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爷御笔赐名 老字号都一处烧麦

日期:2018-04-09 20:34    来源:北京市商务委员会网站

分享:
字号:        

烧麦,是一种引人喜爱的小吃,据说起源于包子。它与包子的主要区别除了使用未发酵面制皮外,还在于顶部不封口,做石榴状。在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一带,人们把它叫做烧卖,而在北京等地则将它称为烧麦,鲜香可口,兼有小笼包与锅贴之优点,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

位于北京前门大街路东36号的都一处烧麦馆古色古香,跟鲜鱼口美食街整体环境特别相称,是为数极少的原本就开在这条街上的老店。都一处烧麦馆创于清乾隆三年,即1738年,创始人姓王,祖籍山西,北漂京师,凭一手“烧麦”手艺在北京前门外的鲜鱼口开了个浮山烧麦馆,糊口为生。

说起都一处的来历,其实还有一番传奇的故事。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回京进永定门来到前门一带,这一天正是农历大年三十,天色已很晚,在更夫的梆子声中,乾隆爷带着两个人走进了一家酒馆,伙计把他们热情地引到了楼上,三人落座后便就着小菜喝起了酒。乾隆爷边吃小菜边喝酒边夸奖这里的菜好酒好服务好,还说京城里那些有名的酒店都比不了这里的酒菜。末了,他冲着伙计问道,你们这个小店叫什么名字呀?伙计一听,便说,我们这儿没名字。乾隆爷非常感激地说:“这个时候还开门营业,京都只有你们这一处了,就叫‘都一处’吧”。

王老板当时一听也就过去了,并没太在意。可没过几天,几个太监送来了一块“都一处”的虎头匾,并对王老板说,王老板听罢连忙朝天叩拜,立即将匾挂在进门最显眼的地方。从此,“王记酒铺”便改名叫“都一处”了。

今天的都一处在恢复和坚持老工艺的同时,不断创新。拿都一处的招牌烧卖来说,过去油重、肥肉多,现在都用精瘦肉.口味清淡。过去来都一处的老年人偏多,近年,光临都一处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是我们这些老字号文化搬运工最大的愿望;都一处已不仅是老一辈人的怀旧场所,也是新一代喜欢光临的感受经典文化的地方。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