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长城文化节正式拉开帷幕

日期:2022-08-21 09:56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分享:
字号:        

2022北京长城文化节正式拉开帷幕

  长城是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中华文明史和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与地位,承载着中华民族坚韧自强的民族精神价值,具有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历史文化价值、展现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建筑遗产价值以及人与自然融合互动的文化景观价值。8月20日晚,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物局、密云区委区政府、市委网信办、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承办,中国长城学会、中国新闻社、中国文物报社、北京建筑大学、北京长城沿线各区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北京古北水镇旅游有限公司协办的“双奥之城·长城之约”2022北京长城文化节开幕式在密云区古北水镇长城剧场举办。开幕式设置“铁血精神 气吞山河”、“双奥之城 长城之约”、“绿水青山 初心永续”三个篇章。本次文化节旨在以长城文化为纽带,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提升北京长城的文化影响力,吸引民众广泛参与,激发群众消费潜力,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硕果累累 北京长城保护工作取得喜人成绩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城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长城保护工作,不断探索长城保护的长效机制,将长城文化带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纳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统一部署,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长城文化带专项组和国家文化公园专项组,优化顶层设计,形成了以遗产保护为核心,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为主题,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重点的北京长城保护新格局。

2022北京长城文化节正式拉开帷幕

  开幕式上,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就北京长城保护工作成果进行了发布。为探索长城本体保护、长城价值研究的新方法新路径,2018年起,北京开启了将考古发掘引入长城保护修缮的试点工作,延庆区柳沟段长城抢险加固保护工程、延庆区大庄科段长城和怀柔区箭扣段长城考古发掘等工作的开展,不仅为更好地开展长城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更丰富了长城蕴含的文化内涵;尝试搭建长城保护数字化应用场景,对部分长城点段进行三维数字扫描以及应用场景建设,充分借助倾斜摄影、激光扫描、遥感测绘等高科技手段,多孔径雷达、振动频率传感器等科技设备,为今后长城保护成果数字化呈现提供坚实保障;此外,还持续推进长城保护修缮工作,通过与材料学、结构力学、植物学等多学科密切合作,向“精心修长城,边修边研究”的长城保护修缮新模式迈进。

  思辨研讨 为新时期长城保护迸发不竭动力

  文化节秉承坚持学术为本原则,期间将推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社会组织等多家相关单位积极参加的多维度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对长城历史文化内涵的阐释,推动对长城保护管理政策完善,增强公众对长城历史价值、当代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其中,由市委宣传部、中国长城学会指导,北京市文物局、延庆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八达岭长城高峰论坛将于文化节期间举办,论坛以“保护、传承、发展、共生”为主题,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区域经验的共享;怀柔区将推出第一届长城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与北京产权交易所搭建项目沟通平台,深入探讨长城沿线区域未来文旅产业发展方向,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推动长城沿线的乡村振兴。

  榜样力量 寻找身边的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

  多年来,众多文物工作者们守初心、用匠心,在各自平凡又伟大的岗位上勤恳耕耘,不仅为全市乃至全国文物系统干部职工树立榜样,更诠释了文博工作者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利用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由北京市文物局和中国文物报社联合发起的寻找“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宣传推介活动宣布启动,活动历时两个月,通过多渠道、多角度、多平台面向各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地区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使用单位、北京地区各博物馆广泛征集守护人先进事迹,并经过专家评议,最终从申报候选人(团体)中实名推选出20名2022年度“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含个人13人,团体7个)。开幕式上,组织单位为守护人们颁发了荣誉证书,此外,还将于文化节期间通过赴一线寻访典型人员深入宣传守护人先进事迹,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保护传承利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2022北京长城文化节正式拉开帷幕

  人民为本 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

  古人云:“物不自美,因人而彰。”感知真正的长城之美,体验多姿多彩的长城文化,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亲身参与、独特体验。开幕式现场,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斌发布了“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相关情况,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之一,“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以底蕴深厚的长城资源为文脉灵魂,助力打造交通路网畅达、视域景观优美、长城特色突出、配套服务完善、游憩体验丰富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复合廊道,主线全长约400公里,自西向东途径门头沟、昌平、延庆、怀柔、密云、平谷六区,辐射联动8个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5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9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9个3A级以上旅游景区、2个北京市级旅游休闲街区、20个北京网红打卡地,将带领公众沿长城饱览京畿美景。此外,文化节期间,长城沿线各区将陆续开展多项特色主题活动,为公众奉上一场场文化饕餮大餐。由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摄影委员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大众摄影》杂志社、密云区人民政府、北京市文物局共同推出的“美丽北京·魅力长城”北京长城国际摄影周,邀请广大摄影家、职业摄影人、摄影爱好者、旅游者用镜头记录长城风光、生态物种、大美山水等,百幅精选长城摄影作品在开幕式现场展出;延庆区将推出第三届“好汉杯”八达岭长城文创大赛,广泛吸引公众参与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为长城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配合推出长城主题绘画大赛、长城主题征文比赛等活动,营造全民关心、支持长城保护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此外,密云区还将推出“千年古镇 长城之约”2022北京长城文化节“古北口长城庙会”,通过古韵古北口民间花会巡演、千秋古北口情景表演、品读古北口文化展示、古风集市等极具传统民俗特色的活动,将长城文化衍生的庙宇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商贾文化、边塞文化等历史文化有机结合,引导公众从“看景点”向“品文化”转变,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长城旅游金名片,让文化节成为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源泉。

  云端互动 精品化社群化助力弘扬长城精神

  为更好地挖掘传承弘扬长城精神,讲好长城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公众对长城历史价值、当代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凝聚全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节期间,公众足不出户便能实现在云端与长城零距离实时联结,其中,由北京市文物局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策划推出的“处暑节气”长城直播,将邀请多位跨领域嘉宾齐聚八达岭烽火台,共话长城保护工作、长城“夜经济”以及长城的艺术呈现与文化表达等内容;北京市文物局与北京广播电视台《这里是北京》栏目联合推出的三期“文物说”长城文化节专题节目《长城有话说》,将带领观众在博物馆里寻找长城记忆,在长城脚下品文化滋味;北京市文物局与光明网联合推出的“你不知道的长城考古故事”系列短视频,以“动画+访谈”形式生动描绘长城考古背后的点滴故事;北京市文物局联合新浪微博推出的“长城集结令”系列Vlog,邀请网络大V与专家学者先后走近延庆区石峡村、密云区古北口镇、密云区冯家峪镇以及怀柔区箭扣长城,“听”长城风味的民间传说、“逛”文化古镇里的长城庙会、“看”长城脚下的蜜蜂小镇、“寻”天险长城上的考古现场,同时,公众还可在#长城集结令# 微博专属话题中参与实时讨论互动,描绘自己心中别样的长城蓝图。

  北京作为国家之都、首善之区,长城保护坚持首位担当,义不容辞;保护、传承和弘扬长城文化,任重道远;推动长城文化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人民,时不我待。未来,北京还将继续推进长城文化带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更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