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田伟: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联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作为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知识产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一直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在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今天我们专门邀请到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新胜先生,北京市版权局二级巡视员丁梅女士,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副总队长、督办贺捷先生,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督办王宁之先生,北京海关二级巡视员曹永斌先生,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二级高级法官张晓津女士。
首先,请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新胜先生介绍2021年北京知识产权保护总体状况。
-
嘉宾
潘新胜: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北京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我谨代表北京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各成员单位,欢迎参加发布会的各位记者朋友,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北京知识产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下面,我就2021年北京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和2022年工作思路,向大家作介绍。
一、2021年北京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情况
2021年,北京市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持续全国领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显示,北京在全球科技城市集群榜单中排名第3位。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年度考核中成绩为优秀。2021年,全市专利授权量19.9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7.9万件;全市商标注册量42.8万件;著作权登记量102.5万件;植物新品种申请量649件,授权量366件。在第22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获金奖8项,居全国首位。截至2021年底,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5件,持续全国领先;有效发明专利量40.5万件;商标有效注册量257.9万件。
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方面,市知识产权局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645件。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办结知识产权类案件580余件,罚没款2700余万元。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检查各类实体经营单位1043家次,巡查网站3千余家次,结案82起,罚没款50.62万元。市版权局监测发现侵权链接总计1991.4万条,受理版权纠纷调解案件10246件。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种子和植物新品种权检查2291次,未发生植物新品种权侵权案件。市公安局破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262起,刑事拘留875人。北京海关查获涉嫌侵权商品3284批次,63.4万余件。
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全市各级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85954件,审结案件74805件,其中审结知识产权民事案件48316件、行政案件26489件。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审结、审查、逮捕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96件415人,依法批准逮捕106件164人。
全市17家知识产权类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知识产权纠纷11040件,调解成功4438件。全市共接收知识产权举报投诉1639件。
二、主要工作特点
一是完善知识产权顶层设计,凝聚知识产权工作合力。
坚持党对首都知识产权事业的全面领导。全市各单位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蔡奇书记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和陈吉宁市长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北京市人民政府知识产权合作会商暨知识产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自觉站在“两个大局”高度认识和把握知识产权工作。
优化首都知识产权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编制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研究起草《北京市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并经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已正式颁布;《北京市种子条例》已于2022年4月1日正式施行;颁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指引》。首都知识产权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发挥区域知识产权集群优势。怀柔区整体布局怀柔科学城知识产权工作,平谷区建立“三省四地”知识产权合作联席会议机制。丰台区查处侵犯“袋鼠”注册商标专用权案入选全国第一批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优秀案例。房山区成功注册“房山黄芩”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密云区加强蜂产业商标品牌培育。加强京津冀知识产权领域合作,开展区域品牌推介,强化商标专用权跨省市保护。
二是加强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保驾护航。
健全工作机制。印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方案》,成立市级工作专班,建立健全市级横向协作、市区纵向联动工作机制,市区执法、司法部门构建重大案件会商机制和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监管机制,实现冬奥会、冬残奥会知识产权全方位、立体化保护。
加大监管力度。针对“一墩难求”引发的制假售假问题,迅速组织执法力量,加大重点领域检查力度。加强赛事节目版权保护,联合有关部门主动约谈重点互联网企业,严格规范互联网平台赛事转播和营销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冬奥纪念品、隐性营销等各类侵犯冬奥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
加强宣传引导。组织全市冬奥知识产权保护业务培训,指导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排查冬奥侵权线索。制作冬奥知识产权保护公益宣传片、海报及宣传口号,在网络平台、公共交通等多渠道传播,形成宣传热潮。多部门联合录制广播电台节目,宣传“咱们身边的奥林匹克标志”。
三是多方协同,打造知识产权多元保护格局“北京样板”。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市公安局会同相关部门建立知识产权执法司法协作机制。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与市检察院联合建立移送案件监督保障机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线上审理工作机制,全市检察机关推行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双向衔接线索移送机制,我市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更加顺畅。
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持续推进网上立案和云庭审,版权登记全面实现一网通办和登记数据的数字化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检察案件中均引入技术调查官作为专家辅助案件办理。入驻服贸会、环球影城等大型展会活动,实现知识产权“零投诉”目标。严厉打击涉嫌“元宇宙”商标抢注和“蹭热点”等商标恶意抢注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高质量建设专利行政裁决示范区。创新审理模式,简单案件当庭宣告裁决结果,部分案件采用“先行裁驳,另行请求”的方式审结,提高裁决效率。
深化知识产权领域纠纷多元调解。成立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多元调解实体化运行。北京、中关村两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深入对接行政、司法、仲裁、调解、检验鉴定、公证等渠道和环节,“一站式”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探索推进商标行政案件诉前化解机制,不断深化“多元调解+速裁”工作。
四是聚焦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两区”建设。
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我市被评为国家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首批支持省(市);海淀区、朝阳区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推动建立5G、人工智能等4个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芯片、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孵化近20所高新技术企业。
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印发《北京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方案(2021-2023年)》,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业白名单双向推送机制。开展知识产权保险试点,《“五项结合”为知识产权“上保险”》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我市首个专利许可证券化项目获批,15家高新技术企业入池获得融资。
推进全方位公共服务。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全覆盖。知识产权综合业务受理窗口实现商标注册申请、商标注册后续业务、注册商标专用权出质登记、专利申请受理、专利事务服务业务“一窗通办”。
五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首都知识产权影响力。
加强知识产权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业技术资源,举办服贸会马德里国际商标体系推广研讨会、中关村论坛知识产权平行论坛。积极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基地落地北京。支持在京机构主导制定首个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
推进海外维权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率先打造“应对指导、信息系统、专家支持、人才服务、分析研究”“五位一体”海外维权综合服务体系。海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信息库已汇聚全球98个国家的8万余件诉讼案件信息。
三、2022年北京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思路
今年,全市知识产权系统将坚持首善标准、对标国际一流,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局市会商议定书各项任务落实,一体推进《北京市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宣传贯彻落实工作。
二是推动“两区”知识产权全环节改革行动方案落实,认真做好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评价工作。
三是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强化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模式,提供便民利民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四是深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心服务窗口、证券化等工作。
五是推进建设本市知识产权综合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率和便利化程度。
六是深化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深入合作,完善快速响应研判等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
七是全面推进首都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举办系列知识产权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记者朋友!
-
主持人
田伟:感谢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新胜先生的发布和解读。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在座的各位媒体记者朋友,请大家提问,提问之前首先通报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
记者
《人民日报》记者:近期北京出台了《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能否介绍一下它的出台背景、主要亮点和下一步贯彻落实的安排?
-
嘉宾
潘新胜:谢谢你的提问,作为央媒,关注北京知识产权保护工作。3月31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8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并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市首部知识产权领域综合性地方性法规,也是新时期打造知识产权首善之区的基础性法规。出台《条例》是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和北京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知识产权重要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条例》制定呈现四大亮点:
一是《条例》坚持开门立法,通过调研座谈、专家论证、公开征求意见等方式,推动各方主体参与,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为《条例》的出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贯彻"全链条保护"的理念,提出构建行政、司法、社会共治的知识产权格局,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打击恶意申请商标注册,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三是聚焦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围绕"五子"联动,提出支持"两区"和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举措,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知识产权管理举措和保护模式,健全专利导航、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和质押融资等制度,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
四是彰显首都特色,提出加强传统文化、奥林匹克标志、网络平台、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等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与确权程序联动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信用评价和失信惩戒机制,培育法治化营商环境
《条例》的实施将有效推动解决知识产权维权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举证难等问题,为高质量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提供重要法律保障。下一步,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条例的贯彻实施:一是全面梳理现行文件,及时制定配套政策,丰富完善我市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二是有效发挥知识产权办公会议机制作用,将贯彻《条例》与推动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建设和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等工作一体谋划、统筹推进。三是持续跟进《条例》实施,对贯彻落实情况开展定期评估。四是大力推动普法宣传教育,使《条例》真正成为首都知识产权保护的利器。
-
记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2021年,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在强化知识产权执法、助力高质量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
嘉宾
贺捷: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要重拳出击、整治到底、震慑到位。一年来,我们坚决打击各类侵权违法行为,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案件查办方面,我们围绕重点领域、民生商品,强化源头治理,坚持关口前移,创新取证手段,努力实现职权全覆盖,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查办了商标侵权、假冒专利、违法违规使用特殊标志、奥运标志及侵犯商业秘密等各类案件,罚没款2700余万元。与公安部门联合开展“两会”“4·26”“10·21”专项执法行动,查处本市重点市场多家违法商户,查扣侵权商品3万余件,涉案金额近亿元。
在重大活动保障方面,我们联合相关部门全力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建党一百周年庆祝活动标识行为,全市查办20余件违规使用特殊标识案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力打击侵犯冬奥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共查办奥标案件150余件,罚没款170余万元;联合市知识产权局开展服贸会知识产权专项执法检查,及时纠正侵权行为,圆满完成服贸会保障任务。
在协同保护方面,我们积极开展执法协作,推动机制创新。围绕信息共享、联合执法、联合培训等方面签署《京津冀知识产权执法协作协议》,推动京津冀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与市知识产权局加强在执法衔接、信息共享、案情会商等方面协作;与北京冬奥组委签署执法合作备忘录,畅通了线索移送、权利人出证双向协作渠道;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标准统一等方面加强合作,努力构建沟通顺畅、快速高效的协作机制。
此外,我们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冬奥会开幕前夕,我们联合市知识产权局、冬奥组委,通过北京城市广播访谈节目开展奥标保护宣传,详细解读奥林匹克标志保护相关知识,提高广大听众和商家的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意识。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还通过市场监管局官网和总队“市监方正”公众号向社会发布了市场监管领域知识产权执法十大典型案例,营造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舆论氛围。
各位记者朋友,我们将不断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持续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深入推动知识产权执法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协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我就回答到这儿。
-
记者
《北京日报》记者:请问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在过去一年里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方面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
嘉宾
王宁之:谢谢你的提问。2021年,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始终把版权执法作为重要任务,以查办典型案件为抓手,坚持网上网下共同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专项行动方面。总队始终将“剑网”专项行动作为主责,聚焦热点业态,剑指短视频领域侵权行为。积极开展了体育赛事版权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在东京奥运会、欧洲杯赛事以及今年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开展网上巡查,大力整治未经授权非法转播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节目的行为。先后办理了北京某公司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录音制品供短视频用户使用案。查处了多家公司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其运营的手机APP向公众传播电视节目案,其中一起涉及贵州、湖北两省的共8个地区9个电视台的节目,涉及用户众多,覆盖面广,产生了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此案的成功查处,有效震慑了此类违法行为。
二是在服务保障方面。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全国两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点保障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项联合巡查,实现了“服贸会”著作权保障工作“零投诉”目标。参与反盗版工作专班,开展汽车24小时值守,处置重点侵权线索,并协调处理多起媒体、平台因涉奥版权作品使用规则认识不同造成的纠纷,有效保障了冬奥宣传报道和版权传播秩序。查处某网站借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名义牟取商业利益案,坚决维护良好的版权秩序。
三是在同防共治方面。根据国家版权局版权预警名单,针对重点热播电影,向各网站发出版权保护预警6次,针对网站盗播节假日热播重点影片的情况,总队立即启动绿色维权通道,固定违法播放证据,并联合市通信管理局第一时间切断侵权链接,先后关闭了5个网站的31条链接,营造了有序的版权环境。查处多起涉环球影城版权侵权案件,其中北京某公司侵犯环球公司“小黄人”等美术作品著作权案为环球主题公园的开园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彰显了我国依法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定立场和鲜明态度。
-
记者
《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这个问题提给版权局的领导,北京市在健全版权保护协同机制的同时,推动实现跨区域、全链条惩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等方面,有哪些主要的新举措?有什么效果?
-
嘉宾
丁梅: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北京市的版权保护工作,在全市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应对不断变化的侵权方式,进一步扎紧制度的笼子,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在强化行政司法版权保护方面,我们建立了版权保护行政司法协同机制,加强各部门沟通交流、信息共享、数据联通、会商研判; 打通版权非诉调解平台与法院多元调解平台、电子诉讼平台数据流转环节,推动建立分级管理制度; 成立了版权行业市域治理专班,深入分析版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做到早研究、早部署,妥善应对。
在提升版权管网治网能力方面,开展图片侵权等“网络黑灰产业链”的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恶意侵权行为;统筹协调各部门针对恶意侵权情况,从严从重快速打击惩处,实施联合惩戒;深入开展“剑网”专项行动,对著作权侵权违法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对重大或有典型性的侵权案件,协调推进案件查办。
在构建版权社会共治格局方面,我们探索建立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和调解优先推荐机制,完善版权人民调解机制,建立了“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支持行业协会为权利人提供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版权服务,加强对提供网络服务的各类平台的监测管理,充分发挥首都版权产业联盟等机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了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版权保护工作。
在创新行政执法刑事衔接方面,推进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立案标准协调衔接,进一步明确案件移送程序和标准;继续发挥行政机关在权利认证和作品鉴定方面的优势,共同推进案件查办;支持创新取证存证技术,逐步规范司法、行政执法、仲裁、调解等不同渠道的证据标准。
总之,健全版权保护协同机制,是大力提升我市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打造知识产权首善良区的具体体现。在推动过程中,我市广泛开展著作权法普及宣传,注重以案说法,充分保障各方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有效推动了著作权法的实施,为首都文化创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
-
记者
凤凰卫视记者:近年来,互联网平台企业新业态模式不断出现的同时,也出现了短视频侵权、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强迫“二选一”、炒信刷单、大数据杀熟等行为,不但损害了市场竞争秩序,也给消费者带来不便。请问,北京法院对此采取哪些举措?谢谢。
-
嘉宾
张晓津: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平台经济作为北京重要的经济形态,在北京的国际科技创新建设以及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中,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日益凸显的。正如刚才您提到的,现在发生的有关著作权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纠纷等等这些行为对市场竞争秩序也是有所影响的。对此,北京法院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做法。
一是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北京法院高度重视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领域的案件审理,通过司法裁判引导全社会形成崇尚、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例如,北京高院审结的字节跳动公司与微梦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明确了非搜索引擎应用场景下网站经营者设置robots协议正当性的判断规则。知产法院审理的央视国际与新传在线公司、盛力世家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认定网络平台“陪伴式”直播奥运会赛事节目构成不正当竞争。海淀法院审理的爱奇艺诉字节跳动全国首例算法推荐著作权案,深入探讨算法推荐下的平台注意义务。这些案件的审理,不仅促进了裁判标准的统一,更充分发挥了司法保护科技创新、维护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的职能作用。
二是通过提炼司法裁判规则,营造有利于平台经济规范发展的法治环境。北京法院多年来重视总结、提炼司法裁判规则,充分发挥司法保护作用,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北京高院去年制定发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指引》,对于涉平台企业的维权、抗辩可采用的证据提供了指引。北京高院总结涉互联网平台知识产权案件处理行为保全申请,应遵循“依法、审慎、必要”三原则,注重平衡权利人、被诉平台和社会公众三方利益。今年,北京高院即将于“4.26”期间发布《关于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审理指南》,该指南明确了惩罚性赔偿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适用规则,以此规范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行为,从而有效净化网络市场,促进网络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市场调研,切实回应平台企业对司法的需求。北京法院高度重视对涉平台经济知识产权案件的调研,通过调研报告和成果转化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今年,知产法院单独设立了竞争垄断委员会和专业的审判团队,提高竞争垄断专业化审判的水平。北京高院组织三级法院成立了课题组,将对平台经济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法律规制开展重点调研,通过开展三城一区建设、数字贸易港建设、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运行等领域的调研座谈,深入研究与平台经济相关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情况,防止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推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
记者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我的问题提给北京海关,请问北京海关通过履职尽责保护知识产权,在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谢谢。
-
嘉宾
曹永斌:感谢您的提问,感谢您关注海关工作。海关承担着进出境环节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职责,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枢纽”,是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海关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要求,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定位,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打击侵权违法,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北京海关相继开展了知识产权保护“龙腾”行动,寄递渠道知识产权保护“蓝网”行动以及出口转运渠道知识产权“净网”行动。全年共查获侵权商品3284批次、63.4万余件,同比分别增长了20.6%和14.2%,有力维护了公平有序的贸易秩序,为创新保驾护航。
二是运用首善资源,打造服务促进创新样板。去年,北京海关调研走访了全市53家自主知识产权重点企业,了解企业知识产权状况,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特点需求,开展“一企一策”服务。
三是带动区域合力,促进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北京海关牵头京津冀三地海关,构建起数据共享、布控共商、监管共治、人员共训、创新共育的知识产权保护共同体。
四是依托总部优势,畅通关企维权合作渠道。一是提升行业维权能力。例如,为中国烟草国际有限公司提供“套餐式”服务,促成中国烟草旗下数十个商标完成备案,打造自主品牌香烟海关保护渠道。二是带动跨区域执法合作,与兄弟海关联合查获进口涉嫌侵权止血纱布1.3万余片,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五是立足双奥之城,筑牢奥运标志保护屏障。北京海关与北京冬奥组委密切合作,协助办理奥林匹克标志海关备案;建立涉奥知识产权补充申报机制,协助冬奥组委快速核实商品授权;编发政策解读,使公众充分了解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海关保护规定,营造保护氛围。
下一步,北京海关将继续坚持“走前列、创一流”的目标,以“首善”标准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再上新的台阶。谢谢。
-
主持人
田伟:谢谢曹永斌二级巡视员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在我们发布会结束之前请北京市知识产权潘新胜副局长对我们今天发布会的主题再简单讲两句。
-
嘉宾
潘新胜:刚才,我发布了2021年北京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和2022年的工作安排,市市场监管局、市版权局、北京海关、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市高级人民法院负责同志也分别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涉及到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版权保护、海关保护、打击侵权盗版、规制平台经济等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
当前,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切和关注,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更需要各位记者朋友的大力支持。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知识产权重大决策部署,坚持首善标准、对标国际一流,坚持惠企便民、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我市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建设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田伟:谢谢潘新胜副局长。今天的发布会我们还专门为大家提供了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的白皮书,会后大家可以到前台领取使用。非常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参加今天的发布会。
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