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王府里的胡同

日期:2023-01-31 10:02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
字号:        
  • 僧王府里的胡同
  • 僧王府里的胡同

  原标题:僧王府里的胡同

炒豆胡同77号僧王府院门及石墩。 蒋晨明 摄

  炒豆胡同77号僧王府院门及石墩。 (蒋晨明 摄)

  位于东城区的僧王府是知名的老北京王府之一。我们不叫它“胡同里的僧王府”,而是“僧王府里的胡同”,可见王府规模之宏大。事实上,僧王府以及相关祠堂,跨越了板厂胡同、炒豆胡同大量街区并延伸至地安门东大街。所以,今天的人们,可以在这些胡同里看到多处有关僧王府的文保建筑及介绍。

  僧王府的原府门开在炒豆胡同,以73、75、77号等为主体的王府遗存院落尚保持完整。尤其是77号院,因为门前挂有保护标识而吸引了很多路人关注。凡驻足参观者,一眼就能感受到老旧的广亮大门的气势。而最吸睛的是门楼下一对硕大的石墩。其雕花精致完整,有着包浆般的年代感。乍看上去,像是一对超级门鼓。不过据院内居民介绍,这既不是门墩也不是上马石,而是老王府影壁下的石墩,算是僧王府的一件重要物证。

  据资料,原僧王府正门外确有大影壁,门旁有上马石,府内抄手游廊、亭台楼榭等应有尽有。那么,这个僧王府的主人到底是谁,为何如此霸气呢?原来他就是教科书上都有讲到的历史人物——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晚清著名将领,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加封亲王。最初的僧王府只是个平常的郡王府,后经不断扩建,东拓西延,逐渐形成了跨越多条胡同的中、东、西三路各四进院落的显赫建筑群。

  僧格林沁死后,随着子孙后代的更迭和历史时代的巨变,其家族日渐没落,以致在民国时王府经历过一次拍卖。日后又不断被分隔为七零八落的宅院,最终成为私人、学校、宾馆、机关宿舍等共用的胡同建筑。(蒋晨明)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

僧王府里的胡同