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惠水谷再生水来自高碑店再生水厂,经过一系列水科技“洗礼”再反哺通惠河,成为大运河北首新亮点——近日, 在距天安门仅10余公里的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的广渠路边,通惠·水谷再生水湿地公园迎来落成后的首个最美季节。其面积与5个月坛公园相当,成为中心城区通往副中心廊道上的绿色美景。
来到高碑店路和广渠路交叉口东北角,穿过一片幽深曲折的竹林,眼前是各种植物。碧桃、八棱海棠、玉兰、木槿等植物相继变色,呈现明黄、墨绿、酒红等色彩,美不胜收。一阵秋风吹过,黄色的银杏树叶飘落下来,落在草地上,黄绿相间,放眼望去,色彩斑斓。园子中央是一片叠水瀑布,源源不断的清水在阳光下熠熠发光。
有着水谷图腾之称的古树槐育椿的叶子也被金黄色浸染,原木搭建的小桥古朴自然。漫步在木栈道和跑步道,自然的生态环境和清新的空气都令人心旷神怡。湖中的锦鲤在水中嬉戏,原本平静的水面变得热闹又耀眼。
到了黄昏,阳光透过云彩,喷洒出一道道霞光,把公园照得一片金黄。远处则是新落成的村民新区,栋栋白墙灰瓦的江南住宅映衬着水景,闲适怡人。
而2018年以前,这里还是城中村,老旧民宅聚集、私搭乱建、堆物堆料现象严重,致使胡同狭窄、安全隐患频频,市政基础设施瘫痪且无法修缮,每到汛期雨水倒灌,再加上村庄被污水处理厂、华能电厂、粪便处理厂和搅拌站包围,村民的居住环境可谓是“四面楚歌”,苦不堪言……
2018年,根据朝阳区“十三五”完善首都功能核心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的生态保护带建设要求,在高碑店乡党委统筹下,决定建设“生态水乡”千亩湿地公园。
为此,在半壁店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全村上下齐力,仅用了60天就完成了广渠路沿线三个村的周转腾退工作,周转腾退村民3803人,疏解外来流动人口3.54万余人,拆除老旧宅基地705个院落,以及44处非宅,腾退广渠路沿线绿化景观建设用地738亩。
通惠·水谷再生水湿地公园是亚洲最大的以再生水为单一水源结构的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约42公顷。全园共分为五个园区:智慧谷、育秀谷、活力谷、生态谷、人水谷。是一个集景观、生态、科技、体验多位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2020年6月本项目被住建部授予“十三五国家水专项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的光荣称号。
据介绍,每天有近3万吨中水流往公园,而这些水原本是城市污水,北京排水集团高碑店再生水厂通过水科技颠覆性技术,经过沉降、提升、曝气等10道工序的深度处理,污水就变成了可以再使用的中水,最终流入了水谷湿地公园。
“中水在我们这里也同样进行了净化,你们眼前的水在流过过程中,就有70余项科技助力水质净化等功能。比如我们的填充骨料中采用天然火山岩、活性炭等天然矿物,再生水在引入流动的过程中就可‘无声’净化。”半壁店村村委会副主任田柔指着一池清水表示,池底也没有采用传统常见的化学底膜,而是采用天然钠基过滤,再加上三层水生植物,进行生物净化水质。其中,沉水植物有附着在河底卵石上的藻类,浮水植物则引种睡莲等,芦苇等挺水植物构成第三层净化。
据悉,经过新型过滤、沉淀技术,再生水经过脱磷脱氮及重金属等,四类水可净化为三类水,“可鱼可游”,可以养鱼也可以人游泳,成为可供人们亲近接触的净化水源。
通过湿地公园“绿肺”净化的水质通过半壁店引水渠最终汇入通惠河。而通惠河则是元代由郭守敬主持修建的漕运河道,也被称为京杭大运河的“最后一公里”,2014年,包含通惠河段的京杭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通过党建引领,统筹美丽乡村建设,谋划产业发展,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通惠·水谷再生水湿地公园成为了国内再生水资源利用率最高的湿地公园,也是首都核心区与城市副中心之间一条“水绿交融”的生态景观廊道。
主要景观:
1、百年古井
在智慧谷建设过程中发现了一口古井,此口古井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古井通体采用澄浆砖,其制作工艺比传统砖在烧制前增加了一道工序,将土用水冲泡去其杂质及酸、碱成分,粘性更大,增加了土的密实质,不用任何粘合剂,靠传统工艺堆砌而成。北京天坛皇穹宇围垣(回音壁)以及紫禁城外城墙的砌造均运用了澄浆砖,该烧制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四则古碑
在活力谷建设初期,发现了四块古代石碑,经文物和石刻专家鉴定为清信武将军曹之俊碑、一等镇国将军西忒库碑、辅国公英格理碑以及清文林郎曹世荣夫妇墓碑四座碑。鉴于四座碑刻历史价值较高,专家们提出保护性建议,在原址加盖遮蔽设施,能有效延长文物寿命。作为文物展示,不仅为通惠?水谷湿地公园带来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公园内独具特色的景观,也是对半壁店村的文物保护及文化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建设意义。
3、百年古树槐育椿被称为水谷图腾
育秀谷中孕育着一株百年奇树“槐育椿”。近百年前,一棵椿树种子恰巧落进一棵槐树的树洞中,自此槐树用宽广的胸怀接纳了小小的椿树种子,椿树种子也用力突围开枝散叶,形成了合生树“槐育椿”。“槐育椿”也成了水谷的图腾和标志。
可惜的是,刺槐主干树皮一半已经死亡,一旦刺槐主干碳化腐朽,必然威胁到椿树的稳定。目前,刺槐裸露出的木质部分已做防腐固化处理,用来支撑整树重量。沿着树干望向树冠,枝繁叶茂掩蔽下的是4处曾经出现腐烂的剪锯口。为了给“槐育椿”增加营养,沿着树的四个方向还分别挖了复壮沟。经过一年养护,刺槐已萌发出13条新枝。“椿树也‘胖’了,从它的愈伤组织向外延展生长了一厘米!
4、普门寺侧柏
在人文谷区,“藏”着一座从未对外开放的庙宇——普门寺。普门寺始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现存正殿、南北配殿,风格尽显辽代契丹遗风。在其红墙灰瓦之间,矗立着一株侧柏古树,现今也有150年的树龄了。侧柏高约16米,胸径约44厘米,树冠繁盛,荫凉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