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7日,为期2个月的2020年北京长城文化节(以下简称“长城文化节”)在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望京广场完美闭幕。闭幕式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委网信办、市文旅局、市文物局、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延庆区人民政府、北京建筑大学承办,长城沿线六区参与协办,以“千年梦圆长城聚首”为主题,分为以“总结与收获”、“成果与展示”、“传承与推广”、“欢聚与期待”四部分,突出“长城+人文”、“长城+科技”、“长城+文化”、“长城+冬奥”四大元素,融汇成果展示、情景文艺演出等形式与内容,进一步弘扬长城精神、传承长城文化,打造北京长城文化传播新样板。
三大特点精心打造北京长城文化节品牌
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以来,始终把长城文化带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延庆区和怀柔区原有长城文化节活动的基础上,2020年首次举办全市层面的长城文化节,是建设长城文化带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内容、是传承弘扬长城文化和长城精神的重要平台、是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长城保护的重要举措。2020年的长城文化节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特色:
一是致力于将长城文化节打造成为全面展示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价值的大美舞台。在北京境内的520公里长城,集中展示了长城的雄壮之美、奇险之美、苍劲之美。2020年的长城文化节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活动方式,全方位展示北京长城之美,激发人民群众对长城的热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二是致力于将长城文化节打造成为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餐桌。在新冠疫情的特殊背景下,秉承“四结合”的工作理念,长城文化节为公众提供了系列高水准的精神文化服务。从仲夏到初秋,4大板块20余项特色文化活动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类型涵盖学术交流、展览展示、文艺创作、公众参与等方面,让公众在食、住、行、游、购、娱中感知文化遗产魅力,让文化遗产在润物无声中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滋养。
三是致力于将长城文化节打造成为激励人民众志成城的精神盛宴。长城承载着中华民族坚韧自强的民族精神。长城文化节着眼于挖掘传承弘扬长城精神,通过2020年“寻找最美长城守护人(北京)”宣传推介活动、“爱我中华修我长城”题词纪念系列活动等活动,讲好长城故事,展现长城承载着的中华民族坚韧自强的民族精神,凝聚起全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鼓舞感召“最美长城守护人(北京)”树立榜样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部署和要求,引导广大文物工作者爱岗敬业,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文物安全工作,健全社会参与机制,2020年8月8日起,由北京市文物局、《中国文物报》联合开展的2020年“寻找最美长城守护人(北京)”宣传推介活动与长城文化节同步启动。
自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各地文物部门、文博机构、社会团体推荐和媒体记者一线寻访,共计征集到30余位“最美长城守护人(北京)”线索,其中包括长城保护员、志愿者、专家学者、长城抢险修缮施工方等方面,期间在《人民日报》、《中国文物报》、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北京文博微信公众号、文物之声微信公众号、中国文物报新华号、中国文物报学习强国号、中国文物报人民号、文博在线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对守护人相关事迹进行了持续的宣传推送。经过评审,最终推介、遴选10名“最美长城守护人(北京)”(名单详见附件),将于闭幕式现场正式颁发证书。多年来,长城守护人守初心、用匠心,他们在各自平凡又伟大的岗位上勤恳耕耘,不仅为全市乃至全国文物系统干部职工树立榜样,更诠释了文博工作者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利用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下一步,“最美长城守护人(北京)”们还将充分发挥鼓舞感召作用,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做出更大贡献,助力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学术交流在新时期发挥重要的战略作用
长城文化节秉承坚持学术为本原则,期间推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社会组织等多家相关单位积极参加的多维度交流合作。其中,于2020年8月8日举办北京长城红色文化学术研讨会。近30位专家学者围绕“传承长城红色文化,弘扬长城文化精神”主题,从北京长城文化带遗产保护现状分析、北京长城抗战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以及北京长城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历史遗址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宣传教育等五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于2020年9月19日举行“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挂牌仪式,作为进一步推动北京长城保护工作的探讨与研究,将在全国长城保护修复研究工作中形成示范效应,努力成为国内外长城保护经验的交流平台、保护成果的展示窗口;于2020年9月29日举办第二届中国长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八达岭长城峰会。联合全国15个长城沿线省市,从长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时代下的长城精神等角度,侧重长城文化带建设与地区发展、长城保护与生态涵养区协同发展、北京长城文化品牌与长城礼物文创打造等议题,对长城保护及与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提出落地意见,在新时期发挥更大战略作用;于2020年10月5日举办哈德良长城与中国长城展示及阐释线上学术会议。1987年,中国万里长城和英国哈德良长城共同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中英签署《关于哈德良长城与中国长城的全面协作协议》。2018、2019年,中英双方连续两年举办“双墙对话”。“双墙对话”以长城文化节作为一条文明纽带,共同探讨长城文化遗产展示阐释对当代生活的积极作用与贡献,共话文物保护传承和文明交流互鉴。
展览展示展示长城风采讲述长城文化
长城文化节期间推出各项以长城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展、文献数字展等展览展示。其中,推出“长城聚首——邂逅在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对话展”,通过室内外4个主题展览,以中式连廊式风格展示中外长城的构造和在历史、当今世界中发挥的作用和意义,呈现延庆区长城与世界文明的交融;推出“京师北屏龙脊沧桑——怀柔区长城主题文化展”。通过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从长城之史、长城之独、长城之景、长城之谜、长城之文、长城之捍、长城之韵、长城之护8个方面带领公众领略怀柔长城独特魅力;于国庆期间推出“长城文旅融合摄影作品展”,通过一张张图片,展示长城这颗“明珠”凝结的时光之美;联合摄影师杨东推出“长城瞬间”线上摄影展,通过“霞光”、“云海”、“繁花”、“飞雪”等多个章节,展现镜头里一幅幅长城壮丽巍峨画卷。
文艺创作讲好长城故事串联长城记忆
长城文化节期间推出系列长城抢险系列节目、长城抗战红色影片、长城诗歌集等以长城为主题的文艺创作。其中,市文物局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共同策划推出6集长城抢险系列节目《长城抢险》和3集《馆长说长城》专题节目,于“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火热播出,展现山巅之上人与自然的角力,和永不言败的工匠精神;出版诗歌集《长城组歌》,诗歌集历时10个月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公众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串联起长城历史、故事和记忆,弘扬长城文化,最终收录87篇作品,用诗歌串联长城故事、体味长城气韵;播出长城抗战红色影片《烽火长城》,以中国共产党带领八路军团结基层群众第三次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为背景,生动展现“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的重要意义;推出6集大型城市人文纪录片《怀柔》,对话几十位历史地理学者,展现了箭扣长城修缮等内容。
公众参与将工作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获得感
长城文化节将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作为最高价值指向,着力于把工作成果真正转化成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公众奉上一场场文化大餐。于2020年8月15日举行2020年北京长城文化节长城文化志愿者活动启动仪式,30余名分别来自北建大长城文化志愿者、长城保护员、长城小站、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长城保护公益专项基金及腾讯基金会以及北京建筑大学汤羽扬教授学术团队的师生组成志愿者团队,对北京境内长城开展调研,以期促进长城遗产保护与利用、长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举办“居庸山月”中秋诗歌晚会,以诗词吟诵、诗歌朗诵为主线,结合歌舞、民乐等表演形式,展现古往今来人们对中秋佳节的团圆期盼,更以居庸关悠久历史文化为支撑,用一条精神纽带将具有共同文化根脉的人们凝聚在一起;举办“爱我中华修我长城”题词36周年纪念活动,八达岭长城景区发起“寻找好汉贴”,寻找当年捐赠人士,重温当年活动点滴和感人事迹;举办“长城好汉2020——又见北京”北京文旅全球营销推广活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推出“八达岭长城——人文冬奥线路”等5条长城文化带线路,举办“又见北京”长城文化主题分享会;举办2020北京文创大赛长城文化创意赛区暨“好汉杯”八达岭长城文创大赛,以“长城聚首,同心共创”为主题,以“以赛促产,以赛聚业”为目标,共计征集到336个分别来自19个省、3个直辖市和台湾地区企业、高校、专业机构、个人等报名参赛项目(作品),大赛微博话题热议达千万级,充分体现了长城IP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力;举办“长城华颂”华服节日文化市集,以长城文化为依托,以中国传统节庆文化为主线,围绕饮食、华服、民俗等多方面,让公众从更立体的角度浸入式感知长城文化。
附件:2020年“寻找最美长城守护人(北京)”宣传推介活动评选结果
2020年“寻找最美长城守护人(北京)”宣传推介活动评选结果 (排名不分先后)
1. 陈青春 昌平区长城保护员
2. 程永茂 长城抢险修缮施工方工作人员
3. 顾大勇 门头沟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
4. 贾 娜 平谷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
5. 李 欣 北京电视台《这里是北京》制片人
6. 刘秉涛 北京市文物工程质量监督站工作人员
7. 刘红岩 延庆区长城保护员
8. 汤羽扬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
9. 张保田 长城保护志愿者
10.张文友 怀柔区长城保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