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来了!春耕备耕 复工复产,你准备好了吗?

日期:2020-03-05 08:20    来源:首都之窗

分享:
字号:        
  • U020200304408214087614.jpg.jpg
  • U020200304408214087614.jpg.jpg

  春雷响,万物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激战正酣之时,我们迎来了一年当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

  图片来源:图说北京 摄影师刘宏阳

  惊蛰,古称“启蛰”,是指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被惊醒而四处游走,时值每年3月5日、6日之间,今年在3月5日。元代吴澄所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在我国古代,惊蛰被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以自然现象生动描述了惊蛰期间桃花红、黄莺叫、燕飞来的初春景象。

  图片来源:图说北京 摄影师刘宏阳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春雷惊百虫”的结果可能是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甚至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也就是民间习俗的“打小人”。在民间还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寓意灾病远“离”。全国各地在惊蛰这天也有着多种多样的饮食风俗。在山东的一些地区,不少农家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杀死害虫,庄稼能顺利生长而喜获丰收。在陕西的一些农村,人们于惊蛰这天会用盐水浸泡并晾干后的黄豆放在锅中爆炒,使之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被煎时的蹦跳之声,然后全家食用炒熟的黄豆。在广西的瑶族,惊蛰之日家家户户则要吃炒玉米,名曰“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嚼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快、嚼得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惊蛰前后,全国各地天气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广大农村也进入了春耕时节。

  图片来源:图说北京 摄影师刘宏阳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就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农谚中就有“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的说法,“惊蛰黑牛开犁”就是春耕生产开始的发令枪,是古代一种重要的仪式。

  虽然突发的疫情给今年春耕备耕带来了诸多挑战,但春光不等人,春耕备耕已在全国拉开序幕,广袤的原野上一派繁忙,为丰收描摹着底色。

  “春雷惊百虫”复工复产要严防流行病爆发

  据现代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惊蛰前后属肝病的高发季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也容易在这一节气流行爆发,因此我们要在继续奋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严防此类疾病的发生。

  眼下,各地陆续复工复产,做好公共场所等疫情防控对巩固前期的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至关重要。

  关于加强复工复产后的疫情防控,钟南山有两个建议,一是加强对人员的检测,特别是人员密集企业,在员工来了一定要接受医疗双检测,一个是核酸检测,一个是IgM检测;二是所有工厂自来水龙头、厕所、下水道必须保持通畅。这样有信心能保证复工复产的安全。

  “雷打惊蛰前”敬畏自然从保护野生动物做起

  图片来源:图说北京 摄影师刘宏阳

  古人认为惊蛰是雷声引起的。传说中,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因此民间有惊蛰日蒙鼓皮的习俗,这也体现出农耕文明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追求。(张璋 孔繁鑫)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