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德永 通州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北京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研究员

日期:2021-09-28 17:22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分享:
字号:        
  • 任德永
  • 任德永

任德永,今年56岁,1988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工作至今已有33个年头了。前15年在教育口,后18年在文化口。

 最初,任德永在家乡中小学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虽然大学学的是体育专业,但是他凭着一股闯劲儿,不到一年时间,就成为了历史学科教学能手,被县教研中心聘为中心组成员。他所教的学科班级学习成绩在年级里名列前茅,学生们都爱上他的历史课。于是他因势利导成立历史课外兴趣小组,带领小队员们钻进档案馆、泡进图书馆、走进博物馆。有时直接把燃灯塔、永通桥、八里桥、葫芦壶、张家湾古城等大运河沿线文物古迹当作课堂,让学生们现场去感受历史知识的美妙与奇特。他还启发同学们要深入思考,为什么千年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会在首都北京交汇成中国汉字大写的“人”字,对比大运河与长城的功能意义,让学生们对历史与未来展开美好的想象,启迪学生们勤于思考,主动学习,将来对社会有所作为。

因为热爱,无论是学科成绩,还是为人处事,都让任德永在业内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于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历史教师,通州区政协和通州区文物管理所都争相聘请他来单位就职,一心不可二用,他最终选择了跟历史更为接近的通州区文物管理所作为终身的选择。

“千年运河我为北首,百里长街我为东端,这里是城市副中心”——这一对联是任德永在接待北京卫视“牛爷串胡同”栏目作“发现路县”节目时的经典对话,现在已被广为流传。我们知道,自隋以来,大运河无论对中国古代经济还是文化都有其不可替代的贡献,“北京城是漂来的”“紫禁城是漂来的”就是很好的注释。历史上南粮北运到通州再转运京城,除此,南方的百货包括丝绸、茶叶、瓷器、食盐、香料等生活物资也沿水路运至通州再转运京城,就连明朝建设北京城的金砖、城砖、条石、楠木等大量建材也沿大运河漂来,所以大运河不但是水上的漕粮之道,更是水上的茶马古道、瓷器之路。 

为了宣传大运河往昔的辉煌,任德永主动将运河文化历史知识带进课堂,在运河中学、南关小学、后南仓小学、张家湾镇中心小学等区内中小学校进行宣讲;还在燃灯塔下、张家湾城遗址、石坝码头葫芦湖遗址、通州文庙、南街清真寺、平津战役指挥部宋庄旧址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场讲解,增强青少年对大运河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们知家乡、爱家乡;利用支部共建平台,在建党百年之际,走进马驹桥镇前堰上村、陈各庄村党支部党史课堂讲解“平津战役指挥部宋庄旧址”背后的故事;利用支部共建和央视平台为《远方的家》《美食中国》讲好大运河漕运故事和南街美食;在大运河游船之上,为中外记者、作家、翻译家、出版家讲“大运河漂来了北京城”“大运河漂来了紫禁城”、通州古城与张家湾古城漕运仓储的故事。

教师出身的任德永,从教育口到文化口,从中小学校里的专业教师到大运河文化的传播者,在馆长、书记等众多称谓中,他还是倾向于教师的称号,因为教师自古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在运河文化的宣传中,他永远手擎着一盏明灯,照亮着大运河两岸的历史文化来福泽所有人。 

2005年初的隆冬时节,位于通州北苑高架桥北侧辅路项目与通惠河南岸清代雍正年间所立“御制通州石道碑”原址保护工作相撞。一边儿是即将开工建设的区内民生重点折子工程项目,一边儿是古老的文化遗产面临是否能够原址保护的问题。按照折子工程项目原定计划,“御制通州石道碑”要为北侧辅路让道迁至他处。

此碑作为通惠河连接大运河的见证,对当时起止于通州漕运码头至京师朝阳门国仓的“国道”具有重要的意义。任德永作为文物科副科长,耐心细致地给各个方面的领导讲解石道碑的历史意义,向设计建设方阐明文物古迹保护对彰显通州新的城市建设的现实意义。最终,文物部门做足功课,建设方深明大义,市区两级领导现场拍板决定:碑不迁移,原址不动;调整设计,路绕碑行,且为碑建亭,原汁原味恢复历史原貌。 

如今黄瓦覆顶、古色古香的“御制通州石道碑(亭)”已经成为进出通州北苑高架桥大运河(通惠河)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谁曾想到“御制通州石道碑”百年以后后人还会为之建顶。这其中还有曾是初出茅庐的年轻文物工作者的心血。

一提到通州石道碑亭,作为当时文物科负责人的任德永就为之热血沸腾。他用现身说法见证了大运河文化遗产原址保护对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凸显文化底蕴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需要平衡各方面利益,需要把对文化遗产的热爱转化为智慧,此举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与称赞,是妥善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民生建设矛盾的经典案例,为后来201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建设中探测到的西汉时期路县故城遗址的有效保护,为建设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奠定了基础。如今位于大运河东西两岸的这两处经典文化遗产点位原汁原味原址保留着,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建设、市民生活相得益彰,成为城市文化景观,更成为通州人的骄傲。

为了留住通州老城当年的影像,喜好摄影的任德永大学毕业后自费买了一部凤凰205手动相机,没事儿时的他就徜徉于大运河北端西畔这座具有六百年历史的明清漕运古城的百余条胡同之中,用相机拍摄了大量珍贵的黑白照片儿,这一不自觉的行为为2009年通州老城拆迁改造后的通州档案部门留下了大量珍贵难得的历史照片。2018年,他与同道合作以个人名义将富含通州古城大量历史信息的图片,制成浓缩版“通州胡同记忆”扑克牌向社会免费赠送,为通州建设大运河5A旅游景区预热,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详细了解通州历史古城风貌提供捷径,并在通州文庙举办了“留住城市记忆——通州胡同记忆展览”向市民免费展出,引起社会轰动与媒体竞相报道。

历史上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称的通州老城区,胡同曾达102条,是仅次于北京城的胡同城市。如今要想深入了解作为漕运仓储全盛时代的通州,人们只能从这些胡同扑克照片中窥见它往昔的风采了。照片记忆了城市,也记忆了大运河的辉煌。为此,任德永牵头,主动将纸质版与电子版胡同扑克无偿捐赠给通州区档案馆,为后人留下了曾经拍摄过《野火春风斗古城》的老城胡同儿的影像,他还主动去市区博物馆宣讲大运河古城辉煌的城市肌理。

2005年,任德永被聘为通州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想方设法挖掘大运河历史底蕴,积极参加撰写《文化通州》系列丛书,发表《大运河畔黄亭子》《西塔胡同溯源》《百年老药铺“益元堂”》《南街老味道》《通州五大书院》《京畿重地马驹桥》《发掘路县》《军粮经纪密符扇》《通州塔的传说》等文章,累计20余万字,为通州历史有序传承积累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为大运河文化书写了重彩的一笔。

任德永在通州区文物管理所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他先后直接或间接参与了通州南街清真寺、张家湾古城遗址、通运桥、燃灯塔、通州文庙、石坝码头葫芦湖、尹各庄革命烈士陵园、平津战役指挥部宋庄旧址、通州近现代教育建筑、路县故城遗址公园、通惠河、御制通州石道碑等众多文物项目修缮工程。鉴于近年通州华丽转身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2021年初北京市公布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通州区有四家在册——平津战役指挥部宋庄旧址、249炮校旧址、西集大沙务革命烈士纪念碑、通州老兵营旧址。任德永随即结合支部共建,积极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在通州区文物所党支部李自强书记的支持下,首先在北京广播电台“运河之上”栏目上率先播讲,同时在建党百年的党史课堂上,代表文物所党支部,将大运河文化红色基因和革命故事向马驹桥镇前堰上村、陈各庄村党支部党员干部进行宣讲,并由通州区档案馆作为珍贵资料进行专题录播存档。文字资料还分别以《沙场点兵,峥嵘岁月——通州兵营旧址》《探寻通州的四处红色革命文物》为标题,刊登在北京市政协和通州区政协主办的《北京观察》2021年第7期、《通州文史》2021年第1期。

为让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体现大运河文化特有的文化特质,任德永还积极面对媒体,主动为大运河文化鼓与呼、做义务宣传人。

任德永在任职北京市通州区文物保护协会时,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协会创建和业务开展,先后组织了2005年社会各界捐献张家湾城砖和2006年“古韵通州”摄影图片征集展等活动,助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职通州区博物馆党支部书记期间创造性地开创了“支部共建 讲好大运河故事”社会基层党建组织,直接参与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共建模式;2018年底积极与北京市通州区中仓街道办事处莲花寺社区党总支共建,成功将南街十八个半截胡同中古老的熊家胡同升格为“北京最美街巷”,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创建北京大运河5A旅游景区做出突出贡献。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

​任德永 通州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北京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