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张万年红铺陈壬寅春色
“古籍里的春联”发布暨春联书写活动在国图举行。(方非 摄)
2022年1月18日9时多,国家图书馆人流最集中的北馆二层大厅内布置得喜气洋洋。一张张万年红宣纸铺陈出壬寅新春的色彩;“典籍里的中国年”展览讲述26种珍贵古籍中有关年俗的历史故事、礼制民俗;国图馆长熊远明、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郑晓华等则以21副选自古籍中的春联为基础,现场开笔题写多副墨宝赠送给当天到馆的读者。
写春联、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年俗。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文化殿堂,每年都会发挥所长,将中华典籍中关于年节习俗的传承与变化、春节等传统佳节背后深藏的历史底蕴进行挖掘和展示,并结合楹联、年画、剪纸等春节标识性符号,生动呈现出来。2022年1月18日,国图策划推出“典籍里的中国年”展览,精选馆藏珍本26种,以中国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为纲目,通过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生动讲述典籍中有关年俗的历史故事、礼制民俗。
2022年1月18日向社会公布的21副来自古籍中的春联,是从15种古籍文献中撷取而来。其中,有最早见于“敦煌遗书”中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有选自《宋史》的名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也有至今应用甚广、选自明刻本《状元图考》中的名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专家们还特别从馆藏文献中挖掘了与“壬寅”年相关的对联“壬佩六符,允征吉兆;寅恭五服,相励和衷”。
“以前我家里的春联都用商家送的那些。统一印刷,没有特色。国图毕竟是文化殿堂,又是名家给现场写,这样的春联才充满书香。”来国图激活旧读者证的市民姜奕觉得能赶上这样的机会非常幸运,获得中国书协会员、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冰的墨宝后,他当场就发了一条朋友圈“炫耀”一下。
由于21副撷取选自古籍里的春联均无横批,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史睿还为每一位来求墨宝的读者现场创作。在为一位读者写下选自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竹窗楹语》中的名联“春意已随杨柳动;东风先报杏花开”后,他提笔沉吟“家有小女,那横批就写‘瑞日芝兰’吧。”
在国图保卫处工作的周道贵说,小时候在自己的老家四川,每逢春节前夕,村里有文化的长辈都会帮各家各户写春联。周道贵说,如今自己的孩子跟着书法进校园课程也练起了书法。“虽然要写出漂亮的春联还需要积累,但孩子愿意拿起毛笔去书写,就有了文化的传承。”(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