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门下的“追美”者

日期:2022-01-28 09:29    来源:大兴区融媒体中心

分享:
字号:        
  • 新国门下的“追美”者
  • 新国门下的“追美”者

用镜头捕捉新国门、新航城变化的日新月异,用感光留下“风生水起”新大兴朝气蓬勃的生动景象,用精巧构思解读民生日常生活的真情实态……

这就是大兴区"新国门 新大兴 新形象"主题摄影文化品牌的大致描述。

"新国门 新大兴 新形象"主题摄影展,作为大兴区群众文化的靓丽品牌,已经连续举办了3届,并在“十四五”期间制定了深度延展的工作规划,旨在成为大兴摄影人和群众广泛关注的常规摄影赛事。

品牌活动紧密围绕新国门建设、新大兴发展,以摄影艺术记录大兴发展过程的变化、可亲可感的故事、永定河及南海子文化的变迁等。3年来,通过赛事征集到群众的摄影作品达5000余幅。这些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大兴国际机场动力源建设的动人场景,留下了大兴人民在新时代拼搏努力的定格状态,汇聚了一大批讲述大兴故事、诠释城市内涵的生动素材。

塑品牌 聚焦时代主题

风生水起在大兴。“新国门 新大兴 新形象”主题活动是系列性、持续性的,以年赛的形式面向北京市和全国摄影爱好者,该主题摄影活动由大兴区文化和旅游局、大兴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大兴区文化馆主办,大兴区摄影家协会承办。

品牌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淀的过程,大兴区文化馆通过聚焦时代主题的每年一次大型摄影赛事和展览,进一步强固了这个摄影品牌根基。该品牌活动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3年至2018年,为品牌聚力时期。通过面向全市、全国征集,先后举办了首邑摄影大赛、走进机场拆迁村、“城南故事 身边好人”百姓榜样拍摄、“手掌上的风景”手机摄影大赛、“我家的40年”—改革开放主题摄影对比展等造出了声势;第二个阶段是2019至2021年,为品牌发力时期。举办了“新国门 新大兴 新形象”摄影大赛、“新国门 新大兴 新形象—聚焦新国门 启航新时代”榆垡杯全国摄影展、“新国门 新大兴 新形象—2021年聚焦新国门 启航新时代”主题摄影展。三年间活动参与人数呈递增型增长,仅2021年的活动征集中,先后收到来自北京及外省市的作品投稿2700余幅,活动在北京市已经具有了相当强的影响力;第三个阶段是2022年开始,主题摄影以“聚焦新国门 唱响主旋律”为题,以大兴国际机场为中心,以全国知名机场为辅翼,深度表达国家发展动力源的内涵。

"新国门 新大兴 新形象"主题摄影活动通过摄影作品讲述大兴故事、传递大兴声音,让大兴形象更加真实、立体、全面,三年来,培养本土摄影爱好队伍800余人,赛事吸引参与摄影创作者300余人,推出以大兴为题材的获奖作品1000余幅,线上线下10万余人次进行观展。贴近群众生活的艺术表达,彰显了新国门文化的崭新魅力,持续引发社会群众的情感共鸣,为建设“宜居宜业新大兴 繁荣开放新国门”凝聚奋斗力量。王巍作品《立体飞行》、潘清泉作品《抗疫阻击战 中国答卷》、李淑香作品《钢铁凤凰初长成》、柳峰作品《随爱而飞》、蒋丽田作品《直播带货》、王国增作品《齐心协力》、马辉作品《梨园里的笑声》、崔慧兰作品《画中行》、张建华作品《石垡高跷》等先后获得国家级、市级大赛一等奖、优秀奖。

提素质 开掘活水源头

文化馆坚持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有方向、有主题,打造出多项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培训品牌。

“首邑课堂”是打造的线下全民艺术普及培训窗口,充分满足了群众不同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开辟微信公众平台,让群众享受“掌上”点单。随着快门按下的声音,一批批热爱摄影的学员用相机记录着身边的美好瞬间;积极开展首邑文化大讲堂,邀请各级专家和部分获奖作品的老师对基层群众文艺骨干进行作品赏析、拍摄技巧的讲座。十余年间,大兴区文化馆的培训课堂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摄影爱好者。“文化馆举办的培训活动越来越多,充分满足了我们对摄影学习的渴望。”这是学员普遍的心声。文化馆的老师们表示,主题活动不仅为优秀群众文艺作品搭建了交流展示平台,同时创造了培养群众文艺人才、繁荣群众文艺创作的良好契机。

区文化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摄影交流、摄影大课堂、名家讲堂、摄影进机关、采风拍摄、影赛等活动。通过活动,也发现和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摄影爱好者,并在素质提升上持续给予关注和指导。

摄影系列活动聚合起主题集中展示,给居民提供了触手可及的摄影艺术盛宴,更为怀有梦想的群众搭建了展现自我的平台,让摄影艺术爱好者分享彼此的参与热情。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百姓幸福指数描绘了一幅绚丽的画卷。

对于群众文化载体的文化馆而言,精品作品就是生命线。这些摄影作品更是获得了国家、北京市的认可,其中国家级奖项40余次,市级奖项100余次。

一场场专家讲座的盛宴分享、一次次群众参与的实操切磋,美的历程呈现心的谛听,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

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每4年进行一次,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持续规范全国文化馆建设、管理与服务,大兴区文化馆已连续四次通过“国家一级文化馆”评估命名。文化馆坚持以普及文化艺术、服务大兴区群众为己任,不断创新思路举措,突出做好公益培训、基层辅导、文化活动、创作引领等工作,立足擦亮大兴区文化品牌,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领域亮点频频,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夯基础 蓄积厚重潜力

投资搭建数字平台,进行综合智能管理,逐步形成开放兼容、内容丰富、传输快捷、运行高效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普及资源库,整合了公共文化艺术资源600多个课时、有声读物数据库上千课时、市民课堂学习资源600多课时、文化教育资源1000多课时,极大方便了公众对资源的利用。

文化服务也从政府“端菜”向老百姓“点菜”转变。在文化云平台上,摄影爱好者可通过平台注册成为志愿者,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报名参与。

“今后,我们会继续努力推进,通过数据比较、分析,从不同的维度掌握用户的文化爱好,以达到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平衡。”文化馆馆长侯文学说。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是保障资源有效运用的基础,区文化馆多种形式打造育人平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提高知识素养和技术能力,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摄影水平较高的艺术人才队伍。在精品意识带动下,摄影作品实现新的突破,有筋骨、有高度、有温度的好作品不断涌现。截至2021年12月统计,大兴区摄影家协会、区文化馆“兴星”摄影团队人数达600余人。其中经过培养和推出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20余人,北京摄影家协会会员100余人,大兴区级会员300余人。

尤其是2019年以来的三年,这支庞大的、新国门下的最美摄影人,不断提升文化志愿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团队凝聚力,用独特的视角反映丰富多彩的内容,用完美的表现手法展示美丽景色、动人场景、和谐快乐的生活。

重实效 扩大社会效应 

在做好赛事运行时,区文旅局、文化馆主动开展调研、走访专家听取建议,积极寻求创新拓展活动思路,2020年和2021年的摄影活动中,尝试性地设立了“民航摄影”主题,并在征稿和作品上,获得了南方航空北京分公司的配合与支持,同时与国内权威的《中国摄影报》、海南省航空摄影协会等专业媒体建立了合作。“民航摄影”旨在利用大兴国际机场这一影响力巨大的金名片,吸引全国各地的航空摄影爱好者关注聚焦,征集题材分“航空题材”“人与民航”“国门空港建设”等,“民航摄影”的延伸,提升“新国门 新大兴 新形象”系列摄影活动成为北京的文化亮色。有助于活动的推广和为新国门建设提供文化助力。

抓靓点求突破时,品牌活动更加注重社会效益。2021年,以摄影大赛为依托选拔优秀摄影作品120余幅,经过精心策划,举办线上线下摄影展11场。展览走进大兴一中、兴华中学,向中学生直观展现新大兴蓬勃向上的发展情景,厚植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激发建设家乡的动力;与南航北京分公司合作,首次走进大兴国际机场南航大楼布展,将新国门形象宣传展示给全球民航工作者,助力打造“走进新国门 发现兴世界”国家旅游品牌。影展作品被北京日报、今日头条、学习强国等多平台转发,在北京日报App多次进入热点月榜前十,并由大兴官方在海外媒体平台发布,系列活动成为大兴区文化宣传的高雅艺术集合体。

文化馆侯馆长表示,主题展览展示重在扩大社会效益,让来源于生活、产生于群众中的优秀作品回归群众、反哺群众,重新接受基层群众的检验,实现艺术创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文艺,就是要不断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只有沉下心去,虚心向时代学习、向生活学习,才能留下反映大众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的优秀作品,并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共鸣。

据摄影爱好者介绍,三年来的每次展览,图片表达的内容和视觉各式各样,包含人文纪事、宜居大兴、动感抓拍、场景风光、鸟类生态等。“新国门 新大兴 新形象”以大视角、大思路展示了大兴国际机场拉动的产业蓬勃发展场景,机场辐射区域大兴人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摄影作品内涵丰富,时代气息强烈,具有相当视觉冲击力,摄影展是摄影团队系列活动的作品汇报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