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一把手·京津冀协同”系列访谈:交通一体化建设及疏堵工程
文章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16-07-22 09:51
访谈时间:2016年7月17日
访谈嘉宾:
周正宇 北京市交通委主任
王福山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主任
高金浩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
简介:由北京市政府办公厅主办,北京城市广播、北京电视台、北京新媒体集团“北京时间”、北京发布、首都之窗、千龙网联合制作的“市民对话一把手·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节目,于7月17日起与广大市民见面,京津冀三地18位“一把手”将面对面、零距离的回答市民关心的问题。本期嘉宾将在节目中为大家详细介绍京津冀公交卡、轨道交通、ETC、高速公路等一体化建设情况,以及北京市交通委在缓解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停车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主持人(聂一菁):观众朋友,听众朋友,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市民对话一把手·京津冀协同”系列访谈节目,我是北京电视台主持人聂一菁。
主持人(高歌):各位好,我是北京城市广播的主持人高歌。本节目是由北京城市广播、北京电视台、北京时间、北京发布、首都之窗和千龙网多媒体联合制作的。
主持人(聂一菁):好,欢迎大家收看我们的节目。那首先来介绍今天作客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欢迎您周主任。
周正宇:观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聂一菁):欢迎您作客我们的演播室。那说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发展应该是整个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骨骼体系。因为只有交通先行了,其他领域才能够随之发展起来。那么最近我们经常会听说一些新概念,比如说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还有京津冀公交一卡通等等。那现在从北京到天津和河北,交通是否更加顺畅,更加方便?我们先来听一听大家是怎么说的。
(播放视频)
周正宇: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先行的最重要的骨骼是未来叫“轨道上的京津冀”。将来用轨道交通来串联京津冀城际间的交通。那么今年就准备要开工的是京唐,北京到唐山,还有是北京到滨海新区,准备再开一条线。再一个就是我们普通公交,去年年底已经实现了北京、天津还有河北的六个城市实现公交的一卡通。一卡通还只限于公交车,地铁还正在进行技术改造。今年底,我们是准备再扩大到更多的公交线路。明年底就是可以坐地铁。
主持人(高歌):在北京工作的陈庆梅是河北人,来京三年,对于京津冀交通的变化,她可以说是深有体会。
陈庆梅:你好,请给我这互通卡充100块钱,谢谢。
解说词:在北京工作的陈庆梅是河北人,来京三年的时间,除了工作以外,一到周末休息,就要抽出时间回老家看看,对于陈庆梅来说,公交车成为了她双城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不过在以前,她的身上总是要揣着两张不同的交通卡。
陈庆梅:当时在老家办了一张卡,是在当地用,北京办了一张普通的卡,这样很麻烦。
解说词:从去年年底开始,京津冀交通一卡通的投入使用,就彻底解决了陈庆梅的困扰,仅凭借一张卡,就可以在两地乘坐公交车了。
陈庆梅:我觉得很方便了,两张卡变成一张卡了,也便于收藏。
解说词:感觉方便的,除了像陈庆梅这样在两个城市生活的人以外,还有公交车上的乘务员。程来声是电车103路的首席驾驶员,已经从业31年。由于他驾驶的线路是从北京火车站首先发,因此能接触到不少外地乘客,京津冀交通一卡通出现后,最明显的变化是再不用找零了。
程来声:我们也不让接触钱,只能我们跟乘客互相调。这么也影响司机的安全,有了京津冀一卡通以后,他们也享受北京的五折的优惠。
解说词:去年年底京津冀交通一卡通在北京、天津、张家口、廊坊和石家庄率先试点启用,并开始建设区域清分结算平台。京津冀三地居民,仅凭一张卡,就可以轻松行走三地。
张福顺:截止目前北京市一共有139条公交线路实现了一卡通的互通互联的功能,主要包括了北京市公交集团旗下的110条线路以及运通公司旗下的29条线路。
解说词:未来,一卡通的通用范围将逐步扩大,包括公交、地铁在内的主要交通方式都将囊括其中。预计到2017年,京津冀三地的所有公共交通将全部实现一卡通。
主持人(高歌):看来有了这个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之后,对于很多像陈庆梅这样经常往返于两地甚至三地的朋友,未来不在少数的。
主持人(聂一菁):对,方便很多了。
周正宇:每个城市实际上都是有财政补贴的。换句话说,我们原来区域外的群众是不能享受这一个城市的自己的财政补贴。它这个财政补贴有地域性,现在实际上打破了。
主持人(聂一菁):真正体现了一体化发展。
周正宇:是,一体化,打破一亩三分地了。
主持人(聂一菁):能吸引更多市民乘坐公共交通,这样也避免了路上拥堵的现象发生,的确非常好。
主持人(高歌):针对于京津冀交通的协同发展,天津又有哪些自身的特点,下面我们马上联线天津电视台的演播室,一起来听一听天津市交通运输委主任王福山,他是怎么说的。
主持人(皮文理):好的,这里是天津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演播室,我是主持人皮文理。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天津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建设情况,今天我们演播室特意请到了天津市的交通运输委的主任王福山。王主任,欢迎您今天参加我们的讨论。我们知道天津是一个滨海城市,也是一个港口城市,那您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过程中,有哪些运输方面的特点?
王福山: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一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十年来两港(海港和空港),双高(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三快(快速轨道、快速路、快速公交)为骨架的对外交通体系的形成,极大的提升了城市载体功能和服务区域交通运输的能力。
二是“一带一路”的建设,将为京津冀三地提供海陆交汇航运枢纽。
三是作为全国四个自贸区之一,为京津冀提供了一站式国际贸易,便利通关服务窗口。
四是日益完善的天津陆海空综合交通体系,将为京津冀提供海铁、空铁、空海等便捷高效的连接方式。现在天津港在异地设立了25个无税港,机场开通了京津空铁联运,在京津冀地区设立了异地城市的候机厅20个,累计接待乘客50余万人,得到了广大乘客的认可。还开拓了游轮加飞机的联运等新模式,开辟了亚洲最大的游轮母港到北京首都的旅游专线,为三地旅客丰富了高端旅游产品。
主持人(皮文理):听了您的介绍,应该说很多观众会对以后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交通一体化方面有更多的期待,非常感谢王主任参加我们今天的话题讨论。好的,天津的情况就是这些,我们下面把信号交还给北京演播室。
主持人(聂一菁):好的,感谢王主任给我们的介绍。下面我们要联线河北电视台的演播室,来听一听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金浩为我们介绍一下,对于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河北省工作的发力点主要是哪些。
主持人(张霞):好的,主持人,那现在坐在我身旁的正是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金浩。您好。我们问第一个问题就是在京津冀交通协同发展的工作上,我们河北省的发力点在哪里?
高金浩:我们今年,2016年要实现北京大外环940公里,其中河北境内是850公里。
第二个大通道建设是连接首都北京从门头沟出来,沿着河北的太行山建设,到河南的安阳太行山高速公路,全长680公里,连接山西,连接河北,再往北连接张家口。
第三个就是和天津之间我们建设津石高速公路。大家知道,京津冀协同规划有三个地,就是北京、天津、石家庄。那么这三地之间同城化、大通道的建设,北京到天津,北京到石家庄不用说了,都是非常发达的。但是石家庄和天津之间这方面是一个短腿,高铁、高速公路直达的现在还没有,所以我们要建设津石高速公路,推动津石之间的高速通道的建设,推动京津石之间大通道的建设,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主持人(张霞):同城化,大通道,非常值得期待,谢谢高厅长今天作客我们的演播室。我们的问题就这些,接下来我们把画面交给北京主演播室。
丛冠月:欢迎来到新媒体演播室,我是北京时间的主播丛冠月。其实全国各地的网友朋友也都在积极参与这个话题,我们通过一幅图片来了解到底是哪个区域的人更关心这个话题。可以看到,北京关心交通发展的人最多,其次是河北、浙江、天津。对于这个问题是男性更为关注还是女性?可以看到男性关注问题的是人占到57%,而女性为43%,比男性少了14%。从横向上面来看,年龄段在20-29岁的人最关心交通发展的问题,其次是19岁及其以下年龄段的人。可以看出年轻人非常关注未来的交通发展问题。好了,以上就是我们关于这个话题的数据分析。
主持人(聂一菁):其实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应该说是北京市政府缓解交通拥堵工作内容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说到缓解交通拥堵,其实每一位交通参与者都应该群策群力,路上有哪些地方具体是大家堵心的地方,我们先来听一听大家的感受。
(播放视频)
主持人(聂一菁):周主任,我们看到北京市民很有责任感,观察的面也很全面。据我了解,咱们北京市交通委在疏堵方面今年也是下了一些猛药的,究竟有哪几方药,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周正宇:今年我们主要的还是加强我们疏堵工程。做的最好的是豆各庄。第一,一个口变成两个口,增加。再一个,一定要把辅路拓宽。它原来外面是一个排水沟,我们是做工程,把排水沟保留,底下还能走水,还能排水,上面拿盖板给盖上,变成路。这一下就行了。
主持人(高歌):小手术实施之后,受到了附近居民的一致好评,我们也到现场去看一看。
解说词:家住朝阳区豆各庄乡朝丰家园小区的居民柳玉玲,每天接完孩子放学,都要途径京哈高速的豆各庄出口,在今年2月以前,这条仅7公里左右的路程对她来说可是慢慢征途。
柳玉玲:过了五方桥以后就是豆各庄出口,有一次走了一个小时到出口,就一点走不动了。
记者:大概能到什么地方?
柳玉玲:我觉得能堵到四环。
解说词:像柳玉玲一样苦恼的,绝不只她一人。据了解,京哈高速豆各庄出口,是去往朝阳区豆各庄及通州区台湖等区域的主要出口。仅就豆各庄乡据不完全统计就有10个大型社区近5万居民,如此大的通行需求,使豆各庄出口交通拥堵严重,成为本市东部地区的常发性拥堵点段。据悉,豆各庄原有仅一条车道,出口通行能力为1200辆每小时,高峰时段,该出口的实际需求达到3600辆每小时,饱和度达到300%,拥堵程度达到1公里以上,平均拥堵时间在30分钟。
记者:最堵的时候能排几排车?
柳玉玲:整个排满了,说不上几排了,排了五、六排。现在应该是三个车道,能排五、六排。
解说词:为缓解豆各庄出口交通拥堵状况,方便居民出行,市交通委对该区域进行了疏堵工程的改造。改造中,将原豆各庄出口辅路拓宽了6米,并由两车道增加至四车道,通行能力由原来的1200辆每小时提高到2400辆每小时,同时在白鹿收费站西侧新增一个7米宽的主路出口,可分流豆各庄出口流量1500辆每小时。
柳玉玲:你看现在根本就不堵车,非常畅通。周边环境也特别好。
解说词:改造完成后,晚高峰从京哈高速主路至豆各庄桥下路口,通行时间也由原来的平均30分钟缩短至5分钟。
主持人(聂一菁):这豆各庄桥下通行时间从30分钟缩短到了5分钟,可见咱们的疏堵工程效果非常显著。
周正宇:这就是我们真正把我们的工程技术,把我们的治理,把我们的管理能够综合运用到解决具体拥堵问题上。
主持人(高歌):我们相信见到成果之后,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会更多的配合这项政策的实施。刚才为大家介绍的很多的猛药,我们也特别期待真正的早日能药到病除,让道路痛快起来。那么对于交通拥堵这方面,我们的网友又有什么样的疑问和看法?接下来我们也将镜头转向网络演播室,有请北京时间的新闻主播跟我们一起来探讨这样一个话题。
丛冠月:听众朋友,观众朋友,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北京时间的新闻主播丛冠月。交通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现在我们就来听听网友们都是怎么说的。让我们先去听听微信互动平台的网友互动情况。可以看到大家的互动还是非常激烈的。
来自首都之窗的网友“随意”,他发来了很多的字,我们看看他说了什么。他说,每天路上最闹心的事就是挤公交、挤地铁。挤公交每天人特别多,尤其是夏天天气热,每天挤的一身汗,坐公交不仅挤,路上还特别堵。所以地铁的早晚高峰人也特别多,每次要等三四趟才能挤上去。上班挤完地铁就感觉整个人都要虚脱了。
北京发布的网友“小妹”,她是带来一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北京早晚高峰地铁确实是非常的拥堵。可以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更加的紧密了。
好的,最后我们再来挑选一段视频吧。这位北京时间的名叫“铃铛铛”的网友是发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听听他要说些什么。
铃铛铛:我家住在双桥,每天上下班的时候都要经过京通,别说早晚高峰,就是晚上十一点下班的时候,还要经常堵很久,我真的非常困惑是什么原因造成京通如此拥堵,京通快速拥堵情况什么时候才能得到缓解?
丛冠月:说到京通,冠月我自己作为中传的学生也是非常有感触,我每次走到高碑店少则堵十分钟,多则三、四十分钟,真是堵的不要不要的。司机师傅每次走到那儿也是表示非常无奈,这个位置,为啥就这么堵?
周正宇:这个地方我也去看过。主要是它的道路系统还没有形成。它底下的双桥路,没有实现规划。这条路因为拆迁了,拆迁面积比较大,延续时间比较长。这次我们广渠路很快就要通车了,广渠路在双桥是有立交桥的。广渠路通了以后在南边,必然要跟京通路很好地连上,这个地方的规划应该会加快来实现。等实现了以后,这个地方的出口我们再来研究,可能现在宽度不够,辅路也不够,我们把京通的辅路可能也要加宽,这样的话我们到时候一块儿来改造,就能实现。
主持人(高歌):还有一件事也是咱家门口不得不关心的,那就是停车问题,这不,家住在东城区的王先生,每天晚上回家都为了停车发愁,我们也通过小片来看一看。
解说词:北京市民王品强,家住东城区新中西里小区,每天外出归来,让他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停车。
王品强:有时候能挤着能凑合,你要到晚上八、九点的时候就不行了,就找不到了。
记者:找不到,只能一圈一圈在这儿绕。
王品强:一圈一圈绕,两眼这么看,那么看,哪有地,来回找。
解说词:停车一位难求的根本原因,在于居民无节制,遍地私装的地锁。
王品强:有横着装的,竖着装的。为什么?他没地停,最后怎么办,就这儿加一个锁,那儿加一个锁。
解说词:记者发现,在每一个所谓的停车位上都不只一个地锁,更有甚者用了三个地锁占据车位,本来应该所有居民共享的空间,就被各式各样的地锁占为己有。甚至小区当中还惊现了不少最牛停车位。
王品强:原来是在这儿搁着。后来完了以后,他上这儿来了,这儿弄一个链子,他给挡上,这么点地,他给插进去。
解说词:遍布满地的地锁不仅仅影响着王品强这样的有车家庭,更影响着无车家庭的正常生活,住在同一小区的关蓟老人就深受其苦,这些地锁不仅占用了人行步道,就连晚上下楼溜弯,也成为了一种奢侈。
关蓟:晚上出来就得看着脚底下,因为连马路上都有地锁,所以出来很不方便,咱们小区已经摔过好几个老人了。
解说词:据了解,新中西里小区目前有1300多户家庭,4000多位居民,私家车数量超过了300辆。
白素娟:原来是二百多个地锁,随着买车的人多,到时候停车难,所以现在地锁又多了。车又多了,原来不装地锁的,人家回来没车位,他们也装上地锁了,现在地锁得三、四百个地锁。
主持人(聂一菁):周主任,刚才我们看到这个小区挺有代表性的问题。
周正宇:非常典型。
主持人(聂一菁):老旧小区本来停车位就很少,再加上私装地锁现象屡禁不止,像这样的顽疾,咱们怎样来解决?
周正宇:像这种私装地锁现在应该反响比较强烈,侵占了公共利益,侵占了多数人利益。这个现在明确是取缔的。我们大致是这样,一个在小区内部找,还有没有空地,还有没有能挖潜的地方,然后是不是能够有一些绿地,结合绿地的情况,铺成草皮砖也可以停一些车。还有一些有空间的地方,能不能建设机械立体式的停车位,在小区外围,马路上,我们划一些夜间的临时停车位。然后周边有没有一些单位,有没有一些商场,有没有一些办公写字楼,商场的地下车位,可以错峰用。
主持人(高歌):其实像周主任刚才提到的一些举措,据我们了解,现在已经是在部分的老旧小区开始执行了,具体效果怎么样,我们也通过小片来了解一下。
解说词:市民薛玉起家住东城区十字坡东里社区,该社区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由于没有相应的管理单位,小区内环境杂乱,外来车辆随意进出,周边写字楼商场等工作人员车辆,白天长期停放在小区内,部分居民由此看到商机,安装地锁,向周边白领出租。
薛玉起:这儿一个、这儿一个、这儿一个,全部是地锁,没有规划,没人管。
解说词:不过,小区的停车乱象在2013年有一个彻底的改观,当时十字坡社区就此问题召开社区居民大会,会上大部分代表同意对十字坡小区进行停车规范管理,决定采取社区自治聘请专业停车管理公司,对小区停车进行管理。同时,对小区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改造中小区共拆除地锁约250余个,阻车柱30余处,同时拓宽小区内道路,规划停车位,极大地缓解了停车乱象。
薛玉起:改造后,车辆确实比较通畅,也好过了。另外,停车位增加了不少。
解说词:管理公司进驻后,经过改造整治,规划停车位,小区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本着能满足、不固定、就近停放的原则安排车位,停车高峰期禁止外来车辆进出,小区停车井然有序,现在薛玉起外出归来,用不了5分钟就能够找到一个停车位。
记者:像您的停车大概一年费用是多少?
薛玉起:1600吧。
解说词:为了能够尽量满足社区居民的停车需求,东直门街道还与周边单位达成共识,为小区居民开放错峰停车。
徐为本:经过我们调研,除去在建工党校错时停放的50辆车以外,小区基本上车位跟车辆能够达成一致,这样就是说可以保证每户居民一辆车的优先停放。
周正宇:实际上我看它的资源还有空间,因为它还没立体,今年开始还是试点在推开,但是上次在人大会上,人大给我们提出来,说你们的试点太少了,扩大,多放射出来。我想,我们应该在资源统筹利用上,通过这种管理能释放出来很多能量。
主持人(聂一菁):我相信如果更多的小区居民能够借鉴这种,非常先进的自治管理模式的经验,加上政府很好的科学引导和管理,我相信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将会逐渐得到一个改善。
现在我们的网友对于停车和交通问题有怎样的关注,下面我们要把视线转向我们的网络演播间,请北京时间的主播,为我们来梳理一下。
丛冠月:欢迎来到新媒体演播室,我是北京时间的主播丛冠月。日前发布的《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中指出,北京市的出行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全日的绿色出行比例将达到75%。同时,构建与出行距离相匹配的交通发展模式,形成一刻钟生活出行圈,一小时城市交通圈,一小时京津冀区域交通圈。2020年初,逐步形成安全、绿色、高效的、便捷的、经济的、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主持人(聂一菁):衣食住行,这行跟百姓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您看今天我们聊了有关交通的很多方面的话题,从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聊到我们家门口的疏堵,停车问题等等。周主任您作为北京市的交通委主任,未来您的工作重点将会侧重哪些方面?
周正宇:我们一个是要京津冀一体化,交通要先行,这个我们一定要做好。再一个,我们按照治本和治标两个方面,政府要下大力气努力,特别是北京还是要强调:公交优先,绿色出行。最后,我们希望每一个北京的市民,咱们大家共同一块儿来努力,来面向我们未来,让北京的交通明天会更好。
主持人(聂一菁):我们也相信通过大家群策群力,一定能让北京的交通一路畅通,路路畅通。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