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窝,石料进京真的冰上走吗

日期:2021-09-29 16:15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分享:
字号:        

西山的煤,让古道在西山的山路上如枝蔓般延伸,而富饶的矿产,是西山对北京无私的馈赠,也孕育着北京城的诞生。

在民国《房山县志》中记录一种特殊的矿藏,“白石矿,矿区 石门石窝”,这种矿藏被人非常细致的分为了十三层,而第一层叫“旱白玉”,第一个字是干旱的旱。

其实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汉白玉,北京最早出产汉白玉的地方,是房山区大石窝的“白玉塘”。就像志书里所记载的山里的石头是分层分布的,挖到第十三层,才能得到真正的汉白玉。您看这开采上来的大块石料,只有中间这一小段才是汉白玉层,也就50厘米左右厚。而其余部位,就是各种各样类似汉白玉却又不是汉白玉的石料了。为了一米汉白玉,要挖开几十米的山。

从明朝开始,紫禁城里的栏杆使用的大多是来自大石窝的汉白玉或者青白石,可动辄几吨几十吨的汉白玉,是如何运进京城的呢?有一种传说,每一年的冬天,从房山区大石窝到京城的路上,都会被泼水冻冰,巨大的汉白玉石料下垫上滚木拉到京城。可这样的传说破绽百出,其实按照清朝档案的记载,运送汉白玉的是低矮的多轮车,相当于一块巨大的木板下装多个轮子,最多能到16个,类似如今的重型卡车,分散重力。然而当年都是土路,为了防止道路被压垮,特意选择冬天大地结冻的时候进行运输。

汉白玉等石料,在古代带动了大石窝所在的长沟一带的经济。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