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视频北京 > 访谈 > 市路政局谈“提升为民服务规范化透明化水平,加强城市道路管理”

市路政局谈“提升为民服务规范化透明化水平,加强城市道路管理”

文章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15-09-14 16:30

分享:
访谈时间:2015年7月23日 
  访谈嘉宾:
  刘长革 北京市路政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侯小明 北京市路政局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处处长
  乔晓军 北京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主任 
  简介:本期嘉宾将在节目中为您详细介绍北京市路政局工作职能、近期工作内容以及道路管理和养护的方式、北京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等方面情况。
  主持人:“纠正庸懒散拖 树立行业新风”,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收看到的是北京市政风行风热线走进直播间节目。今天我们请到北京市路政局城市道路管理养护中心的负责人来和大家就城市道路养护情况进行交流。首先认识一下今天的嘉宾:
  北京市路政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刘长革,欢迎您。
  刘长革:网友同志们,大家好,非常高兴下午跟大家进行交流。
  主持人:北京市路政局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处处长侯小明,欢迎您。
  侯小明:非常高兴作客首都之窗,也感谢主持人。
  主持人:北京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主任乔晓军,欢迎您。
  乔晓军: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的乔晓军。

  一、北京市路政局近期工作内容
  主持人:首先是不是请刘局介绍一下这一年来或者是近两年来,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的工作主要做了哪些,主要是在忙什么?因为您上次来作客是2012年的时候,跟大家交流的是微循环。
  刘长革:对。上一次交流的是北京市交通疏堵工作和微循环建设,这一次是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相关工作。
  路政局的工作职责是三方面。一方面是北京市的一般公路,也就是郊区公路的建设、养护、路政、执法和管理。第二方面是我们城市道路的养护、维修、路政管理和其他的相关管理工作。第三方面是北京市107个铁路道口,这项工作由相关部门进行铁路道口的安全管理。主要是三方面大的行业管理的工作。
  今年,路政局的整体工作部署是围绕建设、养护、管理为一体的工作思路,本着服务的理念,更好的为市民提供服务。今年我们预计在郊区公路进行大面积的改造,安排大修工程27项,养护投资全年度大约达到23亿元。我们城市道路今年还安排11项大修工程,还有相关的桥梁改造工程。特别是今年还要对三环路的三元桥跨京承路的桥梁进行大修,难度非常大,位于交通结点,工作复杂程度高,也希望大家关注的我们,对这项工作给予支持和理解。这是城市道路整个的工作。
  今年,铁路道口方面还要做一些郊区铁路道口的平改立工作,今年要做三个铁路道口平改立起来,提供更加安全的交通环境。
  同时,上次交流的交通疏堵工程,微循环建设仍然是建设。这两年来,疏堵工程平均完成了100项,微循环道路实现了100公里,这个成绩的取得有本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也包含着广大网民朋友们,社会各界对路政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借此也代表交通委、路政局对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
  主持人:谢谢您。您介绍的工作里面,比如说郊区要进行27条道路的大修,还包括今年要开展三元桥的大修,分别是在什么时候,目前的进展怎么样?
  刘长革:郊区的大修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了。到目前为止,完成了将近60%的工作量。整体的工作今年的主体工作到今年十月份完成。三元桥跨京承路的大修,按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活动的保证要求,也按全年工作的部署,预计今年九月中下旬展开,我们争取年底之前把这项工作完成。
  主持人:包括我们开始道路大修,桥梁大修的时候也同时会跟相应的比如说交管部门进行密切配合,包括通过新闻媒体告知公众,大修的时间,绕行路线,对交通产生的影响对不对。
  刘长革:是。目前方案基本确定了,在确定方案的过程当中,我们本身和交通管理部门,我们的城管执法部门,我们朝阳区的属地政府,以及我们相关的各方面的专家进行了方方面面的论证,应该说,我们前期的工作做得已经是完成了90%。下一步实施的时候,我们要通过各种媒体,也包括平面媒体,包括电视,包括网络,包括路政局的官方微博等不同途径,对整个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主持人:谢谢您。回到今天的主题是提升为民服务规范化、透明化水平,加强城市道路管理。接下来我想问问,路政局在为民服务规范化、透明化的理念过程中,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刘长革:作为我们路正行业,我们相对比较重视我们的公开性、透明性、服务性。因为我们的工作和广大市民朋友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通过几个途径。
  第一,我们为了广大市民朋友对我们更好的监督,也为了我们更好的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我们开通了96108路政服务热线。这个是24小时服务。大家在路上,郊区还是市区,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拨打这个电话,我们收集汇总安排相关部门解决。
  第二,我们路政局有官方网站,全名叫“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这个就是我们,有“意见箱”,通过邮件进行互动。
  第三,我们为了更好的做好城市道路的服务和管理,我们在主要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在所有的通道、道路都安装了公示牌,相当于有“身份证”,有维修电话,管理单位,监督电话。如果有问题可以直接拨打电话,方便大家对我们的监督。
  第四,我们通过应急管理体系,在全市范围内,主要是郊区公路有可变情报板,包括在高速公路和郊区公路上有这个,提供一些阻断信息,施工信息,绕行信息,也提供天气变化的信息,通过这些工作,为大家上路行驶,更好的安全出行提供服务保障。

  二、北京市路政局工作职能
  主持人:谢谢您。现在都讲究依法行政,程序公正,所以接下来是不是介绍一下,城市道路养护依据的法律是什么?
  刘长革:按照我们1995年国务院令有一个《城市道路管理条例》,这个是1995年颁布的。条例颁布之后,2005年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城市道路管理办法》,我们依据这两个办法。实际上城市道路管理中涉及到很多的问题,比如捉《道路交通安全法》,《北京市市政市容环境管理办法》,《北京市排水和再生水管理办法》等。同时,规定了城市道路在规划、建设、管理、路政方面规定了法定的各个部门的职责,工作的规则和相关的工作程序。同时在道路养护工作中,按管理的程序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进行依法行政。
  主持人:其实我在做咱们路政局的多次访谈中,大家也都知道,是分市区两级道路管理的,我们路政局养护中心是管城市道路,在城市道路中还有一些胡同,可能是区级或者是街道管。虽然做了这么多期,还是有点“晕”,我想我们第一次接触的网民朋友可能会更“晕”,是不是再介绍一下市区两别道路管理职责是如何划分的,城市道路设施总量是怎么样的?
  刘长革:这个问题非常好。在我的工作当中包括我的朋友、家人也有这样的疑问,到底这个路归谁管,出现问题找谁。今天借此机会跟大家交流。
  第一,北京市依据的是《北京市城市道路管理办法》,里面规定了城市道路的主干路、快速路由市级管理。网民朋友们也不太理解什么是主干路和快速路,比如说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这种快速环路,包括放射性环路,京通快速,包括京开的辅路,还有阜石路,这种非高速的这种全封闭的道路叫快速路,我们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主干路和快速路的管理,包括养护和路政的相关工作。
  各个区的交通路政部门负责区级的管理,城市的次干路、支路,包括主持人讲到的城市的街道、胡同这样的一些小路,都由我们区级的交通路政部门进行管理、维护和路政执法这些相关工作。
  如果说这方面大家还有一些具体的疑问,比如说这条路到底归哪管的问题的话,我们也欢迎大家拨打路政热线:96108,我们会给一个满意的答复。
  主持人:那么城市道路设施总量的情况呢?
  刘长革:全市有8931条,总里程6425公里,道路总面积1亿平方米。这个其中,我们整个市级管理的道路407条,1477公里。区级的管理道路是4908公里,面积是5千万平方米。这从一组数据大家感觉到城市道路管理的范围基本上是以面积来作为单位的。我们全市城市道路有1亿平方米的城市道路,这里相当于市和区两级各占一半,这个数字表明我们要做好城市道路养护和管理,市区肩负着很大的作为,共同发挥我们的作用,才能把城市道路管理好,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出行环境,所以我们希望跟大家一起为城市道路更好的服务,一起努力。
  主持人:这个工作量相当大,因为城市的交通量非常大,人口多,包括城市属于快速发展建设期,还得有不断的养护,还得应对一些突发事件,我们的工作很辛苦。
  刘长革:对。
  主持人:接下来说说城市道路养护的职责是什么,包括我们工作的组织方式又是什么?
  侯小明:我来介绍一下,城市道路养护的管理,指导和监督是在我们路政局。刚才刘局讲到了城市道路管理分层级来做,不是一个路政局就把所有都做了,还有各区,区下面还有相关的单位。我们一方面对整个道路管理工作进行管理,主要的主干路、快速路。再有是对次干路、街坊路等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参与相关规范标准制定。这些年我们做了一些像《城市道路养护规程》《桥梁养护规程》这些基本的技术操作的相关文件,还有一些费用的标准,主要是为整个体系的规范化这样的一些工作。
  第三,道路在运行当中的保障。比如说超限运输这方面的管理,桥梁上挂件这些许可管理,还有占掘路,开路口的一些相应的许可管理。这都是在我们城市道路管理使用方面的一个保障的方面。这是主要的职责。
  我们路政局在城市道路管理方面下设一个重要的道路管理机构,这个机构就是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也就是我们乔主任负责的这个中心。相对来讲,各区县有我们公路的管理机构,就是各区县都有一个分局,城里比较集中,地域比较集中,目前市政府是编制要求,我们设立一个管理机构,就成立了这个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
  我们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的职责是全路网的整个城市道路的路网的运行的,设施运行的检测监测和养护工程的组织实施,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检测监测和道路、桥梁,像刚才说的三元桥这样的大工程的组织实施,这是我们城养中心主要的职责。
  具体的工程的组织方式,像大修工程,我们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招标方式确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中心按这个确定的单位来继续组织工程的前期和过程的监管和最后的竣工验收工作。
  像日常的养护、修补工程,还有一些道路的巡查,数据采集这些日常的养护作业,主要是通过委托合同方式,用咱们现有的养护企业,主要是市政路桥养护集团,还有一个是公联公司来从事这方面的养护作业。组织方式基本上是这么一个方式。

  三、北京市路政局对道路管理和养护的方式
  主持人:接下来是不是请乔主任介绍一下,作为北京城市道路的“医生”“美容师”,市级的道路由您这边相应的管理和养护,我们养护管理的方式,特别是对道路病害的快速处理方式,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乔晓军:道路都有它的使用年限,当初设计的时候就有使用年限。在这个年限里面,道路可能要出现这样那样的病害,早期出现应该是一些裂缝的病害。在我们管养的1200多公里的道路上,每年裂缝这一块每年大概是25万左右长度的治理。前期的治理是减少后期的病害,同时延缓道路使用寿命。
  第二,针对咱们道路上出现的不规则的病害,比如说局部区域没出现坑槽,刚出现裂缝,我们按一周进行“周小修”的计划,进行定期治理。我们委托两个养护单位,一年把这个都计划好,按周期进行修。
  第三,咱们一些变形影响到车辆或者是行人正常通行的,有安全隐患的,要纳入到中修或者是大修里面一并解决。真正我们比较关注的是路上的坑槽。这个坑槽这两年路政局提出了一个“24小时修复病害”,我们一旦发现这个病害,不过夜,24小时之内进行,这是我们针对道路危害进行的工作。
  主持人:这个“24小时修复机制”怎么提高工作效率的呢?
  乔晓军:“24小时修复机制”的这个理念是刘主任在我们中心当主任的时候就提出这个理念,真正的24小时是有基础的。首先把所管养的400条路,通过合同的方式让两个养护单位负责养护,我们中心有一个进行管理。这样,我们在队伍管理上形成了两个队伍,一个是养护单位的专业队伍,和我们监督管理的队伍。我们把所有的400多条路,划区域,划路,把每条路都责任到人,巡查员建立一个系统,我们平时使用的PDA,能够发现问题可以照相,及时传输到我们的管理网站上,给病害定位。从发现定位再去通知去做,可能影响了一个时效性。这次巡查的同时,设置专业的巡查车辆,车辆里面有一些临时修路面的材料。比如说路面有坑槽,有补料,哪个步道上缺了一个砖,直接拿安全的锥桶码放好,再通过一周的计划进行修理。从2014年把这个工作常态化,我们在管养的范围里面设了24个点,有102组的巡养一体化的班组,把我们所管养的道路全部覆盖。同时对每条路都做到一日一巡,才能保证24小时。所以说,我们这个就是作为中心的巡查大队,不定期的对养护单位的巡查进行抽查,通过双方的管理,逐步的在实现所有的管养的城市道路实现24小时发现病害,及时处置。
  主持人:实际上我们能提出这样的目标,并能按这种目标进行工作的模式,是由相应的更规范,更完善,或者是更高手段管理的模式和相应的技术标准来做支撑的。接下来其实我想问问您,现在也是在北京的汛期,北京的汛期是不是我们道路的病害,包括一些像突发的道路的塌陷事故多一些,是有季节性的。
  乔晓军:城市道路塌陷这几年我们也进行了分析。应该说,塌陷的时段还是比较有特点。一个是在咱们的冬春相交的季节,冬天冻了,有沉陷,但是托住了。一旦春天融化的时候,就显现出来了。这是一个小高峰期。真正的高峰期是汛期。北京的地下水前几年很低,现在这几年有往上涨的趋势,但是还是很低。降水造成地表水回灌,一些土质疏松的路段,这些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同时,我们进行了统计,统计的过程中,在咱们的春融季节占了23%,汛期是58%。同时,塌陷里面还有一些引起的原因,我们也进行了这个,一个是在咱们道路下方,一些暗挖的工程,比如说地铁、热烈在施工过程中,对地下的原状土有一个扰动,因为个土质,有管线和没管线的地方汗水量不一样,有一些措施做到位了,就没问题。有一些稍稍没有预料到可能就容易发生突发事件,这也是城市道路突发事件发生的一种。同时,咱们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应该说,在北京城区,四环也好,五环也好,老旧管线比较多,随着这几年城市地下暗挖工程加大,造成对管线有一些影响。管和管接口处出现错位,咱们城市用水有早晚高峰,造成的出水量不一样,把这个错开的进行冲刷,日积月累放射到地面形成塌陷,也有这些方面的因素。同时,还有一些原来在北京,咱们的地下有一些空间的老旧设施给废弃了,没有人去养护,随着一些其他的诱引的影响,这些地下空间逐渐的也是往上渗透,形成这个塌陷。这几年还有一个是道路的降水,造成一些周边的土地容易出现沉陷。这是北京城市道路塌陷事件的几种原因的分析。
  主持人:我们分析原因掌握情况之后,如何开展这种应急处置工作,既然我们知道地下有扰动的区域可能会造成塌陷的隐患,所以我们的这种重点排查会不会围绕这些区域进行呢?
  乔晓军:我们针对城市道路出现的突发事件,首先是根据我们管养的设施,在区域里面合理分布应急抢险站点。这些站点我们计划在未来三、五年之内实现所管养的范围内建44个大中型的应急抢险站点。我们设立了东南西北四个大型的站点,应对北京城市道路、桥梁的重大突发事件,同时建立40个中型的,解决城市道路路网的一些病害。这些站点我们通过两个途径来设立。一个是到达时间,不许超过半个小时,就是半个小时肯定要到达。同时,根据覆盖面积,辐射范围,确实正常交通下,咱们能够到的,有一个里程、面积、到达时间的限制。现在已经有14个应急站点具备了这方面的工程。有了站点之后,我们要在平时在这些站点里面准备一些设备和物资,以应对随时出现的这种突发事件。应该说,我们有人员的站点,人员的站点里面基本上有一些小型的设备,还有一些能够常用的物资,基本上在这些小型站点里面都要有。
  第二,我们联合咱们的管线的单位和穿越的单位,加强监管。管线这一块这几年有一些检测,我们有道路检测,管线也有检测,这两年将检测成果共享,相互配合。管线一旦有安全隐患的话,联合治理,这样对突发事件能降低一些。
  同时,对地下暗挖加强监管,减少这些突发事件。我们措施有了,手段也有了,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还是要有抢险的原则。
  抢险的时候基本上是“先抢险、分分责”。突发事件一旦出了,第一是对人员和物资进行抢救。第二步,我们要看看这次的突发事件有没有次生灾害,如果是随时
阅读全部
立即发布

图片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