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夜场再“奇妙”些

日期:2022-08-11 10:16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
字号:        
  • 博物馆夜场再“奇妙”些
  • 博物馆夜场再“奇妙”些

博物馆夜场再“奇妙”些

  2022年暑期,京城不少博物馆开放夜场,本意是让市民感受夜晚的博物馆奇妙之处。然而,其实大家更希望博物馆夜场不只是日间模式的简单延长,他们期待能看到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奇妙夜”。

  遗憾展厅没全开

  晚6时30分,一场特色讲解活动在北京石刻博物馆室外展示区举行,数十名观众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夜游五塔寺,听石刻文物故事。近30分钟的讲解,令观众颇有收获。不过,也有观众略感遗憾。一位带着孩子前来的观众说到:“我们收获了独特的夜游体验,遗憾的是夜场不开放塔室和室内展厅,很多馆藏精品看不到。”

  王先生特意在下班后赶来参加活动。他建议道,希望博物馆能为上班族提供更充裕的参与时间,可以组织社会志愿者适当增加一些讲解。

  其他博物馆也有类似的情况。在自然博物馆、天文馆等博物馆,多名观众表示,夜场志愿者和服务人员的数量较少。还有观众反映,有些展厅到了夜场就关闭了。“带着孩子参观,沿途经过的一些地方都关着灯。”

  此外,一些博物馆的夜场,只是延长了开放时间。“延时开放虽然提供了更多亲子活动的空间。但是,单纯的看展很难吸引小朋友,希望博物馆的夜场活动能丰富起来。”

  期待有趣有特色

  在采访过程中,“有趣”、“有特色”等成为大部分观众对博物馆夜场的期待。也有博物馆工作人员表达了目前博物馆遇到的难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现在开放规模仍会受到限制。“按照规定,展厅的讲解还没有全面恢复,举办夜场活动也面临政策、资金支持等问题。”一位活动策划人员说,夜场开放还要考虑人员、空间、设备,以及长时间光照对文物的影响等问题。与其他博物馆、文旅公司等合作,引入社会力量,联合举办活动是不少文博机构的选择。

  博物馆如何打造叫好又叫座“奇妙夜”?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认为,夜场活动也是博物馆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结合传统节日、寒暑假等特定的时间节点推出夜场活动,是博物馆亲近观众的一种良好方式。策划夜场活动也要注意“量体裁衣”,挖掘馆藏特色,用好用足馆内的文物资源和展示空间。“比如我们馆的特色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可以结合二十四节气推出不同主题的夜场活动。我们还利用场地优势,在夜场开放了馆外的长廊,邀请观众走上长廊欣赏奥林匹克公园夜景。”苏丹说道。(李祺瑶/文 程功/摄)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