵,孵小鸟,会飞就跟父母一路往非洲走,将近三万公里,那时候家长和孩子从小经风雨,也体现现在这个社会对年轻人的教育。雨燕和正阳门都是老北京古都文化的代表,雨燕也是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的代表,又是中轴线的几百年的文化。正阳门虽然跟燕国关系不太大,但是雨燕这个燕子跟当年燕国的燕是有一定的联系,当年说燕国的“燕”崇拜这种图腾,是一种玄鸟,就是燕子的一种,这样一种巧妙的过渡,既把三千年多的燕国历史京津冀发源联系起来,又把今天绿色北京、生态北京,我们叫从零出发、穿越京津冀,穿越“一带一路”飞到非洲,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大使既亲切又生态环保的题材,而每年还回来。这个雨燕从那儿飞走还从哪儿回来,中国人讲家国情怀。
  主持人:正阳门的燕国达人形象以北京雨燕形象元素,一方面是考虑的历史的传承,还有立志故事。
  关战修:对,也有价值观。
  哈骏:现实版。
  关战修: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非常感兴趣,他们对妇女和儿童的帮助教育想从雨燕的故事做一些有意义的故事。我们正在沟通,现在前景非常好。
  主持人:这次燕国达人和雨燕在文博会上正式发布吧。
  关战修:我们正式发布,是涿州博物馆、廊坊博物馆等都没做正式的发布,燕国达人战队一排都照上了,之后是战队中的成员。  
  主持人:燕国达人战队一共有多少人,包括燕国达人是不是以后会成为一种我们其中推的统一的品牌?
  关战修:燕国达人是注册商标,西周馆专门注册了两个商标,顶天立地和燕国达人。燕国达人是一个开放平台,而且在京津冀多家博物馆这个品牌是共享的,签了战略合作协议。一个叫品牌共享,一个叫授权推广。我们在做文化产业推广中间做一种尝试,西周馆基本上保存在首博,主要是遗址,但是这些文物能不能拿出来,从文物的本体到虚拟的文化资源,通过虚拟的文化资源和社会资金的合作,这样真真正正把文物变成文化,把文化变成资源,比如说廊坊博物馆做工匠精神,设计了一个布衣做陶器,正好我们燕国特别有代表性的器物,其实大家都有自己的诉求,不同的角色扮演,开放平台,上不封顶。
  主持人:您说的上不封顶是没有人的限制是吗?
  关战修:没有。
  主持人:私人微信沟通,我看您发的表情包好像也是燕国达人的表情包?
  关战修:对。
  刘海明:因为我们馆陶形象已经发布了,基本设计了20多种表情,自己一般在朋友圈算也是一种推广,经常发我们这个。因为微信现在特别普遍,人人都在使用,我们觉得这是一个特别便捷的宣传方式。首先第一点,我们自己特别喜欢我们的形象,真的是我们自己家里的一个孩子一样,平时每天在这个上面要看,在后台上看有多少人使用了我们的表情包。我们看一些贵州的朋友使用我们的表情包,我们看到区域分布、年龄段非常受年轻人喜欢,这一点挺欣慰的。
  天津的太保鼎也发了一个表情包,不知道您见过没有,所以在这里跟网友征集一下,如果觉得我们这个表情包赋予一个名字好可以给我们留言,我们有守望燕都的公众号,可以参与留言投票。
  主持人:我马上想到动图的方式。整个燕国达人的品牌,一种应用形式就是表情包形式,还有什么形式呢?
  关战修:这次文博会非常受欢迎的,企业做一点西式的小盘点,非常好看。大概大家看完之后说可以吃了,大概不到2分钟全部一扫而光,秒光。
  刘海明:装到心里了。
  关战修:装到心里,留在胃里。
  现在望着荣耀在青年人推广比较多,类似于燕国荣耀、燕国达人战队、燕国的卡通形象具有历史性,是真真正正的,具有器物、铭文、历史记载和考古印证的,我们干考古的人学术上丰常认真,非常热情,怎么让青年人知道。看博物馆的人只要把自己的展览做好就够了,更关心的是平常不来博物馆的人,尤其是青年人,90后、95后、00后,用一种方式让他们先知道这个方式,可以通过手机游戏知道,告诉他这个形象背后是谁,有什么器物,器物在那儿,引导这些不来博物馆的人来博物馆。
  主持人:这个事给政府部门提出思考,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了解这些历史和文化呢。
  哈骏:最近一段时间可能大家有感受,博物馆受公众关注非常高,从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北京市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刚才关馆长说是我们要尝试的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从文化部到国家文物局对这项工作都有要求,在文博会展出有22家北京市文物试点单位和外地几家博物馆。他们在做的工作也在想怎么做,刚才关馆长说是文化创意的思路,首先把博物馆推出去,北京市想了很多办法,前几年发明了几个办法,做了一张北京地区博物馆地图,把当时所有大概有150多家博物馆标在地图上,免费发放给大家,这样为了让公众知道北京有哪些博物馆,有哪些博物馆可以对生活产生影响,或者是可以很方便的到那儿参观。《北京地区博物馆大全》是在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一共印了大概是300万册,平均每个家庭一册。这本书现在好多观众看了这本书,或者是看了地图以后去了。但是这种不适合大众的形式,关馆长是利用本馆的元素,开发让公众很方便接受的形式,让大家了解博物馆。刚才燕国达人战队一系列代表了是京津冀地区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实际上每一件藏品、每一个人物背后都有很生动的故事,北京雨燕这些内容是我们未来要深入挖掘的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的价值的所在。
  主持人:说到这儿让我想起另外一个事,从政府的角度,因为政府总是出政策,是搭平台的。我们怎么能够从文博产品到文博产业,别看是两个字的区别,我想中间跨度应该是非常大的,政府有什么考虑的?
  哈骏:是有所考虑,因为博物馆作为公益文化事业单位,一般是全额拨款,在金融方面受到很大限制,正阳门、首都博物馆是收支两条线在参与文化市场,特别是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过程中受到很多体制机制的限制,我们就想能不能想一个办法在藏品的元素挖掘、形象设计、品牌包装、规模生产、市场推广,包括销售公众当中去,一个是采取现在的科技手段,包括线上线下,再有一个完整的模式和开发保护的模式。比如说开发出一款产品,包括刚才关馆长说燕国达人标识就申请版权保护,我们的产品也面临这个问题,从台湾故宫的文博产品开发看我们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开发一款产品首先要进行产品的使用保护,我们现在也在谋划这个事。今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比例上来看,博物馆的内容是非常少的,但是我们有很多内涵丰富的博物馆的藏品,从2012年开始北京做了五年的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就是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普查的北京大概有1000多万件藏品,如果利用起来可想而知,它的内容和相关产品开发也是浩瀚的工程,可以拿出用于公众开发的内容,把图片和相关的内容放在网上由企业帮助我们开发,在未来博物馆产品开发会有相关的办法,陆续会向大家发布。
  主持人:这个说起台湾故宫前一段把典藏的文物免费向公众开放。为什么呢?就是鼓励文博企业用典藏的文物、这些图片,或者是这些形象做文博产品,实际上您刚才说我们也采用这种模式?
  哈骏:现在北京故宫现在做的非常好,去年文博产品销售占到10个亿,故宫是180万藏品目录公布了,另外和首都博物馆公布了馆藏珍贵文物的元素和图录,可以为公众开发文博产品提供一个基本的服务,我们在逐步做,而且推开。北京有29家单位正在试点,我们通过一年或者是几年的工作肯定会形成北京的模式,最后为博物馆的文博产品开发找出一条应该可以适合我们现在特点的路。
  主持人:刚才说文博产品的开发更多是集中在比较大的知名的明星博物馆,台北故宫、首都博物馆、北京博物馆,像燕国博物馆不是明星博物馆,对他们的开发政府是什么样的考虑吗,是放出典藏图或者是什么政策的吗?
  哈骏:中小博物馆开发有自己的特色和一定的难度和困难,这次北京有一家属于试点单位,石刻艺术博物馆,现在他们围绕着这个馆的特点,石刻艺术开发了一系列的产品,比如说金刚塔宝座有一个佛足,利用这个佛足开发了一系列的产品,比如说首饰和挂链。比如说前几天在展会上展出了指尖陀螺,现在是很风靡的小的玩具,像以前的溜溜球,利用现在的特有优势,现在陀螺这个东西,咱们国家有稀土这个元素,我们可以把它做的很精,而且很耐用,用一次可以用很长时间。像这些东西是作为一个和创新产品结合的文博,具有很好的市场产品,把石刻艺术的元素加在里面就可以做一个很好产品开发。但是里面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说开发谁来做,特别是专业设计人员。再有技术生产又是一个问题,对他来讲很困难,如果说规模化生产资金。产品生产会不会被人抄袭、盗版,通过我们一个阶段的调研形成了思路,把各馆的思路提供出来,找一家社会企业合作做了一个平台,这个国家博物馆把设计企业、文化元素的拥有者、生产企业、投资方、市场销售方,形成一个大的平台,北京市如果有条件也想走这条路,为北京的博物馆服务。北京现在大概中小博物馆占2/3以上,大概有100多家。我们有了这个平台中小博物馆的文化元素都可以集中在这上面作为统筹考虑,充分运用社会化的力量为北京市地区博物馆解决体制机制问题。 刚才关馆馆长说京津冀燕国达人战队和雨燕原创的模型,就是未来可能会形成产业的一部分内容。
  主持人:这里我想对于博物馆来开发这个文博产品,中小博物馆不仅是政策支持和帮助,博物馆自身也自身努力或者是在开发想一些招;这里想分别问问关主任和刘主任,我们有哪些招或者是哪些设想更多的开发文博产品,或者是做好博物馆相关的运营工作呢?
  关战修:其实我想说,因为我们从西周馆到正阳门,我觉得基层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基层单位的领导做点身先士卒,社会做企业做的不太了解这段历史,而且企业是盈利为目的,事业单位不是为了盈利。 我们当时是在餐巾纸上画,那时是流行一句话,哪儿哪儿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时说燕国这么大,我们想去看看。燕国达人游,最开始的初衷是希望旅游者跟着,但是我们从博物馆的观众,就是你在我这个馆看了以后,从我这儿告诉你京津冀有很多燕国的题材,几个人不方便去,我们和几个博物馆联合起来组织他们去,设计是跨界旅游,参与者是博物馆的参观者,因为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可以拿出非常有代表性的燕国器物不是裸展,可以有专家给你讲,掰开揉碎,所以大家比一般参观博物馆要深。燕国达人很多时候是当地的特色小吃,当时跟燕国历史有关的,比如说我们常说的,所谓的英雄人物,燕国历史上的悲剧人物、英雄人物、这些的墓、碑自己有可能找不到,我们带着大家走,乐毅(音)有可能在小区里面有一个,在房山一个小区里面有一个。因为当地不是作为一个文物、旅游点,就是一个简单的牌子,我们讲对乐毅的功劳,历史上的作用。今年特别明显,一年比一年人多,我们在西周馆微信公众号上报名,从开始组织自己的熟悉观众走,第二年有亲情户外。清华的年轻人都感兴趣,到现在有一些社会人员也参与。
  主持人:这样一条线路也是分一天线或者是二天线,费用大概是多少呢?
  关战修:这个费用让刘主任介绍一下。
  刘海明:我们从2015年主推燕国达人游这样的项目,基本上费用就跟大家自驾游是一样的,这两年基本上是自驾游,住宿费、餐费每个人负担一部分,其余到各个景点参观,有资深的讲解人给大家讲,这些费用是由博物馆来提供。2015年是小众参与,基本上是守望燕都的后台报名参与。
  我们总说是博物馆是教育机构,其实我自己从基层来说是一个服务机构,怎么把大众服务好,引导他们来学这段历史,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先服务好、再传播、再教育,我觉得应该这样三步走,燕国达人就基于大家怎么喜欢,你们想看什么。有的出去玩是猎奇的心态,经常看一些大家不知道、小众的,就发掘燕国这段历史在平时去博物馆、一些大的博物馆是展品,我带你看当时燕国几千年的遗迹,到2017年是2天的自驾游,起步阶段大家是摸索着前进,不知道到底行不行。我们这些工作人员说白了博物馆里面的业务人员,对这些东西不太了解,路上有没有风险,还有来的人喜不喜欢,吃各方面都需要考虑。后来发现这两年的活动走下来,其实喜欢历史的人大家不注重这些,吃、走,大家喜欢这种形式。我们有时候还在一起讨论这段历史,所以燕国达人游从游学变成的研学这样一条路。
  主持人:我想主题,可以叫燕国达人带您探秘燕赵大地上不为人知的小众历史。
  刘海明:这个总结很得到位,基本是这样的。
  主持人:从游到研究博物馆有什么样的途径和想法呢?
  刘海明:像燕国达人是我们现在重点来推的品牌,因为这个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根据馆藏文物开发了一些形象,便于让一些年轻人接受。
  其实关主任和哈处都说到这个,经常管博物馆的人不管有什么藏品都会经常来的,现在关注的是不来博物馆,还有更多关注少青年,博物馆的职责所在是对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所以燕国达人又开发了一个历史剧,加入燕国达人战队以后,可以编排一些真的是正史学、历史上有关的剧目来演。比如说礼仪的一些讲座等等跟燕国历史、跟燕国传统文化、跟我们的礼仪有关的这些东西都有,不仅仅是一些产品,带着大家玩儿,还有深度的你来体验这些。
  哈骏:海明刚才说的非常对,博物馆是什么,按照最新的条例规定是为了教育研究的目的,收藏、研究、展示历史的见证物,从这个意义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以前是重收藏,现在应该重服务,通过收藏、研究推向社会的一种展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一个主线。也就是说,博物馆的展览是博物馆应该在未来发挥社会功能的主要形式。但是现在体制的限制我们的博物馆没有走向市场,大部分是社会公益一类机构,政府拨款来办展览,没有一个成熟的像拍电影那样,通过市场运作来运作我们的展览形式,我们现在也在探索这条路,博物馆没有依托深入的研究是办不出好的展览,深入研究往往需要大量的投入,就像拍电影需要写剧本,写剧本还需要推敲动作,博物馆首先要定立主题,定理主题要深入的围绕着主题展什么东西,什么东西能够对公众有相关的科学、历史、艺术这些方面的教育意义。通过挖掘以后,把文物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最后通过研究、通过和学者的交流形成我们一个展览的大纲。这个大纲和前期的工作现在都是靠政府的投入,有些是采取市场化运作。因为咱们国家从2008年首先推出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以后,始终留一个口子,市场化运作的展览是政府鼓励发展的,但是恰恰这一点没有发展,而且有些国外的好的展览反而在咱们国家做的很好,比如说《泰坦尼克号》前几个月在南方火了一把,比方说大英历史博物都非常好。我们在2008年之前有市场化运作非常展览,首都博物馆、湖南博物馆运作了很多展览,当时一个展览可以吸引几十万人,门票收益达到一千多万。这几年这种展览不多,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今后办出一个展览取得收益,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传播知识的同时传播了核心价值观,最后有很高的收益,这样的展览是我们应该能够看到的。
  打一个比方,最近好像《战狼2》比较火,昨天看到票房收入达到56.63亿,如果我们的一个展览能够像它一样,办出来采取社会资金运作,能够创收超过五千万肯定在全国会轰动,我们也有一个目标和想法,也在做努力探索之中。
  主持人:有一个网友发表了他的观点,像首博的展览就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
  哈骏:我不否认这一点,有些展览投入很大,思路的运作、包括立意、研究、深入挖掘,这些也需要很大的投入,但是往往有一些投入经费不多、研究不够,在这里面做出来的展览的影响力还是差一点。就是这种形式可以说是我们应该推的,因为政府主要是作为文化推广的一个主阵地,我们应该做这些事,如果能够采取市场化运作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来参与到博物馆展览的运筹中,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事。但是恰恰这一点我们做的不好,或者比以前有所弱化。
  关战修:其实关于这个问题西周馆我们在做这个事,我们把考古报告用很通俗的语言、大众式的展览推出了。因为刚才我们更多强调公众文化服务,现在我们觉得把一个高深的学术展览用老老百姓听得懂话、看得懂的图片展示出来老百姓非常受欢迎。西周馆最近有一个是企业或者是博物馆之间出一定的费用几个馆联系起来,几万块钱就可以托起来。
  刘海明:我们策划一个明年的商展之路,策划了一个跟我们燕国历史,又能被老百姓接受的一个展览,叫“燕都愿想”,说白了就是舌尖上的燕国,三千年燕国怎么吃、吃什么,其实吃什么不重要,这里面讲的重点是怎么吃,大家排座位、怎么在吃之前洗手,客人到主人家去做客有礼仪在里面。现在大家吃吃饭就玩手机了,那时候有礼仪在穿插在里面。我们想用燕国历史用比较通俗的展览推出来。因为文物基本上复制品比较多,我们搭一些场景、做一些图片展,就可以在我们京津冀地区向一些年轻人推广、博物馆中推广,我们想走商展的路,不仅仅依靠财政的支持。
  关战修: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是文博产品,这个战略是讲吃之前的礼仪,吃中间的礼仪,而且咱们出土的这些青铜器器物就是餐具、酒具、炊具,我们把这个展览带出去,把燕国人当年怎么吃,比如现在的农产品三千年前有、今天还有,就做成文化的小礼包,大家可以免费看展览,但是可以花钱买当年燕国吃的原材料,可以介绍一下,还可以发挥一些我们的想象力,比如说成套的餐具,这些在东南亚市场特别有市场,大家坐在这儿像当年燕国人吃一次饭,这就是文化。
  主持人:您说到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现在是开始注重文博产品,但是发现现在文博产品类同性太大,文博产品能不能拓展性更强一些,不仅仅局限在纪念品上,也许这样大家会更愿意去接受这个文博产品。
  哈骏:刚才您说这一点又回到刚才刘主任说的话题,博物馆的展示形式,除了展览以外还有多种形式可以供参考,包括文博产品的开发、文化创意理念的提出和一些电视剧、一些书的出版,这些都可以以博物馆的展品或者是藏品来作为引子开发出来。比如说老舍纪念馆,比如说徐悲鸿纪念馆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他们的题材编成了话剧、剧本,这也是一种形式,一个好的展览如何推向公众,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我们一直在探讨能不能把旅游机构的服务功能和博物馆的展览相结合,就是把博物馆展览与旅游挂钩,搭起一个桥,让旅行社带着观众到博物馆看,或者是经过一定的培训由我们的讲解员作为旅行社的接待人员参与到这里面,如果这条路走出来也是一条很好的路。
  实际上很多方式都可以用,比方说在刚才说的燕国达人游这一块,我们曾经也提出来一起走过三千年的理念,什么概念呢?因为北京市的博物馆从历史时序上来看,用关馆长从无到有人,从有人到有文化、有文化到有了发明,这是一条主线,最早从冰川遗迹博物馆、天文馆、自然馆,还有人周口店猿人遗址博物馆,从汉、辽金博物馆、元代白塔寺、北京故宫,越往后博物馆越来越多,包括奥运的博物馆,还有现在做的比较有特色的专业性、行业的博物馆,民航博物馆、铁道馆、汽车馆内部有一个主线,从时序可以串起来,从专业、行业可以结合起来,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做的文章,而且一篇文章做好就可以打开一片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包括组织的学生夏令营、党团活动我们有一系列面对他们面向他们的活动向,把我们的展览推向社会、推向大众、推向老百姓。
  主持人:我们在11月份好像有一个《砥砺奋进的燕国达人--京津冀“十三五”文创发展成果展》还有一点时间可以介绍一下,是要在正阳门举办是吗?
  关战修:其实燕国达人也走了五年,而且是京津冀各家都在辛辛苦苦做,而且文物局作为一种基层尝试的试点,到现在第一阶段基本上比较圆满,算正式推出,下一阶段的商业作为创业推出,燕国达人是第一个,逐步升级、换代、完善被大家所接受,我们把这个过程从创新的角度,从砥砺奋进的角度说。另外作为基层博物馆,很多京津冀的小馆可能大家不知道,正阳门虽然面积不大,毕竟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上,西周馆、天津馆、廊坊、涿州等集中起来让大家看到,看看这个品牌怎么发展起来另外想办相应的研讨会,怎么从咖啡馆里从无到有的,而且得到了大家的支持,领导的支持、观众的喜欢到市场的追捧。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关主任和刘主任,我们都说到,其实像正阳门博物馆、西周历史遗迹博物馆,实话实说展品真的不多,更多是看遗迹或者是看历史,所以面对这样一种自身的情况,怎么更多的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比如说可以用VR的虚拟影像技术,让大家身临其境的听这些故事,而不是仅仅看这个展品,毕竟我们并不是以展品为我们的主要看点,有什么考虑?
  刘海明:从吸引观众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首先要把燕国历史深挖掘,肯定有一些现在年轻人喜欢的高科技一定要融合到我们的展览当中,尤其是昨天哈处他们组织了文博+科技,属于关注科技,其实很多企业在谈到高科技的技术的时候不是太清楚、听不太明白。但是后来觉得有些东西在在展览里面实现不了可以用高科技可以帮我们弥补。这也是一个吸引观众的手法,也是我们今后可能需要尝试的一条路。
  其次,我们更多要多开展这些丰富的我们叫社教活动,经常要推出来,利用现在的互联网、微信,要宣传自己。行业内说博物馆的馆长首先是一个广告人,他得会宣传自己。不知道两位领导是否赞同我的说法。得会宣传自己的优势,北京博物馆179家,我们是1/179,怎么样在这些博物馆当中让大家关注,说白了还是要有自己的特色,深挖掘我们自己的资源。
  关战修:其实刚才刘主任说了,博物馆馆长要多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自己要能干还能干得成。有时候我们的工作劳动强度比较大,自己想、自己干,有时候虚拟的东西大家平常脑子里面没有,如果讲明白他跟着干还有一个过程。我认为我们的高科技两方面:
  比如说对正阳门第一是古建,高科技对文物保护很重要,六百年的古建筑正阳门上砖都不行了。另外是展示虚拟现实,最古老是哲学理念,人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今天不在为温饱奋斗的,每天下班以后自己的价值观怎么体现,现实温饱过去这个坎儿再结构转型,下一步是什么,比如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全球化的责任担当,怎么样展现在面前,这是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展现,就打开现实的空间,往前走一步或者是二步,现在机器在学习人,学到最后也不会是人。人很多标准化,人逐步有些地方被人机器取代,这应该有一个展望,机器与人,昨天哈处组织一场论坛。
  哈骏:昨天这个论坛是我们每年做的,去年的论坛形成了一本论文,《博物馆发展论丛2017》,我们准备长期作为文博会的一个主项目来推出。这次论坛,刚才关馆长和刘主任已经介绍了,有很多国家咱们新技术大咖,包括北航、清华和一些研究所的顶级专家,在会上做了最新技术的介绍。但是我们最后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所有的技术是为内容服务的,这些技术恰当的运用是博物馆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主持人:这么说,我们再把这个话题缩小一些,比如像刚才说的VR的虚拟影像,它其实对于比如我们还原当时历史考古的遗迹很有帮助,这以后会不会成为标配呢?
  哈骏:很有可能,以后很正常了,像有些专家说不是现在需要戴眼镜的虚拟现实,在现实生活当中就可以有谁场景配合这个展品的主题发挥,不是像现在这些需要戴耳机、眼镜,在现实正常的情况,有穿戴服务设备、有一些环境的AR技术,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混合现实技术,咱们以前坐着聊天,今天你不在的时候可以做一个人在这儿,这是可以实现的。
  主持人:保不齐以后会跟雍正来对话了。
  哈骏:发展进步,什么都有可能。昨天研讨会上好多大咖的意见和理论也是广为大家接受的。
  主持人:保不齐请了一个燕国封地的贵族跟咱们一块来儿聊天,未来二十年没准能实现。
  关战修:角色扮演。
  哈骏:都有可能。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三位嘉宾来我们演播室作客,其实文博产品真是博物馆的一张名片,有时候,比如说没来博物馆收到这个文博产品下一次会来。另外我们要更多的将博物馆的内容,比如说通过APP,或者是通过手机的方式介绍给大家,让大家有了解之后可能会更愿意走进博物馆。第三也是我希望,能够尽量地去保护博物馆现有的文物,因为毕竟很是珍贵的。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再见。
阅读全部
立即发布

图片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