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视频北京 > 访谈 > 市园林绿化局谈“野生动物保护”

市园林绿化局谈“野生动物保护”

文章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16-11-08 11:23

分享:
访谈时间:2016年11月7日
  访谈嘉宾:
  张志明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主任
  田恒玖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饲养繁育科科长
  史  洋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救护体系建设与管理科科长
  简介:本期嘉宾将在节目中为您详细介绍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成立背景、承担的职能,动物救护的范围、方式以及科学放归动物的办法等方面情况。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您正在收看到的首都之窗在线访谈节目。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如何去和谐的相处,一直是公众关心的话题。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和救护工作,不仅需要您的爱心与善心,其实更需要科学的方法。如果放生不当的话,不仅会对野生动物造成再次的受伤甚至是死亡,而且还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灭顶之灾。今天我们就请到了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和大家一起关注:关爱野生动物,营造绿色家园,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的相关情况。首先我们认识一下今天在座的三位嘉宾: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主任张志明,欢迎您。
  张志明: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饲养繁育科科长田恒玖,欢迎您。
  田恒玖: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救护体系建设与管理科科长史洋,欢迎您。
  史洋:大家下午好。

  一、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成立背景和职能
  主持人:今天非常欢迎三位嘉宾作客演播室。首先是不是给大家介绍一下,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的基本情况,包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历史沿革?比如说我们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我们整个中心的情况怎么样?
  张志明:各位网友大家好。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隶属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它的成立时间是带2001年。2005年我们又在顺义区潮白河畔建成了北京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也就是救护繁育基地。我们这个中心从建设开始到现在大概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2005年,主要是机构成立,基地筹建阶段。2005年顺义基地建成以后,到2008年,我们主要是围绕着对绿色奥运做服务保障,也就是为我们的绿色奥运作出我们相关的工作。从2008年以后也就是后奥运阶段,一直到现在是我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不断完善和提升的阶段。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应该说得到了政府各个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到目前为止,我们中心一共有人员将近50人,在运行这样一个机构。从我们承担的工作职责分六方面。第一方面,我们中心承担着全市的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这些受伤受困的野生动物主要来源于市民发现的动物,也有一些执法部门罚没的动物都交到我们这儿进行救护。救护以后我们会进行科学放归。 
  主持人:这也是我们救护中心最基础、最基本的工作。
  张志明:对,是我们最基础、最根本的一项工作。
  第二项职责,开展全市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这项工作大家印象非常深刻的从2003年的非典以后,大家都知道,当时认为非典是来源于野生动物来源的一个疫病。这之后相继爆发了禽流感等等相关的疫病,都和动物相关。从政府来讲,对我们这些块工作非常重视,也就是从2003年开始就着手了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工作,下面还会跟大家做详细介绍。 
  第三项职责,利用我们救护的动物,开展珍稀物种繁殖工作。大家看到野外有一些动物并不常见了,比如说我们都非常喜欢鸳鸯,我们基地可以对鸳鸯进行分工繁育。到目前为止能繁育的动物也达到20多种,每年都有动物的繁殖。
  第四项工作,开展野生动物的科普宣传教育。因为我们顺义基地占地有16公顷,有各个方面的野生动物的救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一些设施。我们想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面向社会,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一些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救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当然宣传工作也拓展到公园甚至社会学校、社区等其他方面。这也是我们中心为了把野生动物工作做的更好,贯穿到各个环节中的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我们的宣传工作让大家树立更多的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主持人:包括今天的访谈也是宣传的形式。
  张志明:希望今天通过和网友交流,让大家对野生动物救护有更多的认识,唤起全社会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心。
  主持人:尤其是科学的保护。
  张志明:是的。
  主持人:您刚才说我们有六项工作按,介绍了四项,还有两项工作职责是什么?
  张志明:第五项工作,我们要开展一些相关的科研工作。因为野生动物的保护,野生动物救护是非常年轻的事业,有很多的基础研究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也充分利用首都优势,和相关的研究单位,和我们的大专院校开展广泛合作,开展一些涉及到野生动物保护和野生动物救护的科研工作。
  第六项工作,我们主要职责就是开展一些国际和国内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在这方面,我们这几年也是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国内范围成立了全国野生动物救护委员会,在全国野生动物救护机构之间开展工作技术这方面的交流。对国外这一块来讲,也是和很多的国际组织有紧密的联系,在相关技术和各个方面也有广泛的交流。通过这种国内外的技术交流,我们想也是达到一个树立首都良好的生态文明的形象,展示我们国家要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一个作用。

  二、动物救护的范围和方式
  主持人:谢谢您。像您介绍的,从2001年开始成立的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到现在走过了15年多的历程,应该说我们的工作不断在完善,包括可能我们的工作任务也不断的增加,见证了北京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发展历程。我们在这种对于野生动物救护的范围方面,是一个什么样的范围?比如说救护什么样的动物,什么样的动物才是我们接受的对象?
  田恒玖: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救护的范围。我们林业部门按《野生动物保护法》主要是负责陆生野生动物救护工作。我们日常救护工作中,主要有这么几种,两栖类的主要是一些蛙类、蝾螈类动物。爬行类的动物,如蛇类、龟鳖类、蜥蜴类和鳄鱼等。鸟类,鸟类我们救护的比较多。像一些猛禽,比如鹰、隼、雕、枭。再一个是水禽类,像天鹅、鹤类,还有刚才说的鸳鸯、喜鹊、乌鸦、麻雀。哺乳类,以中小型兽类为主,如刺猬、黄鼬、貉子还有大型的像野猪等。我们救护的动物大概是这些种类。 
  主持人:问一个非专业的问题,黄鼬是不是指黄鼠狼?
  田恒玖:对。
  主持人:黄鼠狼也是我们救助的范围?
  田恒玖:对,也是我们救护的范围。
  主持人:那是不是我们除了救护的范围之外,还有比如说不属于我们救护的范围,比如说大家在路上发现的宠物、野猫、野狗这个是不在我们的救护范围之内的?
  田恒玖:对,宠物的猫狗是不在我们救护范围内的。
  主持人:谢谢您。刚才主任说了,可能接收动物的来源,一个是市民送过来的五,还有一个是查收的,罚没的也是送过来的两个来源。具体来说,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比如说哪些来源的救助野生动物会更多一些?
  田恒玖:好。我们救助的动物来源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市民救护的,在野外发现一些伤病野生动物。另一类主要是一些公安、海关等执法部门在市场上,或者是海关罚没的非法贩卖的野生动物。近年来,我们救护的动物和罚没的动物数量基本相等。 
  主持人:这样救护的动物是以本地的为主,还是以外来的物种为主?因为您一说到海关罚没,我觉得会以外地的动物多一些吧,有没有这样的区分?
  田恒玖:市民救护的主要就是北京本地的物种,海关罚没的一般是国外的物种比较多。是从国外旅游的或者是非法贩卖的经过海关的时候,被海关罚没的。
  主持人:我们开展野生动物救护是什么样的一个流程?比如说动物来了之后,我们也要先诊断、检查拍X光再康复,还是什么样的?是不是跟人看病在医院的流程是一样的?
  田恒玖:我们救护动物的流程基本上跟人到医院看病的流程差不多。首先我们接到市民举报电话,我们会到现场由专业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置。到达现场之后,我们会对动物进行初步检查,看是否有伤病,如果没有伤病情况,我们会就地放生,如果检查到动物有一些伤病情况,我们会带到中心进行下一步治疗。把动物接到救护中心之后,我们有专门的兽医,首先会对动物进行一些初步的检查。比如说体表检查,看是否有寄生虫,或者看看羽毛是否有损伤,然后还会像人的检查一样,像一些血液检查,是否有传染病,还会进行一些粪便检查,看消化系统是否有疾病。根据诊断结果,我们会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这些动物,兽医经过治疗之后,我们会转入康复农舍,经过一段时间饲养之后,达到放归标准之后,我们会对它进行到野外放归。 
  主持人:这是一个完整的流程。
  田恒玖:对。
  主持人:我们对需要救护的野生动物有哪些救护方式?比打针吃药,或者是手术治疗,还是以静养为主,是什么样的模式?
  田恒玖:救护的方式方法,主要根据动物的伤病情况。如果动物的伤病比如有一些经过X光片拍摄之后,有骨折的,我们需要对它进行手术。如果检查,它是患有一些疾病,像一些细菌、病毒感染,我们会对它进行一些打针治疗。根据具体的情况,我们采取不同的救护措施。 
  主持人:在我们实际工作中,什么样的方式可能会占的比例更多一些,有统计吗?比更多的是用手术治疗还是药物治疗,有统计吗?
  田恒玖:在日常救护工作中,我们对伤病情况有所统计。手术的比例并不大,主要是一些饥饿体弱的或者是感染疾病的这类的伤病动物比较多。 
  主持人:谢谢。我们成立了也有15年多的时间了,刚才介绍我们中心有差不多50人,这样的中心基本上每年救助的野生动物数量多少,包括我们工作的开展情况怎么样?比如说救助范围这么多类,有两栖类、哺乳类等等,救助的比例各自有多少?
  张志明:中心从2001年成立到现在已经15年了,事实上开始接收动物是从2005年顺义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建成以后,开始接收动物。我们做了一下统计,将近10年的时间,我们救护的野生动物种类达到311种,救助野生动物数量达到35000多只,这个数量还是比较大的。这十年当中每年救助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这和自然条件变化,野生动物在野外生存情况有关,同时也和我们的执法、罚没动物的数量有关。但是平均起来到现在,近几年来大概每年救护动物的数量大概3000-5000只左右。可能网友听到这个数量没有一个概念,但是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年365天,从我们工作情况来看,几乎每天都会收到需要救助的动物。根据我们统计的情况看,最多的一天,接到市民求助电话达到13起。 
  主持人:也就是得出车13次。
  张志明:也可以这么说,可能实际情况我们出不了13次,因为我们只有1辆专业的救护车,有的时候需要区县主管部门包括执法部门配合我们做初步护理,我们可能会等到第二天再把动物接回来,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根据动物受伤的情况,需要救助的情况,轻重缓急,我们会安排好,也请网友放心,我们对待每一只动物,都会认真对待。
  从市民接收的动物来看,数量可能占的不是太多,但种类还是相当丰富的。从北京来讲,鸟类的物种还是比较多的,北京大家平常见到最多的就是鸟。我们现在掌握北京有鸟类大概400多种,数量上以鸟为主。执法罚没的物种当中,特别主持人谈到了海关接收的这些,我们不光有在国内其他省市分布的,还有一些是完全在国内没有分布的,在国外分布的物种也是有的。比如一些龟类、两爬类、蛇类、蟒都有救护的案例。 
  主持人:我们是不是也有所统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比多少,二级保护动物占比多少?
  张志明:这个我们也有一个统计。根据我们的统计,这些年接收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6种,168只。国家二级动物90多种达到将近5000只。这个数字应该说是非常准确的。我们没接收一只动物都会建立一个详细的档案,比如动物来源是什么,物种是什么,当时来我们这儿什么样,直到这个动物从我们中心康复以后,我们给放归到自然以后,档案才结束。这个档案说从救护角度结束,但是放归以后还会对它有一个跟踪,也会有一些相关的技术的措施。
  我们累计放归的动物275种18000多只,这个数量也是庞大的。

  三、动物科学放归、放生的办法
  主持人:累计放归的数量占到总体救助的数量,大概比例多少?
  张志明:是51%,也就是达到一半以上,在我们中心都可以达到救助的康复,让它重新返回自然。
  主持人:为什么我们的放归率占到一半的比例,剩下的动物去哪儿了,是没救护活?还是饲养了?还是什么样的情况?
  张志明:主持人非常专业,我们讲科学放归,从我们这里救护的动物让它重新回到自然界,我们要尽最大的可能让它真的能在野外生活,到中心的动物各种情况都存在。一方面从物种来说,如果它是属于北京就是本地有分布的物种,在我们这儿康复以后随时找到适当的时机放归野外。还有一些动物在北京本身没有分布,需要到外省市放归,这些动物可能要在我们中心待的时间要相对长一些,我们会集中到适宜的地区放归。还有一部分是属于国外的物种,我们放到国外的原生地放归,这个难度会非常大。特别从国外来的物种,想重新回到野外,现在还没有过这个先例。 
  主持人:也就是说放归的场所一个是选择本地的物种在本地放归,如果是属于外省市的物种,可能会驱车到外省市放归,如果是外国的“持外籍护照”的物种可能在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先暂时生存下来。
  张志明:是这样。还有一种情况,是这些动物在野外受伤严重,比如说有的鸟到我们这儿,一些猛禽的翅膀折断了,也无法康复。即使我们放到野外也,它也不能自己捕食,这种情况我们评估的时候,不会把它放到野外去。刚才大家都不愿意听到确确实实有一些动物到我们中心之后不能康复,甚至死亡,这种情况还是有的。因为有的动物受伤过于严重,无法达到康复的标准。还有一些动物经过非法的贩卖以后,整个过程受到严重的摧残,再没有条件重回野外了。所以在这里我们也是利用这样的机会呼吁大家更多保护动物。不要感染动物在野外的生活。野生动物最好的生活的地方就是大自然,而不一定是拿到咱们自己的手里就觉得对它是好的。 
  主持人:老生常谈的话: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没有利益就没有杀戮。您刚才谈到评估的问题,我们需要被放归或者是可能完成救护的动物都需要对它进行能力的评估,包括也会对它进行野外生存的训练吗?因为它从野外被救助回来或者是属于海关罚没的,因为毕竟离开野外一定时间了,也需要一定的适应才对它进行放归吗?
  张志明:会有的,相关情况由田科长讲一讲。
  田恒玖:我们放归有一套标准,对它进行评估,比如说它的飞行能行,捕食能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是否达到野外放归的标准,这些在国际和国内都有标准,对动物进行检查之后,根据标准进行测评。另外,对大型的猛禽放归之前需要进行一些野化训练,我们建了一个大型的放归的笼舍,对它的飞行能力,捕食能力进行评估,当它的飞行距离达到标准之后,才能进行野外放归。 
  主持人:有一套标准的流程,主要救护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希望被救护的野生动物能在野外生存的时候,更加适应野外生存的环境,能生活得更好。
  田恒玖:对。
  主持人:通常我们会在哪些场所,就本地动物来说,通常会在哪些场所选择放归呢?我熟知比如的是不是八达岭,或者是远郊区县,密云、怀柔、延庆等等地方。我们有没有固定的评测或者是固定的放归的场所?
  史洋:我们选择野生动物放归的时候,有几个原则。一个是时间原则,一个是地点原则。您说的是属于地点原则。地点原则一个是原生地,就比如说北京本地物种在北京本地放。这是第一个大尺度。第二个小尺度是适合的生境。比如秃鹫这种大型猛禽,主要山区在山区,就得去山区放,而且是深山。像一些红隼可能近郊区甚至城区都有分布,我们就可以在近郊区放。像湿地的鸟类,像大雁、天鹅,这种需要选择湿地或者是密云水库,延庆野鸭湖这种地方放归,就是适合的原生地和适合的生境。 
  主持人:我的问题是选择适合的地点,您也谈到适合的时间,一般我们会在什么样的季节去进行放归呢?反正我觉得冬天不太可能吧。
  史洋:这倒不一定,时间也是分两个层次。一个是适合的季节。为什么说季节?刚才张主任介绍了,我们中心救助的动物很多是鸟类,鸟类的话,北京是一个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很多鸟类是属于候鸟的。候鸟在北京分几类,一个是夏候鸟(夏天在北京繁殖),一个是冬候鸟(冬天来北京越冬的),还有旅鸟(春秋迁徙路过北京)。这就根据鸟类是属于哪一种选择适合的时间。像燕子是夏天在北京繁殖,就只能夏天放,大概5月-9月之间,因为过了季节,它就没有种群了。像冬天也可以放,北京有很多猛禽是冬天到北京来越冬的,像一些大鵟狂、白尾海雕,这种要在冬天放,夏天是不科学的。像一些大雁、天鹅是春秋路过北京迁徙的,选择春秋放。这是一个季节上的选择。
  第二个时间段上是有的动物是白天活动的,像晚上放,可能它看不见,不会飞或者是容易被其他动物捕食。有一些动物是夜行性的比如说刺猬,很多人白天放刺猬,给我们打电话说,它不走,因为刺猬是夜行性的,只有晚上才活动。所以,你要根据动物的习性是白天活动还是晚上活动。
  剩下的是选择适合的天气。一些恶劣的天气,或者是大风降温、雨雪的天气不适合,咱们选择一个天气好的天气来放。 
  主持人:我们放归的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从我们救护的角度来说,比如说市民打电话来希望我们去救护的这个季节性来说,有没有说,比如春秋可能是属于这种被救护动物或者是市民发现动物是高发期,冬季就会有少一些,有没有这样的季节性的统计,我们有分析吗?
  史洋:这个有。因为也是跟刚才那个一样,其实虽然说北京有一些冬候鸟,但是冬候鸟在北京是最少的,所以我们冬天救助的救护量是最少的,春夏是最多的。因为春天有候鸟迁徙路过,夏天有很多幼鸟,就是小鸟。像小喜鹊,小红隼,小猫头鹰这种,一下雨它会从窝里掉下来。这个也是非常多,一般是春夏比较多,冬天比较少,秋天还可以。 
  主持人:谢谢。这里我又想到一个问题,我们选择放归被救助的野生动物,我是一个普通市民发现一个小猫头鹰,转交给我们需要救助,当我得知被救助好了需要治病了,我能不能也参与一下救治的环境,因为毕竟是从我手里送到您那儿救助的,我希望能够看到它重新回到自然,振翅高飞的那一天。那我们这种放归会请公众来参与,或者至少请救助他的市民来参与吗?
  史洋:我们现在开始尝试来做。以前宣传的意识没有那么强,现在我们逐渐从2013年开始举办一个叫“科学放归”的主题宣传活动,邀请市民包括救护人员参与我们的放归,以前放动物是到适合的地方就放了。后来我们觉得如果利用放归动物这个事情本身做一些宣传,可能对保护动物的宣传会更好。所以我们从2013年开始,定期选择一些时间段,在一些保护区或者是一些公园举办一些相应的主题放归活动,邀请市民参加我们的活动,宣传动物保护的知识,包括科学放归的知识。
  我们今年在柳荫公园举办了两次,在翠湖湿地公园举办了一次,在八达岭举办了一次。
  主持人:市民如何知道我们放归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是通过网上报名还是什么样的方式,或者我们也需要预约,因为公众参与的热情比较高,其实我们是什么样的组织模式?
  史洋:公众参与一般是两种形式,一个是公园的游客正好遇上就可以参与。第二个是招收一部分志愿者,帮我们一起做一些工作,比如拉警戒带,或者是运输笼箱,或者是甚至帮我们一起放归动物。所以志愿者是要报名的,我们会在网站或者是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的信息,提前一到两周发布相关的信息,大家可以报名。
  主持人:目前我们掌握的公众参与的放归的活动,参与的热情怎么样,会出现报名不上的情况吗?
  史洋:肯定,每次都是报满,相当于秒杀,基本上发出去不到一个小时,就会报满。因为我们一般选择周末时间,所以大家比较有时间。
  主持人:其实大家对科学的放归,更多的也是参与救助的过程还是非常关心的。对于我们被救护的这种野生动物,会给它带上GPS或者是脚环,来监测它在野外生存的情况吗?
  史洋:会。我们主要是以鸟类为主。因为鸟类现在有一个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给鸟的腿上戴上一个金属脚环,有唯一的编号。有人发现它的话,比如说北京放的鸟,过了一段时间在河南被发现了,我们就知道它飞到了河南,追踪它的迁徙路径。这主要是以鸟类为主,所以我们放的鸟类基本都会放金属脚环。我们曾经救护的一只普通鵟狂,从北京放了以后,大概半年以后在河南又被发现。
  除了一些脚环以外,有一些大型鸟类,可以带一些GPS的跟踪系统。
  主持人:我们最远监测被救助过的野生动物会飞到哪里去?
  田恒玖:可能是今年1月份救助的两只白顶鹤,我们给它送到鄱阳湖进行放归。然后对这两个白顶鹤佩戴了无线GPS跟踪器。经过两个月的迁徙时间,停了一段时间以后飞到外蒙古和俄罗斯那边。GPS信号在国外的时候可能就不会为我们发数据。在今年的上个月,就是九月末,十月初的时候它又从国外回来了,信号又陆续返回到我们的系统里,应该是我们最近佩戴的GPS监测的鸟类飞行最远的。
  主持人:被救助的野生动物,它的回归自然的生存状态其实我们现在会佩戴脚环,或者是佩戴GPS进行监测对吗?应该是每一只被救助的尤其是鸟类,都会采用这样的方式来监测它们的生存情况吗?
  田恒玖:每只鸟类我们都会给它佩戴金属的环,就是刚才史洋说的带唯一编号那个全国鸟类环智中心发放的那个环志。但是佩戴GPS的跟踪方式呢,因为GPS的价格昂贵,我们对一些大型鸟类或者是珍稀鸟类来佩戴GPS。像大型的猛禽类,鹤类,天鹅类,给它佩戴GPS。第一是跟踪它的迁徙路线,第二就是跟踪一下我们放归后的成活率。
  主持人:从我们的监测情况看,成活率怎么样,它们的生存状态怎么样?
  田恒玖:根据GPS返回的数据,经过野化训练之后的大型的禽类成活率还是很高的。放归的那两只白顶鹤都传回了信号。另外一个,今年3月份在北京密云水库,放飞的一只白尾海雕,也是飞到海外又飞回来了,现在数据也在往我的系统里传。
  主持人:我们通过这样一系列的介入,会了解动物的迁徙路线,对后续的疫源疫病的监测有所帮助。
  田恒玖:对。
  主持人:谢谢。刚才我们说了我们所做的工作,一系列的科学的救助以及放归。接下来说一说无序的情况吧。北京青年报10月20日报道,女子北京大学放生500只巴西龟被制止。网友论论说幸亏被制止了,但是这500只巴西龟最终在哪儿放生也不知道。很多网友都在谴责放生者违规放生,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但是放生这个事情,我们今天也来说说,也许在放生者看来是积德行善的事情,但是环境保护者来看,不当的放生就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对商家来说,他也许发现放生是有利可图,非常赚钱的一个途径。现在这个事情很纠结,对我们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来说,我们怎么看待越来越多的放生行为?其实我们看新闻的话,发现关于放生的新闻放出来之后,网上的谴责声音还是挺多的。
  张志明:说到随意放生的行为,社会非常关注。对于我们专业从事野生动物救护的工作人员来说,我们对这些问题也有所关注。包括你提到的到北大放归巴西龟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近些年来非常突出。我们想,放生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些动物重返自然,让它有一个很好的归属。从大多数的放生人员来说,他们的动议是好的,但是最后的结果不一定会达到效果。这里我也想请两位谈一谈我们工作当中遇到的情况,特别像巴西龟,一些鳄龟的问题,包括一些蛇的情况,我们都碰到过这样的案例。
  史洋:咱们先不说放生的本身行为,咱们先从错误放生,假如说这个放生是不正确的,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一个是从动物本身,对动物本身作为伤害。比如说物种不是本地的物种,有可能放了以后不适应本地的生活环境,比如说找不到吃的,或者是温度太低,过不了冬,导致二次受伤或者是死亡。这是动物本身。
  第二是从环境来说,有一些动物会捕食本地的物种,比如说巴西龟会捕食本地的蛙类、鱼类。还有牛蛙这种都是外地的外来的物种。第二个关系是会造成一定的竞争。比如咱们北京本地,牛蛙,除了捕食一些小型蛙类,幼体在发育阶段,像北京本地的黑斑蛙、中华大蟾蜍这种幼蛙产生一种竞争关系,因为它们的生态位是差不多的,在小蛙阶段,吃的东西差不多。外来物种多了,势必要挤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环境。还有一个是对人有一定的危害。您说的巴西龟,牛蛙可能这种还小,但是最近也有人在放一些蛇类,甚至是毒蛇,甚至放一些兽类,比如狐狸这种的,这种动物有一定的攻击行,如果你放生不当的话,一个是动物会受伤,第二个是人也会受伤,危害非常大。
  田恒玖:我觉得这种放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一些好心人对放归动物不太了解,看市场上有贩卖动物的,就买下来放归,这是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市民不要随意买卖进行放生,最好能向动物的主管部门进行举报或者是咨询。
  另外一种就是可能因为个人的原因,就是想买一些动物进行放生。比如说一些信仰。放生之后,他对动物的习性不太了解,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或者是对人们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今年春天怀柔放狐狸的事件,网上的影响就很大。也不知道什么人放了好几百只狐狸到怀柔区,狐狸是人工养殖的,没有捕食能力,就到老百姓家里捕食鸡,给人们的财产造成了损失,对老百姓的生活也造成了影响,这种不当放生对人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主持人:我们有没有统计过,由于不当放生对环境造成的损失的情况。
  史洋:这个现在好像还没有开展过系统的研究。
  主持人:但是会小范围进行评估,是吗?比如说刚才您说的放狐狸的这个行为,对于当地的生态,当地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包括还有之前我们也听说过,在我们单位附近的奥森公园是放生牛蛙还是巴西龟,我忘了,好像是对当地的青蛙造成了一个基本是属于灭绝的影响吧。
  史洋:对,现在据我了解,好像林业大学有一个老师正在做一个巴西龟的放生以后,对当地环境,小区域环境的一个影响,正在做相关的研究
  田恒玖:具体结果还没有,但是有人在做研究工作。
  主持人:是不是这个对当地的这个生态的影响是不可逆的,所以才对生态的影响严重呢?
  田恒玖:如果像牛蛙这种,在本地能生存下来,并进行能正常繁殖的话,可能就是不可逆的,就得进行大量的捕杀或者捕捉,如果处置采取不当的话,就像您说的,这种不可逆的,对当地的物种和生态链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主持人:一方面我们说保护野生动物,救助野生动物,同时也说不要盲目、无序的进行放生行为。也会有网友有放生的意愿,北京就没有说适合公众放生的场所吗?
  张志明:这个问题是这样看待。作为市民有放生的意愿,首先我们前面大量谈到,首先是动物的来源。根据我们了解,真正的放生是为了救助动物,它不能在自然界中正常生活,通过人为的救助行为让它重新回到自然界当中,这是对动物爱心的表达。
  现在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现在是为了放生而放生,来源很多是从商贩手里买来或者是其他的途径弄来的。这个过程实际上不是说你对动物的保护,而是对动物的一种伤害。这个相关组织也做过调查。比如说抓到商贩手里的鸟,可能一只鸟的背后,可能还有几十只鸟的死亡情况,才会有一只鸟被捕回来。可能大家也在关注媒体最近的报道,现在是候鸟迁飞的季节,我们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网行动”。大家看到相关的省市,包括在北京也有滥捕滥猎的行为。
  主持人:对,京郊有人拉网捕鸟。
  张志明:对。这些滥捕滥猎的行为,有一些鸟就是要拿到市场上,卖给我们这些放生的市民。还有一部分他们可能就是要拿到餐桌上,供一些人的食用。所以我们说,你如果想参加这种放生行为,那你的动物来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真的有这方面的意愿,我们也欢迎大家参加像我们专业的救护机构组织的科学放归的活动,我们也欢迎大家来参加。
  各位网友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可能经常会看到在马路边有人挑着一个大龟,说在工地上挖着了,实际上都是骗人的,就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像那些,根据我们救护情况看有的时候市民会从这些人手里买过来,交给我们的中心。我们鉴定别这些是鳄龟,首先不是我们北京或者不是在我们国内有自然分布的,是从周边一些国家来贩运进来,作为食用的。他们利用了市民的善心,卖给市民,是经济利益的驱使。所以我们想,你如果真的想放生,也不能受经济利益的趋势,你给这些商贩提供了一种盈利的机会。所以我们也想提醒市民,如果想放生,真的就是一种有效的救助行为,你再去放归,才能达到这样一个爱心的目的。
  反过来如果说,像刚才谈到很多像巴西龟,鳄龟,还有一些蛇类,本身不是本地物种,放到野外也不会生活得很好。根据我们现在的了解,巴西龟,在北京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它很难在野外存活的,对动物本身,媒体也有这样的报道:放生实际上就是在放死。动物本身是一个方面。刚才田科长也讲到,如果有一些物种作为外来物种侵入的话,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的话,真的是生态的灾难,所以这方面我们也想让大家提高意识。
  这里,我也想谈的是现在养宠物的人也比较多,有很多的物种都是大家当作宠物,从其他地区或者是国外引进来自己养。但是养的过程中养不了或者是逃逸了,又被市民发现了也当作珍稀动物,把它放归了,这些对物种和生态有很大的影响。
  主持人:不管养什么动物,首先得对人家的生命负责任,您说连它的一生都照顾不了,买两天新鲜新鲜,就扔了,这是不负责任,而且是藐视生命的行为。我们的放生是有科学的测算,包括跟被放归地进行沟通,来了解被放归地的生态环境和布局来进行放归。是不是以后也会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或者是办法,你对公众的放生行为不能完全堵死,当然也有一些疏解的渠道,是不是公众有放生意愿,但是需要跟我们进行报备或者是得经过被放归地的同意,才能进行放归的行为,以后有没有可能出台这样的办法或者是措施来规范目前无序放生的情况呢?
  张志明:会有的。这里也和大家说一下,今年我们全国人大通过了最新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在新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中有专门条款对无序放生的行为有了法律的约束。新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是在2017年1月1日开始实施。我们想在实施之前,相关的管理部门也会拿出一系列相关的规范措施。按新法规的要求,如果将来你再做这种无序的随意的放归,就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从管理部门来说也会出台相应的一些,像主持人谈到的报备的措施也会陆续出台,请大家关注。
  主持人:相当于目前的无序的放生就会被规范很多。当然我们也说了,并不是完全堵死或者是禁止放生的行为,只是希望能形成科学的放生行为。对于什么叫做科学有序的规范的放生行为,能不能介绍一下,怎样的放生是对动物本身好,也是对生态环境好,什么样的放生行为是负责任的放生行为?
  张志明:大概是三句话吧:一个是科学放归,首先是科学的时间。在季节上,在每一天的时间,各个方面,科学的时间,这是第一。
  第二是在科学的地点。每一种动物都有它自然的分布地,你的动物放在什么地方,这都有很多的学问。
  第三是采取正确的方式。也可能时间和地点选择了,但是你放的方式,比如说我们过去看的我要放归一只鸟,一下扔到天上,也不管能不能飞到天上。
  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三句话:科学的地点、科学的时间、科学的方式就可以做到科学的放归。 
  主持人:谢谢。您说到拉网捕鸟的新闻,我们10月20日新京报报道:京郊有人拉网捕。当时看到照片也确实是惨不忍睹。不知道我们的野生动物救助中心是不是也参与,近期会去救助呢?
  张志明:会的。我们在“清网行动”工作中也承担着救助这些受伤、受困的野生动物这样一个重要职责。根据我们近期开展“清网行动”以来,就光我们中心接收到这些需要救助的动物就已经达到了500多只。
  主持人:数量还是挺大的。
  张志明:对,还有一些是执法部门在清网行动中现场放归了,交给我们的是只是其中一部分,通过这个侧面反映出保护野生动物是任重道远。
  主持人:而且是刻不容缓。
  张志明:是这样。
  主持人:刚才看到照片有一些动物很揪心,它挣扎,既使是送到我们救助中心,也是失去了生命。好的除了我们提到的野生动物救助的内容,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张志明:从我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职责来说,除了救护以外,在珍稀物种的繁育上也做了工作,我们的田科长也负责这项工作,请他介绍一下。
  田恒玖:这些年我们除了救护工作之外,还对珍稀物种的繁育进行一些研究工作。经过我们这些年的努力,大概对10多种动物能进行成功的繁育。比如说猛禽类的草原雕的繁殖,在国外还没有报道,我们已经连续三年繁育成功了。第一年繁殖成功的草原雕,我们又成功放回到野外了。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另外像北京有的褐马鸡是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们也能繁殖成功。另外一些像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白腹锦鸡,鸳鸯,这些我们都进行了繁殖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这些繁育成功的后代,我们也将部分释放到了野外,对珍稀的物种,野外种群也有了一些补充。
  主持人:对繁育成功的物种放归野外,它得需要野外生存训练的时间会更长?
  田恒玖:对。我们有专门的设置和笼舍,对这些繁育的后代进行野化训练。
  主持人:大概有多少繁育出来的动物进行了野化训练,大概有多少比例进行了放归,有统计吗?
  田恒玖:现在我们繁殖的数量比较多,还是能放归野外的还比较少,我们现在只是一小部分进行了野化训练,来评估它的生存状况,现在放得还不是很多。
  主持人:经过我们人工饲养的动物来说,它的野外生存情况怎么样,因为它不像从野外救助的动物,它本身有野外生存的能力,但是人工繁育的,一开始是在所有东西准备好的环境里的,到底能不能适应?
  田恒玖:我们繁殖的后代,水禽类放归野外的生存成功率比较高,像一些鸳鸯、还有一些雁类的,生存率比较大。
  主持人:谢谢您。另外刚才我们说到,还有一项工作是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工作,这也是监测的渠道和方法,这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怎么样?
  张志明: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大家听起来相对陌生。这项工作也是从2003年非典发生之后,从国家相关部门重视的工作。大家知道,人畜共患疾病的问题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关注。根据相关研究,有很多的疾病最初的疫源是来源于动物,通过若干年的传播途径,相关变异以后,在人身体发病。对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的监测工作,对保护野生动物的资源安全和人的公共卫生安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部门按国家相关的规定,是承担着陆生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工作。从我们现在开展工作情况看,初步在北京建立起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由几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从组织机构上,现在市里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在各个区县的主管部门也有相关的机构在负责。监测的站点部署有国家级的监测站,北京市级的监测站,各个区县的监测站。各类的监测站达到大概100个。这些监测站每天由我们的监测人员对自然的野生动物的种群状态,生活的状态,健康状态进行密切的关注,并把监测的数据汇总到我们的中心来。我们中心汇总数据以后,我们要进行汇总整理,进行相关的分析。
  从开展这项工作以外,在这些年当中,我们也发现了若干起野生动物异常死亡的情况。经过我们和农业部门,和卫生部门进行相关协调工作,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像我们大家关注的这种特别重大的疫情。但是工作当中也发现,确确实实这些野生动物和我们现在人的生产生活还都是密切相关的。比如说我们对养殖业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都是很密切的。所以这项工作也是在积极来做。
  再有一个方面,我们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也在逐步提升我们的监测能力和水平。我们在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主动预警工作。过去初级的监测是发病之后才能发现。现在已经上升到,比如通过一些采样,通过这些野生动物生存的地区采取粪便,甚至有时候采取它们一些血液的样本,通过实验室检测,看看它是否携带了相关的病源。因为野生动物的疫病有自己的特点,有的是它自身身上带毒,但是不发病,但是一旦传染到家禽家畜,或者传到人以后就会发病。所以主动监测预警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项工作正在积极和相关单位合作开展。
  这里还可以跟各位网友介绍,现在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现在和河北、天津,建立共同的联手的监测工作机制。也就是说一旦比如在周边,天津、河北如果有什么情况,也会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 

  四、保护野生动物的方式
  主持人:谢谢您。时间所剩不多了,再次回到野生动物救护的话题上。刚才说了如何救护野生动物,如何让它回到野外环境更好的生存。这里可能会有网友说,为什么不能减小或者是减少它们可能会受伤的可能性?比如说把环境再去进一步的保护好,把我们的救护工作前移,或者说营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可能我们受伤的野生动物数量就会减少。
  张志明:主持人的问题非常好,这也是我们中心另外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就是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野生动物救护的宣传工作,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可以请史科长把我们的宣传工作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史洋: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就是把救护工作前移。所谓的前移,因为我们现在野生动物救护,相当于处于保护链的最后一个环节,动物受伤以后才去救,但是我们希望预防大于治疗。就像人类预防疾病一样,就是预防要大于治疗的,我们把提前的可能受伤的情况给降到最低。
  一个是加强宣传工作。我们的宣传理念是认识动物,了解动物,保护动物。为什么?可能以前人说保护野生动物,很多人知道,大部分是停留在口头上,具体为什么保护,怎么保护还不是很了解。我们也是这些年觉得,人们一般对自己熟悉和认识的动物才会产生感情,进而转化成行动。现在我们一个是引导宣传动物的保护知识。第二个是宣传了解咱们北京的野生动物。比如说咱们说北极熊,大家都知道,是真正怎么保护,大家也不知道。你让他为北极熊做什么事的话,可能这个很难。
  我们现在希望引导人们去了解身边的野生动物。从几方面。一个是推动北京观鸟活动。这两年在北京观鸟发展很快,是了解或者观察自然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我们开展十佳生态旅游观鸟地的活动,选了30多家单位,评了10家出来,今后还要在观鸟地里开展相关活动,设立相关的设施,推动观鸟在市民里普及开来,了解野生动物。第二个是制作设计了一本画册《自然北京:我们身边的野生动物》。让市民了解北京到底有什么野生动物,大家对大熊猫、金丝猴知道,但是对北京常见的鸟类,除了乌鸦、稀缺、麻雀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北京有很多很漂亮的鸟类,就是野生动物的保护宣传。
  第二个就是提供一些帮助。一个是改善栖息地环境。保护野生动物最重要的是保护栖息地,如果栖息地受到保护,它的生活才会更好,我们希望比如说在城区公园增加一些植被的多样性,比如增加一些乔木或者是灌木,让动物生活的环境更多样性的话,可能生活会更好。还有是我们在一些特殊的季节或者是远郊区县,一些大型动物,主要的栖息地进行一些投喂工作,尤其是冬天,像在密云水库会聚集大量的鹤群或者是燕鸭这种种群。因为它们的食物来源可能有困难,我们会选择这些地方进行投喂。还有是在春夏的繁殖季节提供一些巢材或者是人工巢箱。最典型的是北京城区燕子有所减少,一个是北京的屋檐少了,第二个是适合燕子筑窝的泥少了。因为现在都地面硬化,燕子没有地方去啄泥。曾经有人做过实验,在一些北京的胡同,放了很多的盒子,里面放的湿泥,这样燕子会到盒子里取泥来筑窝。所以我们将来可能在北京的城区或者是需要的地方提供一些巢材,泥、丝绵、芦苇这些,
  还有是我们会根据我们的救护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去开展一些相关的研究。我举个例子,就是黑鹳。是一级保护动物,在北京地区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山区。我们中心这几年大概救护了十几只。其实黑鹳这个种群,大家觉得十几只不算是很多。但是整个黑鹳种群,据说全球不到两千只,所以十几只已经很多了。我们发现救护的很多来自于十渡地区。后来我们开展了一个全北京的黑鹳的调查,我们把北京黑鹳的种群给调查了一遍,大概知道北京的黑鹳分布在什么地方。后来发现十渡地区的黑鹳种群数量特别大,我们就针对十渡地区的黑鹳保护。联合房山区政府,向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申请,恩房山区设立为中国黑鹳之乡。通过这个办法,相当于争取了当地政府的一个支持。我们又联系北京林业大学,做了一个黑鹳在房山区十渡地区做了一个保护小区,从调查到立项到保护小区的建立,通过黑鹳救护的点切入之后,对黑鹳进行了一个广义的救护。
  主持人:谢谢。北京还有民间的救护组织,会不会形成一个合力,来共同推进北京的野生动物保护,或者是共同的去促成野生动物救护这件事情?
  张志明:这些方面我们也有考虑。因为保护野生动物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才能做好。除了政府管理部门和专业机构,我们想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根据我们现在了解,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因为在各个行业都有会员,我们想将来通过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这样一个组织,让更多的公益环保组织都加入到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的队伍中来。在这里,我们还是要在这里呼吁广大网友,能够关注保护野生动物一定要讲科学,不是说你这个看到一个动物,你把它抓过来养到自己家里是对它好了,也不是说你把这动物从别人手里买过来,随意放到野外,就是对它好了。保护野生动物需要讲究科学。所以在这里也是特意跟大家讲一下。

  五、结束语
  主持人:在节目的最后,还有什么话想对关爱和关心野生动物的市民来说?
  张志明:在这里我想提醒市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从身边做起来,可以做到“四个不要”。
  “第一个不要”就是不要干扰野生动物正常的生活。因为野生动物最适宜的地点就是自然环境当中,不要在我们的小区里看到一个刺猬,就试图把它逮回来。还有看到一个黄鼠狼很好,其实它在我们小区里面生活很好,不要刻意干扰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
  “第二个不要”是不要随意饲养野生动物。因为野生动物适合在野外生存,不要试图在人为环境下养野生动物。因为我们救护中也发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旅游或者是野外发现一个小猴子很可爱,买后来放在家里,这样对野生动物都不是很好的。
  “第三个不要”是不要随意购买野生动物。就像主持人说的没有购买就没有伤害,我们想就是不要购买这些野生动物,刺激了这些非法猎捕的行为。
  “最后一个不要”是不要随意放生野生动物。这不光是对动物的伤害也是对环境有很大的风险。这就是我们对网友和市民的一个告知。
  主持人:谢谢您的建议,最后是不是也说一下我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联系方式,因为如果一旦市民发现了可能需要被救护的野生动物,怎么去联系咱们。
  张志明: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有一个向社会公开的救助电话:89496118。大家在野外发现受伤受困的野生动物,可以拨打电话,我们会及时采取救护的行为,或者是指导进行救护。同时我们在这里也希望大家关注我们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感谢网友对野生动物救助保护工作的支持。
  主持人:节目最后利用一分钟的时间来跟大家说说我们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有哪些。
  张志明: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从成立以来,在野生动物救护包括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接下来的路还很长,就像前面我们谈到的,在整个生态环境建设当中,野生动物保护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从社会环境当中,还需要广大市民更多的关注保护野生动物,救助这些野生动物,让这些野生动物真正的能够在我们这样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当中更好的生存。
  从我们救护中心还是本着要搞好两个体系建设,一个是逐步的建立我们整个野生动物救护的体系。一方面还要建设我们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的体系。通过我们的宣传,通过我们的具体工作,让我们全市的野生动物保护和救护提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三位嘉宾来到演播室和大家交流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与救护的话题,当然还是那句话,让我们一起携手关注关爱和救护身边的野生动物,其实这样也是为我们的孩子,为我们的明天留下一个物种多样性和丰富性的未来。本期的访谈就到这里,再见。
阅读全部
立即发布

图片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