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依萌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遗产监测中心工作人员

日期:2021-08-16 17:26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分享:
字号:        
  • 张依萌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遗产监测中心工作人员
  • 张依萌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遗产监测中心工作人员

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曾有这样一支长城保护研究的“国家队”——长城保护工程项目管理组,张依萌是他们中的骨干队员。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他的工作,了解长城保护研究背后的故事。

2010年张依萌自北大考古系毕业来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工作。作为一位标准的80后,他虽然年轻,却已成长为一名文博界长城保护研究专家。从张依萌进入长城保护工程项目管理组,到今天成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监测预警平台负责人,十年来,与长城有关的工作,占据了他生活的大部分,他把满腔热血都投入到了长城保护研究这项漫长而伟大的工程中。

时间轴退回到2005年11月,国务院批准《长城保护工程(2005—2014年)总体工作方案》。2006年3月,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启动长城保护工程的通知》。长城保护工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光凭理想和信念就能实施的。要想顺利完成这项伟大工程,首先要打好基础,摸清“家底”。然而,在当时,关于长城的定义、长城的长度、长城分布等问题,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于是,长城保护工程项目管理组着手进行他们组建后的第一项任务:开展长城资源调查。

主图:张依萌-为公众义务宣讲长城文化.JPG

这是我国首次专门针对单一文化遗产开展的专项资源普查。

依靠查找整理文件资料、开展野外调查、现场采集信息等方式,项目组整理出包含位置、长度、时代、材质、保存现状、自然与人文环境、保护管理状况等近20项信息的十几万份材料、5个Tb的数据。以这些数据为基础,项目组于2007年建立了长城资源调查数据库和信息采集系统,起草了包含《全国长城资源调查管理办法》《长城资源调查工作规程》、《长城资源调查名称使用规范》《长城资源保存程度评价标准》《长城资源调查文物编码规则》、《长城资源调查资料检查验收技术规定》《长城资源调查资料档案工作规范(试行)》《明长城测量总体技术方案》《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专题数据生产与量测方案》等在内的32项关于长城保护研究的系列文件。其中《长城资源要素分类、代码与图式》(WW/T 0029—2010),在2010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

张依萌-培训长城志愿者,让更多志愿者成长为长城讲师.JPG

张依萌进入项目组接手的第一份工作,是参与编写全国《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根据前期调查结果,长城沿线大概有40000多个遗迹,仅明长城,就有墙体10053段、敌台7062座、烽火台8812座、关堡185处、马面3357座,与长城密切相关的各类遗存559处。张依萌与同事们整理填写了22000多份长城资源调查表,报告的大纲,他们改了七稿,文本写了七年,文本包含文字40多万字,图版600多幅、图纸500多幅,各类表格近400幅。

随后,项目组开始做长城资源认定,即认定某些长城资源是不是真的长城。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张依萌与同事们在2011年8月到2012年6月期间,核对了40000多条调查数据,张依萌更是在测绘公司的机房里住了一个月,一个学考古的人,最后竟然学会了编程。2012年6月4日,《长城认定资料手册》定稿。6月5日,在北京居庸关长城脚下,国家文物局正式将中国长城的精确长度(21196.18千米)向全社会公布。

2016年,项目组承接国家文物局委托项目,对十五省开展长城专项执法督察。在此次督察中,包括张依萌在内的项目组五个成员分别跟随五个调查组,每组督察三省长城保护管理工作。为此,项目组做了30多项督察细则,白天爬山、检查材料,和基层长城保护者座谈调研,晚上开会讨论总结,凌晨撰写报告…最后向社会公布了督察报告和15省排名,并将督察意见反馈各省政府,上报国务院。

2017年,长城保护工程项目管理组变更为长城保护研究室,张依萌根据工作需要,调离了原部门,进入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工作,成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项目负责人,同时也是长城世界遗产地专员,即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的“联络员”。他们利用这个监测预警总平台,为全国100多个世界文化遗产地提供监测保护专业咨询服务。目前,根据国家文物局的安排,张依萌与同事们正在忙着收集和审核各遗产地上报的世界遗产第三轮定期报告。

离开了“长城办”,并不代表离开了长城保护工作。在进入文研院第二年,他结识了“长城小站”负责人张俊和一群充满热情的民间长城爱好者,很快,张依萌加入了小站的“长城志愿者”行列。尽管平日工作繁忙,但他还是尽量利用业余时间参加长城保护宣传志愿服务。“文物工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缺少一个桥梁,而我们理当承担起这份职责”,张依萌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据长城小站负责人张俊介绍,张依萌时常给小站志愿者讲师团成员们开展培训工作,给长城保护员和基层文保工作者鼓励打气,多次到学校,给孩子们带来各种轻松易懂、深入浅出的讲座。在站员们眼中,张依萌知识渊博,逻辑清晰,对历史和现状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像一个光明使者,带给大家前进的希望和动力”。

“依萌对长城和长城背后的中国文化是真爱、是热爱、是大爱,他是我们长城志愿者的榜样和楷模!”张俊赞叹道。

谈到目前国家正在开展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张依萌认为,他们前期所做的长城资源调查、长城资源认定等,都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基础。2020年8月3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带队在山西、河北开展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监督性调研,张依萌全程参与调研和调研报告的编写工作。

张依萌作为执笔人,正在进行《长城画传》编撰工作。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科普读物,目的是向大众宣传普及与长城有关的知识,让大家知道“长城不是纪念碑,也不全是八达岭,它首先是文物,其次才是符号,需要按照文物保护原则去保护,在此基础上再谈利用”。

十年来,张依萌工作的长城保护工程项目管理组作为长城保护管理与研究领域的“国家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长城保护工作的持续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依萌也“十年磨一剑”,成长为长城保护领域的骨干力量。

谈到长城保护,张依萌感慨道:“相对于长城2500年的修建史而言,十年仅仅是一瞬,回望那段‘与龙共舞’的激情岁月,有委屈,也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与成就感。长城保护是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缩影,我们希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带动社会力量、基层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只有做好资源优化配置、团队配合,才能发挥各专业所长,共同助推文物保护工作整体发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

张依萌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遗产监测中心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