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水稻第一田”开镰

日期:2020-10-19 09:08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 “北方水稻第一田”开镰
  • “北方水稻第一田”开镰

原标题:“北方水稻第一田”开镰 市民感受丰收喜悦

顺义区北小营镇前鲁各庄村的水稻田内,游客们挥镰割稻,感受丰收喜悦。(武亦彬 摄

  2020年10月18日,顺义北小营第四届水稻收割节开幕,游客在金黄的稻田里挥镰割稻、打草喂鸭、捉螃蟹、碾稻谷,感受丰收的喜悦。

  北小营地区的水稻种植历史非常悠久,是北方种植水稻的发源地。据《后汉书·张堪传》记载,光武帝刘秀将张堪从蜀地调至渔阳郡任军政太守。当时的渔阳郡农业十分落后,张堪结合狐奴县的地理特点,将南方水稻种植经验传授给当地百姓,种植水稻8000余顷,开创了我国北方种植水稻的先河。

  北小营镇前鲁各庄村就是代表性地区之一。在箭杆河边水稻基地负责人刘晓辉的记忆里,这里曾经家家户户有稻田,凭借村前流淌的箭杆河的滋养,稻米长势颇为旺盛,独特的香气远飘四里。20世纪80年代,由于河水断流、劳动力外流等原因,种稻的人家越来越少,直至绝迹。

  直到近些年,随着南水进京、全面推广节水设施等,地下水位回升,箭杆河也再次流淌潺潺清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前鲁各庄村随即确立了“汉风古韵两千载,北方水稻第一田”的方向,成立北京箭杆河边专业合作社,恢复水稻种植传统,目前已恢复种植原种水稻200余亩,亩产700余斤。水稻种植采取“鸭稻共生模式”,并且通过了有机认证。此外,村里还在每年6月份举办水稻插秧节,11月份举办水稻收割节,发展文旅融合产业。

  如今,前鲁各庄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民俗村,农耕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进村,金黄色的水稻再次成为村里人名副其实的“黄金稻”。(王可心)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