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曾国藩的入门书

日期:2019-04-09 10:41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 未标题-2.jpg.jpg
  • 未标题-2.jpg.jpg

  原标题:读懂曾国藩的入门书

  

  《曾国藩传》  张宏杰 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张宏杰

  2019年,我出了新书《曾国藩传》。

  有的读者可能有点奇怪:你已经写了5本关于曾国藩的书了,为什么又出了本《曾国藩传》?

  确实,我和曾文正公“认识”已经很久了。在大学毕业后不久,我读了《曾国藩家书》。1997年,我开始业余写作不久,写了一篇散文《解剖曾国藩》,后来收入我2000年出版的第一本书中。再后来,我的博士论文和博士后论文写的都是曾国藩的经济生活,在中华书局出版时改名为《给曾国藩算算账》。此外,我还写了丛书《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的一到三。因此回头一看,在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我写得最多的一个人物,是曾国藩。不知不觉,已经写下了近二百万字,出版了6本关于曾国藩的书。

  伴随着这些写作,二十年间,岳麓版30册的《曾国藩全集》一直摆在书架上最方便取用的位置,其中的家书和日记更长年是我的枕边书。我收集了大量关于曾国藩、湘军及晚清政治、社会史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完成了对曾国藩多个侧面的分块式解读。这些都是这本《曾国藩传》的写作基础。

  之所以对曾国藩如此感兴趣,第一个原因,正如我在《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一)》的序中所说,对于中国这个文化体来说,曾国藩的更大意义是他展现的“中国式力量”。曾国藩全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证明了中国文化有活力、有弹性、有容纳力的一面。

  实话实说,我们面对的传统文化并不全是正面的,里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个人认为,曾国藩身上比较全面地集中了传统文化中的正面因素。相反,那些负面因素,比如“厚黑学”之类,在他身上是比较少的。在清代重臣中,他是第一个主张对洋人“以诚相待”的人。这一高度,今天许多中国人仍然没有达到。当然,另一方面,他也证明了传统文化无法突破的极限,这一证明意义也十分重大。总而言之,他让我们对祖先五千年来积累的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任何建设都需要寻找坚实的地基,我们无法和传统一刀两断,我们必须寻找接口。

  第二个原因,从个人精神成长角度看,曾国藩也能给我们提供力量。曾国藩这个人的一生,起点极低,而抵达的高度很高。其智商平常,一个秀才考了七次;身体禀赋很差,一生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出身也很平常,祖上几百年间都是平头百姓。年轻的时候,性格中还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他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这个过程是非常富于启发意义的。

  因此,曾国藩是一个钻之弥坚、仰之弥高的人物。从曾国藩出发,我们可以更深地了解中国传统思想史,了解晚清政治史和社会史。从这个角度看,为读者提供一本关于曾国藩的简明传记作为入门书也是必要的。

  所以在阅读、写作曾国藩将近二十年之后,我将以前关于曾国藩的拼图式写作和研究整合起来,补足其中的空白部分,形成一本简明全面的《曾国藩传》。目的是使读者花不太长的时间,就能完成对曾国藩一生功名事业和心路历程的了解。

  当然,因为这样的写作过程,这本《曾国藩传》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部分内容和以前的作品有重复。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想避免这种重复,却发现无法避免。因为关于同一个事件,材料并没有新的发现,结论也没有什么变化,如果仅仅换一种写法,也就是说,仅仅做一些语言的重新组合,意义并不是很大。

  不过我还是希望这本《曾国藩传》,和以前出版的众多曾国藩传、大传及评传有所不同。一个是侧重呈现曾国藩个人心路历程,而不是对生平和事件的研究式复原;二是对曾国藩的一生突出重点,而不是均衡叙述。比如关于剿捻写得较少,而关于曾国藩对外观念的转变及天津教案,则花了比较多的笔墨,以试图深入解读曾国藩主动选择做“卖国贼”的原因。

  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参考了大量的前人研究成果。在曾国藩研究领域,有朱东安先生的《曾国藩传》、林乾先生的《曾国藩大传》、董蔡时先生的《曾国藩评传》,以及萧一山、梁绍辉、董丛林、刘忆江、宫玉振等先生的著作,还有唐浩明先生的系列作品。此外,翁飞先生关于曾国藩和李鸿章关系的研究,董丛林先生关于胡林翼的研究,都令我受益匪浅。让我借这个机会,对他们表示感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